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公子 >

第10部分

公子-第10部分

小说: 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絮一口饭差点喷出来,讶异地望了去,才发觉临清是在叫那只兔子。
  “你叫它什么?”沈絮不相信地问。
  临清逗着睡醒了的兔子,小声道:“絮儿。”又补充一句,“琴晚取的名字。”
  沈絮大有哑口吃黄连之感,怔怔望了二人,半天憋出一句话,“好名字。”
  一顿饭便在“絮儿乖”、“絮儿别乱跑”、“絮儿还饿么”、“絮儿这边来”中过去,沈絮只觉得又回到幼时,各大叔伯围着他教育“絮儿快来念书”、“絮儿莫要胡闹”、“絮儿来吃饭”、“絮儿该就寝了”的日子,待到退席,整个人都恍惚了。
  告别柳玉郎与琴晚,二人回了家。
  沈絮同临清打商量,“这兔子换个名字罢。”
  “为什么?”
  “……”沈絮实在不好意思说你这样整天絮儿絮儿的我浑身膈应得慌,“叫雪儿如何?”
  “不好,絮儿好听。”临清道,然后用琴晚的话堵了沈絮的嘴,“琴晚说你不会介意的。”
  沈絮:“……”
  “好吧,”沈絮无奈道,想着以后临清要用叔伯唤自己的小名来叫那只兔子,就顿时有一种想把小兔子炖了吃了的冲动。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二章

