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275部分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75部分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充当“听众”秀存在感帮助摇旗呐喊的意大利人,当时也站起来“举五肢”支持这个要求。

以上这些,都是中、苏、德三国谈判的底线,当然阿姆斯特丹谈判时,三方战胜国提出的要求会“更过份一些”。比如苏联人就要求苏伊士运河中立化、国际化,德国方面也提出了索要归还德属西南非洲和东非的一些一战失地。

按照三国的底线,英国人至少可以保住印度大部分的箐华地区,缅甸也可保住一部分。相对于《英美华盛顿协议》那种对英国杀人不见血的抢劫,中苏德三国虽然在英国身上割了几块肉,却不象前者那么要命。

谈判从八月二十一日开始,进行到八月二十三日时,美国人也加了进来。

美国人加进来自然是为了搅屎,理由是拿着半年前和“英奸”丘吉尔签定的《英美华盛顿协议》,美国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一旦四国(指中苏德英)停战,腾出手来的英国人有极大的可能重新关闭殖民地贸易的大门。

事实上,英国人就有这个意思,而德国和苏联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英美华盛顿协议》是美国对英国的一次大抢劫,德国和苏联在和英国谈判时,主动提出为英国在印度半岛残余部分的利益“背书”,就是为了鼓动英国人保住自己的利益,借此挑拔英美之间的关系。

“英奸”丘吉尔下台后,德国对英广播电台,就曾拿出《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内容,一条一条地向英国平民解释说明其背后的险恶用心,越来越多的英国平民,也已经明白了这份堪称丧权辱国的协议对英国伤害。有德国的威胁时,英国人还能“两害取其轻”无视这些,但当双方开始停战后,这份协议的内容就极刺眼了。

谈判从八月二十一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份。在谈判期间,德国海军减缓了对英国的海上封锁,允许运送粮食和生活必须品的物资流入英伦三岛,但军火和矿石类依旧严加打击。而不想再打下去的英国政府,也同意德国海军在海上对进入英国的货轮进行检查。

但谈判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美国人在从中捣鬼,以及英国人想保住更多的东西,谈判过程中也有反复。九月三日时,在直布罗陀地区,德国空军出动了数个批次的共150架次HE117轰炸机,一气往直布罗陀要塞上投下了整整150枚七吨重的“小赫拉克斯”,其中一枚航弹击穿了混凝土层,引爆了一座大型要塞的弹药库。

而后几天德国空军又连续出动,三天内在直布罗陀要塞上投放了接近五百枚的小赫拉克斯,靠着这种“小概率”的命中,又先后摧毁了多座炮台。同时德国海军再次加大了对英伦三岛物资流入的封锁力度。为了配合德国人的行动,苏、中两国也在各自的战线有所“异动”。

而法国方面,达尔朗深恨英国人袭击法国舰队的无耻行为,也落井石下石地命令法军驻地中海舰队封锁地中海航道。如今印度告急,英国人要想对印度增兵,最近的航线就是走地中海,法国海军残余舰队的“倒戈”行为,让英国人在谈判桌前更加被动。

已经被这场战争折腾得死去活来的英国人,此时也象不久前的法国人一般,只想着早点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在过程中虽然有强插进来的美国人在暗中搅屎,但中苏德三国都知道美国才是真正最可怕的敌人,对其十分地警惕。虽然美国的作为十分地恶心,但谈判还是照旧继续进行下去。

到了十月五日,英苏德中四国终于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签定了《阿姆斯特丹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中国和苏联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成功地“独立建国”,东北印度从英联邦中被割出来独立建国,缅甸那三个省份也同样脱离了英国人的掌控。

而德国方面则收回了喀麦隆这块一战的失地,意外的收获是他们还拿回了尼日利亚,原本德国人是要求索回德属西非,不过英国人考虑到南非这个敏感的地方就在边上,最后以尼日利亚代替。

西班牙是这场战争中的幸运儿,他们收回了失去百年的直布罗陀要塞。直布罗陀要塞由苏德法意四国共同“背书”,宣布永久非武装化,而后英国人残留在这儿的炮台设施被拆除。

这场战争中,英国人最不高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损失甚至超过了法国人——至少法国人在这场战场中海外殖民地除了失去安南外,基本没有别的损失。而英国人却屈辱无比丢掉了一大片土地。

《阿姆斯特丹协议》签定那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是:

