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小 平在江西的日子-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配合治疗。但周恩来却毫不在意,仍坚守 岗位。直至邓小平复职一事终成事实,心力交瘁的周恩来才正式向中央告假 休息。这就再次说明,解决邓小平问题在周恩来心中占有的特殊重要位置。 同年3月下旬,周恩来身体稍有康复,便与李先念等会见邓小平。随即, 邓小平又在中央政治局会上同毛泽东见面。 月初,周恩来、邓颖超在玉泉山与邓小平夫妇长谈,并共进晚餐。 月12日,周恩来、邓小平两人同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即本文 开篇所描述的一幕。 之后,邓小平开始参加国务院业务会议,行使国务院副总理之职。 月下旬,邓小平出席由周恩来主持的为筹备党的十大而召开的中央工 作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向与会者强调:党中央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 的文件,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文件,对此,绝大多数同志都是满意的。 同年8月,邓小平作为主席团成员,出席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 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党的十大后,毛泽东同意叶剑英的提议,表示可以 “考虑”邓小平在军 内兼职,并参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这是邓小平“复出”后。 毛泽东第一次考虑由邓小平同时集中央党、政、军三要职于一身的问题。 2月中旬,毛泽东终于下了决心,拍板定案:由邓小平担任中央政治局 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同时还是国务院副总理。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当着全体政治局委员的面,高声说道:“小 平同志是中央政治局请回来的,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 小平同志进政治局,是给政治局添了一位 ‘秘书长’。” 毛泽东还当场送给邓小平八个字: “柔中有刚,棉里藏针”。
12月22日,病势沉重而心情轻松的周恩来,用他那不很灵活的右手, 逐字逐句地写下了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任职的通知的全文: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各大军区、省军区、各野战军党委,军委各总 部、各军、兵种党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领导小组或党的核心小组。 遵照毛主席的提议,中央决定:邓小平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 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开会时请予追认;邓小平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 会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特此通知中共中央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此,在 “文化大革命” 中抱病苦撑了整整八年的周恩来,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下一口气。 (原载《人物)1994年1期)
邓小平的故事
为民谋利的县委书记 刘良 邓小平是1931年8月来瑞金任县委书记的,他常穿着一套粗布灰色中山 装,足蹬一双布鞋或草鞋,短短的头发,亮亮的眼睛,虽下太爱言笑,但显 得普普通通,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他善于思考,沉着,镇静,坚毅, 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措置自如。当年,他才27岁。他任瑞金县委书记时间 不长,却切切实实力瑞金人民办了几件大好事。 解民危难 邓小平喜欢当地群众流传的一句话,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 薯”。他要求干部要了解群众的愿望,切实力群众解决困难。 叶坪乡黄埠头村黄木生是三代老贫农,全家6口人,上有两老(父母), 下有两小 (孩子)。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他家分得三亩五分黄上岗田,土质 瘦又无水源。人家田里收稻割谷,他的田里种红薯也尽长根不结果,忙忙碌 碌一年,到头来收成甚微,生活十分困难。黄木生是个远近闻名的“厚道人”, 他只知起早贪黑地干,自家收成少,怨自己工夫没到家,怨自己命苦。 原来,主持黄埠头村分田的是一个欺软怕硬、爱占便宜的人,该村的地 痞富农占着好田不松手,以多报少搞欺骗,干部自己得了一份好田,对群众 就稀里糊涂乱划片了,群众意见很大。