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萧太后正传-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燕燕顿感天塌下来一般,在顺利的人生旅途上遭受到不堪承受的一击。她的成长,得力于萧思温的精心培养;她的进宫册封皇后,也全靠萧思温一手提携;她们一族的荣耀,也有赖萧思温权势的支撑。萧燕燕知道,皇后与她的家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一枯俱枯、一荣俱荣;如果没有强势的外戚做后盾,她这个皇后随时面临被挤兑的危险。她一下子成熟了。她决定靠自己的奋斗,立足于朝廷这个角斗场,保住她和她的家族的生存和地位。萧燕燕是有资本的,也是幸运的。她用她的美丽、学识和智慧,征服了君王耶律贤;而且,进宫两年后,她的头胎生了个儿子。母以子贵,萧燕燕的皇后宝座虽因乃父的离去而受到威胁,却因儿子的诞生而得到了加固。耶律贤对皇后除了宠爱之外,又增加了几分敬重,对她几乎言听计从。正是依靠皇帝这棵大树,萧燕燕开始涉足朝政。她的第一步,就是追查杀害其父萧思温的凶手。
辽国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两套管理制度,设有北、南两个枢密院,简称北院和南院,其长官称枢密使,其下还设有宰相府。北院沿用契丹制度,枢密使是契丹人,主管契丹兵马群牧事物;南院仿效唐、宋制度,枢密使由汉人担任,治理汉人州县租赋兵马诸事。由此看来,“一国两制”在中国早已有之。北院宰相从拔里氏、乙室巳氏和述律氏外戚三族中选任。萧思温没有显赫的战功和从政业绩,只凭拥戴新帝登基有功,就从一个侍中一跃而登上北院枢密使兼宰相之职,成为辽国数一数二的权重大臣,因而招致来自朝廷内外权的妒忌。其中最为不满的,是具有北院宰相备选资格的外戚有功之臣。保宁二年,即公元970年,萧思温在盘道岭遇刺身亡,凶手就是国舅萧哈济和萧哈里。
追查这两位国舅肯定是有难度的。但“辽主因后故,求盗甚急”,很快查办了国舅萧哈济和萧哈里,砍掉了脑袋。连他的弟弟也被流放到黄龙洲,交给祖神看管,不久也找个借口杀掉了事。这当然是皇后萧燕燕的主意。但萧燕燕并没有就此罢手。她清楚,二国舅不过是充当了杀手而已,他们的背后还有地位更高的主谋。
在辽国,最有权势的族团是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可谓势均力敌,它们群齿相依而又矛盾重重。另外,汉族作为第三势力也迅速壮大起来,加入权力角逐的俱乐部,与契丹宗亲贵戚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萧思温的得势和受宠,令一位汉族权贵感觉地位受到威胁,极欲除之而后快。他就是拥戴耶律璟登基的汉族有功大臣、南院枢密使高勋。
高勋字鼎臣,汉人,后晋北平王信轁之子。辽太祖耶律德光南侵时,高勋随从北面招讨使杜重威投降辽国。高勋性情通敏,好结交权贵,殷勤服务大臣,在益津关战败南征宋军,立有战功,因此受到多方推誉,官至南院枢密使。至此,高勋已经可以和契丹贵族平起平坐,甚至于抗衡了。辽景宗即位,高勋因有定策拥戴之功进封为秦王。但是,他得到的只是一顶高帽子,并没有增加实权。而此时的萧思温,又是提职,又是封王,还把小女儿送去做了皇后,另外两个女儿也嫁给了皇族的亲王,可谓合族鸡犬升天,权势迅速膨胀。高勋敏锐地意识到,因为萧思温的崛起,辽国政权中汉人和契丹人的势力平衡被打破了,他在朝廷中的分量严重缩水了。他找到太尉呢里,密谋除掉萧思温。
正文 4、初问朝政(续)
这位呢里的来头也不小。他别无长处,唯善相马。看到数匹马留下的蹄印,就能指出哪一匹是骏马。对于生活在马背上的契丹族来说,这绝对是一项最热门、最能赚钱的本事。就凭这种手艺,呢里结交了辽世宗的儿子梁王耶律贤,两人关系很铁。耶律贤即位后,加封呢里为太尉,对他信任有加,每逢呢里生日,都要赠礼致意,如同兄弟。看来,这个呢里非但会相马,还会相人,竟相出个皇帝知己来。萧思温在皇帝面前大红大紫,使呢里感觉受到了排挤,渐生愤懑,于是与高勋一拍即合。
高勋和呢里的计谋十分缜密。他们除掉了萧思温这个头号政敌,又用丢车保帅之计抛出了两位国舅,躲过了侦察。两人都是拥戴耶律贤登基的权臣,功高势盛,萧思温一死,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侍宠放恣,纳贿请谒,门庭若市。新任北院枢密使耶律贤适看不过二人的行径,屡次上奏,都得不到回音。耶律贤适一怒之下,递上辞呈。皇上没有批准耶律贤适辞职,但也没有触动高勋、呢里。
一双复仇的眼睛始终追寻着高勋和呢里。她就是皇后萧燕燕。她知道,自己目前羽翼尚未丰满,如果拿不到真凭实据,很难扳倒这两位功高权重的庞然大物。直到辽保宁八年,也就是萧思温被害后第六个年头,萧燕燕已经大权在握,终于抓住高勋的小辫子,对他开刀了。高勋的罪名是向驸马都尉萧默哩馈赠毒药,有教唆投毒害主之嫌,被革职查办,流放铜州。呢里贪渎无度,聚敛成性,家藏盔甲500副,被有司查问,有图谋不轨之疑,押进大牢。一经枷锁上身,什么秘密都保不住了,萧思温被刺案的主谋终于浮出水面。到了这时,连皇上也救不下他们的命了。呢里被赐死,高勋被诛杀在流放之所,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赐给了萧思温家。
拥戴耶律贤登基的三位功臣都死了,死于争宠争权。只有皇后萧燕燕是胜利者,她脱颖而出了。萧燕燕能够击败高勋和呢里,并非得到了皇帝丈夫的支持,而是由于他有个突出的弱点,玉成了萧燕燕,让她顺利地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
