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390部分

一品富贵-第390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
    “如今不缺将。以臣之见,国家最少有二十多员良将,王超只能在这二十几位良将中居于末等,”宋九这话不是贬低王超,他说的数字只有二十几人,国家从中到高有多少将领了,王超能排进前二十几位,算是高估的。
    “但国家缺的就是统帅,能指挥几十万军队作战的统帅。以臣之见,即便前线能战的杨延昭、魏能等将,恐非也不能,无他故,他们缺少统帅这么多兵马的经验。然而谁也不敢给他们试验,请陛下三思。”
    赵恒仍有些犹豫不决。
    宋九想骂王继恩的娘,只好又说道:“如吕蒙正,昔日曾帮助过二皇子,如今还不是对陛下忠心耿耿。再如唐朝的尉迟恭。程知节等人,那一个不是以前唐太宗的敌人。况且李继隆乎。”
    宋九劝说了好久,赵恒这才同意。
    当然,这是最后一块板图了。
    还要感谢一个人。辽国供奉官逃到宋朝来投,见到赵恒时说,辽国所管幽州汉兵。约一万八千余骑,所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真舍利、八部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馀骑。内五千六百常卫契丹主,馀九万三千九百五十,即时南侵之兵。
    “这样说来,契丹兵力也不多了。”
    “陛下,非也,北国全民皆兵,若有需要,可以立即向奚、霫、渤海、沙陀、吐浑等族调兵,甚至可以向室韦、女真、鞑靼与乌古敌烈那边调动兵力。如耶律斜轸征讨高丽时便动援了近四十万兵马,号称七十万,去攻打高丽的。”
    四十万铁骑,当时大殿里鸦雀无声。
    辽国每次只有十来万骑兵南下,但那一次宋朝不是打得很吃力,甚至会失败。
    若是四十万辽国铁骑南下,那将是宋朝的恶梦。
    迫于这种压力,赵恒这才同意李继隆前去胜州,事实知胜州也是假的,主要让李继隆了解现在的这些劲旅,未来好方便指挥。
    ……
    宋九最敬重的人不是陈恕,但陈恕能排到第二位, 尽管此人一度是他的下属,许多理论还是宋九教他的。
    最敬重的人非是吕蒙正,吕蒙正名声大,可有点虚名其外的感觉。实际在宋九心中,吕蒙正地位还不及张齐贤。
    但也不是张齐贤,张齐贤太豪放了,宋九学不来。
    更非是向敏中,向敏中还不及吕蒙正呢。
    至于吕端为首相是什么风采,宋九未看到过,不会做评价。
    他最敬重的人可能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圣相李沆。
    这是一个妖孽般人物,赵恒去了大名府,李沆留守京城,回来后京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赵恒便与他谈心,问治理国家先注意什么,李沆说道,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当注意的。
    可以对照一下历史上北宋的后期以及明朝那些事儿……
    寇准这时与丁谓关系很好,多次向李沆推荐,李沆不同意,说观丁谓为人,怎能让他位于高位呢。
    寇准说,象丁谓这种人,你能压制他一辈子吗。
    李沆道,如果你以后后悔了,就会想到我的话。后来寇准被丁谓陷害,然后想到了,悔啊悔。
    李沆每天将四方水旱盗贼奏呈递给赵恒,王旦以为小事不足烦上听,李沆道,人主少年,当使知民间疾苦,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是土木甲兵祷祠之作也,吾老了,看不到了,你还小,恐怕会让你以后烦恼。
    后来赵恒到处找神仙,王旦烦恼了。
    这不是宋九敬佩的地方,只是有些佩服罢了。
    以前赵匡义将他贬下去,宋九略略有些小视此人,这次来到中书,耳闻目睹,亲眼看到李沆是如何做事的,不争不吵不说,只是做。即便宋九,有了金手指。在许多事上拿捏还远不如此人。
    李沆才是咸平之治最大的功臣。但宋九疏忽了一点,那就是这份拿捏得费多少脑细胞。
    但前面赵恒为了能封刘娥美人而改了年号。后面李沆就病重了。
    赵恒带着群臣看望李沆。
    李沆卧床不起,但看着宋九。
    “李公,你有什么话要说?”
    “事成之后公若何为?”
