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的一年到来,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张狂去完成呢。(未完待续。。)
第26节 大汉病天子
中平六年【189年】,注定不是一个平常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将会陆续发生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彻底拉开汉末乱世的序幕。
这些事情,穿越者张狂当然心中有数。不过,他依然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无论大汉朝廷会发生何等的动荡,当下都不是他所能够影响得了的。
对张狂来说,最明智的做法,便是一个字:
等。
等到适合的机会出现,张狂自然会暴起发难,以攫取最大的利益。
新年过后,就是一年忙碌的开端。
对于在冀州和太行山所发生的那些事件,张狂此刻已经没有精力去理会了。
春耕时节就在眼前。若是这时候耽搁了,那么,处于张狂治下的三十多万军民,到了今年年末,难免会饿肚子。而太行军在去年浴血奋战,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也会因此变得全无意义。
作为一个自小生活在城市的穿越者,张狂对农业知识的匮乏,让他暗中很是汗颜。幸好张狂身边,有程昱这位接近万能的老师,帮助他处理各项杂物。要不然,光凭张狂自己那点儿能力,根本无法安排好领地内的春耕事项。
既然事情都被程昱安排的井井有条了,张狂要做的事,就是带好头,做个榜样,以鼓舞大家开垦种地的积极性。
为此,张狂不得不在程昱的要求下,亲自下田干活。于是,他从一月末到二月中,连续干了二十多天的农活。
用拿惯了刀剑的手,去扶犁牵牛,着实让张狂很不习惯。还好。他自穿越以后,在身体协调性上大有提高。不过临时学习了几天,张狂的农活,就干的有模有样。
虽然在私下里,张狂在妻子赵雨的面前,很是发了些牢骚。可是看到在自己的带动下。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被成千上万的流民们重新开垦出来,张狂的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张狂治下的土地,数目极为庞大。这些地方,原本都是属于汉家屯田的场所,直到十数年前,还有不少汉民在此辛勤耕作。很多地方的堤坝和灌溉渠道依然大致完好,只要略微修整一下。就能够恢复使用。
只要能够驱逐北地的蛮族,保障此地的安全,以农家高手陈大师的估算,光是分布在黄河两岸的熟田,就足以养活五十万人。若是将那些废弃已久的荒地全部开垦出来,至少可以容纳一百三十万人。
一百三十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晋朝统一天下之时。蜀汉的人口总数了。张狂记得,他在网上看过的资料说。蜀汉投降司马氏的时候,总人口才一百万左右。
当然,要想开发这些沃土,困难也不少。比如说,通过白波谷势力从各地招募而来的流民们,几乎是一无所有。想要让他们恢复生产能力。需要太行军给他们提供第一年生活的粮食,还有必要的农具和耕牛。
如此巨大的开销,要是没有当年张角留给张狂的财富支撑,张狂很难完成他所定下的目标。
好在太行军接连打了几回胜仗,从游牧的蛮族那里。夺回了数万头牛马,解决了农业用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流民开荒的效率。而晋阳、河东一带从事冶铁业的地方豪族,也在太行军的高价面前,源源不断的将大量的铁制农具,走私供应到美稷县城。
当时间流逝到中平六年三月,精疲力尽的张狂,才从领地内的垦荒狂潮中脱身出来,开始处理一些外界的事物。
“护匈奴司马?这是什么官位?”
张狂拿着汉室朝廷发下的任命书,有些奇怪的请教前任“护匈奴中郎将”主薄郭缊。
郭缊已经没了汉室的正式官位,属于所谓的“白身”阶层。不过,作为在美稷厮混多年的老吏,郭缊对朝廷的这封任命,还是猜测得出缘由的。
“恭喜张公,张公现在,已经是秩千石的司马,正式主掌整个匈奴的攻伐事项了!”
郭缊极为羡慕的给张狂解释。
原来,汉室朝廷鉴于南匈奴故地,已经完全落入张狂之手,并未打算任命一个空头“护匈奴中郎将”,来刺激张狂。但是,年前张狂上表朝廷,要求自任“护匈奴中郎将”,却在朝廷中激起了巨大的反对。
没有哪个朝臣,愿意看到一个黄巾余孽,在短短几年之间,就由一介反贼,跃居为堂堂朝廷秩比二干石的一方大员。这不符合大汉百年以来的政治传统。
只是,所谓的形势比人强。朝廷对张狂鞭长莫及,而张狂报上来的战绩,也是实打实的。汉室向来有重视军功的传统,更是从高祖刘邦时期,就提出过“非军功不得封侯”的观点。如果对张狂的功劳不置一词,朝臣们也怕天下的武人们因此而心中不服。
朝廷今天可以找出张狂过去的问题,来否决张狂立下的功绩,岂不是明天也可以找出别人的问题,否决别人用性命换来的功绩了?