  
  夜里两人躺在床上,沈絮道:“想不到柳兄竟会为了个倌儿,抛却家财,隐居乡野。”
  临清道:“琴晚如何不委屈,几时柳公子厌了,琴晚要如何自处。”
  沈絮摇头,“柳兄不是那样的人。”
  临清看一眼沈絮,心道,你从前不也是妻妾成群风流薄幸的纨绔一枚,又怎知柳玉郎不会变心。
  又想到自己,一时怔忡心酸。
  琴晚再不快活,至少还能名正言顺同柳玉郎在一起,自己与沈絮又算什么了?
  神女有意,襄王无心。
  临清这夜睡得不甚安稳,早上起来时,眼眶下余了一圈黑,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去做早饭。
  有了昨日买回来的花锄,两人锄地时着实轻松许多,只见院里并排蹲着两道人影,犹如雀鸟啄食一般,缓缓边退边挖地,倒也默契。
  好不容易挖了一道垅下来,沈絮腰酸背痛,扶着腰直报怨累,瘫在一边不肯再动。
  临清也累得够呛,大半天都弯着腰劳作,腿都麻了,但一见沈絮和衣坐在地上,就忍不住道:“地上都是土,你当衣服好洗啊!”
  沈絮不情不愿站起来,又挪到干净地方坐了,心下腹诽真真管家婆。
  那小兔子从窝里跑出来,好奇地在碎土里跳来跳去,临清见它一身白毛蹭得脏了,着急道:“絮儿,快回来,土里脏。”
  沈絮对这个名字依旧无法适应,对临清道:“还是换个名字罢。”
  临清铁了心要叫这个名字,抱着兔子冷冷道:“不换。”
  转过头去,脸有点红。
  絮儿,絮儿,虽是叫的兔子,却总叫人心中绮念纷飞,好似叫着那人一般。
  这样亲昵的称谓,他也只敢通过此等方式从嘴中唤出。
  把兔子送回窝,认真叮嘱它不可再乱跑,临清回到后院,却看到沈絮拿着枯枝在地上瞎划拉。
  他走过去一看,只见沈絮画了一个他抱兔子的背影,虽只寥寥数笔,却将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
  “怎么样,像不像你?”沈絮抬头问。
  临清看得呆了,怔怔答:“像。”看一眼沈絮,小声问:“好好的,画我干嘛?”
  沈絮拿着枯枝一摇一摇的,“你整日都围着那兔子转,好似养了个孩子似的,看着可爱,明明自己才十几岁,偏要做出一副大人模样。”
  临清的脸愈发红了,“要你管。”
  沈絮叹气,“多好的一只兔子,拿来烧了多好。”
  “你敢!”临清瞪大了眼睛。
  “我说说而已,你这么认真作甚。”沈絮苦笑,“你爱养着就养着呗,只是那名字——”
  临清恼道:“你一个大丈夫怎么如此斤斤计较!”
  沈絮小声道:“那我改日养只狗,整日唤它清儿,看你又如何反应。”
  临清脸憋得通红,半天只憋出两个字:“你敢!”
  沈絮叹道:“幸好你非女子,不然谁娶了你,都要称你一句悍妇。”
  临清羞恼不已,就要举手打他,刚一迈步,忽地“啊”了一声,瘪了嘴看了地下。
  沈絮那副画被他不小心踩坏了一块,临清苦恼不已,皱眉望着那毁了一角的画,眼睛都要红了。
  沈絮倒不在意,“随手画的而已,左右都要抹掉的。”
  临清不说话,默不作声地盯着,好半天才别过头,走开去锄地。
  他一下一下挖着土,心里又委屈又懊恼。那是沈絮给他画的第一幅画,虽然只是无心之作,什么寓意都没有,但对他来说,却是最好的宝贝。
  明知这个宝贝没法保存,踩坏了,还是觉得难过。
  那个呆子不懂人心,也许等一辈子,这份心意都传不到他心里。
  沈絮不知他心中曲折,望了一会儿,也拿了花锄蹲到他旁边锄地。
  如此过了一会儿,王婶唤着二人的名字来了。
  一进门,王婶就高兴地说:“沈公子,有件事要跟你说。”
  沈絮道:“何事?”
  王婶喝了一口临清端来的茶,说:“我们村有个私塾,一直都是个老先生教书,可惜老先生年纪大了,年前又生了一场病,如今好了,却也教不动了,他看了你给我们写的花灯,有意请你接他的班,去做教书先生,不知沈公子意下如何?”
  沈絮愣了愣,临清却惊喜道:“这是个好活计!”
  王婶道:“确是个好活计,村里上学堂的孩子虽不多,但左右都是一份束修,沈公子是读书人,田间活计怕是不擅长,教书却是落到公子你饭碗里了。”
  沈絮尚在犹豫,临清已经问起王婶来:“那私塾在何处,统共几个人,老先生哪里怕是要去一趟……”
  以此云云。
  送走王婶,临清脸上一派喜色,沈絮一介文人,尽管这两人也同他做些耕种之事,到底看不过,那双本该拿笔的手,如今握了锄头,临清心里惋惜多过喟叹。
  如今能让这呆子人尽其用,去做个私塾先生,怕是目前最好的着落了。
  沈絮呆呆道:“我这便去教书了?”
  临清道:“不然如何?叫你去种地,你倒愿意?”
  沈絮摇头,不情愿写了一脸,小声道:“可我从未教过学生。”
  临清对他这副窝囊怕事的模样最是看不过,道:“如今这境地,莫非还有你挑拣的余地?罔读那么多圣贤书,叫你去交个《三字经》、《弟子规》之类都出不得台面,真真愧对才子名号。”
  “才子也是吟诗作对的才子。”
  临清道:“上元节写个诗你也没见多拿手!”
  “一口气写百首,哪个才子都撑不住!”沈絮一想起上元节的噩梦,至今都头皮发麻,小声道:“再说了,哪个才子又会来教顽童。”
  “前朝名臣李太师岂不才高八斗,官拜詹事,后至太师,何尝不是行师道之事,废太子对其尊重有加,知其患有脚疾,亲自恭迎上殿,虚心请教,为后世表率。既有如斯先范,你有哪来理由自尊身价吝于赐教?”
  沈絮目瞪口呆,未料这小小琴师竟能引经据典将自己驳得哑口无言。
  愣愣看了半响,沈絮道:“不若你去做那教书先生?”
  临清气道:“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我说话!”
  沈絮感慨道:“我以为你只会调琴弄弦,没料到你竟有如斯才华,失敬失敬,墨怀私以为,你去教书比我适宜得多。”
  他一番话说得诚恳无比,临清真是又气又好笑,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我去教书,你来耕地!”
  沈絮:“……”
  两相比较,沈絮妥协了,“那我还是去教书罢。”
  临清气得连力气都没了,哄这个少爷去挣点家供简直如哄三岁小孩吃饭一般折腾人。
  中午随便对付了,临清捡了几样东西,便赶着沈絮去拜访那位老先生。
  沈絮提着一篮鸡蛋与一篓青菜,慢悠悠出了门。期间迷了四次路,硬着头皮问了村人,还是一位收工回家的村人好心把他带到了目的地。
  沈絮谢过那人,转身叩门。
  里面传来苍老的声音:“进来罢。”
  沈絮推门而入,屋内光线昏暗,家具几无,虽是开春时节,却仍透着一股阴冷,沈絮穿过堂屋,进到卧房,只见破絮之中睡着一位老人,面容枯槁,已近油尽灯枯之态。
  沈絮微愕,道:“崔老先生,晚生沈墨怀,特来拜会。”
  崔恪咳嗽数声,沙哑道:“高抬了,崔某今年四十余二,还担不得一个老字。”
  沈絮愕然又盛几分,先前只听王婶以“老先生”相称,方才进来时又见他满头白发,神色哀凉,说古稀也不为过。未料那“老”字只是村人的一个尊称,先定了印象,又被一头白发蒙蔽,才失言把人叫老了。
  沈絮从前日子阅人无数,心道未老先衰必有缘由,便也收了那惊讶的目光,恭敬道:“晚生冒昧了。”
  崔恪道:“沈公子不必自谦,论名声论学识,我一乡野私塾先生,不敢班门弄斧,沈公子以平辈相称即可。”
  沈絮颔首应了,将那鸡蛋和青菜放到桌上,“家中清贫,微薄物什聊表心意。”
  崔恪道:“沈公子客气了。”
  沈絮见他似知自己身份,又不端架子,倒好相处,便省了那些寒暄客套之话,捡了个地方坐了。
  崔恪道:“我的意思王婶同你说过了?”
  沈絮道:“说过了。”
  “沈公子意下如何?”
  “先生相托,墨怀焉有不受之理。况墨怀初来此地,确也需要一份谋生之计。先生馈赠,墨怀感激在心。”
  崔恪笑笑,“我看村人挂的花灯,猜是先生墨迹。我这身子强撑到现在已是极限,先生肯来,也算了了我一个挂念。”
  说罢又是一阵咳嗽,沈絮不禁道:“崔先生咳得厉害,不知让郎中看过否?”
  崔恪道:“心病成疾。”
  沈絮便不再问。
  崔恪道:“敢问沈公子,令兄沈丹墀如今何在?”
  沈絮心中微微一凛,多了几份戒备,只道:“崔先生与我堂兄是旧识?”
  崔恪知他心中考虑,笑道:“公子不必紧张,太极宫中那位尚不至于将网撒得如斯严密。”
  “先生是?”
  “未亡人罢了。”
  沈絮微忖。
  沈家与李氏的干系,从来都是本家在打理,旁系一脉承了荫庇,便与大家子弟一样,终日醉梦浮华,声色犬马,空手换得富贵日子,不知招来多少艳羡。
  只是一朝罪责加身,荣华尽褪,好不唏嘘。
  沈絮从前也是不知人间疾苦的一枚纨绔,不过因与沈丹墀格外亲近,才比其他兄弟对沈家的背景多些了解。
  那些亲戚族人各个不得其解,思来想去,便把罪名按在沈丹墀身上,以为他贪了朝廷的税银,才招此横祸,而当事人又消失无踪,更加落实了一众族人的猜测。
  一干亲戚里,只有沈絮约莫猜得一些线索,但终归绕不开是沈丹墀私逃一事,加之他本不欲窥伺其后的波谲云诡,便也就闭了嘴安静做他的闲散人。
  此时崔恪主动提及太极宫,又自称未亡人,沈絮不得不对他多了几份思量。
  崔恪见他神色微敛,道:“令兄与太极宫那位的事,公子知道多少?”
  沈絮不答,静静望着他。
  崔恪道:“我无意过问公子家事,只想打听沈府里一个人的消息。”
  沈絮看了他,“何人?”
  崔恪眼中划过一丝悲凉,轻声道:“沈府管事,沈淮册。”
  沈絮一怔,这才明白,崔恪所说的挂念,原是此指。
  稍稍沉吟,沈絮道:“先生与太极宫是何渊源。”
  崔恪苦笑,“公子聪颖,名不虚传。”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三章