邓小平知道后,卷着行李到黄埠头村 蹲了下来,他挨家挨户地访,一块田一块田地看,问题弄清了,将那些不称 职的干部一个个撤换了,重新组织贫农团对土地实行丈量,将田按肥瘦水源 分为甲乙丙三类,然后以原耕为基础,按人口和劳力进行重新分配,肥瘦分 均,多少拉平,并留出了部分好田作为红军公田。这样一来,问题很快解决 了。憨厚的黄木生来到自己新分到的田里,抓起一把黑黝黝的泥土激动不已, 他说: “这回我才算真正翻身了。” 931年 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了,干 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这时,邓小平的脑子又转开了。他想,建都瑞金,住 的吃的用的都要增加,这给原本就很薄弱的瑞金经济带来更大的困难,眼下 必须借着这股东风,把喜庆当动力,将瑞金的生产建设搞上去。 “一苏”大 会一结束,他把县委、县苏干部找了来,很郑重地和大家商量: “瑞金的地 位提高了,担子也更重了。必须多想几条办法,打通几年路子发展瑞金经济, 既要保证中央机关的生活需要,还要保障红军的供给,也不能让人民群众挨 冻受饿。” 会议结束后,一个确保农业丰收、发展瑞金经济的运动在全县全面展开 了。兴修石水、武阳水库的工程破土动工,壬田、桃阳、安治等区的水坝渠 道修整也开始了,纸糟厂、纸烟厂、被服厂、硝盐厂相继开办,消费合作社、 粮食合作社建立起来了,劳动互助队、妇女耕田队、积肥冲击队在劳动竞赛 中干得热火朝天。 主政清廉 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期间,全县上下出现了几次踊跃报名加入共产 党和青年团组织的高潮。对这些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邓小平明确地说:“共 产党和青年团都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在这里是没有什么个人便宜可占 的,打仗要冲锋在前,危险困难的工作要抢着干,筹粮买公债要占大头,分 田分物则要靠后边,这些你们都愿意吗?”大伙说:“邓书记,我们加入党
团组织就是图个带头,如今我们想多出点力你们还不允许呢。” 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群众的觉悟和革命热情确实很高,对于党和政 府的政策、号召,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热烈响应,对于党和政府的任务、困 难,人民群众积极完成,主动分优。县委书记邓小平主政清廉,给广大群众 以极大的感召力。 931年9月,新的县苏成立不久,具苏主席黄正就利用职权, 非法向 工人摊派生活津贴费,搜刮工人血汗,工人群众反映到县委书记邓小平那里, 邓小平当即组织人调查核实,召集会议决定严肃处理,有的同志说黄正以前 做过不少革命工作,请求给予从宽处理。邓小平毫不含糊他说:这是原则问 题,来不得感情用事,如让这种人继续呆在苏维埃政府里,只能败坏党和政 府的名声。会议决定撤销黄正县苏主席职务,向全体工人作检查,退赔全部 款项。 黄正问题的出现,在邓小平思想上引起强烈震动。他召集干部们推心置 腹地说:要让群众信赖苏维埃政权,就要真正代表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 利益。 “得人心者得天下”,苏维埃政权虽小,可她是第一次与群众见面, 她在群众中的声誉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啊! 为了及时堵住漏洞,邓小平挑选了几个积极得力的干部充实到县委监察 机构,在县、区、乡、学校、厂矿设立了举报箱,在集市圩场开辟了“黑板” 专栏,发动群众对于部的官僚主义,贪污浪费、消极怠工、侵犯群众利益等 现象进行检举揭发,一旦发现问题,经查实后就立即处理。 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领导自己的模范行为。邓小 平对自己的要求是更加严格的。他任瑞金县委书记十个余月,住过祠堂、庙 宇,大多数时间住在群众家里。为了方便工作,他的住处大的挪迁就有5次, 聚和店、同善社、顾粟宫、东方庙、白屋子,临时性住处就更多了。他喜欢 和群众在一起,哪里有问题就搬到哪里去办公,吃饭时他蹲在板凳上和群众 围在一起吃,常吃的是稀粥加青菜。他吃红薯从来不剥皮,他常常风趣地对 群众说: “红薯皮营养高,吃了不怕风吹浪打,丢了太可惜。” “对群众,他能办到的都办到了。对自己他却那样无情。”群众从内心 夸赞自己的邓书记。 (原载《红都纪事》,鹭江出版社1991年8月版)
群众的贴心人 邹书春 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工作很忙,但对干部群众的生活极为关心, 经常抽空到老表家去走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干 部、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县城红属杨老汉,老伴死得早,两个儿子 都参加了红军,家里用水都是工会干部轮着挑,老汉心里很过意不去。一天, 杨老汉起了个大早,想自己去挑水,省得工会的干部总把他的事儿记挂在心 头。可是,没等到杨老汉走到井边,就被早起的邓小平看见。邓小平上前抢 下杨老汉的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对杨老汉说:怎么你来挑水?不要累坏 了身子骨。事后,邓小平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道: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时时刻 刻都要关心群众的生活,了解群众的疾苦。