“我们被抢劫了!抢劫我们的人,不光是中苏德这三个强盗,还有美国这个所谓的‘盟友’。”

欧洲历时近一年的战争结束了。

但矛盾并没有被消除,反而更加地激化。

海军全灭的英国人,舔着身上的伤口,开始了重建皇家海军的艰苦工作。比起原历史位面1945年的英国,现在的英国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没有象历史上的1945达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战争只持续了一年,英国人叫嚷没钱用租借法案,向美国借债也并不多。八月份开始谈判时,许多在美国开出订单就已经中止了。

中苏德三国,则忙着消化战争中获得的红利。

而美国人在搅屎失败后,则在头痛如何能让英国人继续履行《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内容。对于美国人来说,最大的不幸就是战争结束了,英国人在美国开出的大量商业订单几乎全被中止。虽然英国为此付出了违约的损失,但美国方面由此带来的利益流失同样不小。

中苏德英四国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停战谈判的消息传出时,当日就引起美国华尔街的股市一阵大跌。和平协议签订后,与之相关的一堆军工类股票更是狂泄了十来个百分点。

无论是加纳新政还是历史位面的罗斯福新政,本质上都是通过国家狂印钞票货币贬值的方式来缓解经济危机,并不是这两个新政拯救了美国,而是德国发动二战拯救了美国的经济。

但在这个位面,战争只打了不到一年,就“早早”地结束了,在战争中美国虽然从欧战各国身上吸血无数,但是这血吸得还不够多。

不过,中苏德还有美国,都是这场战争的获益者,只是彼此得到的好处有所区别。

美国就不必说了。

德国付出得最多,做得也最多,相对而言拿到的好处并不是最多的。

苏联和中国出了很少的力,却都达到了极大扩张势力范围的目的。

在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巧妙地游走到于中苏德和英美之间,“意外”地捡到了一块蛋糕。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为了平衡东南亚的势力,英国人在1940年五月时,主动地引日本人进入马来半岛。在这之后,日本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和借口,不断地往马来半岛上增兵。到八月份停战之时,日本在马来半岛上的兵力已达到八万人之多,一举成为这里最大的军事势力。

而兵力被其他地方吸引的英国人,在这里的兵力只有不到两万人的殖民地部队,只能控制新加坡周边的一小片地区。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十月份战争结束后,日本人就赖在马来半岛不肯走了。

而这个时候,连象样的海军都没有的英国人,根本就无力驱逐日本势力。至于主动邀请美国人进入马来半岛驱逐日本人,对英国人来说,这更是不可能的事。在英国人眼中,日本好歹只是个只会“投机取巧”的“小偷”,美国这头巨兽才是真正的“大神”。有过英奸丘吉尔的教训,英伦三岛的政治家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当英国人还在为日本人赖在马来半岛不肯走而头痛的时候,1940年十一月,美国总统大选的消息终于有了眉目。

妄想违背美国传统,参考第三次总统选举的仙人掌加纳,只获得了百分四十的选票,最终在总统选举中输给了共和党的候选人,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企业家温德尔·威尔基。

仙人掌加纳的败北并不出人意料。

他在1939年到1940年间,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最大的失误就是蛇鼠两端。

1940年五月前,他过早地露出自己的立场,派出舰队对英国商船进行全程护航,得罪了国内大量的孤立主义者,以至于参加总统竞选时,反对他的选民公开叫嚷“选加纳就选战争”,“选加纳就是等于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欧洲战场”。

而原历史中的罗斯福,至少在这一点上没有他这么为难。历史上罗斯福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时,同样也面临了类似的问题,但由于罗斯福在1940年执政期没有过于露骨的“偏袒”行为,加上此人成功的“演技”,还是骗倒了大量的选民。

而仙人掌加纳就没有这样好的局面。英国海军实在是败亡得太早,当时他要是不摆明立场拉拉英国人一把,英国会更早地退出战争,在这一点上他是没得选择。加上此人外交手段和执政手法过于粗暴而不够阴柔腹黑,太容易让选民们看穿他的本质,失去了大量孤立主义者们的选票也不意外。

加纳总统真正的失误在于,已经做了初一,却没有做到十五。法国战役结束后,英国日渐艰难。在七月到八月,英国最为艰难最需要相助的日子里时,他却没有勇气赌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再次派美国海军进行全程护航。如果他真这么做了,英国人就可以多支持几个月直到美国总统选举结束,而他至少可以保住美国国内“参战者”和“好战者”的选票。

