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狙击南宋 >

第373部分

狙击南宋-第373部分

小说: 狙击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绍兴二年乙卯六月,大荒,平斗石谷价银十一两,石米价银二十两。”
    粮饷不济,军队频生哗变,军变为匪,匪无兵制,为祸更烈。最终导致荆南一带“大饥,死流者众。无问郡县与村落,极目灰烬,所至残破,十室九空。”
    此时的荆南,已是民怨沸腾,但是充当营造采买使的黄潜善,又一次发挥了满口胡柴的本性,接连上书,说是荆南形势一片大好,言外之意,就是想搬家就快些上路吧。
    于是,南宋迁徙大军,浩浩荡荡从杭州向南进发,有走水路,有从陆路,更有自海路,各显神通。
    钟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抓住机会,突然起事,袭击过往迁移官商,剽掠甚巨。有兵、有钱、有粮之后,钟相早已蠢蠢而动的野心急剧膨胀,仅仅一个月后,就迫不及待正式扯旗造反,建立国号大楚,自称楚王,立长子钟昂为太子,年号天载,建置将相官属。
    钟相军宣布南宋的国法是“邪法”。焚烧官府、寺观、庙宇和“豪右之家”,镇压官吏、僧侣、道士、巫医、卜祝以及有仇隙的地主富豪。夺取官僚地主的财产还给农民,称为“均平”。钟相军的行动,受到广大流离失所、三餐难继的百姓热烈拥护,说这是“天理当然”。
    钟相军首先攻打桃源县城。知县钱景持率领保甲兵丁来镇压,结果却被钟相军所杀,大败宋兵。两日后,钟相军又攻克澧州,杀宋守臣黄琮,胜利进入州城。
    先前钟相劫掠过往官商,还可以说是盗匪,朝廷的烦心事正多,未必多加理会,可这一杀官据城,称王建制,那就大不一样了,这是妥妥的造反啊!没说的,剿!
    绍兴二年三月,赵构所率之南宋中枢机构,风尘扑扑赶到长沙行在,尘衣未掸,赵构就连发三道圣喻。着令御前右军副都统制杨密兼荆湖南北路捉杀使,率军五千,扑杀钟相逆军。着令驻守鄂州的宣抚司访察使李允文,全力从旁协助。李允文接旨后,不敢怠慢,随即派遣统领宫安和统步兵入益阳,统制官张崇领战舰入洞庭湖,统领张奇统水军入澧口,分道进击钟相军。
    在原来的历史上,扑杀钟相军的是孔彦舟。而在这个时空。孔彦舟命歹,撞到奈何关这堵铁门,被吊挂于井陉关前,生生风干至死。不过杨密的水准。也不比孔彦舟差多少。而钟相这种没有像样训练的“义军”。却也与原来的历史一样,无甚长进。所以,他的结局也是一般无二。
    绍兴二年四月底。钟相父子兵败成擒,械送长沙处死。
    赵构闻讯大喜,以功授杨密为御前右军都统制,其余剿匪有功部属,具有重赏。可这位绍兴天子的高兴劲还没过,更大规模的造反再度爆发。
    杨太(即杨幺)起事!
