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明宫中,陈德兴皱着眉头,语气沉凝。
如今的大明约莫有一亿人,其中江南就有七八千万,别的地方加一块儿就二千余万。因此别的地方都好办,地广人稀啊!中国历来最大的社会矛盾不就是土地矛盾吗?如果土地有的是,矛盾自然就没有了。
可是江南情况不同,两江、两浙、福建五个省就有七八千万人。这五个省才多少土地?浙西和江东地还多点儿,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浙东、江西也是多山少田。林林总总加起来,能有个两亿多亩就差不多了。人均也是三亩地,这在后世有化肥有两种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可是在13世纪,根本就不够吃的。老百姓吃不饱,矛盾自然就大了,人心自然也容易浮动。
而且现在北地、两淮、京湖、四川和辽东的农业没有完全恢复,大量的廉价米粮还没有运到江南。江南农民最苦的时候还没有到呢!现在就要闹事,将来还了得?
“不就是有人退佃吗?有甚了不起的?朕赏他们饭吃!凡是退佃之后衣食无靠的,都来投朕,朕自有办法安置他们,给他们饭吃。他们不愿意当军户,那就给朕做苦工!修两京,修运河,修黄淮,有的是事情要做。要是怕苦怕累又怕死,那朕的屠刀可锋利着呢!”
陈德兴是有暗探局的,对于江南民间这点事情的根底,自然是清楚的。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退佃,而在于大明还没有完全掌握江南的基层,没有掌握江南民间的舆论。江南义门虽然碎了一地,但是并没有被消灭,只是化整为零了。其中一部分人,仍然在和大明朝廷作对,而且他们在民间还有相当强大的威望。大明想要完全控制江南,就得把这些还在和大明作对的士大夫给打压下去。
陈德兴现在滞留江都,就是为了处理平江南后的各种复杂问题。
黄智深问:“圣人,是否要诏告江南,以安民心?”
“诏告?”陈德兴冷哼一声,“当然要诏告了!天道元年冬至天道二年春,朕将出巡江南,将在各省首府,听取民人诉苦申冤。”
“圣人,就只说这些么?”黄智深愣了愣问。
只说接受民众申诉,不说用什么办法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这仿佛不大妥当吧?
陈德兴哼了一声,“就说这些!说多了……那些家伙就有了对策,不好糊弄了。”
不好糊弄?陈圣人这是要糊弄谁啊?黄智深和几个参加会议的大官互相看看,都是一头雾水。
这陈圣人到底想干什么?
第696章伸冤运动
陈德兴想干什么?当然是想引蛇出洞了!
现在是封建社会嘛,一个封建王朝对基层的控制能力,是永远没有办法和后世的红朝相比的。对于根深蒂固的江南义门,他能做的就只有先将之砸碎,然后再拉拢一批,流放一批,打死一批。在这个过程中,漏网之鱼,自然多的数不胜数了。
如果不想让他们漏网,那就得用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办法。可是这样一来,下面那帮士爵兵可就要高兴坏了。他们就可以放开手脚杀人放火抢东西了……恐怕江南有点财产的富豪,都得让他们宰了!到时候江南可就一片破败啦!
所以,陈德兴就只能犯一下小资产阶级的软弱病,先来个少杀少捕。然后再用引蛇出洞的办法,看看能不能把一批还不知道收敛的家伙捉起来了。
白展基,就是那位昌国名士邓秋忠的门人,他现在仿佛也是一条漏网之鱼!正在临安城内,沿着背街的小巷急急地走着,才转出来上了大路,就看见一辆四轮马车从面前慢慢地开过去。现在临安城的工商业已经恢复了大半,不过街道上的人流,还是远远比不了战前。毕竟大宋朝廷已经不在临安了,十几万的官户又一去不返。而且大明朝廷又在营建江都——那里摆明是将来的东南商都,凡是有点眼光的商人,都在将自家的买卖往江都搬。不过临安城的人少了一些,倒是方便了出行,四轮马车现在也能在临安御街上面行驶了。
这辆马车前面飘扬着绿低宋字旗,应该是宋王府的车子。白展基按着自己的幞头退到了墙角边让开,目光却下意识地注视着这辆马车。他现在是暗探局临安卫的主管,有陆军中校的军衔,还封了子爵。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临安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监视宋藩的活动——临安不是宋藩封地,宋藩和福藩一样,没有暂领之地。所有的开支,都由大明朝廷负责,自然是借贷,将来是要还的。
宋藩的军队也不驻扎在临安,而是驻扎在台湾府的淡水县、澎湖县和琉球县(就是琉球国,被南洋舰队派了一营海军陆战队给征服了)。这样安排,据说是为了让宋藩的军队适应炎热的气候。因为他们要去征服的天竺是相当炎热的。
而宋藩的不少大人物,如李庭芝、廖莹中、陆秀夫等人,都留在临安,跟随着女王赵琳儿。他们自然是暗探局监视的重中之重!虽然陈德兴没有说过什么,但是暗探局长刘阳又怎么会忽略他们?甚至连福王陈淮清的一举一动,也在暗探局注视之下!