    “事成之后,必收拾后事,相信那时候国家民生会变得很困难,但一年成否,我都会致仕。公累病了,病成这样,我没有公的心胸。还想安享晚年。”
    “宋公,非是李某逼你当众表态,公之操守,李某信之。不过不能由公开一个坏头,如唐玄宗待薛讷那样,当然薛讷远不如公。”
    “我知道。”
    “以后要辛苦宋公了。”
    李沆不行了,宋九就苦逼了。当真指望王钦若与王旦吗?王钦若有能力,操守太差,王旦太过年轻。现在只能说在慢慢培养着。还有吕蒙正,似乎也在生病着。那么宋九会很苦逼。
    “唉,陈恕一去,我朝等于少了一个管仲。君若……那等于少了一萧何。或房杜。”宋九叹息道。
    当然,他俩这番对话很多人听不懂。不过没关系,赵恒听明白了。
    也不能怪李沆。如今宋九威望太高了,许多重臣是他的下属。或者沾一边的学生。说完了这件事,李沆安心地闭上眼睛。
    赵恒放声大哭。
    景德元年。七月,仅五十七岁的李沆去世。
    随后吕蒙正也因生病,请救致仕。赵恒也怕吕蒙正出意外,于是同意了。赵恒不得己将毕士安提拨上来,这几年他治河颇有功劳,一不忧民,二没有发生纠纷,三账目清楚,经过几年治理,虽然前年黄河水势很大,但没有任何一处缺堤,只是内涝免不了了。但也比黄河决堤强。
    但对毕士安本人来说,一是获得了政绩,二也是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有了毕士安还不够,未来的事很多,宋朝这几年在军事上投入了很多钱帛,包括斥候,甚至收买了辽国数位高官,因此得到一些辽国的秘密情报。
    消息刚送过来,所以才有了李沆那些话。
    实际宋九对李沆敬佩,李沆对宋九也是万分敬佩,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宋九是带着金手指的。
    因此有了毕士安还不行,赵恒问谁可与卿同进?毕士安说道,准兼资忠义,能断大事,臣所不如。
    赵恒担心地说:“朕闻寇准好刚使气,奈何?”
    “准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故不为流俗所喜。今北方未服,若准者正宜用也。”
    毕士安一句话便将寇准送到了中书。
    寇准再度踏入中书。
    不过他抬头看着上面,上面有两人,毕士安又是第二个吕端,然而还有一个人如同大山一般。
    宋九看到寇准来了,笑了笑,然后递给他一本小册子。
    “平仲你看,这是户部去年统计上来的户数。七百八十余万百姓,太宗晚年天下有多少百姓,仅是六年时光,天下增涨了多少百姓?两百余万户!当然,还有三司的收入,陈恕推荐你去了三司,你比我更清楚。但这些年发生了多少起战争?与辽国数次大会战,西北也略略有战事,以及巴蜀之乱。又有多少灾害,旱灾,蝗灾,黄河决堤,内涝,瘟疫流行。有这个政绩,何其不易。”
    “之所以想说这个,有这个成绩,不仅因为陛下兢兢业业发起了咸平之治,以及诸位宰执与重臣的努力,还有一种气氛,如中书,实际各个宰相之间也有着矛盾,比如张齐贤与向敏中一向就不大和睦。可是国家在高速发展中,为什么?因此大家以国事为首任,而将恩怨放在脑后,团结一心地治理着这个国家。”
    “昔日赵普相公推荐你,我也看好过你,太宗陛下器重你,为何,敢担当!敢担当才能做好事。但不能急躁……不为你的前途,再坏些又如何,还不是能身为一个大州的知州或知府。但延长你的政治生命,乃是为了国家。”
    宋九这番话不可谓不语重心长。
    然而不久寇准就对宋九不满了。
    向敏中下,西府一直空缺着首相。
    枢密副使也被什么同知枢密院事代替,当然,若是东西两府能合并倒也罢了,但宋九知道不是。
    于是提出一个建议,每隔十天,若国家遇到了严重困难,那么是三到五天,东西两府宰执,三司重要的各部司使,两制草制官员,御史以上的言臣,全部于政事堂集中,由赵恒主持,商议国家军政财政务。以防各部司分权,彼此不熟悉,贻误政务。
    毕竟政务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政务难道就不考虑军务与财务,军务就不考虑政务与财务?两制官员草写诏书,实地与言臣等于是一种监督机构,然而不知道军政财务,如何监督,难道非是盯着大臣们那点家务事吗?