    杨太是随钟相“入法”起义的一位青年将领,与只懂装神弄鬼的钟相相比,杨太却颇有胆识与战略。在钟相父子死后,杨太推举钟相次子钟仪为太子,自号大圣天王。以洞庭湖为基地,采集木料,打造战船,训练水军,分立寨栅,组成了八千人的队伍,声势大振。
    五月,知荆南府程昌寓,派水军进剿洞庭,为杨太车船所败。程昌禽只身逃回公安县,改由陆路绕道到鼎州。杨太趁胜追击,杀到鼎州诚下向宋军发动进攻。程昌寓龟缩城内,不敢出战。
    六月,朝廷诏喻龙图阁直学土折彦质为湖南安抚使,督率潭、鼎、荆南兵马,前往洞庭镇压杨太。
    折彦质派遣统制官张崇、张奇从上游攻洞庭水寨,统制崔增、吴全,则率水军由洞庭湖下游进击。杨太军得知后,顺江放下三只大船,船上不树旗枪,也不见人,沉寂无声,交横而下。崔、吴军见了,以为杨太军为上游官军杀败,流来空船,于是发动全队舟船,乱次争先,纷纷而上。到了水面宽广处,杨太军车船突然擂鼓呐喊,踏车回旋,发动猛攻,迅速地把官军大小数百只战船全部击沉。沙滩上的官军步兵也被杨太军消灭。一日之间全歼崔、吴军一万人,获得弓矢甲胄不计其数,获得重大胜利。
    此战之败,震动南宋朝廷,朝野一片惊慌。而最令南宋君臣着急上火的是,此是的杨太军以洞庭湖水寨为据点,以令人啧舌的迅速,疯狂发展到十余万人。占领的地区北到公安,西到鼎、澧,东到岳阳,南至——长沙!
    没错!杨太军,已杀到家门口来了!
    八月,南宋朝廷依左相张浚之策,派出枢密院计议官,会同湖南安抚使折彦质,带着官诰、金束带、锦战袍,前往洞庭“招安”杨太军,但开出的价码不能令杨太满意,招安最终无果。
    面对如此危局,南宋朝野,群情汹汹。
    江西布衣方畴上书进言:“方今之大患有二:曰华国、曰杨太。而杨太正在腹内,不可不深虑之,若久不平灭,必滋难图。”这是将杨太之乱,提升到了与华国相提并论的高度,可想而知此次暴乱对南宋朝野冲击之大。
    侍御史张致远也上奏道:“华朝侵侮,不过疥癣之疾,如善用药石,可轻易除之。庶民作乱,乃心腹蓄毒,若养而不治,实在难好。洞庭被占多日,招安之人屡遣,而大半不还,水陆之师每进,而无敢深入。”
    左相张浚之言,更是危言耸听:“杨太据洞庭湖,实占上流,不先去之,为腹心害,将无以立国。”
    九月,赵构终于痛下决心,下旨以左相张浚督战,勾抽长江防线之刘光世御前巡卫军一万五千人马,回师南下,全力剿灭杨太军。
    刘光世走了,长江防线怎么办?赵构的回答是——凉拌!
    赵构做出这个决定,是极不容易的,也是极其痛苦的。他心里非常清楚,一旦将御前巡卫军勾抽南下,空虚的江防意味着什么。江北的那只饿虎,一直盯着江浙这块大肥肉很久了,只是碍于盟约,以及正全力征西,无暇他顾而已。如今将兵力尽数撤出。只留下一点单薄的看守军卒装样子,以赵构对那个人的了解,他决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只看他会找什么样的借口而已。
    只是,就象夏国的李乾顺一样,赵构有得选择么?将南宋实力最强的军队招回来,顶多是丢掉江南而已;不招回来,丢掉的,就有可能是龙椅,还用选吗?
    ……
    “哈哈哈哈!”
    长安太极宫朵殿中。狄烈安坐于龙案后。双手各执一份军报,左看右看,难掩喜意。
    一个柔顺中带着几分慵懒的声音传来:“何事令陛下这般开心呐?”
