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揭秘-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短暂的面谈后,病人即透露如下的心事:
原来在三年前,她丈夫因第二次的心肌梗塞发作,而病逝于这家医院。在他死前,曾缠绵病榻数月之久,她日夜照顾着丈夫。表面上,她什么都没说,但内心却对自己长期担任护士角色深为怨怼,她希望丈夫最好一个人住到养老院去。当然,丈夫不主动提出来,她也只能认命地克尽一个妻子应有的职责。
丈夫死后,她好像获得重生般,立刻搬到一栋新的公寓去,家具也都换新的,显然是想断绝跟过去有关的一切。
就在她发病前六个礼拜的某天晚上,她作了一个恶梦:在梦中,她看到死去的丈夫来到她的床边,伸出手来拉她,好像要带她走。
她从梦中惊醒,有一种恐怖和不祥的感觉。她吓得不敢再在那个房间睡觉,而半夜起来将床垫和被单等都搬到客厅,改在客厅打地铺。而且从那天以后,她每晚都在客厅的地板上睡觉。
就在她住院的当天清晨,她又作了同样的恶梦,梦中惊醒后,她极度恐慌,觉得呼吸困难、胸痛、心脏怦怦乱跳,好像快要死了,于是连忙叫了一部计程车,前往医院急诊处,结果,就因为上述症状而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发作。
面谈之后,精神科医师认为她的症状并非急性心肌梗塞,而是焦虑性精神官能症的发作,她不必而且也不宜到养老院去。于是在这个新诊断下,让她出院回家,然后再安排她接受进一步的心理治疗。
解析:
丈夫的亡灵重返床榻,伸手要接她走……听起来似乎有某种诡秘的灵异气氛,但其实是一个“焦虑的梦”。
病人的焦虑可以说是来自她在丈夫生前对丈夫的敌意,及在丈夫死后因前述敌意而产生的罪恶感。当丈夫缠绵病榻时,她希望摆脱照顾他的责任;丈夫死后,她又连忙搬家,想摆脱跟丈夫有关的一切。但她的梦魇却泄露了她潜意识里的心事,那“伸出手要拉她一起去的丈夫”正是其内心罪恶感的化身。
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胸痛等,固然是焦虑引起的神经生理反应,但似乎也是她丈夫心肌梗塞症状的模仿,她终于也像她丈夫一样,被诊断为“心肌梗塞”而卧病在床。无巧不成书,到后来,院方竟然要将她转到“养老院”,这等于是她心事的重演,难怪她要不安地抗拒了。
潜在的敌意与罪恶感也是引发焦虑的一个常见心理因素,除了本案例这种形态外,还有其他类型,譬如有一位18岁的男学生,在和异性约会之前常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另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这位男生的外表并不吸引人,可以说很难得到异性——特别是他看上眼的异性的青睐,但他还是想办法找机会和异性约会。他最近约会的女孩子,通常要等到下午六点,确定没有其他更好的男孩子来邀她时,才会答应他的约会。这种“聊胜于无”的约会使他原本非常强烈的自卑感及不安全感益形加剧,在潜意识里,一种对异性的敌意慢慢滋长着。
慢慢地,当他和这个女孩子在一起时,开始有了“将她捏死”的幻想。他说:“当我单独和她在车内时,我的脑海一直浮现她那细白的喉咙,我真想捏死她。”起先,他总是挥去这个要命的念头,但随后的几次约会,却又一再重复出现。终于在某一天晚上,当他开车要去载那位女孩子出来时,在车上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脏狂跳,好像就要死掉似的,还好在几分钟后就又慢慢恢复了正常。但此后,每当他要和这位女孩子约会之前,即经常出现类似的焦虑发作。
在这个个案里,当事者对异性潜在的敌意是导致他焦虑发作的主因,而他之所以对异性产生敌意,乃是他自觉被异性瞧不起,自己的内在安全感受到威胁所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泄密的心脏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在爱上年轻漂亮的女性,而想和比他大八岁的妻子仳离时,心脏竟令他难受地狂跳起来。
一个中年商人,事业相当成功,但就在看似一帆风顺时,却每隔两三个月就会突然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急性的焦虑发作。
此一恼人的焦虑发作,跟他的婚外情几乎同时出现。
原来这位商人的妻子比他大八岁,在刚结婚时,觉得太太有一种成熟的风韵,但现在却已年老珠黄,对他几乎已无任何肉体上的吸引力。而他自己还值盛年,对年轻的女性却有着日增的兴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有实际越轨的行动,只是在心里幻想自己的太太如果既年轻又热情的话,那该有多好。
幻想是行动的前奏,当他这样想时,果然遇到一位迷人的年轻女性,他很快坠入爱河,背着太太和这位女性双宿双飞。不久,就爆发了上述的急性焦虑发作。
