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中兴-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愚蠢。”最前列的葡萄牙军官再一次秀起自己的智商,在他看来,明军阵型散乱,乱糟糟地冲了上来,和自己有组织密集的结阵简直不值一提,唯一让他奇妙地是,明军的火铳手们依旧拿着火铳,只是枪口出插入一个尖锐的矛尖。
没错,比起欧罗巴各国,实际上,明朝也是最早使用刺刀的国家,十五世界中期就已经在火铳前安装矛头遇敌,而西方的刺刀却到了十七世纪初期才被运用,晚了一百多年呢。
看着不断靠近的明军,葡萄牙人做了最后一次火铳射击,然而结果却是,中枪的明军没有死,依旧奋力向前冲着,这怎么可能?!葡萄牙人瞪大了眼睛明军没有穿板甲,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竟然依旧中弹不死,这怎么不让他们惊讶。此刻的他们,不知道中枪的明军,一个个实际也热的满头大汗,纸甲、牛皮甲、丝绸四层裹在身上,在这个热带地区,短时间内就能热出一身痱子来。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给这个葡萄牙军官思考的时间了,冲锋中的明军狠狠迎了过来,两支军队瞬间以冷兵器的方式战在一起,场面顿时一片混乱。
再次令葡萄牙人惊讶地事情发生,原以为毫无阵型的明军其实却是一个个紧凑的作战小组,比起葡萄牙人不方便移动的密集枪阵,明军冲破了对手阵型后,更能够相互配合,发挥实力。
从最早的依靠阵型僵持,到被冲散成一边倒的屠杀,越来越多的明军越过缺口,冲入马六甲城内,总督无奈地放下自己的武器。
马六甲,失守了。
第46章 王道?(上)
国虽大,好战必亡。
看着内阁送到自己手上的奏折,万历不由一笑,申时行是内阁首辅,自然不是脑袋发抽的言官,大明实际是什么样子作为内阁首辅的他自然知道,戚继光南洋转了一大圈,黄金白银虽然皇家和勋贵占了大头,国库只能喝汤,但即使如此,也让国库大大进项一笔,土默特部称臣,,各部重新分化草场,强制各部的畜牧方式由粗放改为效益型,大量羊毛运回内地成为纺织原料,每一项都给国库提供了不少收入。
申时行的内阁以及六部官员,现在对大明朝的扩张政策实际上是一点反感都没有,只有那些不知道大明朝在战争中获得多少利润的文人们才会叫嚷嚷道好战必亡这种话。
“瑶泉先生这是不想当受气包啊。”万历又翻了翻其他的奏折,无一不是反对万历现在穷兵黜武的,索性不看,放在一边,抱着自己儿子,调笑道:“自己不想出头,想让朕给他当挡箭牌,老狐狸。”
“什么意思?”皇后王喜姐站在一旁,翻了翻白眼,哪有这么骂自己的首辅大臣的。扭头看着万历不停的逗儿子,张嘴说道:“这些奏折上的内容和申时行是老狐狸有什么关系?”
“儿子啊,你要记住,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文人个个都是狡猾的狐狸。”万历抱住自己儿子正色道。
“朱翊钧!”王喜姐怒喝。
门外站着的张鲸张诚听了立马缩了缩了脖子,大明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多有悍妇,市井上甚至有皇后打落皇帝帽子的笑话,当然这是玩笑,真是情况他俩在皇帝的起居录里也没找到,可这一位,貌似真有可能让笑话成真了。
“停停停,别闹。”万历制止住一副不解释就没完的皇后,说道:“申时行把这么多奏折拿上来,大多都是言官的,内阁和六部可有一个上书要反对北疆和南洋战事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说到底,都是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在反对,申时行只不过因为自己是文人的代表,不好意思反对这事而已。”
“申时行赞同陛下打仗?”皇后王喜姐半捂着嘴,一副惊讶地表情。
“当然,为什么不赞同,申时行从张居正变法时就是个变法的主力,自然不是那些抱着祖训不放的老糊涂,这种有好处的事情内阁为什么不同意。”
“好处?陛下打仗对申时行有什么好处?”王喜姐不解地问,万历让她多读书,之后他也确实有好好看各家的书籍,但从来没有说皇帝喜欢打仗有什么好处的。
“明明牵扯到自己儿子的问题时,脑袋挺精明似的,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就犯起蠢来了。”万历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让你读书怎么还读杀了不成。”
“书上是不是说王道就是仁?”万历见皇后又想瞪眼,连忙抛出问题说道。
“难道不是?”王喜姐反问道。
“唉~~!”万历摇了摇头,怜悯地看着她,郁闷道:“完了,看来确实读书读杀了。”随后转身对着站在一旁的立花誾千代道:“银千代,什么是王道。”
“王道及霸道。”一直站在一旁看着万历和皇后说话的小姑娘猛然听到提问,想了想,说道。
“看吧,回答不一样。”万历摊开手,看着皇后说道:“你既然相信仁道是王道,霸道难道就不是王道了?”
