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92部分

一品富贵-第92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口子在河中安分守己,但看到自己又是下跪又是流泪,不是大夯出事还能是什么。
    玉苹捂嘴乐,这一乐宋九茫然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影响
    玉苹说道:“九郎,大夯他被吕相公收为弟子,朝廷也嘉迁为益州司户参军事。”
    “益州司户参军事啊?”宋九张大嘴巴道。
    “嗯。”
    “益州司户参军事……”宋九又喃喃道,要知道这可是一个上州的司户参军事,其官职相当于一个上县知县。别看中了进士贵,去年今年只中了几人,宋九不知道他们现在身任什么官,但开始必须磨勘,这要过好几年才能根据表现慢慢升迁。恐怕这两年十几名进士还没有一个人担任与之差不多的官职。
    自己官职高,可都是假的,没有实权。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吕相公弟子啊。”
    这意味着什么?一条铺得又宽又平的青云路。
    玉苹又说:“吕翁翁他们接到信后,第一个就来登门拜谢。”
    宋九走来走去,过了好一会儿心情才平静,对吕家夫妻说道:“吕翁翁,这是好事儿。”
    废话,肯定是好事,老两口直点头。宋九又说道:“玉苹,去拿两贯钱出来,让吕翁翁明天办酒宴。”
    “这怎么好意思。”
    “吕翁翁,咱河中又出了人才,这是河中百姓的光荣,也是学舍几个先生的光荣。”拿了两贯钱,让吕家夫妻回去。宋九还没有平静,走来走去,对玉苹说道:“这升得也太快了吧。”
    “九郎,你吃味不成?”
    “我那会吃味……”宋九忽然又道:“不对,这小子木讷又倔强,一定在益州做了大事。”
    猜得差不多。说实话这个升迁是快了,但赵匡胤迁吴大夯的官职。颇有深意的。对于普通人,那怕对于宋九。都是不了得的官,但对赵匡胤来说又算什么。接下来就看王全斌能有何反应。
    玉苹吃吃地笑,说道:“九郎,让前面朱杨两家搬走吧。”
    “为何?”
    “九郎,为何读书人多,那个没有富贵心,就包括学舍的学子,他们也许不想做大官,但也想谋一个好生活。这才用心读书。但功名那么难考,以九郎才智都数次落第,这是多少读书人才取一进士。现在只学了一年物格算术,便能当上益州司户,消息传出去,来年一百五十名学子肯定不行了。到时候大家会烦得你我与几个姐姐他们都不得安生,包括几个博士。只有一个办法能解决,明年再扩大名额。”
    “玉苹,你果然很聪明。”
    “九郎。你别夸我,奴家再聪明也不及九郎。”
    宋九喝了一口茶,想了想道:“不用朱杨两家搬走,院中有些财物。就是没有财物,平时我们家中也放一些钱帛。郭家兄弟身手好,可若是人气少了。还会招来一些宵小。朱大郎与杨大郎虽难是苦力,但长得五大三粗。实际也有震慑力。要扩招也简单,明年三伏放一次署假。趁机修一栋教学楼,上面四间,下面四间。一间用来做先生室。再将前面正厅房改建一下,开大门,边上也建小楼,一个当成食堂,楼上当成杂货间。”
    “以后要建书院。”
    “建书院也要扩招,实际我这段时间事儿多,没有细想,以前也隐隐想过,学一年就毕业,时间太仓促,不能学到更多的学问。最少要学两年三年,从明年起,严格执行留学制,顶尖的放出去毕业,余下的留下。后年请求朝廷建书院吧。”
    “奴家听说朝廷也要准备建太学,就在朱雀门街的南边。”
    “太学啊,”宋九呵呵一乐,摇了摇头说:“太学别当真,那会成为衙内们的玩物。”
    宋九不是历史专家,就是历史专家不看资料书,也不可能记得那么多,但好歹是看到十几本架空小说的,可惜当时没有专看宋朝的,似乎唐朝国子监还出过一些人才,但就没有听说宋朝太学出过什么人才。也许出过,自己不知道,但自己不知道,也证明出过也不会多。
    “那朝廷……”
    “人才不人才其实也不重要,若不会实用,只会读死书,记得知识再好,还是一个书呆子,不能称为人才。朝廷建朝廷的,我建我的。”
    “难怪九郎重视实用课。”
    “不重视不行哪,那么多事,必须要学子帮助。”
    玉苹又吃吃地乐,然后说道:“我炖了一碗清茶莲子粥给你喝,解解酒。”
    说着将充满莲子与茶香的小米粥端过来,里面还放着一些砂糖蜂蜜,香甜可口,宋九喝了一大口道:“朱三呢?”
