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59部分

执宰大明-第359部分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生,既然你有此雄心壮志,那么我愿意与你一同前去江南彻查两淮盐道,上报君恩,下抚黎民。”随后,谢恒噌地站起身,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说道,虽然揭开两淮盐道黑幕之事有着极大风险,然而一旦成功的话必将扬名立万,名留青史。

“好,有谢兄这句话我的心中就踏实了许多。”李云天闻言一拍桌面,起身沉声向谢恒说道,“咱们兄弟联手,一起将两淮盐道搅个天翻地覆!”

“来人,将湖广道监察御史韩亮请来,本官有事要对他说。”随后,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冲着门外的亲卫高声吩咐道。

“有了韩御史助阵,我等必将如虎添翼。”谢恒顿时明白了李云天的意图,微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闻言笑了笑,韩亮处事稳重,心思缜密,否则李云天也不会选他来揭发牛飞,有他在的话能在彻查两淮盐道的事务中帮上不少忙。

除此之外,韩亮是六部阵营的人,有他从中回旋的话不至于使得两淮盐道的事务变得失控。

第546章义无反顾

五天后,航运繁忙的京杭大运河上,一艘挂着都察院大旗的双层大船在河道里顺流直下,沿途的船只见状纷纷闪避。

都察院是大明的监察机关,里面的监察御史一旦出京那就是奉了宣德帝的御命外出办案,可谓是宣德帝的钦差,因此除了那些高官显贵外,路上的贩夫走卒和文武百官通常都要给他们的车马让路。

尤其是这艘挂着都察院大旗的双层大船,无论规格还是制式都是大明官场上的顶级配置,那么船里的官员无疑是都察院的堂官,不是左右都御史就是左右副都御史,这就使得河道上的来往船只无不回避,以免冲撞了这艘官船。

此时此刻,大船二层的船舱内,李云天和谢恒、韩亮围坐在桌前一边剥着花生一边谈笑,三人奉了宣德帝的御命前往江南巡查两淮盐道,其中李云天是巡盐正使,谢恒和韩亮是巡盐副使。

李云天将张贵积攒了百万家财的事情禀告了宣德帝后,宣德帝是大为震怒,他可不认为张贵家里的那些钱财都是大风刮来的,肯定来自所贩卖的官盐。

如果说一个盐商都能从官盐中赚取百万家财,那么大明每年的盐税绝对不仅区区的数十万两,这里面显然有着不少黑幕。

宣德帝自然清楚两淮盐道存在贪腐,毕竟那可是天下间最有油水的衙门,如果没有贪腐的话反而不正常。

只不过宣德帝万万想不到两淮盐道的贪腐之风竟然如此严重,可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连一个不是盐商总会执事的盐商就能从中捞取了百万家财,那么其他盐商的情形如何做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心中感到恼怒,但是宣德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两淮盐道的贪墨之风由来已久,是从洪武皇帝时期就有的弊端,数十年来屡查不止,里面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要想彻底将其整治绝非易事,而且还会引发官场上的动荡。

故而,宣德帝打算敲山震虎,按照惯例派人下去到两淮盐道巡查,抓一些贪官和奸商来治罪,以此来平息此次的事态。

当然了,被抓的那些官吏和盐商只不过都是一些小角色而已,真正的核心人物能从容逃过这一劫。

然而,令宣德帝没有想到的是,李云天竟然主动请缨前去彻查两淮盐道,想要趁机整顿两淮盐道的吏治,严查相互勾结的盐道官员和盐商。

“皇上,两淮盐道贪腐之风日趋严重,倘若不施以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那么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我大明的一大隐患,不如趁早除之。”

李云天清楚宣德帝的顾虑,因此不动声色地劝慰道,“皇上,臣觉得内阁的诸位大人一定会支持皇上彻查两淮盐道。”

听闻此言,正在苦恼是否对两淮盐道施以重手的宣德帝眼前猛然一亮,“内阁”二字使得他猛然间想起了一件事情,两淮盐道现如今掌控在六部阵营官员的手中,倘若李云天彻查两淮盐道那么内阁一定会鼎力相助。

随后,宣德帝的眉头又是微微一皱,一旦两淮盐道的事情处置失当,那么必将引发内阁和六部的火拼,后果如何恕难预料。

“皇上,不破不立,两淮盐道积弊一除,臣预计朝廷每年能增收数百万两税银。”

见宣德帝在权衡利弊得失,李云天再度开口,沉声说道,“江南向来富庶,可历年来向朝廷上缴的税银却寥寥,大笔钱财流入了地方士绅商贾的口袋,被他们用来贿赂朝廷的官员,臣觉江南商界必须严加整顿,而两淮盐道就是一块敲门砖。”

“噢?”宣德帝闻言双目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朝廷每年能从两淮盐道增收数百万两税银?”

