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城为下!”
所谓攻心为上,其实和速战速决并不冲突,速战是要让文聘不出兵则已,出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到交州城下,并将其团团包围,然后再利用围城给予交州城内军民以重大压力。迫使其内乱,否则便施以强攻,尽快拔除交州城,消灭张津后交州群龙无首,那时候才谈得上抚剿并用。
因此攻伐交州之战刘琮并不打算派出几万大军,一来去岁征讨江东士卒疲惫,二来人马多了无处使用,平白消耗粮草。
关于如何平定交州,刘琮现在已胸有成竹,只是若不让文聘镇守,又让谁来领交州刺史呢?
仔细想想,似乎合适的人自己舍不得将其放在交州,不合适的人那就更不用想了。
左右还有时间,待过些日子再做定夺吧。刘琮起身来到帐外,被春日的阳光一照,不禁微微眯起双眼,不觉已到了晚春时分,却不知刘备那边,会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渡河北上,去投奔袁绍呢?
第284章 今日天下谁可当
攻伐交州之事已由文聘主持,刘琮并不关心具体事务,他只需要把这些事情交给能胜任的人去完成就好。否则荆扬二州诸多政务军务,就算刘琮全身都是铁,又能打出几根钉?
如今荆扬二州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春耕之中。这方面有杜袭等人主管,倒也不曾出什么纰漏。因江东之战而征发的民夫,多数已陆续返回家园,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而随着新钱的铸造,两州境内物价已大部分进行了统一,物品的流通逐渐在人口众多的城市,以及交通便利之地展开。江东官学虽然未能在所有县城内设立,但也有五十余处府学和县学,至于学校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世家大族以及军中将领的子弟,其余则是出身贫寒但在乡里已有良好口碑的年轻人。
至于军务方面,张辽被授予南阳太守、奋威中郎将后,领两千精兵北上宛城,准备随时向曹军发动小规模的袭扰,以牵制曹军,分担刘备所承受的巨大压力。魏延以南郡太守、扬武将军拱卫襄阳,水军主力则驻泊彭泽,夏口两处。与此同时江东三营亦奔赴各自驻地,已经逐渐形成了战力。
在扬州推行的新政,因为考虑当地的实情而做了些改变之后,并未引起世家大族和豪强们的强烈反对。要知道刘琮为了把握这其中的度,可是和贾诩、徐庶、庞统等人商议过许多次,几乎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了。名为新政,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算是一场改革了。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要革掉江东旧有的许多制度,因此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
为了避免在改革初期便遭遇到世家大族的强烈抵抗,刘琮在许多政策的制定上,进行了适当的妥协。比如清理户籍之事,比如设立官学之事,比如公卖制度的无奈放弃。但是!这种妥协是有限度的,所起的作用,正是为了新政在江东的顺利推行。
虽然以刘琮目前的实力,完全可以强硬的,毫不妥协的在江东推行新政,相信即便江东世家反对,甚至联合起来叛乱,都会被荆州军残酷的镇压、清洗。但是这之后呢?离心离德的江东世家以及他们在民间所拥有的巨大声望,将会使得刘琮成为整个江东的死敌。相信那时候江东没有任何世家子弟或人才出来给刘琮做官,会千方百计的发动民众暗中阻挠新政的推行,甚至会使用更极端,更激烈的手段:刺杀。
如果到了那样的局面,可以说整个江东攻略就是失败的。占领并不意味着就会自动获得当地的资源,没有人心所向,占领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刘琮所要的,是一个安宁稳定,能够为自己争夺天下提供坚实基础的江东,而不是叛乱四起,民怨沸腾的江东。
好在目前看来,之前的种种辛苦和努力并没有白费。世家大族把持的官场,也因为“新政培训班”的缘故而被刘琮掺进了大量沙子。这些奔赴江东担任中下级地方官职的官吏,对于刘琮的忠诚度自然是非常高的。他们大多出身流民或贫寒之家,即便有些荆州世家子弟,也都是文、庞、蒯、黄这些与刘琮已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世家。
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刘琮知道江东世家大族要什么,如今这个乱世,他们所求的首先便是家族的安危,其次是传承。如非危急到生存,他们是不会主动来招惹刘琮的,这就是他们的底线。然而仅仅知道他们的底线还不够,如何保证乱世中家族的生存传承?除了依附实力强大的强者之外,自身必须有自保之力。这种力量可以是军事上的,也可以是暗的,软的实力。
比如当初魏家的魏腾因刚毅不阿,办事坚持原则,说白了就是不听孙策的话,跟孙策起刺,得罪了孙策,孙策欲杀之。结果吴夫人做出要跳井自杀的样子,用一番话打消了孙策的杀意:“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
明面上看来是规劝孙策“优贤礼士”,实际上吴夫人这话的重点是:“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