辽景宗耶律贤执政后,面对他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很想有些作为。首先,他以宿卫不严为名,杀掉了掌握兵权的两位大臣,把兵权抓在自己手里;接着免掉了辽穆宗的重臣、北院枢密使耶律屋质的职务,给他派了个闲差,而提携萧思温、高勋和耶律贤适等一帮亲信官居要职。但是,这个在马群里长大的君王,和他的前任辽穆宗一样,也有一个不要命的嗜好,就是游猎。国内局势稳定下来以后,他就以为天下无事了,可以尽情享受自己人生最大的愿望了;于是不论春夏秋冬,总是驰骋于山林草原之间,陶醉在弯弓盘马、追狐逐鹿之中。
汉人大臣郭袭,“性端介,识治体”,深得景宗器重。他见景宗频繁地外出游猎,毫不客气地进上谏书一封。谏书远引唐高祖纳忠谏、罢游猎之美名,近说辽穆宗误国杀身之鉴,剖析内外形势,转达臣民愿望,力劝景宗以生灵社稷为重,节制欲望,励精图治,永保大辽江山稳固。文辞情真意切,一针见血。但“辽主嘉善之,而不能用。”意思是,你很忠心,说的也很有道理,但我并不想放弃我的所好。耶律贤爱游猎,恐怕更爱他的江山社稷。若是丢了大好江山,还能到哪里去游猎呢?他之所以不怕游猎误国,是因为他找到一位让他十分放心的、能力比他强数倍的人,代替他打理国事。这个人就是皇后萧燕燕。
景宗耶律贤对萧燕燕的爱,不亚于唐玄宗李隆基对杨贵妃爱。有的书上说辽景宗“酒色无度”,但除了萧燕燕之外,并没有发现还有别的嫔妃受到他的宠爱,也没有查到他和其他嫔妃生儿育女的记载。而在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萧燕燕却给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计七个孩子。我们由此可以推论说,耶律贤对萧燕燕,几乎达到了“夜专夜”的专宠地步。不过,他的宠爱方式,不像唐玄宗那样没日没夜的陪着杨贵妃纵情歌舞、温泉泡澡,而是尽其所有、连皇帝大印都奉送给了萧燕燕。他规定,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皇后裁决;如果遇有军国大事,可由皇后召集大臣共商,最后由她做出决定。对皇后的决定,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表示“知道”了就算数,不做任何干预。保宁八年(公元976)二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皇后的地位提升到与自己等同的高度,并以法令形式固定下来。此时,萧燕燕实际上已成为辽国的女皇。耶律贤这些爱的举动可苦了萧燕燕。这么一大摊子国事,足够她日理万机了;另外,还要忙活着为皇帝传宗接代,两年生下一个孩子,毫不浪费时间,你说苦也不苦?但萧燕燕不觉得苦。她喜欢这样子,这样才称得上是母仪天下的榜样。
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除了磨练他的意志之外,还会给他机会。唐高宗李治好好一个皇帝,非要让他得了头疼病,害得不能上朝,只好委托皇后武则天代理,或者让她陪着自己垂帘听政。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一代女皇。辽景宗耶律贤与李治有点类似。他除了纵情游猎而不愿坐班处理国事之外,还另有隐情。耶律贤是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公元951年,耶律阮在归化(今河北宣化)祥古山遇刺,和两位皇后一起被亲信大臣耶律察割所杀。当时耶律贤只有三岁,幸亏御厨刘解里将他藏进柴草堆,才得以幸免。耶律贤虽然逃得性命,却因受到惊吓而留下了痼疾,久治不愈。登基为帝之后,他偏又患上了风疾,时常发作,不能正常视事,于是就出现了历史的重演。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女人想登峰造极、执掌国政是难之又难的;只有像武则天、萧燕燕这样特别出类拔萃的女人,上天才吝啬地赐给她们一点机会,让女人在政坛上偶尔一露峥嵘。
正文 5、一战立威
耶律贤究竟得的什么病,病到何种程度,史书上语焉不详。察看他的皇帝生涯,直到最后也没有停止过游猎活动。除了内政,他并没有把用兵打仗这样的危险差事儿推给萧燕燕,充分体现了一个纯爷们儿责无旁贷的担当。耶律贤在位的后期,宋太宗赵光义大举北伐,打算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遭到耶律贤的坚决迎击。高粱河(在现北京城内)一战,宋军受到重创,北宋皇帝赵光义险些被活捉,乘驴车只身逃到涿州。公元980年十月,耶律贤亲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将瓦桥关重重包围。在待援无望的情况下,瓦桥关守将张师只好孤注一掷,率部突围,与廖军展开血战。耶律贤亲临督战,北院大王耶律休哥跃马入阵,斩张师于马下。宋军大败退入城中。在接下来的一场大战中,耶律贤见耶律休哥马甲是金黄色的,异于众人,非常抢眼,很容易遭到攻击,于是急忙给他调换了一匹黑甲白马。耶律休哥大受鼓舞,率精兵渡水奋击。南军大败。耶律贤督师掩杀,一直攻到莫州。(今任丘)一路横尸遍野,生擒宋将数名,凯旋而归。辽主耶律贤赐给耶律休哥御马金盏,慰劳说:“卿勇过于名,若人人如卿,何忧不克?”
