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朱德传 >

第4部分

朱德传-第4部分

小说: 朱德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不好就不成功,所以军事学等都重温了一遍。”(29)但这时国内的政治局势却已开始逆转,坏消息不断传来。在担任教官期间,朱德听到袁世凯在代替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大批逮捕和虐杀共和派人士,整个社会状况依然那样黑暗,使他原来抱有的期望逐渐幻灭。 
  他又从留学法国的几个教官那里了解到一些法国革命的情况,渴望弄清法国大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而中国的革命为什么却搞成那样。这个使他疑惑不解的问题,朱德一时还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他的思想开始从辛亥革命时的兴奋和喜悦中渐渐地产生出新的忧虑和不安!这年秋天,朱德同昆明师范学堂学生肖菊芳结婚。 
  一九一三年夏天,朱德奉调到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刘云峰)步兵第二团(团长董鸿勋),升任第一营营长。一九一四年初,因为临安府发生兵变,陆军第一师调到临安(今建水)、蒙自、开远、个旧一带布防。朱德也随部队来到了滇南边疆。他的注意力暂时被完全转移到如何巩固祖国南疆边防这个问题上。 
  按照当时的军事部署,朱德所部负责驻守蒙自、个旧一带。这里属于亚热带地带,气候炎热多雨,万山重叠,环境艰苦,斗争复杂。又同法属印度支那相邻,需要时刻提防外国势力的侵袭和他们豢养的土匪的骚扰。部队一面要说服本地土著,一面不得不使用武力对付土匪的袭扰,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大小不等的战斗。在山间、河谷、密林、村舍,到处都会响起枪声。艰苦的环境、复杂的敌情,使朱德用心地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战术,有时化整为零,有时化零为整,声东击西,忽北忽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机动灵活地打击土匪。 
  蒙自有个著名的惯匪叫方位。他纠集匪徒,打家劫舍,祸害人民,无恶不作,但屡缉未获。一九一四年九月十六日,朱德侦得方位等土匪十余人正躲在冷水沟的黄喜店子里,便突然率部围击。方位负隅拒捕,开枪打死军士三人。双方激战达三小时。方位从屋后逃出,避匿在沟边,被击毙。店中的其余上匪仍负隅顽抗。朱德命令士兵购来煤油,将油泼在店子的前后门上,然后放火延烧。土匪见势不妙,纷纷跳窗奔逃。这股土匪被击溃,当地民众无不拍手称快。事后,朱德报告旅长刘云峰,请求政府对遭受土匪杀害的居民亲属给于赈恤;对因土匪负隅顽拒而不得已烧毁的老百姓房屋按市价赔偿。云南巡按使任可澄在给蒙自道道尹王广龄的批文中也说到:“查该匪首方位,系著名惯匪,屡缉未获。兹复纠党盘踞冷水沟黄喜店中,经营长朱德督兵围击,反敢负隅拒捕。该营长用火将该匪烧毙,极恶穷凶,一旦殄除,实为地方庆幸。”(30)一九一五年九月,朱德又率部队两个连,在建水县渣腊寨会同地方武装,成功地清剿了大批土匪。(31)从此,这个地区的土匪明显减少,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外国势力企图利用土匪骚扰边境、乘机侵占中国边疆的阴谋始终没有得逞。这个地区地域宽广,包括十几个县,清剿的部队只有两营人(另一个营的营长是唐淮源),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朱德在边境深山密林的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被先后提升为团副、团长。一九三七年五月,朱德在延安同美国女作家宁谟·韦尔斯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我用以攻击敌军而获得绝大胜利的战术是流动的游击战术,这种战术是我从驻在中法边界时跟蛮子(旧称)和匪徒作战的经验中得来的。我从跟匪兵的流动群集作战的艰苦经验中获得的战术,是特别有价值的战术,我把这种游击经验同从书本和学校得到的学识配合起来”(32)了。一九四四年,在延安编写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史座谈会上,朱德对这种游击战术的来源再次作了说明。他说:“过去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开始,在川、滇同北洋军阀等打仗,打了十年,总是以少胜众,在军事上的主要经验,就是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法。记得在莫斯科学习军事时,教官测验我,问我回国后怎样打仗,我回答: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当时还受到批评。其实,这就是游击战争的思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一点带头作用。”(33)朱德在滇南边境度过了异常艰苦的两个寒暑。他在特殊的地方、以特殊的方法。进行着特殊的战斗。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使朱德指挥作战的能力迅速提高。讲武堂的学习和教学生活,使他受到系统而严格的近代军事教育。 
  这两年实际作战的磨炼,又使他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带兵,如何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作战。这是他稍后在讨袁护国战争中能成为战功卓著的名将的重要原因,对他投身人民军队后在军事指挥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也有深刻的影响。  
 