有鉴于此,武人们当然不会满意朝廷漠视张狂功绩的表现。哪怕武人们对张狂这个“黄巾余孽”,心中也是满腔的瞧不起。
武人在朝廷中的地位虽然不算太高,可是在很多重要时刻,士人和高官们还是需要拉拢武人的人心的。武人的意见,让朝廷无法忽视。可是张狂的身份,又是一个必须被鄙视的现象。
正在朝中大臣们为此纠结的时候,冀州传来消息,说是冀州州师与太行军偏师,在房子县差点儿真刀真枪的打起来。这个消息,让朝中重臣们灵机一动,喜上眉梢。
于是,汉室朝廷就以张狂治军不严为由,削去了太行军克复美稷的功劳。只是以太行军击退弹汗山的功勋,将张狂任命为“护匈奴中郎将”属下的“护匈奴司马”。
别看“护匈奴司马”只是个秩千石的副官,在“护匈奴中郎将”空缺的情形下。并州沿边地带的一应军民事物,还不是由“护匈奴司马”说了算?
所以,郭缊这才会恭喜张狂。而他也托了张狂收复美稷的福,被赦免了罪责,重新成为“护匈奴中郎将”帐下的从事,秩四百石。
不过。诏书下面的最后一行文字,让兴奋中的郭缊,很快变得哭笑不得。这行文字,是后面添加的,意思是说,让张狂尽快交清升官所需支付给天子的一千万钱。如果不交,天子将从张狂的俸禄当中,陆续扣除这笔钱。
看到这行文字,张狂心中唯一的反应。就是:
——奇葩!实在是太奇葩了!
——这是真正的死要钱啊!
如果张狂在玩历代三国志游戏时,留下的记忆没错的话,当前天子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状态。可是,就在这样的卧病状态下,天子居然还不忘记收取升官费!
死要钱的天子刘宏,这回是真的快要死了。
从今年二月起,天子在一次宠幸宫娥之后。就开始出现晕厥现象,继而身体变得无力。开始卧病在床。
刘宏当然不想死。
他从小失去父亲,虽然身为汉室宗亲,却也没有享到什么福。
少年入宫登基,刘宏这才知道,原来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巨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他去享用。
但是,稍微大了一点,一系列残酷的宫廷政变,教给刘宏:原来,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居然还不是钱财,而是权柄!
从此以后,渐渐步入青年的刘宏,开始了他想要大权独揽的人生。
外戚,被宦官干掉了,不用担心。宦官,一群残缺之人,攀附在皇权身上,不用担心。环顾朝堂,年轻的刘宏发现,阻碍他得到绝对权力的人,只剩下那么一群。
一大群人。
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做士族。
单个的士族并不强。即使以“四世三公”闻名于朝野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如果刘宏真的有意,也能够收拾了他们,只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是,如果将所有士族的力量累加起来,刘宏惊骇的发现,那种力量,绝对不是自己,甚至整个刘氏皇族所能够对抗的!