    这是对制度的完善。
    赵恒同意。
    然而宋九又推荐了一人回来,赵恒还同意了,那就是重新委任张齐贤与王继英同为枢密使。
    寇准立即提出反对。
    但他前面说出来,后面立即感到不对,因此有两道寒光让他浑身冷溲溲的,那就是宋九与赵恒的眼神。
    ps:今天大停电……马上还有一更,最大**到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四章 开始了
    话说去年望都之战后,“伟大的军事家兼文臣”冯拯同志突发奇想,建议扼险于制敌之冲,若于保州威虏间依徐鲍两河为阵,即可取胜。
    于是赵恒同志再次加工,下了一道诏书。
    令镇、定、高阳三路兵悉会定州,夹唐河为大阵,量寇远近,出军树栅,寇来,坚守勿逐,俟信宿寇疲,则鸣鼓挑战,勿离队伍,贵持重,而敌骑无以驰突也。又分兵出三路,以六千骑屯威虏军,魏能、白守素、张锐领之;五千骑屯保州,杨延朗、张延禧、李怀岊领之;五千骑屯北平寨,田敏、张凝、石延福领之,以当贼锋。始至,勿与斗,待其气衰,背城挑战,使其奔命不暇。若契丹南越保州与大军遇,则令威虏之师与延朗会,使其腹背受敌,乘便掩杀。若契丹不攻定州,纵轶南侵,则复会北平田敏合势入北界,邀其辎重,令雄、霸、破虏已来互为应援。又命孙全照、王德钧、裴自荣领兵八千屯宁边军,李重贵、赵守伦、张继旻领兵五千屯邢州,扼东西路,敌将遁,则令定州大军与三路骑兵会击之。
    这就是所谓的定州大阵。
    但居然宋九没有作声。
    可能他成了东府宰相,在军务上没有多少发言权吧。
    萧小姐便看到了机会。
    她还看到了许多机会,如河北的兵士战斗力状况,宋九提议,新兵有时候会操蛋的,别看几十万军队。若是有一部分贪生怕死的新兵逃跑,整个军队就可能被他们带得崩溃了。
    因此招来的十几万新兵。要么送到西北,要么送到前线。
    让他们提前感受到战场上的气氛。
    这样一来。就要不停地重新编制,尽管宋九很小心地协助着西府,仍出现大量问题,看上去有些乱。
    再加上几支劲旅一直调到西北去训练,看上去宋军战斗力也不是很强大。
    望都一战,又给了萧燕燕更多的信心。
    但也是被逼的,即便在历史上,宋仁宗被李元昊弄苦逼了,辽兴宗立即逼宋朝加码。提高岁币,即便宋神宗临终前还说了一句,谁得燕云即拜异姓王,连宋徽宗那样的主还要想收回燕云,不管做得对错。
    史上辽国运气很好,有了西夏牵制着宋朝。
    但现在没有了西夏,宋朝内治上,一个皇帝做得比一个皇帝厉害。若这时候不解决,往后去后人堕落。那就是宋朝的下饭小菜了。
    因此在经过几年持续性试探后,总攻开始。
    非是十万兵马,也非是史上的二十万铁骑,而是三十万铁骑。打着五十万大军的旗号,几乎举国之兵南下。
    这个原因乃是因为现在的宋朝更强一点。
    这才是国与国的战争。
    ……
    前线急报源源不断送到京城,赵恒对大臣们说:“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
    宋九微微一愣,不是说寇准强行将赵恒的龙车推到澶州的吗?
    想到这里,再想到这几年赵恒小心翼翼地治理着这个国家,宋九有些苦笑。他终于明白了,正是因为赵恒先说的,寇准可能随后才敢强行提议,让赵恒去澶州。但这个真相却有意被大家疏忽了,从而成全了寇准。
    毕士安说道:“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即可,必若戎辂亲行,只能驻跸在澶渊遥控指挥,可澶渊城非广,久聚大军,深恐不易,况冬天还远,亲征一事,更望徐图。”
    也就是他也是赞成亲征一派的,然而考虑到澶州城的实际情况,不赞成这时候就亲征。
    寇准说道:“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幸澶渊,进发之期,不可延缓。”
    王继英说道:“禁卫重兵,多在河北,所宜顺动以壮兵威,仍督诸路进军,临事得以裁制,但不能越过澶渊,陛下亲自进发更要谨重,尤宜缓图,若真的去了澶州,必不可久驻,以防不测。”
    这时候去澶州非是为了鼓励士气,而是为了路程。
    如威虏军到京城二十一程,顺安寨到京城十九程,北平寨到京城十九程,定州十八程。一程就是三十里路。
    但将国家机构搬到澶州,那就节约了一半路程,前线消息能在最快时间送达朝廷,当然也能以更快速度做出决策。
    不过王继英与毕士安所言也有道理,辽国来的可是三十万铁骑,若是赵恒去了澶州兵力少,必被辽国人所乘,来一个斩首行动,甚至还外搭几十名国家重臣,北宋完了。
    因此必须有大量士兵保护,可是澶州城的实际情况,根本就办不到。
    所以赵恒的提议作罢。
    然而宋九与张齐贤对视一眼,到了这时候,赵恒还没有透露口风,大事可成了!
    战斗先在破虏军打响。
    不过先来的仅是一百来人,一个外国大和尚树蕃僧为帅,带着一百几十名辽军抢在前面来打草谷捞便宜的。
    辽国信抑佛教,用和尚为一股小部队的主将倒也无不可。
    然而你这个和尚信的是那门子佛教?难道佛祖教导你主动带着辽军去打宋朝无辜老百姓草谷的?
    破虏军主将是魏能,当然这么多辽军南下,他也感到了空前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