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59部分

万历中兴-第59部分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人但从军装上就能分辨出这是三个千户级别的官员,若是自己没有走错营区的话,这三个千户,就是自己的三个手下了,林阿四呆呆地看着现在映入自己眼帘的情况。

    两个打群架的千户,一个拉架似乎不成功,另外,林阿四看向两边,很好,他们的手下的也有上场帮助自家主官的意思,似乎马上就从小打小闹变成大事件了。

    砰!

    举起手中的短火铳,林阿四扣动扳机,枪声应声响起。

    一瞬间,在场的诸人的目光都齐齐地转向门口。

    “什么情况?!”率先反应过来的不是林阿四,也不是营区之中的众人,而是门外负责安全的巡逻组。

    “没事,火铳走火。”看着询问情况的士兵,林阿四解释道。

    见到回答自己问题的是一个守备,并且比自己还要年轻,巡防的什长自然不敢小觑,握住自己手中的佩刀,挺直身体向前一小步,“守备大人,燧发枪虽然使用方便,但比火绳枪更容易走火,按照营里的规定,非战斗状态,请不要填装火药。”

    “知道了,我下次注意。”很负责的什长,林阿四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既然如此,在下告退。”后退一步,巡逻的什长带着自己的手下们离开了。

    呼!出了口气,林阿四转过身,面向还在呆呆地看着自己的众人,正了正自己军装,大步走上前去,“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你们的守备,名字叫林阿四。”眼睛盯住在场级别最高的三人,“现在,我手下的千户们,向我报道。”

    “藩国小人,见过上国将军阁下。”

    “参见长官。”

    两个打架的跪下,另个刚才拉架的站着,这让林阿四有些意外,本以为只有一个是倭国人的,现在看来,貌似不是,只是不知道那个和大明同样装扮的是大明那个藩属国的人,朝鲜的还是广南国(越南),不过听着口音,大概是个朝鲜人,他义父林凤的船上就雇佣过许多的朝鲜人,他们的大明官话林阿四听过,有些印象。

    “报告你的姓名。”打架斗殴,等于是在丢自己的脸,林阿四自然不会给对方好脸色,严厉地语气命令道。

    两人跪着又朝后缩了缩,另一人依旧笔直地站着。

    “站起来说话。”林阿四再次命令道。两人这才站起。

    “告诉我,你们的姓名。”

    “嗨!小人九州岛大友义统。”

    “小人朝鲜李舜臣。”

    “标下孙承宗!”

    三人不同地语气回答道。



第123章 意料之外的外籍军团

    大明藩属国朝鲜国的一名舰长,九州岛大友家家督大友宗麟的儿子,以及一名大明科举出身的士子。这就是朝廷给自己这个守备的三个千户的身份。林阿四表情奇怪的看着名册上三人的信息。

    那个叫李舜臣的朝鲜人是朝鲜武举出身,似乎在朝鲜当过一段时间的船长。要说哪个藩属国最积极相应大明的号召的话,就数那个亲儿子的朝鲜了,几百年不打仗他们都懒得养兵,现在明朝要海军征召水手,干脆把现役的军人都交给明朝,要多少给多少,朝鲜王甚至委托使臣问大明要不要连带着船一起送来,开玩笑,谁要他们那种只能在近海划水的破船。

    大友义统,据说是那个九州岛上的大友宗麟的儿子,大友宗麟是哪个林阿四不清楚,但是九州岛上有个大友家他还是知道的,据说他们手下一个叫立花什么的家伙,生个女儿被戚继光送给大明皇帝了,是皇帝宠爱的妃子,因为这个,立花家似乎比大友家在和明朝交往中要吃得开的样子,只是难得大友家竟然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大明来当军官,就是不知道是长子还是庶子来着。

    除了这两个在自己心中留下坏印象的家伙之外,三人之中就剩下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了,让林阿四感兴趣的事情是对方的身份,科举出身,当然不是武状元什么,事实上,这个叫做孙承宗的千户,是正儿八经的文举人,一个二十岁就考上举人的士子,竟然会跑到军中来当兵,是不是哪里搞错了?林阿四心里想到。他从不当倭寇上岸之后这几年,也没听说过读书人喜欢担任军职的事啊。不过倒是听说朝廷现在有政策读书人需要在军中担任一些职务的诏令,但是地方上似乎都把那些读书人弄到卫所里教军户出身的小孩子识字去了,哪有几个真正担任军职的,更何况那大多都是秀才,不是举人来着。

    另外,翻着自己手里的名册,林阿四又发现一件让自己较为无语的事情,三千人的部队,按照这三个千户的身份,同样分成大约一千朝鲜人,一千倭人,剩下的是大明人以及……几百琉球人。