四、护国名将       
         
   正当朱德在滇南边疆艰苦奋战的两年多中,国内的整个局势却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恶化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和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民国。这曾经使许多人欢欣鼓舞,以为在中国将要开始一个新的纪元。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基其实并没有被触动。旧势力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很快就向涣散的革命势力反扑过来。孙中山发动的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了。志得意满的袁世凯对外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对内公然准备恢复帝制。中国的命运再一次处在危殆之中。 
  这一切,不能不使正在滇南作战的朱德感到震惊。他愤怒地写了这样的诗句,斥责袁世凯:“言犹在耳成虚誓,老不悲秋亦厚颜。”①朱德“倾心为国志无违”②的决心丝毫也没有动遥他盼望新的斗争风暴迅速到来,盼望已接替蔡锷担任云南将军的唐继尧能够率领滇军反对袁世凯的恢复帝制。而唐继尧见袁世凯势力仍盛,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迟疑徘徊。 
  一九一四年秋,还秉承袁世凯的意旨,捕杀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云南支部总务徐天禄(李根源的妻弟)。一九一五年初,黔军团长王文华派人同他商议,共起讨袁。唐继尧仍借口推托说:“滇逼强邻,黔则汤芗铭扼驻于湘。 
  此时唯有勤操练,不可轻露,先取覆亡”,③依然按兵不动。 
  但是,历史终究是不可倒转的。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活动的日益公开化,使全国人民的愤怒日益增长。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云南新军军官积极酝酿起兵讨袁。在昆明的罗佩金、黄毓成、邓泰中、杨秦等秘密商议:唐继尧如果反对帝制,仍推他为领袖;唐如中立,就礼送出境;唐如附和帝制,就杀掉他。“议定后,始由黄、邓、杨三人代表全体同志请于唐。谓唐若终不从时,则将杀唐以举大事。” 
  ④唐才决心起兵。十一月三日,推罗佩金拟定作战方略。十二月九日,原驻昆明的滇军精锐邓泰中、杨蓁两团“借平土匪为名”⑤开始向川边出动。 
  十二月十九日,蔡锷机智地摆脱袁世凯对他的严密监视,几经周折秘密地从北京回到昆明。蔡愕在云南有着巨大的威望。他的到来,不仅坚定了唐继尧的讨袁决心,而且壮大了讨袁军的声势,起了巨大的号召作用。二十二日,蔡锷、唐继尧等召集上校以上军官、省级各机关长官以及外地来滇的爱国志士会议,宣誓效忠共和。二十五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蔡锷到云南后,秘密派人给分驻各地的滇军将领们送去亲笔信,介绍全国反袁斗争的形势,要他们积极作好准备,率部在二十五日和昆明同时起义,然后开往昆明待命出师。 
  十二月二十五日凌晨,朱德等遵照蔡锷的嘱咐,如期率领部队逐走反动军官,举行讨袁誓师大会。朱德在誓师会上发表了演说。 
  起义后,朱德立即率领部队开往昆明,这时,为了北上讨袁,护国军需要迅速扩军。十二月三十日,朱德被调离他原来率领的部从,改任滇军补充队第四队队长,⑥负责训练新兵。次年一月六日,被委任为滇军步兵第十团团长,所部编入护国军第一军,为第三梯团第六支队。⑦护国军由三个军组成。第一军以蔡锷为总司令、罗佩金为总参谋长,下辖三个梯团六个支队。各梯团团长是:第一梯团是刘云峰(后由雷飙继任),第二梯团长赵又新,第三梯团长顾品珍。各支队队长是:第一支队长邓泰中(后由田钟谷继任),第二支队长杨蓁(后由金汉鼎继任),第三支队长董鸿勋(后由朱德继任),第四支队长何海清,第五支队长禄国藩,第六支队长朱德(后由王秉钧继任)。任务是出兵四川,然后进攻武汉。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下辖两个梯团,出兵两广。唐继尧作为云南都督兼任第三军总司令,留守后方。 
  一九一六年元旦;护国军在昆明举行誓师大会,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叛国称帝”等十九大罪状。 
