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泱泱大唐 >

第30部分

泱泱大唐-第30部分

小说: 泱泱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如此!当日表演很是的轰动,苏姑娘名声更加的响亮,这些天她也整天躲在房中,排演新的舞…”李道素注视着王易,犹豫了一下,再道:“等年后,上元节时候,杭州城内的青楼院将举行花魁选拔,上一年的花魁是水云阁的李纤纤,只不过现在李纤纤生病还未痊愈,即使痊愈了,半来年没有练习,很难再问鼎,今年水云阁是寄望在苏姑娘身上,苏姑娘新排的舞准备在年前演出,想必一定不会以此诗舞去加入明年上元节的花魁年夜赛,依在下所猜,到日苏姑娘定会再向相求好的诗文,王公子,苏姑娘可是对刮目相看的…”

    李道素这话的时候口气中有点酸味,他也记着前两天父亲对他所的话,父亲一再告诫他,对水云阁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去招惹,那里布景挺复杂的!

    原本一起想将苏燕纳为妾室的李道素,在听了父亲的一番细细阐发及劝诫后,也收起了心思,究竟结果他已经有了妻子和一个妾室,妻妾都是才貌都不差的美人儿,如今看苏燕钟情于王易,他也猜着王易身份不简单,再听父亲所后,不再对苏燕抱有念头,而是想趁此机会,通过苏燕刺探王易的情况。刺探王易的身份问题,是父亲交给他的任务!

    “在下所吟之两拙作,没想到竟得苏姑娘这般垂青,还真的让人汗颜!”王易也露出一个不自然的笑容,此时他的心情很是复杂!

    人的眼神是可以传递很多工具的,许多恋爱就是在乍看钟意后马上产生的,就如后世时候他和妻子之间的一见钟情,现在他与苏燕之间也有相似的感觉…在莫名其妙中的几次对眼就彼此喜欢上了,从对方的眼神中出了彼此的心意,但没来的及流露感情,一切都破灭了---苏燕竟然是一名青楼女子,这让后世时候一向自视清高的王易挺难接受!

    “到时在下也希望能再欣赏到王公子所作的佳作,也希望苏姑娘能夺明年花魁之尊,那样苏姑娘的名声会更加的响亮,到时…呵呵!”李道素着却停了下来,把后面想的话生生吞下肚去!

    “呵呵!在下所作之诗,能得苏姑娘这般喜欢,以诗排舞,甚是荣幸,待下次她有演出时候,一定过去瞧看一下,若苏姑娘让在下作什么诗作,在下也一定尽力而为!”水云阁是他名下的财产,即使这只是一个青楼院,但现在青楼院是合法存在的,听王复讲,这是杭州城内档次最高,生意最好的青楼院,他固然希望属于自己名下的这个院子,生意更好的…

    除感情的事外,还关系到现实的经济利益呢!何况还确实想再见见苏燕!

    不过这花魁之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王易还得回去问问王复,一道拿个主意,究竟结果这些事现在都是王复在掌管的,

    “王公子,就不想着早几日去看看苏姑娘吗?哈哈!她可一直想着呢!”李道素玩笑道。

    “待几日再吧…”王易笑了笑,有二端菜进来,他也停下了话!

    从李道素所的话里,还有他的脸色里,王易感觉到了其中可能还有另外的情况,他得去好好了解一下,对水云阁和苏燕李道素这般关心,有点不太寻常。

    这名二将菜放到桌上,以极快的速度,在王易耳边轻声道:“二公子,李弘节来了…”

    王易稍稍的一愣,但也马上回过神来,一下子明白过来,今日李道素请他喝酒聊事,原来是奉李弘节的令,将他约出来的,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过来,一定会和他聊一些事儿。

    或许是当日在吴山上诗会中的表示让李弘节感兴趣了,因此今日也来会会他。

    也就在这名扮作二的人走出去一会,一名李道素的随从走了进来,在李道素耳边轻言了几句。

    李道素听了点颔首,那名随从也就出屋去了,接着李道素站起身,对王易作一礼道:“王公子,今日家父也过来了,想和聊一些事儿,事先没有和,还请见谅!”