    还给自己那些大明本土人干什么?林阿四自嘲地想到,干脆全部换上琉球人,把孙承宗掉出去,在自己这里搞一个外籍军团不就得了。

    难怪说交给自己一个重要的任务,感情任务就是这个,林阿四想着那个朝鲜的李舜臣和倭国的大友义统两人在自己的要求下向对方道歉的时候,两个人互相敌视对方的神情,就略微明白。

    朝鲜和倭国都算是大明的藩属,但这两个临近的国家却过得一点都不和谐,双方的敌视程度让大明这个宗主国都没有办法调停,不论是双方的上层贵族还是底层百姓,提到对方都不会有太多的好感,就像自己今天见到的那样,在语言上稍稍有些冲突,似乎就要打起来了。

    这正是朱应桢把这群人交给林阿四的原因,将朝鲜人、倭人放入大明的军队中进行混编,这是朱应桢给万历出的主意,但是这个计划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却遇到一些小小的麻烦。每支军队里都要混上倭人和朝鲜人,这种比例少时还好,但比例一旦超过三成,那么敌对的双方,就很容易发生冲突,倘若三成中一成半是朝鲜人一成半是倭人,那么一旦冲突肯定就有的一阵打,就是调节也没办法调节,倘若二成朝鲜人一成倭人,那么朝鲜人就仗着人多势众欺负人,倭人多的时候亦然。

    这个问题迟迟解决不掉,实在让朱应桢头疼,只得命令各部中藩国军队人数不得超过二成,这样也好,毕竟不是蒙古和女真这样的战斗型民族,在明军中搀和多了,朱应桢还怕降低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呢。

    控制各部里的藩国人数,那么到了最后,就多出这么一批人来,再进行扩编显然不适合,大明有自己的军事制度,不是主将想要多少人就招募多少人的,只能整合成一个守备(团),至于守备官让谁来当,这个问题朱应桢也比较矛盾。

    毕竟即使不亲自去了解,朱应桢也知道这个守备比较难带了,三成倭人、三成朝鲜人,以及两成还算老实的琉球人,最后剩下一成不到的大明人,即使是他自己也不见得就能把这帮人管起来,选来选去,朱应桢这才选择林阿四这样一个人选。

    之所以选择对方,一方面是因为对方当过倭寇,据朱应桢所知,十多年之前还颇有规模的倭寇现在虽然已经销声匿迹,但并非是消灭,而是通过那个林凤林大帅,把所用能为大明所用的势力都给招安了,现在这帮人都混迹在大明海军的各个阶层中,而这个林阿四,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作为大明最为年轻的总兵,也是爵位最高的总兵,虽然贵为国公,但年龄却不大的朱应桢,喜欢任用和自己一样,年轻但却有作为的年轻人,而林阿四这样的虽然二十出头,但当过倭寇,是林凤的义子,并且在十几岁就有单独指挥过分舰队和西班牙人战斗的经验,这样的人才确实很让朱应桢信赖。

    放下手中的名册,林阿四的身体整个向后方躺了下去,开始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刚刚看过的信息,自己手下的这支部队,汉人比例之小,比自己义父当年的倭寇舰队中还要过分,但这并不让林阿四气馁,相反却能感到一丝兴奋,年轻人总喜欢有挑战的事情,更何况是他这种老早就见识过炮火,纵横和过大海的年轻人,还没有尝试,绝对不会认为自己会失败。

    话说起来,这帮人之所以会有矛盾,似乎还和自己有关,毕竟两国之间战争倒是好久没有发生了,横行海域之间的海盗才是他们之间会仇视的原因,他好像有听到那个叫李舜臣的家伙喊大友义统叫倭寇来着,严格说起来,对方才不是倭寇,即使倭国政府和地方大明,也会像大明一样称呼海盗为倭寇,真正的倭寇倒是像自己这样的,一帮以大明为主,雇佣其他各国的人当打手的集团,比较出名的有嘉靖年间的汪直,也有当今圣上时自己的义父林凤。林阿四奇怪地想到。

    无论是饱受倭寇之苦的朝鲜人和琉球人,亦或者是那个被李舜臣称作倭寇杂碎,被冤枉了的大友义统,亦或者是军队中那些来自沿海的大明船民,都是倭寇的受害者,至少在林阿四的印象里,当年他不过十岁多,自己的生父还在给林凤当保镖,自己就跟着还是倭寇他们,去过朝鲜,去过倭国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去过大明两江和福建,同样去过吕宋马尼拉,要是自己的手下知道自己其实是倭寇出身,会是什么态度呢?那帮人会不会不顾军规,找自己报仇?

