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太行军,并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处理内政上。他们目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备战!
匈奴被打垮了,但是,太行军接下来,还要面对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那就是:
——鲜卑。
北方的辽阔草原上,永远不会缺少新的霸主。在匈奴被大汉打垮,分裂为南北两部分以后,依然残留在草原上的游牧民们,为了成为雄踞草原的新霸主,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血腥厮杀。
终于,在数十年前,一个出身东胡鲜卑部落的雄主,再次将一盘散沙般的草原部落,统一在一面大旄之下。这些被整合起来的鲜卑人,跃跃欲试的开始了,对南方占据了肥美沃土的大汉,又一轮试探式入侵。
至于那位鲜卑雄主的名字,就叫做:
——檀石槐!
一生中战绩彪炳,从一个部落的“大人”【部落首领】开始,统一鲜卑,尽夺匈奴故地,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在距离汉地百余里的“弹汗山”,建立鲜卑王庭,更是成功的在十一年前的落日原之役里,大败三万强大汉军的一代雄主!
幸好,这位连大汉天子都不放在眼里,甚至拒绝接受前任的桓帝,提出的封王号及和亲之议的一代天骄,已经死去数年之久。若是檀石槐还在的话,张狂就算是实力再强上一倍,也没有胆子跑到南匈奴来搅风搅雨。
鲜卑占据的国土庞大无比,东西一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檀石槐生前,为了有效的控制如此庞大的国土,不得不将鲜卑分成了东、中、西三部。每一部之下,又划分为若干个“邑”。三部相加,总共约六十个“邑”,各置“大人”为首领,进行有效的统辖。
这些鲜卑的“大人”们,虽然在檀石槐面前,一个个表现的极为驯服。但当檀石槐一死,整个万里草原上,就没有能够顺利压服“大人”们的强者了。
檀石槐的继承者,是他的二儿子和连。
这位鲜卑的新首领,虽然不算是无能之辈,却远不能与其父相提并论。失去了有效制约的鲜卑三大部“大人”们,不是对和连的命令阳奉阴违,就是干脆摆出一副不理不睬,敬而远之的态度。
如此一来,以至于短短几年下来,原本在檀石槐大旄召集下,足以汇集十多万强壮游牧骑兵的“弹汗山”大帐,如今满打满算,也只能凑齐两、三万游牧骑兵。
南匈奴与鲜卑“弹汗山”王庭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恩怨纠缠,一言难尽。双方多次兵戎相见,也曾经联手劫掠大汉的边地郡县。
不过,有一点张狂很清楚。那就是,当匈奴的美稷王庭被占领后,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弹汗山的和连,绝对不会对此坐视不理!
至于和连会如何理会这件事情……
就算用大脚趾去想,张狂也能猜出来。
除了发兵来袭,和连还能有什么态度?
按照游牧民族的生活作息特点,春天时,牲畜刚刚过完冬,身体极为虚弱,需要回复,不能出动。夏天则是牲畜繁殖长膘的季节。这个时候,不将牲畜喂好来,来年的畜产收益就难以保证。
只有到了秋天,膘肥体壮的战马,进入了最适合作战的时节;外加南方的农耕区,作物开始收获。此时,便是北方的牧民们,南下抢掠的最佳季节!
不过,太行军若是将鲜卑人出动的时间,预计为秋季,必然要吃一个大苦头。
新任鲜卑大王和连,虽然在能力和胸襟上,比他的父亲大人差上不少。可比起一般的草原部落首领来,还是要强上一些的。
当年的檀石槐大王,之所以屡次战斗都能够大获全胜,讲究的就是兵法里“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这八个字。和连跟着父亲大人身边,呆了那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将父亲常用的那一套,学了个七七八八。
所以,鲜卑骑兵南下劫掠美稷王庭的时间,不是草原民族惯常发动的秋季,而是看起来不太合适的夏天。
ps:和连此人与他的父亲檀石槐一样,在三国历史上可谓是默默无名。不过,这位北方蛮族的首领,其实地位比起孟获、沙摩柯之流的南方蛮族首领,还要高出不少。所以笔者将其写出来,算是为各位三国历史爱好者略作科普。
第55节 磨刀向东胡
按照和连大王的征兵命令,在六月初四那一天,所有被征集的鲜卑人,如果还没有到达弹汗山,将以“违抗王命”的罪名进行处分。
“违抗王命”可是重罪。被定罪的人,轻则夺取此人的地位和财富,发配为王庭的牧奴;重则直接斩杀,悬挂其首级在弹汗山脚下,以儆效尤。
当然,在夏天这种游牧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兵,对各部落的经济损害很大。为了避免属下的鲜卑贵人们,对弹汗山王庭离心离德,和连所征集的部队数量,不过九千人。即使加上王庭的常备骑兵卫队一千人,总兵力也才一万而已。
然后,鲜卑大军在弹汗山逗留了三天,进行简单的编组。在六月初八那一天,除去用于留守弹汗山王庭的两千老弱,其余准备就绪的八千骑兵,在大王和连的亲自带领下,一人双马,向着美稷城所在的方向,发起了迅猛的突袭!