  从崔恪屋里出来,沈絮面色凝重。
  淮册的身份他只暗暗猜测过,此时拨云见雾,从前那点单纯的好奇心得以偿愿,沈絮非但没有释然,心情反而越加沉重。
  沈家能独坐扬州盐商第一交椅,背后与朝廷的支持脱不了关系,沈丹墀同宫中的来往,他也知晓一二,但却从未料到会有如此纠葛。
  立在田间小路,沈絮望着远处旷野,长久才深深叹出一口气。
  被贬乡野,还是逃不开那些错综复杂,无意得知背后轑轕,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崔恪想见一面淮册,沈絮有心,却也爱莫能助。
  临清做好了晚饭在家里等,等到天黑了,才看到沈絮的身影。
  忙迎上去问:“如何?”
  沈絮没精打采道:“嘱托了一二,过几日便去私塾教书。”
  临清开心不已,一则家中开支有了着落,二则能把这呆子打发去教书也不必再抓他一道务农活,当然,还有一点私心,有了活计,此刻才像真正定下来了,那点捉不着摸不透的不安心思似乎也终于散了。
  他做了一桌好菜,又是鸡蛋又是猪肉,手艺自然另当别论。
  “洗手吃饭罢。”临清招呼道,又絮絮念着:“文房笔墨怕是要多备些,衣服也要新做一身,不能在学生面前失了威严,不晓得学堂冷不冷,要不要搬些柴火过去……”
  沈絮心不在焉地挑着碗里的饭,还在想着崔恪的话。
  临清终于意识到沈絮不对劲,“你怎么了?”
  沈絮看他一眼,“没事,有点累罢了。”随意扒了几口饭,便放下碗筷,“我先歇下了。”
  临清望着他的背影,欲言又止。
  不过叫他去做个先生,难道就这样不高兴?
  临清垂下目光,原本雀跃的心情被沈絮的冷淡一搅合,也没了胃口。收拾了碗筷,他打了热水端到房里,预备和这呆子好好谈谈。
  总不能拉着一张脸去学堂上课罢,他们在这村子还不知道要待多久,好不容易得了条谋生的路,不能因着一时意气就给弄砸了。
  然而进了房里,意外地看到这呆子没在床上卧着,却坐在桌前拿着毛笔对纸发呆。
  烛火摇摇,映得沈絮脸上一片恍惚。
  临清也愣了,“你不是睡了么?”
  沈絮见他进来,顺势放下笔,“有些睡不着。”
  临清不由纳闷,这个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