    “朱郎带着娘子去瓦子看望旧友。”
    “这个官迷,若得到吴大夯的消息,准得跳起来。”
    宋九与李妈妈、玉苹正在捣鼓食材,不仅要有点心,还有一些菜肴配方,这时候的调料品与后世会有些误差的,必须一一较正,然后让李妈妈用它们来做菜,看学子的反应。
    总之用两个博士的一句话,叫值,学生们一顿晚饭只花二十文钱,太值了。但这个值是有代价的,宋九的钱越来越少,试验室那边大规模的试验,用钱更厉害。
    现在宋九手中的余款不足一千贯,若不是大棚蔬菜敛财,很快就揭不开锅。
    朱三刚从外面回来,听翠儿将消息禀报,一下子跳进来,抱着宋九:“益州司户啊。”
    “朱兄,别激动,防止得了失心疯。”
    这件事影响太大了,第二天将两个博士,黄陈两个先生也震憾了。不远处传出鞭炮声,是吴家的,吴大夯父母又来到学舍感谢,邀请两个博士,两个先生以及宋九朱三晚上放学到他家吃酒。
    燕博士捻着胡须道:“这个酒要吃的。”
    下午就开始,许多乡亲们求两个姐姐,宋九哪里铁面无私。甚至连结一个平安社的钱都一一退还。只能求两个姐姐。宋九不得不在外面贴出一个告示,将他扩招的事说出来。
    不要求。求了也没有用,但明年会有七个班学生。
    三年级一班与扩招无关。但会有二年级两班,一年级四班,明年春天还会印刷一些教材,分发两河百姓,让他们给家中孩子自学,以便测试得过。河中一年级学生会征一百名,河北名额是四十名,外坊贫困弟子是三十名,另外三十名外坊弟子以成绩优者录取。实际这个成绩优者等于放给各个富家子。二年级与任何一坊无关。一班是成绩优者,一班是专门留给贫困弟子,除留级的学生外,两班名额均摊。
    前面告示贴出,后面赵匡义便来了,问宋九:“为何要刻意说出贫困子弟?”
    “二大王,学舍成立,河中百姓费了心思,几个先生也费了心思。朝廷更费了心思。本来我想以成绩择生,这样择出来的学子素质高,易教。然而择过后却发觉有许多富家子进入,这是无奈。他们家境好,在家里就接受过教育。家境好也不碍事,关健又非是官户弟子。皆是商贾子。这些学子毕业后不会为朝廷服务,而且进入学舍后。若非我管教得严,都能将一些不好的风气带进学舍。”
    “这倒也是。”赵匡义额首。
    朝廷缺少这样的书吏,第一批学子下去表现太优异了,优异得大哥与赵普都在寻找原因。这中间质朴是一个关健因素。
    “也不能说不收,但起初以成绩收,本身不公平,起跑线不同,实际各人素质未必有那么大悬差。比如这次我招收的一百五十名学子,起初富家子占据着优势,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学习,一部分学子渐渐就跟上来。但若以德操招生,如何评价一人德操?屠夫里也有好人,妓子里也有烈女子,这样也不大公平。我去年还与两个博士争论过。而且德操也十分含糊,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周处先是三害,后化身为忠臣。但有的人早先是好的,后来却变成了国之奸贼。因此又不能评定。于是我想出这条折中之策。”
    “这也是一个办法。本官来是为另一件而来的,你榜文上的河中名额太多。”
    “二大王,学舍起来,最初就是……”
    “不要说什么最初,它马上就要变成国家的书院,还能谈什么最初?”
    “现在还没有变成书院。”
    “是没有变成书院,但这股风头你必须打压下去,我算一下账,一年你收一百名河中弟子,打算五十人为朝廷所用,他们岁数皆不是很大,朝廷好用四十年。其中三分之一转换成官员,这恐怕还是最少的,那怕就是底层官员,三十年下来,五百名官员,四十年下来就是六百多名官员。宋九……”
    “二大王,如何择人还不是在于朝廷。”
    “然而河中弟子始终占据一半多,外坊的如你所说,还有富商子,让朝廷如何择人?”
    “二大王,没有河中就没有学舍。”
    “所以朝廷也默许了你一直将河中名额占据优势,可也要节制也要折中。”
    “二大王,如何折中?”
    “河中依然变成八十人,河北变成五十人,外坊贫困弟子变成六十人。你不为难,也进一步融合两河,甚至对你还有利,难道以后你用工全部用河中百姓?莫要忘记了,河北百姓对你也不错。这样择生范围会渐渐扩大到整个京城,京城出身的官吏,朝廷用得也放心,对国家有利,也不会造成某一地区人才过份臃肿。”
    “是这个理儿,不过吴大夯……”
    “他不是吴大夯了,吕相公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吴大正,字子尹。”
    “好吧,吴子尹他迁为益州司户,乡村们都轰动了,名额不增加,我也不得安生。”
    “宋九,不要懵懂了,这是国家利器了,容得你做人情?”(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庙还小
    “宋九,你主动消除学舍里你的一些烙印,很明智。本官又听闻你替赵承宗化解了难题,这一点本官同样赞赏。不过终是新物事,若非皇兄与本官袒护,压下许多言臣弹劾文书不报,你还能如此逍遥?”
