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司马,咱们是不是也趁机发动?”吕蒙的一名部下见营中大乱,忍不住对肃立在粮车上的吕蒙低声问道。
吕蒙阴沉着脸,摇头道:“不急,且看他们能闹成什么样子!”
他虽然已经决定率部投奔荆州,但看到眼前这一幕,还是心中百味杂陈,滋味颇为复杂难言。在孙坚、孙策率领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江东军,如何会变成今日这般模样?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因何而乱,但吕蒙绝不会率领部下去弹压乱兵的。
当孙权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下令蒋钦、周泰领兵前往镇压,那些乱兵本就无人率领,见孙权亲兵赶到,当下发一声喊四处逃窜,无奈营寨大门在营中火起之后便立即紧闭,除了少数机灵的士卒,大部分都被生擒活捉。至于死于混乱中的士卒,自然有人将他们收殓之后运出营外。
参与哗变的数百士卒被五花大绑,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该营的部曲督也被抓了过来,自他开始挨着砍头,一时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各部将领冷眼看着,目光愈发阴冷。孙权如此处置看上去自然是依军法行事,只是这杀鸡儆猴的手段太过明显,让人心中如何能舒服?
杀完哗变士卒之后,孙权便下令全军戒严,无故不得出帐,并增派了巡查的队伍,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然而吕蒙等人既已有所准备,这样的防范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虚有其表而已。尤其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哗变,让吕蒙抓住了机会,他立即前往中军营帐,请求孙权让他率部防守大营东门,孙权正愁无人可用,见吕蒙主动请缨,便同意所请。在孙权看来,上次各部合并,吕蒙所部军容整齐,自己还因此给他增加了百余名部曲,想来是不会有异心的。
而且吕蒙要去的是东门,倘若他有什么不轨的想法,应该要求去南门才对。
天色刚刚擦黑,成当便在营中召集部将,听他们各自汇报已做好准备之后,便让人通知吕蒙、徐顾等人。
因下午营内哗变之故,牛渚大营更加躁动不安,虽然有巡守队伍在营中四处走动,但怎能防得住早有准备的成当等部?他们先是将营帐点燃,趁乱冲向东门,在吕蒙的接应下,打开营寨大门一哄而出。
营内起火自然不是小事,好在孙权经过虎林大火之后,对于营内防火事宜很是看重,各部营帐之间空隙很大,饶是如此在北风吹送之下,还是烧得火光冲天,所幸此时人人自危,早都有了准备,倒是不曾出现多大伤亡。
吕蒙骑着战马在黑暗中回首望去,只见牛渚营中火光明亮,各部吵吵嚷嚷却少有人上前救火,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
此去投降荆州,之前并无人前往春谷联络沟通,还不知到了那边会如何。
不过,总好过在这里坐等灭亡吧。
“子明,这黑灯瞎火的,路可不好走啊!”成当策马赶了过来,对吕蒙说道。
吕蒙听了之后,昂然挺胸:“举火!”
第235章 且弃历阳存实力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得知吕蒙、成当等人率部逃出大营,孙权却没有大发雷霆,他只是疲倦的挥了挥手,打发报信的近卫退下。
帐内一灯如豆,因帐子有些漏风而显得明明灭灭,孙权的背影投在帐幕之上,时大时小摇曳不定。半晌他才叹了口气,对一直候在身侧的徐琨和蒋钦说道:“明日便点兵马回丹徙。今夜,随他们去吧。告诉周泰等人,务必收拢本部人马,不可受乱兵蛊惑,只要守得住丹徙,就能保住吴会不失!至于水军,且看他们如何抉择便是……”
说到水军,孙权自嘲一笑,现在与周瑜形同陌路,未尝没有自己的原因,但此时想要修复两人的关系,却已不可能了。至于水军中的将校,孙权也不觉得还有谁会忠诚自己。
徐琨有些失神,江东现在已连续丢掉了庐江、丹阳等郡,九江郡眼看也将不保,就凭借这点人马,又怎么能保得住吴郡和会稽郡?只是徐家早已通过联姻的方式与孙权捆绑在一起,别人可以投降荆州,他却是万万不能的。
倒是蒋钦在一旁沉声应下,待二人出帐之后,彼此对视一眼,都无奈的摇了摇头。眼下这个局面,只怕任谁都已无力回天了。
吕蒙和成当、徐顾等各部加起来不过一千五百余,在以前谁会看在眼里?可他们这一走,牛渚步军营中便只剩下四千出头人马,其中忠于孙权的,也不过两千余人。虽说吴会两郡还有不少郡县兵,但那些多是世家部曲,豪强私兵,怎能指望的上?