毫无疑问,太行军若是对鲜卑大军的到来,估计不足,必然会遭受到超出预料之外的巨大损失。但是,当和连的大军进入汉地,来到美稷城北方六十里远的草原上时,作为向导的匈奴贵人,却传回了一个让和连郁闷不已的消息。
在依然留下来的匈奴部落里,暗中勾连鲜卑的为数不少。根据这些人所提供的情报,太行军早在五天之前,就展开了全面的备战和动员。
目前,太行军不但将美稷城原本被拆除的南面城墙,进行了紧急修补,还将整个西河郡的汉人们动员起来,编组了六千人的辅助兵员,准备与鲜卑决一死战!
“是谁!是谁胆敢泄露我军的出兵时间!?”
当天夜里,和连的咆哮声,传出了老远。一个可怜的奴仆,因为献上来的烤羊肉有些烧焦,就被和连大王下令拖出去,狠狠的抽了三十鞭子。直到一个当地投奔的匈奴部落首领,献上了族中最年轻美丽的姑娘,才让和连大王的愤怒,得到稍稍的平息。
那么,鲜卑人出动的消息,是怎么被太行军知道的呢?
以太行军目前的实力和威望,自然没有在遥远的鲜卑王庭埋伏间谍的可能。可是,千万不要忘记,“地师”张宝的存在。
在太平道的鼎盛时期,张宝就负责对外的谍报和联络活动。相较于当年,包括了三百甲士,四百轻骑兵,八十剑客轻侠,还有一百余的五行士的“九地营”,如今的张宝部下,只有二十余剑客和六十余五行士。
然而,不管部下的人员凋零了多少,那些由“大贤良师”张角亲自经营起来的老关系,即使经历了黄巾之乱,在太平道衰微的今天,却依然保留在张宝的手中。
当年檀石槐的强势崛起,一方面是此人雄才大略,深得人心;而另一方面,也有着不少大汉的才智之士暗中帮助的结果。
那些大汉才智之士,指的便是为了逃避“党锢之祸”中,大汉朝廷的追捕,而不得不避入荒蛮北地的士人。
这些大汉士人的来历,足足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公元一六八年九月,时任“大将军”一职的窦武,在与宦官一系的政治斗争中惨败,自杀后被枭首于长安都亭。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
但是,也有少数的窦氏族人,与部分宾客士人,在同情大将军窦武的士人和官吏掩护下,逃过了朝廷的追捕。为了生存,这些漏网之鱼,只得远离大汉的万里疆土,逃窜于蛮荒异乡。他们最后的选择,便是鲜卑。
另外,在宦官们随后发起的“党锢之祸”大收捕行动中,有一大批被牵连的士人,也不得不四处逃避,以避免杀身之祸。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名士,便是号称“望门投止”的张俭。
这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士人,见窦氏残部成功的在鲜卑处找到了落脚点,也纷纷向北方塞外奔逃。一代雄主檀石槐,极有远见的收容并且礼遇了这些党人名士。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被逼逃入蛮荒腥臊之地,以求活命的窦氏残部和士人们,对大汉自然是心怀怨恨。其中,党人们还稍微好一些,期待着大汉有朝一日,可以取消“党锢”政策,让他们得以还乡。而被逼入绝路的窦氏残部,却没有这种指望。
为了将对大汉朝廷的怨恨发泄出来,以窦氏残部为主,逃难的士人们,纷纷为鲜卑部落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因为,这些才智高明的士人清晰的知道,鲜卑一旦强大,必然如同当年的匈奴那样,成为大汉的劲敌!