他因焦虑的症状而去找医师,医师在探询他的过去时才知道,他是在穷困而险恶的环境中度过童年的,在残酷的世界中,他一直觉得自卑、不安全、受威胁,但也一直想摆脱这种情境。在大学二年级时,他惨遭退学,这更加深了他上述的感觉,但事实上,被退学是因他在外兼差太多造成的。
后来,他和一个年纪比他大很多,而且非常坚强的女人结婚,像母亲一般的妻子总算给他带来了安全与自信。这种婚姻关系也使他在经济上获得相当成功,他说他目前所过的生活是年轻时候“连梦想都未曾有过的”。
但现在他不仅另结新欢,而且兴起了想和这位年轻漂亮的女人结婚的念头。如此一来势必要和他原来的妻子仳离,而妻子却是他个人安全、自信与成就之所系,在内在安全受到威胁之下,他遂爆发了焦虑症状。
解析:
在这个“焦虑性精神官能症”的个案里,另结新欢且想要再婚的念头使患者面临了人生的抉择,抉择意味着改变,而改变也是引发焦虑的一个重大因素。
对这位中年商人来说,他的焦虑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外遇所带来的罪恶感,我们可以称为“道德的焦虑”;另一则是想和代表他“内在安全”的妻子仳离的想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分离的焦虑”。一个原本缺乏安全感的人,在好不容易经由某种形式构筑让他安心的安全堡垒后,则踏出此一堡垒的任何行动,即使是出于自己的向往,也可能引发焦虑。
有一位男士因工作的关系,必须经常离开家人单独去旅行。在出发前几天,每当他想起即将来临的旅行,就会觉得胃部怪怪的、脸部发烫、手掌心冒出一大堆汗来,而且不由自主地幻想在途中可能发生什么不测的意外,将使他的家人沦为可怜的孤儿寡妇,结果原本应该相当有趣、有收获的旅行变成了毫无乐趣的重担。虽然这种焦虑还不致于影响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但却是一种相当不愉快的经验,它总是在他要出发的当天达到顶点,要等到真正上路,才能获得解脱。
焦虑是一种预期,就好像参加大###考的考生,在考前会有预期焦虑,要等到进入考场后才能获得“解脱”,这原是人面临考验时的正常反应。但在这个个案里,旅行应该是受期待的乐事,他的“预期焦虑”显然也是一种“分离焦虑”,也就是离开家这个安全堡垒对他所造成的内在威胁。
本个案中的这位中年商人,因外遇及想和妻子离婚的念头导致他的“心脏狂跳”,让笔者想起爱伦坡的一篇小说《告密的心脏》(The Telltale Heart),一个年轻人在杀了隔壁的老头,并将他毁尸灭迹后,面对警察的盘问,他因突然听到自己“越来越急速,越来越高昂的心跳声”而自动向警方招供——这个年轻人加速的心跳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本个案这位中年商人加速的心跳也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只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向妻子招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不敢坐船的单身女子
因为怕看到船,她对可能有船出没的海边和湖边都敬而远之,最后,连在街道上看到船的照片也会浑身不舒服。
一个28岁的女士,依然小姑独处。
她有一个奇怪的毛病:不敢坐船。不是会“晕船”,而是“惧船”,一看到船就觉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手心冒汗。
因为怕看到船,所以对海边或湖边等可能看到船的地方也都敬而远之。最后,连在街道上或人家家里看到船的照片,也会浑身不舒服,常惊恐地连忙避开。
这种毛病为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若干不便与困扰,于是她去寻求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在分析治疗过程中,医师发现她在情窦初开时,即对性有强烈的兴趣,但对它也有着莫名的恐惧。在她的幻想里,认为性茭将使女性的性器严重受伤。
少女时代,她交了一个男朋友,有一次搭男友的船出游,在船上,她情不自禁和男友发生了短暂、实验性的性关系。事后,她心里一直惴惴不安,觉得母亲已经“看出”了她所做的坏事,只差没有当面责备她而已。
在自觉母亲不赞同的情况下,她变得极为沮丧,也断绝了与那位男友的交往。
不久之后,她就爆发了前述的惧船症。
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畏惧性精神官能症”(phobic neurosis)病例。
每个人都有过害怕的经验,这些害怕有很多是正常的,一个人在敌人枪管的瞄准下,双腿颤抖、屁滚尿流,这是合理的“害怕”;但如果他走在大街上,因害怕大厦突然倒塌下来将他压得粉碎,而变得寸步难行,这就是非理性的“畏惧”了。所谓“畏惧性精神官能症”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殊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一种强迫、持续而且不符事实的极端害怕,他明知这种害怕与实际的危险性相较之下,是不合理的、不当的,但就是怕,而且因这种非理性的害怕,而对所害怕的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回避行为。