    摇了摇头,把奇怪想法赶出自己的脑子,这种情况,除非对方和倭寇有深仇大恨,其余的话,应该不会在军中违背军规向自己的长官开枪。话说起来,还好自己的义父当倭寇的时候还算仁义,杀人越货的事情很少干,大多都是威胁威胁对方,收一收保护费什么的,应该没有什么心怀怨恨必须要置对方于死地的仇家。

    “庄伯。”

    “嗨!”

    看着自己面前的曾经自己的长辈,现在的私人管家,林阿四说道:“帮我告诉传令兵,让我手下的那三个千户过来。”

    “嗨!”

    军中禁止任用私人,但大明家丁的制度岂是一朝就能废除的,因此现在朝廷只得对各级将官手下的亲兵进行人数上的限制,林阿四到没有任用私人的习惯,但是这个人倒是却一直带着。

    本来在倭寇时期被叫做庄公的中年,到了大明之后因为公这个字不是随意使用的,只得改名,但庄这个字却留了下来,被当做姓氏,本来就是林凤手下的他,现在也算是林家的老人,现在留在大明,被安排给曾经的晚辈现如今的少爷当管家。

    这家伙这辈子都成不了大明人了,林阿四看着庄伯的出去的背影想到,一辈子点头哈腰的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再加上这个人又有些愚笨,估计矫正是没有指望了。

    地方上的户籍证明倒是能改成汉人,事实上现在庄伯的户籍证明确实是,林凤在招安的时候,给了自己一大帮手下搞定了国籍问题,当大明的百姓还是比当倭国或者朝鲜国的人更有吸引力的。但是说话上的习惯却一时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在大明只能叫做伪籍了,习惯上还是会把对方当做倭人。

    微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装,把自己的装备都完成地穿在身上,林阿四开始微微地思索,自己马上要面对的只是一个几十年没打过仗的朝鲜小将,一个倭国武士家族出身的贵公子,另外一个科举出身的穷酸书生,根本没有任何压力可言,现在唯一要考虑的是,怎么能把自己的手下变成整个军中最优秀的一支,证明自己的价值的问题。



第124章 拼爹才有气势

    “再次介绍一下,我是你们的守备官,名字叫做林阿四,你们可以直接叫我林守备、守备大人、林大人都可以。”林阿四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三人。

    “林守备。”

    “守备大人。”

    “林大人。”

    三个不同的叫法从三个人嘴中叫出,林阿四无语地捂了下脑袋,果然,刚刚还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呢,到头来自己还是有些紧张,把事情给搞砸了。

    尽管心里想的很好,但这么正儿八经的带兵,林凤还是头一回,即使再以当过倭寇,指挥过人马遮掩,还是有种生涩的感觉。

    “你们随意怎么叫吧。”这个时候在做一个统一的规定只会继续让自己丢脸,林阿四索性让他们继续随意地称呼自己。

    “孙承宗是举人?”虽然已经是自己在档案上看过的内容,但和朱应桢问他们这些守备一样,有些问题,还是要和手下们重复一遍。另外,这个孙承宗的官职也不由地让林阿四略微好奇,,自己在二十岁左右当个守备,对方二十岁左右当个千户,两人升职速度同样算是火箭级别的了,和朱应桢的想法一样,林阿四对和自己年龄相近的优秀青年同样很有好感,毕竟表现突出的年轻人,总是会引起人的侧目。

    “标下的档案在大人那里有备份。”站的笔直的孙承宗说道。

    额,这是不服气的变现,林阿四看着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的孙承宗,“为什么不继续科举反到从军了?”

    “标下对武事感兴趣。”

    不痛不痒的几句问答,林阿四心中略微有些无奈地发现,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孙承宗,心高气傲来着,自己以他作为突破口,貌似是搞错了。

    “大友义统。”

    “嗨!”

    正宗的武士姿态,向前略跨一步,大友义统低头应声道。对方的动作已经回答问题时候的方式,很让林阿四想到自己身旁的那个庄伯,或者说比庄伯更像一个倭人,毕竟对方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武士家庭,礼仪肯定是学的全套的。

    “你是九州岛大友宗麟的儿子。”

    “家父的确是大友宗麟。”

    似乎和自己的父亲关系不好来着,林阿四发现对方提及自己的父亲的时候,显得并不是太友好,这个人真的是嫡子吗?不会是那个大友宗麟打算废掉的儿子,所以送到大明来,希望大明把他当炮灰吧。

    “李舜臣。”

    “小人是朝鲜武举出身,曾经在全罗道水军中任职。”不等林阿四发问,对方率先抱起家门。

    这家伙有四十岁了吧,看着已经有些皱纹的李舜臣,林阿四想到,三个人当中,这个李舜臣的年龄是最大的,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