    “二大王,微臣没有做错什么。”
    “何来对,何来错?”
    似乎蛮横不讲理,但宋九忽然想到了张琼之死,那可是真正戏文里所说的救驾功臣,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
    “吴大正授官引起轰动,但你对乡亲们将事情经过讲一讲,为何朝廷破格授官。一些将士在两川不法,吴大正为民请命,与王全斌论理,当着许多将领,无数虎贲士卒的面痛斥王全斌,王全斌恼羞成怒,下令将他痛打一百杖。若非吕相公救得及时,能让王全斌活活打死。这样的人,朝廷怎能不用?”
    “这小子胆大啊。”
    “错了,没有这些人正义凛然,国家如何得正?”
    宋九不能作声。
    赵匡义又看着宋九,摇头,道:“小九,这样的学子当真是你教的?”
    宋九当成耳边风,还是不回答。
    “带本官去看看你的蔬菜。”
    来到城外,久雨必有久晴,这段时间天气晴朗,宋九分出二十几户百姓,打理着菜园子,许多人在里面浇水施肥。赵匡义看着这些长势良好的蔬菜道:“真比外面的菜长得好。”
    “那是,这是有原因的,今年不打算放开了。我缺钱用。而且施三肥土技术也在摸索当中。也不能放开,琉璃太贵。还不能普及。百姓心中也忽信忽疑,不会太相信。今年过后。看到收益了,明年我打算全部放开,让百姓参观,让他们从头到尾观看。后年技术成熟,琉璃成本也会下降了。河洲那边同时也会有收益,我就不打算再弄它。而是将这二十来亩地当成以后书院农学场所。”
    “农学?”
    “夫子之道主要说做人之道,杂学讲得不多,但治理各地方时必须懂得账目管理,商业、作坊业、矿业与农业。甚至渔林业,畜牧业,都要精通一点。未来书院也不打算一年毕业,而是三年时间,学一年可以毕业,不过三年级毕业的弟子多,他们必贱,逼得他们最少学两年三年时间以上。这么漫长的时间,足以灌输很多的知识。那时走出来。才是朝廷合适的吏才。”
    “只要你这个赤子之心不变,本官与皇兄足以保你一辈子富贵。”
    “二大王,一言为定,我回家将二大王的话刻在锡牌上。”
    “你这小子。”赵匡义举起拳头要打。但这不是在开封府,宋九拨腿就逃。赵匡义在后面呵呵乐道:“你这个性子还得要改,太惫懒!”
    “二大王。微臣就这个小散官,正襟危坐何必?”
    “也不是小散官。朝廷偶尔也会让你出去办事,这也能算是一种磨勘。况且你岁数不大。再者,让你丢下河洲,每天上早朝,你愿意吗?”
    “这个,这个……”
    “不用这个了,你终要走到这一步,所以性子得改,不然朝堂上那群夫子能让你活活气死。今天本官特意来是提醒你,我不是恶意,若河中学子数量渐渐扩大,你以后会有的受,而且也害了他们,非是帮助他们。触龙说赵太后可曾读过?”
    “读过。”
    “河中百姓对你不错,你怀着感恩之心是好的,包括你的师规说人不能忘本,都是好的,不过事情过了就不及。凡事得有一个分寸。实际若你能狠下心,将河中名额减少,减少到五十人,那才是对河中的大爱。”
    “得,我不要什么大爱,这还是你与皇上去做吧。我回去改,改回八十人。”宋九被赵匡义快侃晕了。
    赵匡义又看了看新房子,还没有全部盖好,不过也快了,现在开始在上瓦,看上去十分不错,也用了不少钱,赵匡义忽然有些领悟。宋九说用心,这个词用得不准确。
    不是宋九用心,而是有心,就象老子说的大音希声,大道无行,虽他惫懒,一颗心却是赤诚的。甚至不愿意用那个什么酸当武器用。正是这颗心影响着学子,而非是那些大臣们空讲大道理,自己却做不出,因此这批学子出来个个德操俱佳。也是这颗赤诚的心,让秦再雄感到欢喜,折节与之结拜。
    想到这里,他问道:“宋九,现在缺钱用吗?”
    “二大王,微臣手中钱是不多了,只有仅千贯钱。不过蔬菜上来,就有钱了。也不用二大王操心,微臣这个钱花得狠,一个琉璃前后可能就会投入上万缗钱研发。你就是给微臣几千匹绢也起不了多少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