“依臣之见只多不少。”李云天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有条不紊地说道,“如果再加上查抄的那些涉事案犯的家产,恐怕大明的国库将会有数千万两的充盈!”

“数千万两?”宣德帝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虽然他贵为大明天子,但由于连年支出,大明现在户部国库和皇宫内库的钱财加起来也没有一千万两,而仅仅江南的盐商和盐道的贪官就能有数千万两的不义之财,简直令他感到匪夷所思。

“皇上,张贵不过是盐商的中上层人物而已,竟然坐拥百万家财,两淮盐道税银流失之巨可见一斑,在臣看来数千万两只是一个保守数字而已。”

李云天自然清楚由于大明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分别收税的政策,再加上聊胜于无的商税,因此从立国起朝廷就缺钱,而地方的士绅商贾则获利颇丰。

这就造成了中央财政困难、百姓生活困苦的局面,因此要想国富民强,必须由朝廷来统掌税收,并且提升商税。

然而,要想这样做谈何容易,先不说江南的那些士绅商贾会群起反对,单单朝廷里那些与之有染的官员就足以制造出巨大的阻力。

因此要想破除当前的困局,李云天不仅需要借助内阁的力量,而且还要获得宣德帝的绝对支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破两淮盐道的这块坚冰。

听了李云天的话后宣德帝的眉头不由得皱得更深,李云天说的没错,这么些年来两淮盐道流失的税银何止数千万?

如果有这数千万两在手,大明的国库将会无比充盈,他的很多休养生息的政策就能得以顺利实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彻查两淮盐道那么必然会受到多方攻讦,你可要考虑好了。”沉吟了一下后,宣德帝沉声向李云天说道,很显然李云天将会遇到诸多的困难,甚至还可能会有生命之忧。

“皇上,臣心意已决,此次彻查两淮盐道之行不成功,便成仁!”李云天知道宣德帝被自己说动了,因此向宣德帝一拱手,郑重其事地回答。

“好,朕就准你出巡两淮盐道!”见李云天态度坚决,宣德帝不再犹豫,沉声说道,“朕知道你此去十分凶险,故而会命南京守备太监暗中协助于你,你若调兵可以通过他来达成。”

“谢皇上,臣等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圣恩。”李云天听出来了,宣德帝这是采用一种委婉的方式给了自己在南直隶的兵权,连忙躬身道谢。

宣德帝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最欣赏的就是李云天这种义无反顾的气魄,当年平定汉王叛乱和平定交趾叛乱的时候都是带着必死之心前去,最后皆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胜。

“镇武侯,你若扫清了两淮盐道的那些龌龊,会采用何种方式来预防贪腐之风死灰复燃?”随后,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

在宣德帝看来,李云天既然想去彻查两淮盐道的贪腐事宜,那么一定想好了如何善后,否则等李云天一离开那么两淮盐道的贪腐风气绝对会东山再起,毕竟人非圣贤,有几个人能抵挡住那白花花银子的诱惑?

“皇上,在臣看来,要想刹住两淮盐道的贪腐之气,首先要从各地盐场入手,只要能控制住盐场的出货,那么那些盐商和盐道的官员也就无计可施。”李云天早有准备,闻言有条不紊地回答。

“如何从盐场入手?”宣德帝闻言颇为赞同,望着李云天问道。

“皇上,臣是这样想的,从盐场出来的盐不再经盐商之手,而是直接由两淮盐道衙门组织人手运到各地,并在各地设立盐业司,由盐业司将盐卖给当地的盐商,并且负责稽查市面上的私盐。”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他的想法,“臣计算过,虽然这样看起来有些劳神费力,但是其利润却非常可观。”

“此法甚好。”宣德帝觉得李云天的这个主意不错,虽然看起来好像有些繁琐,但却能有效解决盐场的出货。

以前盐商去盐场提盐依靠的是盐引,这样有很多弊端,只要打点好两淮盐道的人那么他们想要多少盐引就有多少盐引,想拿多少盐就有多少盐。

如今换作两淮盐道衙门提盐和运盐,那么就使得那些盐商不好插手,而且朝廷也能对每年的销售情况进行监控。

很显然,各地的耗盐量每年的需求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要每年的耗盐量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那么就说明市面上的私盐被成功限制。

否则,如果出现耗盐量像过山车那样的起伏不定,不用说肯定是市面上出现了私盐,那么不仅当地的盐业司首先会被追责,而且还要追究涉事州府衙门官员的责任。

宣德帝了解了李云天的主意后觉得不错,只要在两京十四省设立十六个盐业司,那么就能掌控两京十四省每年的耗盐量,只要这个耗盐量的波动幅度不大,那么说明市面上的私盐被禁止。