俗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它表示对“草绳”的害怕或者畏惧,乃是来自以前“被蛇咬”的经验。他真正害怕的是蛇,以致后来连与蛇类似的草绳也都害怕,而且被蛇咬的只是“一朝”,但却带来了“十年”的害怕。这句俗语很传神地表达了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的一些特色:一、它来自个人过去的经验;二、现在畏惧的对象与过去的真正畏惧对象间有一种类似、象征的关连;三、它得来容易,却难以消除。
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畏惧性精神官能症是当事者以“转移作用”(displacement)及“回避作用”(avoidance)这两种心理防卫机制来压制潜意识里的本能冲动所致。
()
1909年,弗洛伊德曾以一位5岁男童小汉斯(little Hans)来说明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的形成:5岁的小汉斯正处于心性发展过程中的“俄狄浦斯期”,他一方面依恋他的母亲,而对身为“情敌”的父亲怀有敌意;但另一方面他又怕父亲的报复——将他“阉割”。这些本能冲动都是他正在发展中的自我无法接受的,所以被潜抑到潜意识里去,但仍蠢蠢欲动。有一天,汉斯和母亲搭马车出去,马车翻覆,汉斯变得非常惊惶,他怕那匹马会“咬”他,而产生了所谓的“惧马症”。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汉斯把和父亲关系中的焦虑“转移”到较无害、且可以“回避”的马身上所致。“怕被马咬”即是“怕被父亲阉割的转移”。
本案例中这位28岁女性的惧船症,似乎也可做如是观:船乃是性冲突的转移。第一次在船上发生的实验性性行为,激起的可能是她对性早已有之的矛盾情感——“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在担心被母亲“识破”的情况下,她压制了进一步的性渴求,但对性的强烈兴趣又时时想突围而出,于是她将这种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移到“船”上面,船激起她莫明的恐惧,并借着回避船来回避她心中的性冲突。
徐静医师在其所著《精神医学》一书里,也曾提到一个生动的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病例:
一位年轻少妇近来突然在看到黏黏软软的牡蛎、蛋清或鼻涕时,就会害怕得浑身发抖,最后连菜市场也不敢去,深居简出,怕看到令她害怕的东西。
在接受分析治疗后发现,这位少妇结婚已两三年,育有一子,她先生在两三个月前入伍服役。她因为店务的关系,与一位英俊男子过从甚密,那名男子经常挑逗她,她怕自己会做出不守妇道的事而深感不安。
有一天,她上厕所时,看到一条蛆在厕所里蠕动,她突然害怕起来,担心那条蛆可能会爬进她的下体。以后,只要看到类似蠕动或黏黏的东西,她就会恐惧异常。
在进一步追问下,她承认自己曾经幻想与该男子发生关系,但一想到他黏黏的Jing液进入自己的体内,就会受孕,若被丈夫知道就一切都完了,因此心生恐惧。后来看到蛆时,立刻联想到精虫的蠕动,而害怕起来,以后更扩大对所有类似的东西——如牡蛎、蛋清、鼻涕等也都产生恐惧。当然,因为这种恐惧,使她中断了与该男子做进一步接触的可能,也防止了“真正”让她恐惧的事情发生。
令人恐怖的教堂钟声
他们解剖我母亲。我一直祈祷和哭泣,希望母亲仍活着;而教堂的钟声却一直响着,我痛恨它们。
多年来G女士心中最怕的是高塔,特别是教堂的尖塔,她一看到它们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急忙掉头而去。
最后她不得不去寻求医疗帮助。在仔细询问之下,医师发现,她怕的其实不是塔,而是钟声,怕教堂高高的楼上突然响起钟声,一听到钟声,她就会浑身发毛。医师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怕听到钟声的?G说她也想不起来,只知道是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十几岁时就有这种现象。这的确是相当久了,因为G女士已经40岁。
当用尽各种方法都找不到可能的线索后,医师决定将她催眠,打开她潜意识的心扉,到尘封在脑海深处的记忆乱丛里去搜寻。
在催眠状态中,医师一边给G暗示,一边递给她一支笔,要她做心事的“自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