群众有困难,干部要千方百计帮 助他们解决,处处都要为人民办实事。 有一位在县苏政府工作的干部,家里老母亲有病长年卧床,老婆又体弱 多病,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这位干部被家庭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点钱 都用来给家人抓药治病了,家里常常无米下锅,只好用野菜充饥。但这位干 部从没有向组织上诉过苦。有天傍晚,这位干部到城郊去挖野菜回来,正碰 上了邓小平,邓小平见他躲躲藏藏,便主动上前打招呼。只见这位干部手里 提着满篮子的野菜。邓小平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便问他有什么困难。这位干 部不肯说,在邓小平的催促下,才把家中的情况说了出来。小平回到县委, 把自己结存的2块银元和10来斤大米叫通讯员连夜送到这位于部的家里。 邓小平一心扑在工作上。在瑞金不到1年的时间里,便把全县各项工作 开展得红红火火。然而,对于自己,他却从下搞特殊。他到瑞金后,住的是 老百姓的民房,有时甚至住祠堂、庙宇。他没有丝毫官架子,平易近人,和 蔼可亲。1931年 10月,瑞金的边区新陂、渡头急需派干部去打开新局面, 帮助建立政权机构。黄柏区的刘启明等人接到县委通知,到县委报到。他们 刚走进县委大门,邓小平就满面笑容的出来迎接,同他们一一握手说:路上 辛苦了。并带他们到自己的房间里休息,倒茶打水,然后再布置工作。晚上, 邓小平又到他们房间里看望他们,同他们拉家常,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个 人工作等情况以及当前的生产和革命斗争。邓小平要求他们,下去应该迅速 地健全党的组织,把广大的穷苦群众组织起来;掌握自己的武装,以便随时 镇压残余的反动武装。同时,应该经常地很好地深入群众,同当地的群众打 成一片。新区的情况很复杂,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止敌人造谣破坏。小平同 志这种简朴而又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使刘启明等人深受感动。 (摘自《苏区干部好作风》,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书记带头搞优抚 萧成锦 在山峦重叠、地势险要的粤赣边境,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重镇——筠门岭。 这里是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交界点,是通往广东、福建的“咽喉”。1932 年7月,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会 (昌)、寻 (乌)、安(远)中心县委迎着斗 争的风雨在筠门岭坝笃下宣告成立。从此,湘水两岸的人民一扫积在心中的 阴霾,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932年春,家住筠门岭小吉村的红军战士刘泮林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由于当时优抚工作做得不够,刘泮林家一家7口,分到的田地无人帮耕。转 眼到了这年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刘家十亩田的稻谷,在亲友的帮助下总算收 了回来,可是还得耕和种呀。季节催人,亲友们也顾不过来,急得刘泮林的 爱人刘嫂团团转。 过了一二大,会昌中心县委书记邓小平来检查工作,有个乡干部把烈属 刘嫂家中的困难向他反映了。邓小平说:“知道了。他家的田由我们耕种。” 第二天大刚蒙蒙亮,邓小平便派了几名干部战士帮刘嫂家翻地耙田。田 耙好后,他又亲自带领干部战士帮刘家莳田,一连莳了三天,完成了抢种任 务。刘嫂感动得热泪盈眶,泮林的老父亲更是激动万分,几次拉着邓小平的 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事后,邓小平专门召开了一次各区、乡干部会议,会上反复强调了优抚 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关心群众,优抚工作尤其要做好。各 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纠正优抚工作中的偏差。会后,各区、乡都修订了优抚 措施,组织了帮耕队、代耕队,健全了 “共产主义礼拜六”活动制度。逢年 过节,还组织人员登门访问,解除了参军战士的后顾之忧。 (原载《红星照征程》,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肩负党的重托来会昌 杨衍芬 931年11月27日,红军一举攻克了会昌城。接着,成立了中共会昌县 委。1932年 1月15日,召开了会昌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 会昌县苏维埃政府,3月,召开了会昌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 古柏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会昌县委。5月,古柏同志调任江西省裁判部长,邓 小平受党的重托,从瑞金来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