    王易半装作露出一副受惊的神色,同样站起了身,还语带惊异地道:“李刺史他也来了…”

    正在这里,雅间的门被推开了,王易看过去,屋外多了几名军士模样的人,但都是普通人的装束,接着一身便装的李弘节年夜步走了进来。

    “见过李刺史!”王易上前,先一步行了礼。

    “父亲,您来了!”李道素也过去行了礼,并搀着李弘节的手走到席边。

    李弘节对王易回了礼,意味深长地道:“李公子,某当日在吴山听闻所呈之上佳之作,感是一位才情颇人士之士,只是当日因有意外,未曾与细聊,今日某不请自来,想与王公子一道聊聊事,想必王公子不会怪某的唐突吧!”

    “李刺史言重了,”王易赶紧再施礼,“在下一介平民苍生,能得李刺史如此另眼相看,实是荣幸之至,李刺史有任何叮咛,只需使人来传即可,万不敢当您这般礼节!”

    作为一州的刺史,朝廷的三品年夜员,镇守一方的封疆年夜吏,今日这般相请,面子自然要给他,见面先暗示一下谦就和尊重,那是理所应当的事。

    “父亲,我们坐下话吧!”李道素在一边道。

    李弘节首先坐下,再对王易示意道:“王公子,那我们坐下话吧!”

    王易再抱抱拳,和李道素一道在李弘节两侧坐了下来。

    李道素再传人进来,叮咛将桌上的酒菜先撤失落,再换一些新鲜的来,马上就有数名店内的二进来,手脚麻利地把前面上来的酒菜撤了,在三人客套话中,新气腾腾的酒菜马上上来了。

    在李道素为各人斟满酒后,王易首先举杯敬道:“李刺史,今日能与李刺史与李公子一道喝酒把欢,甚是荣幸,就以此酒相敬李刺史,以示一份感激之情!”

    “王公子客气了!”李弘节举杯示意了一下,也把杯中酒干了。

    李弘节放下酒杯后,与李道素对了个眼神,再对王易问道:“王公子才情如此不错,手下随从身手又是不凡,想必祖上一定不是普通人家,只是某到杭州到任快一年了,此前为何就没有闻听王公子及祖上的年夜名呢?”

    “李刺史,在下原本居于余杭县内,家父原本曾在前朝为官,前隋末时候逢乱世,家父因出意外,在几年前亡故,留下一点财产。在下在守孝期满后,也和妹一道,举家迁到杭州城内居住,只是在下年纪尚,家事都交由管家王复掌领,年夜部时间都居于府中,研诗书,极少上街露面,所以李刺史未曾耳闻,也是正常!当日也不曾听闻吴山上有诗会,只是一时兴起,与妹一道外出游钱塘湖,在钱塘湖边赏秋色时候,看到吴山上有热闹,带着妹去赶热闹的,未想到遇上了李刺史亲自主持的诗会,因心有好奇,也就上台献丑了一番…”李弘节这样的问询,王易其实不奇怪,将王作为他设定的身份,编好的理由,慢慢地讲了出来。

    “原来如此!”李弘节装作一副恍然明白的样子,“王公子极少出门,怪不得某事前未曾听闻!”

    王易所的,与他派人探问的情况完全吻合,李弘节也没再问询。

    李道素在看到了李弘节一个示意的眼神后道:“王公子,家父赏才学,原本想将荐为乡贡生,进京加入明春的科举应试,只是迟误了时日,再加上杭州到长安路途遥远,船路也不太通畅,已经赶不上明年的春试了,但也没关系,还有后年…”

    “正是如此,”李弘节接过话题,“想必王公子居于府中博览诗书,一定是准备加入科举应试,某觉得才情甚可,下一年没必要加入州里的乡贡生选拔,直接授以资格,当日吴山诗会初志即是此!不过,还希望王公子再有上佳诗作呈上来,公之于众,以堵他人口舌…”

    听到李弘节也提起此事,王易站起身,作了一礼道:“多谢李刺史美意,只是在下自觉年幼,心智尚未成熟,才疏学浅,只会胡乱作一下诗作,实不敢去奢望科举及弟,即使要加入科举,也要待几年后再长年夜一些方可,再加上身边还有一更年幼的妹,若是进京赶考,将其留于杭州,实是不安心,但要将她带往长安,数千里路的艰辛,也是怕她吃不消,因此想再待几年,再作考虑!”