不过今天,白展基要见的人却和宋藩没有一点关系。在不久之前,临安卫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和江南义门的余孽接触——以宋藩门客的名义。
“这个江南还真是不太平,什么时候把宋藩、福藩都打发去天竺才能让人安心。”白展基心中念头转动,想到的还是藩王的事情。两个藩王有十几万军队,和江南义门的关系又都不大寻常,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暗中勾结?
他抬头看了一眼乌云低垂的天色,眼见着又到飘雪的季节了,这一年可过得真快啊!他连忙加快了自己的脚步。今天他和一个重要的人物约好了时间的。现在有太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每天都忙个没完,以至于时间都过得飞快。
方四秀才也脚步匆匆地离开了自己住的客栈。这些日子,他和白展基一样繁忙。忙着在浙东各县串联,走的地方越多,见到的同道中人越多,他脑海当中那个让他自己都害怕的念头,也就越发的按不住了。
江南并不太平!陈明是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打天下靠士爵、军户,镇压地方还是靠他们,用的也是硬邦邦的军法——条例清晰明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退佃是合法就是合法的,哪怕逼死人命,那也是死了白死!
这样的治国方法在北地或许能行,那里人少地多,老百姓总能找到块活命的土地。
但是在江南不行!江南的佃户一旦被退佃,就没有活路了……
可是在江南,明军的力量太强大了,造反能成功吗?这一点,方四秀才没有信心,和他串联的那些义门余孽一样没有信心。
他们关起门来盘算,觉得闹事是可以的……法不责众嘛!闹一下事儿,叫新朝知道江南的事情不能靠士爵军户这样的粗鄙武夫,得用读书人!
所以他们就想多汇集点人,等陈德兴南巡的时候一起去临安请愿,求陈德兴下诏禁止退佃,同时再严惩一批为富不仁的军户地主。
这两件事情只要成功,这江南底层就又回到了各家义门的手中,那些士爵、军户,在地方上就会威信扫地!
但是造反是在找死,那些士爵兵虽然在民间没有威望,但是要打的话,十个秀才也打不过一个士爵兵。
他左右四下看看,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物,就大摇大摆的走了,几个在他居住的客栈门口摆摊的小贩,都丢下摊子不管,悄悄跟了上去……
方四秀才在御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又安步当车地晃到了瓦子巷。看的确没有什么碍眼的人了,才一闪身穿过一条小巷子,然后进了一间名为“齐福客栈”的客栈。等他眼睛适应了客栈里面昏暗的光线之后,就看见白展基似笑非笑地坐在那里,面前一个茶碗还在冒着袅袅的热气,看来也才到这里等候他没有多久。
看到方四秀才进来,白展基站起身就招呼,“恩恪兄,快坐!几天不见你人影,可把小弟我想死了。最近还在忙着四下活动?”
方秀才扫了眼客栈的大厅,并没有什么生意,一个长得的老板娘眯着眼睛,坐在柜台后面瞌睡,仿佛没有发现他的到来。白展基坐的位置在角落里面,很不引人注目。
他在白展基身边坐下,拿起白展基给他倒的茶就喝了一口,“某家这几天去了定海,和马家的几个朋友见了面。现在定海的百姓也苦,被退佃的有不少,马家的秀才出来说话,那些军户根本不听。有佃户活不下去跳了井,百姓抬尸告官也无用。新朝的这些官,都没有一丝爱民之心。”
白展基嘿嘿一笑,压低声音道:“一帮军法官嘛!如今江南各省的判官,多数是军法官出身,他们哪有爱民之心?所谓慈不掌兵,在军队里面,你受了委屈自杀谁会当回事儿?要是不死,照样军法从事!”
“马上打得天下,还想在马上治理,这样能不出事情吗?”方四秀才连连摇头。在他看来,打天下可以靠武夫,治天下却必须靠读书人才行。
白展基现在的身份是李庭芝军中的机宜,因此三句话不离行伍事。他紧紧盯着方秀才,将声音压到了最低,“恩恪兄,你们打算怎么闹?学士那里,想知道个准信儿。”
学士自然是指李庭芝,虽然李庭芝现在是宋藩封臣,封了大将军,但是宋藩和江南士大夫们都仍然习惯叫他“学士”,还当他是大宋的宝文阁学士。
说着话,他已经将一叠羊皮纸印的天道票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了。江南这些义门子要闹事儿,自然是要花钱的。他们虽然都有些家底,可是禁不住政治活动的花销啊。所以这些义门子都在想尽办法拉赞助,而避居临安的宋藩封臣,自然是他们联络的主要对象。
方四秀才一笑,目光却紧紧盯着那叠天道票,“大明的陈圣人不是要巡江南吗?我们就想多拉些百姓去向他伸冤诉苦!现在光是浙东各县被退佃没活路的就有几万家。三四万人总是能拉出来的,浙西和江东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果能聚集个十万人到临安……那得是多大的声势啊!”