由此一来,也能防止那些地方上的盐商私自太高盐价,毕竟盐是重要的战备物资,需要朝廷的掌控,而不是成为那些奸商牟利的工具。

在宣德帝看来,盐业司成立之初里面的官吏无疑是最为清廉的,地方上的盐商们无法整来私盐,这样就能得到各地耗盐量的确切数据,而有了这个数据就等于给两淮盐道的官吏们上了一道紧箍咒,哪里的耗盐量出了差错就追究哪个盐业司的责任。

第547章欲扬先抑

宣德帝御准李云天彻查两淮盐道后,李云天推荐谢恒和韩亮作为他的助手,成为了巡盐副使。

谁也不会想到,为了说服宣德帝下定决心整顿两淮盐道,李云天可谓是费劲了心机和口舌。

在外界看来,宣德帝之所以让李云天去查两淮盐道,是因为他被张贵逃走并且有着百万家财的事情给震怒了。

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宣德帝在随后的大朝上给太和殿的文武百官们演了一出好戏,对张贵的事情是大发雷霆,将前两任两淮巡盐御史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吓得两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低着头唯唯诺诺地跪在大殿上。

宣德帝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前去捉拿张贵的锦衣卫行动迅速,马不停蹄地就奔向了扬州城,可是谁成想还扑了一个空,张贵竟然在其到来之前的半个时辰内带上家眷跑了。

很显然,有人暗地里向张贵通风报信,要知道这可是宣德帝亲自过问的御案,这无疑是在向宣德帝的权威进行挑衅。

更何况,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张贵竟然如此有钱,可谓坐拥百万家财,足以抵得上大明户部每年三分之一的税收,如何不让宣德帝恼火。

没人会认为张贵的那百万身家是从正道生意上来的,从户部的税收记录中两淮盐道一年的税银也不到一百万两,张贵一个小小的盐商每年又能从贩盐上赚多少,再者说他平日里肯定也有不少花销。

如此一来的话,大家就清楚一向温和的宣德帝为何会如此震怒,每年从两淮盐道上流失的税银恐怕有数百万两之巨,而这些本应该是朝廷的钱。

“查,一定要给朕查清楚,该关的关,该杀的杀,朕倒要看看以后谁还有这么大胆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发了一通怒火后,宣德帝怒气冲冲地望向了立在大殿左侧文官队列中的李云天,“镇武侯,朕把这件差事交给你,你去巡查两淮盐道,如果办不好的话你就不用回来了!”

为了李云天在朝廷上的站位,礼部的官员可是查阅了大量的典籍和史料,毕竟像李云天这样有着显赫文职和武职的官员是大明立国后的第一个,故而礼部也不清楚他究竟是站在文官的队列还是勋贵的队列。

经过一番复杂的考证,礼部的官员们也没有什么头绪,让李云天站在文官队列吧,他是大明堂堂的镇武侯,这样做不合时宜。

可让李云天站勋贵队列吧,先不说李云天是正统的科举出身,单单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就在勋贵队列中显得格格不入。

由于大明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的争斗,这已经不仅仅是李云天一个人的事情了,李云天的特殊身份使得他无论被归纳于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都不合适。

最终,焦头烂额的礼部的官员们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奇数月份大朝时李云天站文官队列,偶数月份大朝时他站勋贵队列,这样一来无论是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都满意了。

“臣领旨。”听见宣德帝将彻查两淮盐道的任务交给自己,李云天连忙快步出了队列,来到殿前躬身向宣德帝行礼。

现场的文武百官见状心中不由得暗自摇头,连宣德帝身边最信任的李云天都受到了宣德帝怒火的牵连,由此看来这次两淮盐道这次少不了又要掉一批乌纱了,否则如何平息李云天的怒火。

不过由于宣德帝选了李云天来查案,这使得大殿上的六部堂官们安心不少,李云天向来办事稳重,通常都会留有余地,想必不会在两淮盐道上穷追猛打,搅得两淮盐道鸡犬不宁。

内阁的阁员们心中也暗自感到欣喜,李云天是杨士奇的门生,标准的内阁嫡系,这次肯定会给六部阵营所统辖的两淮盐道一个厉害。

由此一来,李云天既能得到内阁的鼎力支持,同时也会因为六部的拉拢而在江南少了许多阻力,可谓一箭双雕。

“复生,你们讲武堂军户种的花生、番薯等物在京城可是大受欢迎,而且由花生榨出来的油吃起来特别香,已经成为了市面上的抢手货。”谢恒剥开了手里的花生壳,将花生仁扔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边嚼边笑着说道。

经过四年来的种植,讲武堂在京城的各个农庄已经步入了正规,专门用来种植从美洲运来的花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