    狄烈抬头,却见两名宫娥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皇后嬛嬛入殿。
    狄烈赶紧扔下军报。毫无皇帝形象地步下坍墀。快步迎上。嘴里略带埋怨道:“天气如此闷热,皇后身子不便,为何却要出来?而且才带两个宫人。”
    嬛嬛轻抚微隆的小腹。羞涩中带着幸福,容光焕发,美丽惊人——嗯,即将为人母的女人,必是最美的。
    “才四个月而已,何需如此紧张,许太医也说了,闲坐太久也有不便,须得四下走走才好。”嬛嬛一脸幸福安祥,玉手微展,令两名宫娥退下,“外边还有很多宫娥,我不让她们进来,以免干扰陛下。”
    狄烈亲自上前搀扶,让嬛嬛与自己并肩坐于龙案后。如果是在太极宫正殿,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在朵殿倒没那么紧要。
    两份军报就摆放在龙案上,但嬛嬛很规矩地不敢多看一眼——朱皇后平日里没少提醒她与后宫姐妹们,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的,不要听,此为宫闱之道。
    狄烈却浑不在意拈起一份军报,递给嬛嬛,笑道:“虽是大事,却是好事,皇后早晚也是要知晓的,先看看也无妨。”
    嬛嬛恭恭敬敬接过,刚扫了一眼,便惊喜抬头:“征西军大胜,夏国灭亡了!”
    狄烈含笑点头:“朕没看走眼,岳飞果然不付所托,若无十二师舍生忘死,千里大迂回,直插夏国心腹,这场仗,还有得打。”
    嬛嬛喜孜孜垂首致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夏国既灭,西北从此无忧矣!”
    狄烈心下暗道,无忧吗?只怕未必,还吐蕃、西州回鹘、西辽,以及更西的中亚诸国呢。不过,这些事,倒也不必让嬛嬛知道。
    或许是嬛嬛太开心,或许是狄烈之前的默许,嬛嬛放下第一份军报后,下意识地又拈起第二份,目光一触,脸色微变。烫手般扔下军报,慌忙伏身请罪。
    狄烈急忙将她扶起:“何需如此,朕早有言,皇后身子不便,再不可行这般大礼。”
    嬛嬛脸色仍有些发白:“臣妾知罪,误窥军机。”
    “也算不上什么军机。”狄烈截断嬛嬛话头,信手以拇食二指拈起那份军报晃了晃,淡淡道,“荆南爆发匪乱,你那位九哥,可有得忙了。”
    嬛嬛端坐垂首,小心抬眼看了看狄烈的脸色,欲言又止。
    狄烈抬手一掠:“有什么话,直言无妨,不会怪你。”
    嬛嬛轻声道:“匪乱很严重么?”
    “是。”狄烈肯定地点头,随即轻笑,“不过皇后不用担心,匪乱一定会被平定——虽然没有岳飞,但干这个事,未必就一定要岳飞。”
    嬛嬛不解,这事怎么与岳飞扯上关系了?她当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平定杨太之乱的,就是岳飞。
    嬛嬛轻咬嘴唇:“我们华国,会挺进江南么?”
    狄烈盯住嬛嬛那双明媚动人的大眼,缓缓地、肯定地点头:“会!”
    令狄烈意外的是,嬛嬛竟露出释然笑意,盈盈一拜:“多谢陛下信任,如此便好——陛下何需惊讶?臣妾乃是华国皇后,华国的兴盛,便是狄氏的福祉。臣妾岂有不为华国拓疆而欣喜,反为兄朝失土而忧虑之理?”
    狄烈脸上笑意越来越盛,终于仰首大笑:“好!很好!今日之喜,以此为甚。来,朕就陪皇后到御苑走走。”
    帝后二人携手而起,相视而笑,缓步走向殿门。
    殿外,阳光灿烂,花树芬芳。(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八章 消除后患
    (大盟与友书们的打赏及票票很提气啊!)