“这不一样,霸道不易持久,仁道……”
“还是傻了。”万历戏谑地看着皇后,“王道是仁道?是霸道?哪有这么简单。”随即又挑了挑自己儿子,说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这和打仗有什么关系?”看着万历不停给儿子灌输帝王论,王喜姐虽然心中高兴,但同时又疑惑道。
“当然有关系。”万历正色道:“古代的圣帝贤君,用的是霸道还是仁道?”
“自然是……”王喜姐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却卡住了。
“怎么?说不出来了。”万历戏虐地语气道:“尧舜禹是上古时期的仁主,照儒家那套来说,是使用仁道治理天下的,但是不一样和蛮族打仗,领土范围不断扩大的吗?”
“尧舜时是为了教化……”
“朕也是为了教化,大漠寒苦,草原各族生存都成了问题,朕是不忍天下人受苦,才派军过去的,倭国连年征战,朕不忍心看着他们的百姓受苦,才让戚继光过去的,难道不是仁德的行为吗?”万历一副无辜的表情。
“可是这对大明有什么好处?”王喜姐反问道:“打仗必定要死人,大明的百姓不能安心在家耕种,长此一来百姓受苦……”
“终于问道点子上了。”万历点了点头,迎上王喜姐不解的目光。说道:“说到底,不管什么霸道仁道,王道就是一条,对国家有利,无论文人还是武将,亦或者是百姓,都能获得好处。只要战争能够获得好处,那么大家自然支持,若是没有好处,自然有人反对,申时行支持,自然就是因为好处。”
“说了一圈,你也没说有什么好处。”王喜姐不屑道。
“好处就两个字,银子。”话说到这里,万历揭开最终谜底说道。
“银子?”
“对,银子。”万历点了点头,正色道:“大明缺银子,没有银子他们这些文人也玩不下去,所以张居正变法有人支持,下南洋能赚银子,北伐蒙古也能赚银子,所以这些内阁也都支持。”
“打仗不花钱,反而赚钱?”这种说法王喜姐第一次听说到。
“如今蒙古每年运往内地多少羊毛?这些羊毛又被纺织好了之后卖出去又赚多少钱?国库的商税又能能从中收多少?一艘装满瓷器和丝绸的福船出了港口,从南洋运往欧罗巴,多少倍的利润?因为这些朝廷能够得到多少银子?申时行不是傻瓜,因为朕打仗,才让这些钱能够到朝廷手中,他为什么不乐意?”万历看着依旧迷惑的皇后反问。
第47章 王道?(下)
“那大明的百姓怎么办?”王喜姐继续问道:“朝廷打仗为了银子,百姓又什么都得不到?”
“得不到?朕要是不打仗扩张,他们才什么都得不到呢!”万历轻蔑地说道:“朕问你,永年伯家现如今有多少土地?不要告诉朕只有朕大婚时赏赐的700亩地,堂堂一个朝廷封的伯爵,家里不可能就这么点田产。”
王喜姐脸上露出尴尬之色,永年伯王伟,就是他的父亲,自己的父亲在自己成婚前只是一个锦衣卫千户,家里的田产和现在自然有天壤之别,只是自己的父亲,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嘉靖年间,徐阶罢官致仕后,子弟横暴乡里,占夺田产达二十四万亩,这么多年来,纵然有些家不如徐家,但不要说一个进士,就是一个举人,家里怎么能没有些许田产,田地都到这些人手中去了,没有田地,难道让朕任由他们造反。”
“那我让父亲把地都分下去。”王喜姐吓得脸色一白,以为万历生气了,怯生生说道。
万历反倒一副好奇样子的看着她,笑了笑说道:“朕还以为朕的皇后天不怕地不怕呢,怎么?这样就没胆气了?朕又没生气,况且,朕也有解决的法子。”
呼!舒了口气,虽然能够大声给万历说话,甚至能指着万历叫他的本名,但到底身为皇后,知道兼并土地带来的危害,这对皇朝来说都是不可以容忍的,生怕万历因此动怒,现在见万历没有生气,王喜姐也不得不舒了口气。
“朕就是能够让永年伯把地都给吐出来,其他人就乐意将几代人挣来的土地都给充公了?”万历好笑地看着皇后,“宋代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想要士大夫们把吃进嘴里的好处突出来,比登天还难,就是开个海禁,江南世家也不是反对之声一浪接一浪的。”
“国家没有土地,朕自然要扩张了。”万历说道:“海外无主之地,比大明的耕地多了去了,我大明不去占了,难道让夷人给占了?”