为何这么说?如果魏腾不是世家大族,就算他再怎么刚毅不阿,尽忠职守,杀了也就杀了。正因为魏腾出身于江东世家大族,杀了他的话,让其他的世家大族怎么看?怎么自处?让那些江东百姓怎么想?所谓明日人皆叛汝就不是一句空话,而会变成事实了。
不知道孙策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改变了对江东世家大族的态度,但他临死之际将善于为人处世,和江东世家大族开始勾勾搭搭的孙权立为接班人,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他的转变。
当初不管是在袁术麾下还是自己横扫吴会之时,孙策杀起江东的世家大族豪强那叫一个干脆利索,毫不手软。
所以这种声望,也是世家大族的保护伞和软实力。对此锋利的屠刀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否则只能激起民变和连绵不绝的反抗。不过刘琮也没打算任其发展,因为他知道这些世家大族看似是攀附在自己这棵大树上的柔软藤蔓,但若是时机成熟,早晚有一天会发展成为支强干弱,藤蔓收紧勒死大树……
用这么多手段和权谋,刘琮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正如当年蒯越对刘表所言:“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如果不提前布局,暗中施展手段,等到积重难返之时,再想改变就难上加难了。
而且刘琮很清楚,这只是自己刚刚平定江东,那些世家大族和豪强的利益还没有完全和自己捆绑在一起,实际上完全捆绑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后世明言刘琮在这个世界虽然从未宣之于口,但内心何尝敢忘?他所能做的,只是不断给予跟随自己的人以希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后世曾经有人把这个时代中形形色色的人分为了四种:
一种是西汉人,兢兢业业在个人德行的完满上,无可指摘无可挑剔,却不合时宜。譬如郑玄。
一种是东汉人,潇洒华美,相信盛世的辉煌可以重塑,旧世的种子还能长成参天大树。譬如荀彧。
还有一种是乱世人,穿透暮气深沉,摧枯拉朽般踏碎冢中枯骨,开辟新天新地。譬如曹操。
最后一种是苟且人,顺应大浪载沉载浮,没有自己的信念与坚持,抓紧机会恣意狂欢。譬如孙权。
刘琮自认为自己有信念,那就是结束这个乱世,自己也有坚持,所以绝不会放任自己。或许,自己和曹操才是同路人吧?至于刘备,那是为大汉落幕拉下最后一道帷幕的悲情英雄,或者说,是东汉人与乱世人的结合体吧。
其实便宜老爷子刘表,也算的上是东汉人。如果早生五十年,在太平治世,刘表想必可以作为一代名臣,辅国理民,造就繁华盛世。而一个不晓军事胸无甲兵的中年书生,在乱世又能怎么样呢?他的心机与权谋,并不适合在这样残酷的乱世中与群雄逐鹿中原,争霸问鼎。客观的说,他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荆州牧,有自知之明的军阀,标准的儒学士人,最后的守土名臣。
对于江东世家大族暂时的妥协,换来江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从而迅速将江东地区的人力物力转化为争夺天下的实力,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应当做的。除此之外,多余的杀戮、搜刮以及显示肌肉的武力都是没有必要,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刘琮一直坚定的认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矛盾不在于谁是保皇党谁是造反派,而是世家和寒门的斗争,是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之间的殊死搏斗,是谁更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积累更强大的实力。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世的影响,但其中也有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即便如此,刘琮也没有想过攀科技树什么的。他有这个自知之明,弄个马镫马蹄铁什么的可以做到,搞一套适合于这个时代又超越当下的科技体系,不是他拍拍脑门就能搞定的。
世家和寒门的斗争在原本的历史上,最终以世家的胜利告终,也因此使得庄园经济大行其道,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并形成了门阀政治。之后隋朝开科举,到了唐朝中叶仍然没有完全消灭门阀的影响。
那么庄园经济是否就比小农经济代表了当下的先进生产力呢?在刘琮看来未必。形成历史上的结局是有许多必然性,但不可否认正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世家大族通过获取政权确保了庄园经济的延续和发展,但如果不是原来的历史呢?
如果没有三分天下混战百年,短命的西晋因五胡乱华而南渡呢?那么在未来的历史中,还会有庄园经济的一席之地吗?