“十万人能拉得出来?”白展基有些不敢置信。虽然两浙和江东都是人口密集的大省,三四千万百姓都有。但是几个书生登高一呼,从者十万,还是让人难以置信。而且这十万人还是可以拉出来的人马,在当地能听他们号召的,恐怕百万都不止吧?
“拉得出来!”方四秀才得意洋洋,“都是两三百年的大户,有上百家的子弟,一家拉出千人,十万众不就有了?”
白展基顿了一下,低声试探道:“万一……万一圣人不理你们呢?这十万之众,会不会揭竿而起啊?”
“不会,这个不会!”方四秀才猛地摇摇头。造反的话可不能随便乱说!而且就算要反也不能在临安反,不能在陈德兴的眼皮底下反。
“好的,这是学士的一点心意。”白展基满意地点点头,今天已经问出不少东西了。接下去就是查明那些带头闹事的义门子的身份。这样才好按个罪名抓捕归案啊!
第697章神转折:大同歌
当天道元年的年关将至的时候,在刚刚被大明帝国征服的江南鱼米之乡的土地上,突然出现了大批大批流动的贫民队伍。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或是推着独轮子的小车,载着一些仅有的家当,或是背着个破布包袱。面孔上都是麻木无助的表情,其中或者还有一点点的希望。
那么多人,有那么多人呐,几乎将通往临安城的官道都拥塞了,好像洪流一样,就要冲到新朝天子驾前。天子总不会视而不见吧?而且大家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继续种地,也别离开乡土,也不要求什么土地,只要那些军户老爷别驱佃就行了。
田主退佃,这在前朝就是禁忌啊!除非是恶客欺主,明明丰收却不交租子,否则就是官府也反对退佃的。因为退佃就是绝了佃户一家的生路。
“恁般多的人,都往临安去,真的不会挨刀子?”
“怎么会挨刀子?秀才们不是说了,法不责众,十万人二十万人一起伸冤,就是圣人也不能不管吧?”
“是啊,咱们就是伸冤请愿,那些军户都逼死那么多苦命人了,还不许伸冤了?这是哪家王法!”
“听秀才们的准没错,人家见多识广,若不是新朝鼎立,多半都已经考上进士了。”
“这新朝什么时候开科举啊?现在的官都太不讲道理了,还是过去的官人好……”
来自江南各地的贫苦农人们一群群聚在一起前行,都是由各地的秀才带队组织的。
带队的秀才当然也不是寒门出身的措大,个个都是江南名门的才俊,现在虽然破落,失掉了身家,也没有了科举上进的路子。但是他们在乡间的声望,却还保持着。他们都出身自起码上百年传承的义门,多年的树立起来的威信,哪怕在大明粉碎了大部分的义门之后,依旧没有消散。
“先生,这样闹法真的不会有事儿吗?”
刘老三的儿子刘升,现在带着台州临海县出来的千余失佃贫户,已经到了钱塘江南岸。方四秀才已经先一步抵达,还提前替他们找好了临时宿营之地,还备下了不少米粮供大家伙儿食用。
而就在台州贫户们宿营的时候,一身孝服的刘升已经悄悄到了方四秀才跟前儿。刘升到底是读过书的,自然晓得现在这般闹法有多大的风险。下面的贫户自然是法不责众,他们无非就是要讨口饭吃,陈圣人再不讲理也不会把他们斩尽杀绝。但是作为领头闹事之人,只怕难有什么好下场吧?
“怕了么?”方四秀才站在高处,背手望着钱塘江畔正在宿营的百姓,语调显得有些萧瑟。“如今天下,已经上了邪路,弃孔孟圣道,而兴摩尼邪教!朝廷不以苍生为念,废孔孟以兴邪道,不施行仁政,不与民休息。还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无端用兵于四方,其所行所为,和蒙古鞑虏何异?我辈书生,当此世道,难道不应该挺身而出,为天下苍生疾呼吗?”
很显然,这个方克思是个儒家理想主义者!他的目标不仅是做官,还要复兴孔孟之道,让儒家学说再次成为华夏的显学!
而这一次和方克思聚集在一起,煽动民众,掀起这场被后世神圣天道国的大同党革命家乌里扬诺夫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