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电子重生 >

第170部分

电子重生-第170部分

小说: 电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闪存,东芝公司也算是老祖宗了。早在1984年的时候,世界上第一个闪存的概念就是由东芝公司的一个中层技术人员舛冈富士雄,发明了出来。而后来的nor和nand这两种闪存,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nor闪存,是intel公司在1988年首先发明的技术,后来在1989年东芝公司则很快也开发出了nand闪存技术。这两种闪存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数据存储设备中,周硕如果早十年穿越或许还可以奢求一下把技术收购下来。但在1995年,能够得到这项技术的授权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当然nand闪存的大爆发,还要等到u盘、mp3和闪存卡等设备的发明之后,才能够到来。到时候只要掌握了足够多的下层应用技术专利,用来倒逼上层技术也不是不行。但首先第一步,他必须得到nand闪存的生产技术。

    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的丰田长男,这时倒是胃口好了起来。obd技术丰田集团势在必得,他不怕周硕出价,只怕他不出价。如今既然双方互有所求,这样的合作关系才是最为牢固的。

    兴致勃勃的吃过了这一餐饭,丰田长男便迫不及待的告辞了。关于nand闪存技术他了解的并不多,此事究竟要如何着手还得仔细考虑一番。

    至于小日本在三井财团内如何撕逼暂且不说,涂岸北在周硕送走了丰田长男之后,却万分不解的说道:“周校长,我们如今又没有晶圆厂,要这nand闪存的技术又有何用?即使得到了908工程的控制权,以他们连0。8微米技术水平都没有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根本卖不出去啊!”

    周硕呵呵笑道:“涂老你误会了,我可没说这是为908工程准备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A类名单

    “那你这是?”

    涂岸北糊涂了,虽然一直以来周硕都致力于向集成电路前道工序努力。但高科技壁垒岂是开玩笑的,科学技术是最势利不过。它不论你如何困窘、如何迫切,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科学规律,才是技术发展唯一遵循的守则。

    而集成电路生产的前道工序,也就是从单晶硅圆片到蚀刻、到离子注入,正是整个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含金量最高的阶段。君不见908工程十年不得其功,909工程2014年都还没有解决盈利问题,可想而知这些技术的掌握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如果nand闪存的技术并非是为908工程准备的,那放眼中国还有哪里能使用这项技术?涂岸北疑惑的想到,获得技术授权就是为了生产,而生产首先需要生产线。所以如果按照正常顺序来说,周硕最先做的应该是建设、并且掌握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具体到nand闪存的技术来说,这条线起码得是0。5微米技术才有商业上应用的可能。

    但且先不说0。5微米的生产设备国外是否能卖给我们,光是掌握这条生产线的技术、配套设施建设和提高良品率,就需要多少时间?在此之前,这么早就去获得nand闪存的技术根本毫无意义。因为当这条线能够投入生产的时候,说不定两三年都已经过去了。这时候看似先进的nand闪存技术,也许那时已经相较国际水平落后了不止一代。

    周硕呵呵笑了笑,招手把东方恪叫了过来说道:“你把杜鹃计划a类研究者名单上的所有人。都叫到蜂巢基地的入口去。”

    说完,他回过头来看向涂岸北。微笑着说道:“涂老,关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您想知道答案,就先跟我来吧。”

    涂岸北点了点头,饶有兴致的说道:“那就走吧,让我看看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对于涂岸北来说,到他这个位置眼睛里已经很少注意某项具体的技术了。他最大的作用,就是为技术发展指出一条道路。而从历史上的表现来看,用一句“远见卓识”来评价他的眼光也不为过。

    但是从他在梦幻集团发展路线斗争中的种种表现来看,处理人际关系绝非他的所长。所以周硕并没有把如今处理外部困难环境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当然周硕自己也并不善于这种辗转腾挪的小巧手段。作为一个重生人士。他处理这种问题的思路向来只有一种,那就是凭借大势碾压过去。

    拿出硬的不能再硬的成绩来,说明这些技术骨干们在泛翰研究院能够发挥更大的,甚至是其他科研院所完全可望不可及的作用。在真正的成绩面前,他做的一切出格行为都能被洗成正确而且必要的。