实际上刘琮现在在荆州所推行的,便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政策。而江东地区仍旧保留了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
如今江东已平,改变已如水滴,渗入到江东广袤的土地中。
接下来,刘琮要做的便是平交州,并西川,试问今日之天下,谁人可以当之?
第285章 疾风骤雨定南国
襄阳城内,牧守府前院书房,刘琮揉了揉额角,自木榻上起身,手中却仍拿着一份特卫营送来的密报。屋外知了在树荫中叫的正欢,刘琮却仿佛毫无所觉。
虽是六月盛夏,书房内却颇为阴凉,淡淡花香随着微风自直棂窗隙中袭来,沁人心脾,使得刘琮的心神不自觉的宁静下来。最近这段时间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实在太多,需要他决断的政务、军务也有不少。本来中午这会儿他想在书房小憩,可是特卫营的这份加急密报,却让如同一剂兴奋剂似的,让刘琮立即睡意全无。
密报之上的字并不多,寥寥数语,却已经足够让刘琮想象了。
自三月底刘阖到弘农之后,果然不辱使命,说动刘备放弃了关中贫瘠荒芜之地,北上渡过黄河,经冯翊郡进入司州北部。这之后与曹军发生数次规模不大的战斗,互有胜负,但最终在袁绍亲自领兵接应下,于五月初进入并州。
官渡一战对于袁绍的打击是很大的。所谓很大,并不是实力上的巨大削弱。实际上袁绍所部在官渡之战只损失了三万人马,比原本历史上稍多一点而已。这个打击是对于袁绍的野心的巨大打击。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因消灭了劲敌公孙瓒而雄心万丈,麾下众多猛将谋臣和数十万大军,也使得袁绍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当年的小老弟。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得不战的原因,和刘琮出兵江东是为了整合各方的道理类似。
结果呢?虽然不是惨败,但此战之后攻守易势,主动权握在了曹操手中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袁绍的声望,也同样是沉重的打击。所以他兵败官渡的消息传出之后,内部才会出现叛乱。若非如此,谁敢轻易冒犯袁绍?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有皇叔之称,英雄之名的刘备率部远投,对于袁绍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虽然他目前的形势还远远没有到“雪中”,但这件事背后的政治意义,才是袁绍所看重的。
谁说老袁家不成了?谁说我袁绍大失人望?刘豫州放弃关中不避险阻千里而来,这是何等的威望感召?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四世三公的名望!
其实对于刘备来说放弃难以立足的关中,转投袁绍未尝不是条出路。这一手他可是玩的熟极而流,得心应手。当初听了刘琮的话,也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北上谋夺关中。可谁知道弘农、卢氏这种荒芜破败之地易得,关中如长安等地却是寸步难进。没办法,凉州铁骑太凶残了。
去年袁绍也曾派外甥高干领兵欲取洛阳,结果被马超韩遂率领西凉兵打得头破血流,灰头土脸的缩了回去。也就是那时曹操真腾不出手收拾刘备,否则就连弘农、卢氏这样的地方,他也待不下去。
之后官渡之战尘埃落定,曹操派出曹仁屯兵阳城,兵锋直指弘农,刘备岂能不担忧?若不是刘琮想让自己成为对抗曹操的急先锋,他会那么好心与自己结盟,又是送粮草又是送军械?不过不管怎么说,那时候的危机算是勉强解除了。可是看着面有菜色的士卒,形销骨立的百姓,荒芜废弃的田野,刘备心里郁闷啊。
这种狭小偏僻,处于三方夹击之下的地方怎能成为发展的主基地?即便刘琮没有派刘阖来给他“指点迷津”,刘备也早有放弃弘农另作打算的意图。只是那时候袁绍新败,他还有些难不准是否去投靠。在得到刘琮的物资支援后刘备才算最后下定了决心,树挪死人挪活,不信大爷找不到个好地盘。
以刘备的心机阅历,到了袁绍处之后很快便发现,这一遭自己可是走对了!
很快,刘备便以臧霸乃是陶谦旧部,可试着由自己与之暗中联络,共拒曹贼为名,带着部下跑去了青州。青州是谁的地盘?袁谭啊!做为袁绍长子,他可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刘备在与袁绍的接触中,敏锐的发现袁绍似乎更加偏爱容貌俊美的三子袁尚。这意味着什么?对于刘备来说,这意味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特卫营的密报中,有这么一句:“备与谭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