    ~~~~~~~~~~~~~~~~~~~~~
    当征西之战如火如荼,吸引天下所有目光之时,华国同时还开辟了另外两个战场,却波澜不兴,不甚引人注意。
    这两个战场,就是高丽与蒙古。
    高丽所在的这个半岛,对未来大华国的影响有多重要,华国许多名将,诸如正驻守于燕京、辽阳、上京的辽东道大总管府的凌远、王彦、韩世忠等等,都看得不是太明白。但绝不意味着狄烈不明白。
    华国灭金之后,狄烈便着手布置进攻高丽。为此,才设立辽东道,以凌远为大总管,下辖第五师、渤海第一师、原八字军改编的辽东地方军,以及由耶律余睹任都统的契丹本部军马。整个辽东道,共有大军三万二千余人。这支大军的目标,便是高丽。
    华国进攻高丽,有充分的理由,因为此时的高丽,乃是金国的属国。在高丽,正窝着两个金国余孽、一个漏网之鱼:原金国东南路都统司都统完颜习古乃,都监乌虎,以及汉军都统郭仲荀。
    完颜习古乃此人,乃是金国元老,与完颜银术可属同一辈老将。征战经年,遍体布创,精力不济,所以在大金建国后,被授以高位,移治东京辽阳府,以镇高丽。
    乌虎就是当初天诛军攻太原时,守石州的那个金将。因为被狄烈一枪打断大旗。破胆弃城,逃回上京,被去职重责。一直到三年之后,因金国将领大批量被天诛军击败、擒杀,造成将领奇缺。不得已之下,重新起用此人。当然,不会再将其派到前线战场,而是留守后方。
    至于原南宋降将郭仲荀,在投降金人后,被任命为知相州。不过才刚上任三月。天诛军发动虎计划。四万大军,横扫中原。郭仲荀极有眼色,根本不等完颜宗辅命令,率本部兵马。弃城北逃。一直逃到燕京才停下脚步。非常幸运地逃过一劫。由于郭仲荀所部人马均为原南宋军兵,金人自然不能将之留在燕京这样的宋金边境,否则谁知这支人马会不会哪天又叛逃回去。就是在这样的考虑之下。郭仲荀被调守辽阳。
    天诛军誓师北伐,海上出奇兵,自复州登陆,兵临辽阳。辽阳府这三员大将,眼见不是路,趁北伐大军未合围之前,突围而出,退往婆速路(今辽宁丹东)。之后,由于北归道路被北伐军截断,只得进入属国高丽,屯兵开京城外不远的海州。而北伐军当时主要兵力用于围困上京,兼之高丽毕竟是他国之境,为免横生枝节,暂不追击。
    金国灭亡后,高丽举朝震怖,惶恐不安。此时高丽国在位的是仁宗。此高丽国与隋唐时期敢跟两大帝国对抗的高句丽完全不是一个国家。乃是原松岳(开城)地方豪强、原弓裔的泰封国臣下王建所建。与高句丽的强势完全不同,这个高丽王国从建立的那一刻起,直到四百年后,被李成桂的朝鲜所代,一直都是作为中原王朝的属国存在。谁强就抱谁的大腿,谁有力量就让谁上,这就是高丽王朝的根本国策。辽强时,为辽之属国;金灭辽,便又附翼于金;如今大华灭金,不消多说,赶紧抱大腿去。
    东京大审判之时,高丽使者也有出席,对华国天威敬畏得无以复加,一心为求内附。但狄烈没答应,理由很简单,你国内还有一支金国残余呢,这个问题不解决,什么都不要谈。
    高丽使者心领神会,归国之后,向仁宗进献二策:一、驱逐驻扎于海州的金国残部,只要将之逐出边境,自有华国辽阳府驻军收拾;二、秘密联络原宋国降将郭仲荀,敦促其反正,除去完颜习古乃与乌虎,以二人头颅做为交好华国的大礼。
    驱逐金人?高丽君臣可没这个胆。仁宗采纳了第二条计策,恰好郭仲荀正懊悔不已,一心想反正南归,双方一拍即合。
    天健二年四月,西北边境战火纷飞之时,东北方的那个半岛上,正上演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
    完颜习古乃、乌虎、郭仲荀,应高丽国主之邀,入开京为仁宗新纳之妃庆贺。
    完颜习古乃麾下残军约有三千人,平日粮饷用度,全仗高丽供给,所以与高丽保持良好关系,是极为必要的。
    仁宗纳妃是真,借此事布置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