结果他却在这个关键时刻退缩了。

英国过早地退出战争,被中苏德三家逼和,引起了美国国内的“精英阶层”的普遍不满。《阿姆斯特丹协议》的内容中,苏德双方承认英国在印度半岛的利益,主动为这里“背书”,这给了英国人很大的底气。这些美国的精英可以想象出,战争结束后,英国人为了恢复国力,一定会在暗地里使用各种手段对抗《华盛顿协议》,最终令这纸协议变成一纸空文。尽管英国人目前已不可能收回卖给美国人的加勒比海岛屿,但在其他地方,他们还是有办法让美国人感到“恶心”的。

最好的证据,就是《阿姆斯特丹协议》签定后,英国人就在第一时间中止了对美国的技术输出,许多美国人垂涎三尺的科技技术,英国人就在第一时间切断了交流,或者抬高了要价。

而这些都成为了仙人掌加纳办事不力的指责点。

被激进派和孤立主义者同时抛弃的加纳总统,在第三次连任竞选失败,自然也就不出意料之外了。

当1941年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欧洲的大战结束了,但美国因为欧战而动员起来的战争机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发动的脚步。

共和党出身的温德尔·威尔基总统,在上台后继续了加纳的军备政策。

美国海军计划不变地继续扩军,而那些因为英国人撤单而停止的军工产品的生产,则继续照旧,只是客户变成了美国陆军。

刚上台的新总统威尔基在国会讲话时对全体美国国民说道:

“美国现在很危险!在老欧洲,从柏林到莫斯科再到北京,一个极其危险的红色轴心已经形成了。他们勾结在一起,正严重威胁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生存利益。”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曾经被认为是德国最反共的男人,现在终于撕破其‘反共’的虚伪面具,露出了他本来的真面目。这个德国的男人,是个隐藏得极深的布尔什维克份子,最近在比利时和法国占领区正在发生的事,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威尔基总统对美国国民的讲话,指的是德国现在在对西欧的占领区,德国人以刺刀和绞刑架为依托,在比利时和法国占领区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

在比利时,德国人仿照中国革命的那般,强行将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的农民,而在城市里,他们则将工厂没收收归国有。然后扶持当地的共产党,建立起了所谓“苏维埃政府”,以国家的名义接收了这些工厂。对此德国人声称是对比利时进行“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德国人声称一旦比利时社会主义改造完毕,他们也将尽快从比利时撤离。

而在法国占领区,德国人恢复了法国共产党在法国合法的政治地位,不但释放了控制区里所有的法共成员,还逼迫维希政府释放了全国的法共成员。在德国驻军的默许下,法共正逐渐控制着占领区各相关要害部门的位置。对于占领法国这一事实,德国的说法是,他们并不是只是过来复仇的,也是过来解放法国人民的。德国政府已经单方面和法共达成协议,制定了全面撤军的计划时间表。而在德国的俘虏营里,大批愿意加入法共的前法军士兵已被提前释放。

如今在法国,法国共产党正在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等到德国撤军,法共就将正式接管所有的德国控制区。

对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说,德国这种由褐转红的做法,比他们三场海战全歼皇家海军,一个月内打败法国还要令世界感到震动。

1929年林汉在基尔对汉娜提出来的赤化欧洲,赤化整个世界岛的设想,正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

第335章捧杀美国

1941年元旦的新年这一天,英国的利物浦港外人头涌动,米字旗飘扬,这里正在举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下水服役的庆祝仪式,他的姐妹舰,比他早一个月入役的乔治五治也停泊在附近。

这两艘战列舰都是在《阿姆斯特丹协定》签定后不久完工的,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他们被有意安排在1940年年末的圣诞节这一天宣布服役加入“复兴”中的皇家海军。

两舰的加入,总算结束了皇家海军缺少高速战列舰的尴尬。威尔士亲王号和乔治五世号虽然是姐舰妹,但两舰的火炮却完全不同。乔治五世号使用的是三座四联装十二门的十四英寸主炮,而威尔士亲王号安装的是九门三联装的十六英巨炮,该炮炮管是根据《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协义,由美国帮助制的,和在建中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是同一款式。

按计划,所有在建中余下三艘乔治五式级战列舰,都将使用这种十六英寸的火炮。至于首舰乔治五世号,则是其炮塔已先造好,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安装原有的十四英寸炮。

对于苦难的皇家海军来说,过去的一整年里,简直就是灾难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