自从孙权败退牛渚之后,丹阳郡造反的豪强越来越多,有打着荆州旗号的,也有打着反孙旗号的。他们攻打县城,截断道路,制造骚乱,每一股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么一闹显得处处烽火,令各郡县令长们头疼不已。若非这些豪强叛乱,孙权早就抽调出数万人马屯扎于牛渚了,何至于闹成眼下这幅局面?
周泰领兵扑灭营中火势,混乱中又有不少人趁机溜出大营,有和水军商议好的,登上船解了缆绳溯江而上,有的出了营往南投奔荆州军,有的则向东回家。
待天色微明时,一夜未曾合眼的孙权便下令各部开拔,取道往丹徙而去,没能趁乱逃走的步卒垂头丧气回营中收拾行装,一时间营中乱成一团,孙权皱眉看了片刻,终是没有下令整肃军纪。
如今江东军中,哪儿还有军纪可言?
拖拖拉拉总算在午时过后整顿好兵马,孙权翻身上了战马正欲出营,就见一骑自辕门飞奔而来。
“将军!荆州军两万余人正围攻历阳!董都尉请将军派援兵前往解围!”那骑士奔至孙权身前,勒住战马摸出告急军情,口中大声说道。
孙权瞪了那骑士一眼,强忍怒气接过军情看了一眼,冷声说道:“告诉董都尉,让其放弃历阳,想办法渡江前往丹徙!”
骑士愣怔了一下,高声哀求道:“将军,董都尉正率部苦撑,若是外无援军,如何能自历阳……”
“你只管报信,何用你来多嘴!”孙权断喝一声,打断这骑士的话之后,扬鞭打马而去,那骑士望着孙权的背影,嘴角却浮现出一抹冷笑。他并不是历阳而来的信使,而是活动于江北的特卫营斥候,昨日埋伏道旁击杀了真正的信使,来了个李代桃僵而已。
实际上攻打历阳的荆州军哪儿有两万余人?他夸大其词,无非是想用假消息混淆视听,扰乱江东军视线罢了,不过人数上虚假,可江北的荆州军出兵攻打历阳却是真的。
他故意大声说出这个消息,果然使得行进中的江东军士卒为之哗然。
“历阳若是被荆州军攻下来,九江郡可就全完了啊!”有人紧张的说道。
他身边的人却很是无所谓的说道:“不过是早晚的事,跟我等有什么关系?还是想想此去如何保住性命吧!听说广陵兵人马众多,只怕咱们去了丹徙,也无济于事啊。”
“若是前讨虏将军在,又怎会使得广陵兵如此嚣张。”这时候很多人便想起来,今年春上孙策正是为了北上讨伐陈登,这才在丹徙不幸遇刺身亡,想不到才过了半年,敌人反倒渡江南下,来进攻丹徙了。
而孙权的处置,也让将士们颇为寒心。且不说董袭身为都尉镇守历阳,乃是江北屏障,单只论亲疏关系,孙权都不应该见死不救。还让其放弃历阳后自己想办法渡江前往丹徙,只怕出了历阳城之后,就要被荆州军一口吞掉!
就连蒋钦都忍不住追到孙权身侧,对他低声说道:“将军如此,只怕会令将士不安。董都尉现在仍在历阳死守,若是不发一兵一卒前往救援,实在……”
孙权冷哼一声:“拿什么去救?”
若是北上渡江就要调用水军,可以现在的情形来看,只怕水军各部才不愿意出兵,与其去自讨没趣,不若让董袭自己想办法吧。
想到这一点,蒋钦也是满腔无奈,只得长叹一声。
以此同时,立于历阳城头的董袭愁眉紧锁,正犹豫着是否要弃城而走。自昨日荆州军开始围城以来,董袭便下令不得城内青壮都上城参与防守,然而荆州军在城下架起霹雳车,巨大的石弹轰击在城墙上,碎屑横飞,天摇地动。士卒们还好,在这样的轰击下知道躲避在垛口下,上城帮着防守的民壮却被吓得四处乱跑,因而伤亡惨重,剩下的人见状纷纷逃下城去。
历阳乃是江北重镇,城墙高大坚固,但也抵挡不住荆州军的霹雳车猛轰,昨日或许还存了试探之心,从今天一早开始,又增加了数架霹雳车,从南门和西门同时进攻。
这样的仗怎么打?历阳城中虽然有近千弩手,可是和敌军霹雳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只有龟缩在城头被动挨打。荆州军一味以霹雳车轰击城墙,就算城墙再如何坚固也禁受不住,只要城墙一破,便是敌军蜂拥而至之时。
“都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一名部下脸色苍白的找到董袭,大声说道:“不若让末将率兵出城,将敌军这投石车砸烂烧毁,方可保得城墙不失!”