这话说的其实是歪理了,无论那片大陆,没有原住民的几乎不存在,当然南极洲要出外,但是对于万历来讲,欧洲人能占,他大明难道就占不得了?澳洲、美洲加起来比三四个大明的土地还要广阔,已经处在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渐渐变得矛盾突出的时刻,西班牙这个老牌美洲霸主又渐渐衰落,有便宜不占那就是傻瓜了。
这么大的土地足够喂饱对土地有着无限渴望的大明,并且……
“永年伯的纺织厂收益如何?”万历玩味的问着皇后。
“父亲只说收益甚好,但具体多少,臣妾却是不知。”王喜姐摇了摇头说道,据说是皇帝想到的纺织厂,很多勋贵家都有,但具体收益如何,她却是没有关系过。
“虽然农民没有了土地,但有了厂房,能够以纺织为生,不也有生存了办法吗?开办工厂能够让失去土地的农人凭借纺织为生,也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向皇后解释道。
何止是不错,这个时代,纺织的需求刚刚开始,大明以及周边的国家提供的广阔市场,足够他们瓜分一阵子了。
当然,现在的纺织业叫做纺织厂不太合适,只是大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大型手工作坊罢了,称为工场才是正确的说法,毕竟用于机械生产的动力机——蒸汽机这种超时代的玩意,现在还在大明的那些宫廷宦官科学家的研制中呢。
工业问题万历毫不担心,在自己的刻意引导下,大明朝健康的运转着,虽然奉行的是后世唾弃的法西斯主义,但是在这个全世界国家都是霸权主义者的时代,大明朝比起西方搞种族灭绝的殖民者们,已经温柔多了。
现在困扰他的问题是,如何让大明朝的百姓乐意走出中原,到海外那些他们眼中的蛮荒之地去发展,大明比起欧洲来说拥有更多的人口,但想让拥有眼中乡土情结的大明百姓迁徙到澳洲美洲这些他们眼中鸟不拉屎的地方,这其实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美洲更有难度。
让士绅和勋贵们加快土地兼并的步伐?别闹了,这虽然是个主意,但谁能保证这种兼并不会造成****,大明的士绅和勋贵们兼并土地的速度也是一步一步地来的,大明百姓也不是羊吃人运动中的欧洲农民,对于土地的执着程度,大明的百姓超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想象,除非到了实在没办法,谁会乐意买了自己的土地?十足的败家子才会这么做。万一失误一点,就容易造成民变,不到万不得已,万历这个封建君主才不会用这种极端的办法从农民手中夺走土地。
“为什么不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把一块地分封给一个人,难道还要在乎什么吗?每一代藩王都要拥有封地,那一次不是收购了不少土地,也没见出了什么事?”皇后不解道,为了防止藩王叛乱,大明把藩王当猪养,但要说各代皇帝对藩王如何,那是绝对没话说,皇后不觉得如果万历强制收购土地,能有什么事。
那是因为一次兼并的不够多,还有余地,倘若一次兼并太多,造成的麻烦足够万历头疼到死。万历心中想到。
自己不知道还能不能有的一个儿子朱常询,历史上的自己待他可是太好了,几乎将整个河南的封地都给了他,不够的有从山东等地补了一部分,结果呢?福禄宴,被起义军给放在锅里,和鹿肉一起给煮成汤了,这样血粼粼的教训怎么能不让万历害怕?谁知道这个世界,历史会不会回到轨迹上来。
万历自然不知道,土地人口不够的问题,不用等到占领澳洲和美洲,现在就已经有了苗头了,在他不知不觉的干涉中,大明比历史上有利的发展。
与戚继光能够的浙兵系在南洋闹腾,李成梁这个老牌边镇,自然不会落后他半分。
第48章 开发辽东(上)
“关外的土地能种庄稼?”李成梁狐疑地看着自己儿子。李家是辽东的武将世家,世代居住在这里,而且大明对辽东的管制又不像内地其他各镇,毫不客气地说,他李成梁就是辽东的军阀都不为过。只是到了近几年皇帝的手腕明显硬了,朝廷似乎准备加大对关外的管制才稍有减退,但说李家是关外的豪族,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这么多年了,自然以为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关外苦寒嘛,关外的女真都是渔猎民族,他李家也好骑射,这里不是什么好地方,内地怎么认为,他老李家自然也怎么认为的。
但是现在居然有人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