在这些心怀复仇的士人策划下,十一年前的落日原之役,十万鲜卑游牧骑兵,才能够成功的歼灭三万北上征讨的汉军。
但是,士人们毕竟是大汉的子民。当檀石槐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野心,拒绝了汉室天子封王和亲的提议后,一些心怀故国的士人,开始后悔过去的作为。
其中的一名奇士,开始在鲜卑人内部,进行离间活动。此人的计谋是如此的有效,以至于在一八一年,一代雄主檀石槐,居然不明不白的在自己的居室内死去。而鲜卑人也因为此人之前的暗中挑拨,差点儿就公开分裂了。
伴随着鲜卑王庭的局势,开始渐渐恶化,以张俭为首的士人流亡者,开始想要回归汉朝。
正好,中平元年,也就是一八四年,在黄巾军的逼迫下,汉室不得不宣布废除实行了十多年的“党锢”政策。于是,张俭趁机带领一批,愿意回乡安居的士人,从鲜卑王庭弹汗山,又返回了大汉。
张俭虽然回到了大汉,可是在鲜卑王庭内,依然留下了不少不愿回归的士人。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张宝凭借着当年,张角与张俭“共谋造反”的交情,在张俭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一批依然留在弹汗山的士人。
出于“反贼”间的“惺惺相惜”之情,弹汗山的士人,愿意为太行军提供鲜卑人的相关信息。这种行为,无关背叛,只是那些士人们,在弹汗山王庭地位下滑之时,想要多准备一条退路而已。
这些信不过大汉朝廷的士人,预备万一弹汗山王庭真的垮台了,士人们还可以逃亡太行军统治区,安静的度过晚年。
因此,当和连在五月中旬,发布兵力动员令的时候,这个消息已经第一时间,被弹汗山内部的士人,送往了太行山区。
虽然,由于古代那糟糕的通讯和交通,身在美稷城的张狂,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到了六月初二。不过,有了十天左右的准备,张狂自信,己方完全有能力,从正面击败动员也不够充分的和连所部入侵者。
让张狂拥有这份底气的,便是他手中的兵力数量。目前,张狂手中所掌握的军力,若是包括就地征发的西河郡丁壮,总人数高达一万四千,已经超过了和连带来的兵力。
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可以供张狂调度使用,是因为于禁所率领的大队步兵,在完成了对骑兵主力出击的掩护任务之后,立刻向北运动,在几天以前,终于到达了美稷城。
此次出征,张狂从太行山基地中,一共动用了七千兵马。这些人马,其中包括两千名正兵,两千名辅兵,还有三千人的民夫队伍。
在奇袭美稷城的途中,并州太平道,派出了千人左右的并州游击骑兵。这千人数目的并州游骑兵,除了少数随韩暹离开并州,少数随着杨奉返回白波谷,到如今,留下来的依然有五百人左右。
张狂将剩下来的五百人并州游骑兵,抽出两百比较能守纪律的人员,补充到乐进的骑兵队,剩下的,则将新招募的四百名擅长骑射的胡、汉勇士加入,新编为一队“游击队”,由宋果统帅。
太平山七千人,并州游骑兵近一千人,外加上临时征集的六千多胡、汉各族丁壮,让张狂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万人大军。这对从来没有指挥过万人规模大军的张狂来说,无疑是个相当大的考验。
不过,张狂对此,并不担心。若是连万人大军都指挥不了,他还谈什么“天下布武”,“一统江山”的大愿呢?
六月十二,听完斥候队送来的情报,张狂立刻调动大军,迎头对上了奔袭而来的鲜卑骑兵。
ps:鲜卑属于东胡的一个分支,故而章节名中的东胡,便是鲜卑。
我会说今天开始,本书可以上架了吗?
上架还是不上架,这是一个问题。
第56节 踟蹰忧胜负
六月十二这一日,听完斥候队送来的情报,张狂立刻调动大军,迎头对上了奔袭而来的鲜卑骑兵。
由于鲜卑人一人双马,整个营盘散的颇开。斥候们观察出来的结果,是对方骑兵约有万人。面对这万人大军,张狂调度了骑兵队,游击队,谢逊千人队,于禁千人队出战。
至于在匈奴人传闻里,声名赫赫的重铠队,则被留在了美稷县城压阵。当然,为了避免战力的浪费,典韦这个“万人敌”,临时加入亲卫队,跟随在张狂身边。
这样一来,没有典韦这个“刺头”在,负责留守美稷的总指挥,军师程昱,指挥起重铠队来,也算是得心应手了。
除了近三千的主力部队,跟随张狂出战的,还有两千辅兵和两千精壮民夫。可千万不要因为被称为“辅兵”,就小看了他们。来自后世的张狂,这几年在练兵当中投入的资源,远远超过当世的平均水平。
太行军中,最善于统兵的于禁,对这些辅兵战斗力的评价是,他们已经达到了大汉一般的郡国兵战兵的水准。
就连那些来自太行山区的民夫,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当做预备队顶上前线。这些经历了数千里路程拉练的民夫,光从纪律性来说,并不比普通大汉郡国兵差。
张狂心中都已经计划好了,如果战事顺利,成功的在西河边陲站住了脚,他就将这三千来自太行山的民夫,编组为辅兵部队,用于屯田地区的防守。
表面上看起来,张狂以总数只有七千人的兵力,去迎击人数达到万人左右的鲜卑骑兵,在人数上居于明显的下风。可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