董袭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然而荆州军的霹雳车是那么容易砸烂烧毁的吗?且不说霹雳车前严阵以待的步卒,光是两翼的骑兵就不好对付。这时候开城门出去迎敌,和送死有什么两样?
那部下见董袭沉默不语,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城下,他方才抱着必死之心求战,如今见主将如此,这心思便淡了几分。
“咚!”又是一声巨响在城墙上轰然响起,虽然距离尚远,董袭等人都觉得如同身处巨浪之中的小船之上,摇摇晃晃站立不稳。
董袭扶着垛口青砖,扭头对部下说道:“不可在此坐以待毙,召集各部自东门出城!”
“咱们不守了?”那部下愕然抬头,望着董袭问道。虽然荆州军的霹雳车轰击看起来很是惊人,但实际上城内的守军伤亡并不太大,在他想来,守卫个三五天应当不是问题。更何况牛渚大营就在江边,不到数十里之地,若是孙权派兵救援,只需半天就可到历阳。现在敌军尚未正式攻城,这边放弃防守,是不是太畏战了些?
董袭此时下定决心,反倒不似方才那么愁眉苦脸了,他瞪了部下一眼,厉声吼道:“还犹豫什么?若是被荆州军合围,我等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还不快去召集人马!”
“可若是讨虏将军派了援兵渡江而来,岂不是……”那部将担忧的说道,没等他说完,便被董袭一巴掌拍在头盔上打断了:“援兵?这时候哪儿还有什么援兵?便是来三五千援军,也守不住这历阳了!”
那部将本是董袭从侄,见他发怒,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转身去了。
“非是我不肯死守,只是明知是死,难道要带着他们一同送死吗?”董袭转过身,望向城下的眼神有些飘忽。董袭并非出身世家,他是会稽郡余姚县人,出自豪强之家,少年时便武力过人。当年孙策扫荡江东,进入会稽郡时,董袭领数百部曲到高迁亭迎接,孙策一见董袭如此壮伟,就让他在自己属下任盗贼督。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周勃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脑袋,返回后被任为别部司马,带兵数千人,升任扬武都尉。这之后董袭跟随孙策进击皖城,又征讨刘勋于寻阳,在孙策死后,便一直在九江郡收编士卒,镇压叛乱。
对于孙权,董袭就不如对孙策那么忠心了,不过若是没有荆州军大举进攻,他也不会生出什么别的心思。然而现在江东形势糜烂如此,董袭也不得不为自己和部下考虑了。
不过无论如何,先保存实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样的乱世之中,若是手下无兵,早晚会被人一口吞掉。对此董袭再清楚不过了,这几年虽然跟随孙策,但他也没少吞并过旁人的部曲,否则又怎能从几百人,发展到现在几千人呢?
至于放弃历阳之后该去往何处,董袭此时已经有了计较。
北上先阜陵,看看形势发展如何,再作打算!
第236章 遂有南渡吞吴意
江北荆州军轻取历阳的消息传来时,刘琮正在营中和徐庶叙谈。所谈论的却和眼下的战事无关,而是荆州如今正在推行的新政。
此次出兵攻略江东,除了形势使然之外,刘琮其实还有另外的考虑。当时他初掌荆州,虽然有南阳军为后盾,且借着蔡瑁谋反案震慑了一批暗中对荆州新政不满的世家豪强,但治理荆州并不能总用高压手段。一味的镇压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对于刘琮来说,稳定的荆州才能成为向外发展的基石,否则根基动摇,外面闹的越欢实,自己就越容易栽倒。
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最为有效的办法便是祸水东引,通过与整个荆州利益集团生死攸关的外部战争,来整合内部、竖立威望,梳理关系,从而达到彻底将荆州掌握在手中的目的。
唯有将荆州的世家豪强、军队将领乃至普通百姓,都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得到真正的稳定。要完成这样的结合,就必须让他们迫于外部的压力,听从自己的指挥和调遣,如此一来,无形中便成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利益集团。这其中无论是世家也好,豪强也罢,一旦参与其中,就无法轻易脱身。而在这个过程中,刘琮在内部的权威必然更加高涨,即便有人在此期间向刘琮挑衅发难,刘琮也可以利用这场战争,在最小的阻力下轻易将对方制服。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刘琮的目的几乎已经达到了。之前那些隐隐心存对抗的世家豪强不但认清了形势,主动提供粮草、壮丁,还在刘琮的示意下将宗族子弟送入刘琮的护卫营中。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反过来使得荆州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比之前预想的更为顺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因各地官吏能力不同,又或者某些政策并不适合当地,总之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多数不是因为人为阻挠,所以总体来说,如今荆州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否则刘琮也不会如此放心的在江东一呆就是大半年。
“大公子性情宽仁,心思细密,此次推行新政可谓居功至伟。”在刘琮面前,徐庶也不吝对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