    周硕开着电动汽车载着涂岸北,向着研究所里驶了过去。在泛翰帝都研究所,表面上这里只是一个研究机构。实际上,这里……确实也是一个研究机构。

    只不过不同于普通的国立研究机构,泛翰帝都研究所除了项目研发。也有负责项目运营的部门。这个负责项目运营的部门,被周硕单独放置在研究所的东北角。一栋三层高的八边形、红白相间的办公楼,就是运营项目部的所在地。

    和研发部门所属的中心实验室一样,这个运营部门中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独立存在。这就是位于运营项目部办公楼地下。一个名为蜂巢的地方。

    这个蜂巢当然不可能像《生化危机》电影里一样,是个庞大而且复杂的地下建筑群。实际上,这里只是把一处防空洞做了修整。又打通了拆迁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几处地下室,最后形成的一个两层地下空间而已。

    和帝都流行的那种地下室完全不同的是。蜂巢的空间极大。五米高的举架,足足1000平方米的面积。根本没有寻常地下室的那种逼仄感。

    蜂巢的入口被设置在运营项目部办公楼的外面,利用了原本防空洞的一条斜入通道。地面上是混凝土水泥修筑的入口,和帝都研究所整体优美、自然的环境完全是格格不入。在它那宽厚的大铁门不远处,耸立着一块显眼的警示牌。上面用醒目的红色,写着大大的“无关人员,禁止靠近”八个大字。

    周硕和涂岸北从招待处过来,是路途最远的两个人了。他们抵达的时候,杜鹃计划a类研究者名单上面的所有人,就已经全部到齐了。

    涂岸北对a类研究者名单倒是有所了解,这是周硕制定的一份招聘名单。在将近一个月的挖角活动中,是明确要求千方百计必须得到的人才。这里有已经成名、正处于研究生涯黄金年龄的实验室负责人,有工作没几年声名不显的普通研究员,甚至还有刚刚走出校园的普通本科生。

    虽然来源和履历都完全不同,但涂岸北以其多年的研究经验,面试之后完全可以肯定这些人都是非常难得的技术天才。这让他对周硕挑人的眼光赞不绝口,也万分疑惑他是从何处收集到的这些人才信息。

    蜂巢入口处的停车坪上停着七辆电动汽车,十四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好奇的看着由远及近的周硕。他们都是被泛翰帝都研究所花费重金招聘过来的,然而经过一个月之后,其他人都已经被分配了实验室和项目组,只有他们仍然还在等待。

    早就等到不耐烦的众人,如今总算见到了周硕,哪里还按捺的住。不等两人从车上下来,就纷纷围了过来。

    “哟,大家来的都很快嘛。”周硕更大的场面见得都多了,这么点人群根本是丝毫不怵。

    “周院长,我们想问问,这是要把我们归属到项目运营部吗?”这十四个人都是学术精英,当然不可能乱哄哄的一拥而上。即使是表达意见,也是先选了一个代表过来。

    周硕从车上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文件来,笑呵呵的说道:“这个问题嘛,你们首先需要把我手上这份保密协议签了,然后我才能回答。”

    “保密协议?”代表众人提问这人略微愣了一愣,问道:“为什么需要签署保密协议?”

    周硕正色道:“因为你们接下来的研究项目,对泛翰集团的未来发展将是决定性的。为了保证研究计划不被泄露,你们只有在签署了保密协议之后才能得到具体的情况说明。”

    听到周硕这么说,他们反而高兴了起来。之前众人的不满,也只是对一个多月来没有工作分配,以及担心被划归到项目运营部的不满。如今见研究所竟然如此郑重其事的要他们签署保密协议,那自然是涉及到的项目非常重要才会有的情况。

    周硕扬起手里的协议,问道:“怎么样,你们考虑一下要不要签署这份协议?”

    “我签!”“我也签!”“给我一份,我先看看再说。”

    在场的十四个人人人都领了一份协议,有的人看也不看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则仔细的读了一遍之后,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十多分钟之后,周硕把他们手里的协议都收回来,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大家都签署了协议,我就最后再啰嗦一句。你们接下来看到的、听到的内容,不论其是否仍然在泛翰集团任职,十年内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否则面临的将不止是经济赔偿,所以大家千万记住即使是睡觉,最好也要管住自己的嘴。”