  护国军第一军挥师北伐,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刘云峰的第一梯团为左纵队,所部邓泰中、杨蓁两支队在云南宣布独立之前已先期出发,经东川、盐津入川直取叙州(今四川宜宾);赵又新的第二梯团、顾品珍的第三梯团为右纵队,由宣威经贵州毕节入川,取道叙永(今四川永宁)进攻庐州。 
  护国军讨袁的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极为震动,立即成立“征滇临时军务处”,任命曹馄为川湘两路征滇军总司令,张敬尧为前敌总指挥,督率各部从湘西和川南向护国军进攻。护国军第一军进入川南后,最初进展比较顺利。第一梯团的邓、杨两支队在一月十五日进入四川,二十日强渡金沙江。 
  这是护国军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驻在川南的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加入过同盟会,原在云南新军中工作,是辛亥革命时云南起义的重要分子。民国成立后回到家乡四川。他同护国军各将领有密切的关系。二月二日,便以“护国川军总司令”的名义在纳溪起义。这时贵州已宣布独立。作为护国军第一军右纵队先头部队的董鸿勋支队,经过贵州在二月四日抵达纳溪。八日,董支队与川军两营渡过长江准备会攻沪州。⑧沪州是从云南人川的必经孔道,又是重庆的主要门户。袁世凯立即派曹馄的第三师、张敬尧的第七师、李长泰的第八师一部以及周骏的川军第一师向沪州增援。 
  双方兵力悬殊。二月九日,北军偷渡长江。护国川军团长陈礼门麻痹大意,所部猝不及防,纷纷溃逃,蓝田坝、月亮岩等要地相继失守,护国川军大炮多所损失,陈礼门自戕,董鸿勋支队也被迫后撤,北洋军大举向纳溪推进。于是,川南战场局势顿时逆转,护国军进攻沪州的战役一变而为保卫纳溪的战役。 
  护国军随即在纳溪城东的棉花坡一带高地顽强阻击北军,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由于形势危急,蔡锷命令第三梯团火速增援。 
  朱德所在的第三梯团,由于“军队分驻地相距辽远,交通复极不便,动员集中,极为濡滞”,⑨在一月二十二日才离开昆明。二十九日,“抵宣威。 
  接奉(蔡)总司令命令:以我孤军深入,朱(德)团曹(之骅)营除去休息,火速兼程前进。”⑩为了尽快赶到前线,朱德率领第六支队,以每日八九十里甚至一百多里的速度赶往前方。 
  “二月十五日,朱德率部“抵永宁,即闻前军愤事,因寡众之故,以至炮阵失守。即奉蔡公檄委饬其星夜前进,赶接步二团事务”。(11)“步二团”是滇军原来的编制序列,即董鸿勋任支队长的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第三支队,也就是朱德在蒙自时指挥的那个团。 
  这时,“张(敬尧)军全队均到,乃用重兵凭高下压,我军众寡悬绝,有一部不能支持,已退至纳城东。而罗佩金趋前誓众曰,设一部退走,则全军俱覆,无论如何必当死守,纵死亦同死于是处。于是全体卧下,伏于东门外小堤之内,而敌军愈接愈近,弹如雨下。”(12)第三支队已处在最危急的时刻。二月十六日午前十一时,朱德率所部曹之骅营赶到纳溪,“渡河入城,后奉总参谋长(罗佩金)命令:以本日棉花埂阵地,敌人新增兵力,着即前往增加战斗。枵腹逐行,未逞食也。”(13)朱德不久又接任第三支队的指挥任务。他立即指挥队伍冲锋前进,将敌军击退约二三里,将部队布防在棉花坡正面高地,同据守红庙高地的北洋军对峙。 
  棉花坡是纳溪城东山冈中一处地理位置重要的山坡,离纳溪城约五公里,沪州通往纳溪的大道就从这里通过,是两军必争之地,双方争夺异常激烈。北洋军在这里集中的兵力有张敬尧、熊祥生等部。他们依仗械弹充足,昼夜不停地以猛烈火力向护国军阵地轰击,山地小松林大多被轰击得倾倒在地上,击落的松针在地上厚积数寸。朱德支队是抗击的主力。他鼓励部队说:“北军不经一打,他们从平原跑到山地来,连走路都成问题,而且我们反袁是义师,他们是师出无名。所以胜利一定是我们的。”(14)他组织部队以白刃战和夜战,顽强地抗击北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于守住了阵地。但这次战役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营长曹之骅在十八日中弹穿肠,两天后牺牲,遗职由副营长杨如轩代理。 
  为了实行“攻势防御”,护国军分三路进行反击。其中朱德率两营,附一个炮兵连和机枪排,从棉花坡向菱角塘进攻。(15)双方交火后,北洋军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拼死抵抗。朱德采用“侧攻”战术,以一个营从正面用猛烈的炮火牵制敌人,而将大部分兵力迂回到敌人侧面进行攻击。北洋军遭到出其不意的打击,损失惨重,随即组织更多兵力向朱部正面阵地猛烈反扑,突破了几个缺口。朱德在友军支援下,恢复了失去的阵地。 
  由于朱德在这次战斗中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