而且,更加令刘宏难以接受的是,就连汉室朝廷本身,也离不开士族的加入。若是去掉士族在朝廷中的位置,那整个朝廷,就将缺少足够的人才,从而变得摇摇欲坠,直到无法维持下去。
万幸的是,士族本身,并不是一个整体。相反,士族的内部,分歧大的相互间常常发生敌视。
所以,当宦官跳出来,打击一部分激进士人时,大部分的朝中士族官吏,还是保持了沉默。
不过,“党锢之祸”的发生,并没有让朝廷变得更加平衡。事实上,在激进士人被清洗出朝堂之后,保守派士人迅速的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天子刘宏郁闷的发现,几家原本就盘根错节的士族大姓,比如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之流,现在的势力,反而变得越发的深厚了。
针对士族门阀的强化扩张,天子刘宏开始大力提拔朝中的年轻士人,希望这些有冲劲的朝廷新血,能够搅动朝堂,给盘根错节的朝廷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只可惜,这一招对士族来说,几乎完全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士族们的相互倾碾依然如旧,几家大门阀的势力继续增长。倒是提拔上来的士人,经常将宦官当做靶子,让天子心里哭笑不得。
既然打击分化,只会让剩下的士族变得更加强盛,身为天子的刘宏,开始尝试一次对士族的釜底抽薪。
这次尝试,产生了一个机构,叫做“鸿都门学”。(未完待续。。)
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
“鸿都门学”是天子刘宏,不满当时的官办教育机构“太学”里那些对天子缺少服从的太学生,特地推出来与之对抗的一个教学机构。
所谓“太学”,在后世改名为“国子监”,大概相当于“清华北大加中央党校”的地位。早期的“太学”,生源较广,主要由全国各地的郡国选送。在刘宏继位以后,“太学”生源渐渐变成以“六百石以上官员推荐入学”为主。
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可以算是地方上的长吏,或者是朝廷里的中坚。这些人手中的推荐权,当然首先要为自家的子弟进取而准备着。有了长辈的推荐,那些官员子弟入仕的起点,就自动被抬得很高。在与非官员子弟的竞争中,太学生自然而然的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对汉家天子来说,手下的出身是寒门还是世家,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选拔出来的人才要忠心,要有用。可惜,太学生们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得来的。他们可不会因此感激御座上高高端坐的天子,却对自己的举荐人毕恭毕敬。
这样一来,作为官吏后备队的太学生,渐渐被士族官僚所垄断。从太学中毕业后得到官位的太学生,不是士族公卿的子弟,就是士族公卿的门生故吏。且不说其中良莠不齐的成色,光是这些家伙缺少对天子应有的尊崇和服从,天子刘宏就不会觉得满意。
于是,为了避免士族势力垄断人才的选拔,导致已经极为庞大的士族势力在朝中的进一步扩大,刘宏顶着朝臣们的巨大压力,在宦官的协助下,建立了“鸿都门学”。以期与“太学”分庭抗礼。
“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些儒家经典,是士族家学的长项。当今朝廷中的不少世家,都是以精通某一门经书而发家的。
例如号称“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便以《孟氏易》为祖传家学;同样号称“四世三公”,与汝南袁氏并称于世的弘农杨氏。则世代精读《欧阳尚书》。
“鸿都门学”则完全抛弃了儒家经典的学习,转而从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着手,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这些艺术才能,向来被儒士们认为是“小道”,可架不住天子刘宏喜欢。天子执意要用这些才艺之士为官,那是做臣子的很难阻挡的。
由于在招生上,“鸿都门学”主要招收平民子弟,天然的就被贵族子弟居多的“太学”看不起。这种相互间的对立,却正是刘宏想要看到的。如果哪一天。“鸿都门学”的学子与太学生们混成了一体,天子刘宏多半第二天就会把“鸿都门学”给关了。
于是,刘宏对“鸿都门学”的毕业生大肆优待,常常越级提拔,委以重任。而这些“鸿都门学”的学子,也不愧于天子对他们的优待,基本上投靠到宦官集团那边,为对抗朝廷士族。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但是,自从中平元年“黄巾之乱”后。天下一直动荡不休。天子刘宏的精神,也没法子总是关注在对抗那些世家大族上。随着天子关注的消散,“鸿都门学”日渐萎缩,现在已经在“太学”的压迫下,快要关门大吉了。
接着,天子刘宏任命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为大将军。想要让这位新外戚,与朝廷士族进行权柄争夺。可是谁又想得到,何进居然一转身,与那些麻烦的党人搅和到一块去了。难道这个大舅哥的脑子里,就不知道。外戚与士族,最终是过不到一起的吗?
一想到这些,刘宏的脑子里就是一阵眩晕。如今的刘宏,状况极差。常年的酒色过度,掏空了他原本健康的身体。身边的宦官和太医,都能够看得出,当今天子的时日,怕是不多了。
刘宏是个聪明人。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他能够看穿周围侍从的担忧。面对生死关头,刘宏自然害怕极了。只是,他也知道,但凡是人,终有一天会死去。这种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地位高低、身份贵贱,而发生改变。
所以,在三月末的某一个夜晚,刘宏先将“十常侍”叫到身边,再将西园军上军校尉蹇硕召唤入宫。
看了一眼避坐在房中角落处的小黄门,天子刘宏让他侍立到身边来。这个小黄门,是宫中负责撰写《起居注》1的宦官。平时,刘宏很讨厌这个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家伙。但是现在,是发挥这家伙作用的时候了。
十常侍一个个神情肃穆,垂着手侍立在天子的床榻边。但是,当刘宏的一句话说出口以后,这些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居然一个个诚惶诚恐的跪伏在天子刘宏的床榻前,诚惶诚恐,不敢作声。
刘宏所说的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