    他最后一句的冷笑话逗得众人哈哈一笑,然后推开防空洞的大铁门,跳上车一马当先的开了进去。

    蜂巢如今的形象,和过去的防空洞可是完全不同了。如果没人提醒,这里和一间高科技的实验室几乎没有两样。一群人把电瓶车挺在专门的停车处,然后经过一套熟悉的除尘工序,这才真正进入了它的内部。

    abs材质的栅格地板,低沉的除尘空调声和通过软管连接的呼吸过滤器,莫不提醒着众人这里是1k等级的洁净室。所谓1k洁净室,也就是要求0。5微米的微尘数量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英寸1000个以内,相比泛翰晶圆厂生产单晶硅车间的a类洁净室3500微尘的要求,这里的投资可不是提高三五倍那么简单。

    超高的无尘要求,意味着这里是以生产高等级集成电路芯片为目的建造的。

    “这是!”涂岸北震惊的看着蜂巢里,排成一排的设备。虽然确定没有见过实物,但他却万分觉得眼熟。

    “是中科院微电子中心,在今年上半年刚刚完成的0。8微米技术,包含光刻机、cvd离子注入、检测等设备的整套cmos集成电路制造系统。”周硕踌躇满志的说道:“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将它们改造成一条0。5微米技术的生产线。”(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杜鹃计划

    实验室里几乎一瞬间便陷入到了寂静无声的状态,面对周硕的豪言壮语,所有人都在用一种“这货疯了”的眼神看着他。

    集成电路芯片的制程工艺,基本是遵循了一个规则的。那就是每一代新的制程,都是上一代制程乘以0。714。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时间一到工艺提高的要素自然就会具备。实际上每一次制程工艺的进步,前进的都是无比困难。

    芯片制程工艺不仅不断的挑战着人类精密制造的极限,而且还在不断的挑战着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对于这种极端微观、精密的制造技术,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很快被应用到整个体系中来。每一种能够提高制程工艺的可能,都被几乎是变态的提高到最高等级。这也就是说,人类很难通过重复性的劳动去无止境的提高光刻工艺的线宽极限。

    想要在之前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找到全新的突破领域。这是一条非常艰苦的道路,远不是某个人站出来喊喊口号,然后立刻就能赶英超美。周硕如今站出来说要把1995年上半年中科院刚刚研发完成的0。8微米制程的光刻机工艺,在一个月时间里就推进到0。5微米级别。这不仅仅是无视中科院无数大牛的辛勤成果,根本就是无视至高无上的科学规律。

    别说只是这十几个人了,就是全中国所有的顶尖科学家、以及国家无止境的投资,也不可能在1995年把整个技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提高一代。而按照摩尔定律的规则,集成电路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同样也会翻一番。中国的芯片制造技术即使只和国际水平保持一两代的代差,最后的性能差别就会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怎么。你们不信?肯定是觉得我疯了吧?”周硕哈哈笑道:“好嘛,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都摆在明面上谈。”

    “周……校长。我理解你对提高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的急迫性。”涂岸北开口说道:“但我们做技术的、做科学的,首先一条是尊重科学规律。大干快上搞大跃进那一套,不适合半导体领域。”

    “是啊,我们国家从2微米到1。2微米,就花了五年时间。从1。2微米到0。8微米,又花了五年时间。这还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以及半导体工艺对精密制造水平要求不高,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才完成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站在涂岸北的身边说道:“那么周院长你准备做出多少投入。来完成0。8微米到0。5微米的工艺改进?”

    “如果这就是周院长你的研究计划,请允许我退出。”一个看起来外表比较稚嫩的青年也站了出来,他扶着眼镜摇头道:“请你放心,这里发生的事情我不会泄露出去。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不能在一个无视科学规律的人手下工作。”

    周硕环顾一周,见在场的算上涂岸北一共十五个人,竟然没有一个认同他的目标。不禁啼笑皆非道:“那么你们觉得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究竟要如何才能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按照你们嘴里的科学规律,恐怕等我们追赶上去的时候。人家已经走远了。不仅走远了,甚至还要用专利技术砌起一道墙来。”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国外就是比我们先进。虽然很不服气,但我们国家整体水平就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周硕骄傲的抬头说道:“你们可听说过米格25战斗机?”

    “前苏联的米格25?”男人们多少都会有点武器情节,有人显然是军武迷,当即点头说道:“上世纪70年代米高扬设计局出品的高空高速截击机。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马赫。其优秀的性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