萧燕燕时刻关心着战局,及时输送粮草军械。她携带皇子隆绪去慰问受伤将领,亲自给耶律休哥包扎换药,把国母的关怀送给他。皇上皇后夫妻联袂施以恩宠,令耶律休哥感激涕零,成为以后萧燕燕武备事物的依靠。
瓦桥关一战,遏制了北宋皇帝赵光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欲望,巩固了辽国南部边防,宋辽战局进入僵持状态。不打仗了,景宗耶律贤没事儿干了,于是又开始了四出游猎活动。两年后,即公元982年的九月,他支撑着虚弱的身体率人来到祥古山打猎,病情复发。时任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预感不妙,不等召见便率亲属赶到行帐。此时,耶律贤已经病入膏肓。韩德让向皇后建议,立即起驾回京,并召大臣星夜赶来面驾。耶律贤没有支撑到上京,死在归途中一个叫焦山的地方,年仅35岁,谥孝成康靖皇帝,庙号景宗。韩德让和及时赶来的耶律色珍奉命承受遗诏,以长子耶律隆绪嗣位,时年十二岁;由皇后称制,执掌国政。韩德让思维敏锐,判断准确,在政权交接的关键时刻行动果断,赶在景宗咽气之前承接遗诏,避免了皇权之争的发生。他的行动,赢得皇后和小皇帝耶律隆绪的感激和信任。
皇后萧燕燕此时所处的位置,和当年唐高宗李治死后的武则天类似。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即位称帝,尊她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这就是说,对所有的军政事务,皇帝李显均无权处理,都得交给皇太后武则天裁决,和萧燕燕执掌国政是一回事。但萧燕燕毕竟不是武则天。武则天早有当皇帝的欲望,巴不得丈夫李治早死。当李治头痛难忍时,御医秦鸣鹤欲采用刺头出血法治疗,“天后在帘中,不欲上疾愈”,(《资治通鉴》语)大声恐吓秦鹤鸣,阻止他施治,视皇帝李治为敝屣。而萧燕燕,虽然也早就执掌了朝政,却把景宗耶律贤视为保护伞,对他的死甚感悲痛。她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易变,面对内忧外患,哭诉说:“母寡子幼,族属雄壮,边防未靖,奈何?”韩德让和耶律色珍两个男人慷慨陈词:“信任臣等,何虑之有?”给萧燕燕吃了颗定心丸。
关于韩德让与萧燕燕的关系,后面还有重头戏上演。单说这耶律色珍,性情明敏,学识渊博,是位治理军国大政的难得之才,深得景宗耶律贤器重。经他指挥的高粱河一战,扭转了辽军对宋军的被动局面,战功赫赫,官升南院枢密使。当年,耶律色珍曾经得到过萧思温的提携;后来萧燕燕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并让儿子耶律隆绪与他互易鞍马弓矢,对天起誓,约为好友,施以隆恩。耶律色珍知恩图报,对萧燕燕忠心耿耿。有耶律色珍和韩德让尽力辅佐,稳住了契丹和汉族上下人心,国内政局无虞。对外,西、北、东三面多为属国,虽然也时有叛乱和骚扰,都无碍大局。唯有南线,北宋王朝虎视眈眈,大不安宁。太后萧燕燕似乎早有准备,选派对宋军屡战屡胜的耶律休哥总理南面军务,负责对宋军事行动。统和元年六月,辽主耶律隆绪率群臣尊太后曰承天皇太后;群臣尊小皇帝耶律隆绪曰天辅皇帝,更国号为大契丹。至此,萧燕燕实至名归,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治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