    王易的婉言谢绝,还是让李弘节稍稍的有点意外,当日听李道素这样,李弘节还以为只是客套之言,但今日听到王易这般起,口气还是挺坚决,这才相信王易现在真的没有加入科举的兴趣,连乡贡生的资格也没太多的兴趣,这让李弘节挺是不解,如今天下渐安,书人无不以获取乡贡生资格为荣,加入科举及弟,这是进入仕途的绝佳途经!

    此子年纪轻轻,做起事来却挺是出人意表,话间的神态和语气也非同年人可比,李弘节心里的好奇心被强烈地勾起来…

    李弘节也想到,如今皇帝诏令各地官员举荐人才,但现在王易过于年轻,李弘节也其实不知道此子作了诗作外,其他方面才学如何,若是其他方面都不错的话,确实可以算一个要才。他在看到王易那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和自在后,也有兴趣上来,很想了解一下王易到底有何才学,当下面带微笑地再道:“原来王公子如此想,还怜妹之年幼,不肯置其不管,实是年夜善之举,那某也欠好再什么,”李弘节着顿了一顿,“当日听犬子讲,曾言及如今杭州城内外流民很多,天气渐寒,一些人可能会因饥寒交迫而毙命,因此建议官府出面赈灾…可有此事?”

第二十二章 献计

    李弘节首先问询这事,王易有些意外,但这几天他也考虑过这些事,因此稍稍想了一下后也马上就回答:“李刺史,在下数次进出杭州城时候,看到城外有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在城内街上,也可见到一些乞讨的流浪者,还有当日雪后钱塘湖边产生的事…如今已经是严冬,天寒地冻,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一定是饥寒交迫的,因冻饿而倒毙者也会有之,当日与李公子一道叙话时候起此事,心中甚是郁闷!”

    王易顿了顿,见李弘节和李道素认真地听着,就继续道:“在下也想着应该尽一份绵薄之一,资以这些流民救助,因此遣下人给一些流民施以粥食,一些府上人换下来准备扔弃的衣物,也收集起来,送赠给需要的人,无奈一家之力量过于薄弱,无法资助更多的流民…在下想着,若是官府能出面,以城内外设一些救助点,对流民施以粥食,那或许可以拯救数百上千的流民,”王易略带感情地道,末了还加重了一句,“这些可都是我年夜唐的子民,许多还是拖家带口的,看着那些饿得皮包骨头的孩,真是让人心痛…想必李刺史也曾耳闻这些事,一定为此忧虑的!”

    李弘节心内微微地惊讶,但脸上脸色却没有转变,点颔首道:“王公子此话的在理,这些事某自是知道,但想不到,王公子如此一介年轻之士,竟然也关心此等民生之事来!”

    面对李弘节带点疑惑的眼神注视,王易脸色也是如初,只是语气略带悲意地道:“上次雪天后,天气越加的寒,听闻有很多的流民因为饥寒交迫无法生存,不吝铤而走险去犯事,这段时间抢掠、偷盗之事常有产生,在下府中也曾有流民入内偷盗,府中人遭受惊吓!在下想,若这些流民能吃上一口热饭,能有个遁藏风寒的处所,那他们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掠、偷盗吗?应该不会!”

    王易府中却是没有什么人进来偷盗过,不过他听王复讲,城内多家府中已经产生过这样的事了,还有人因去抓捕偷盗者而被砍伤的。王复也讲起过,前几天杭州城外清波门附近,产生了一起命案,就是两名装束像似富家人的士子,在出城时候被人砍死在路边,身上的财物被人抢掠,衣物也被人扒去,事后那几名行凶者也很快被抓住,这几个人被官府审问后,也老实地招供了,他们是因为好几天没有吃上工具,才想着去抢掠点粮食或者财物来,以填饱肚子的,这样的事听起来让人唏嘘感叹,但想想又不难理解,许多朝代末,不都是因为苍生生活不下去了,才起来闹事的吗?

    肚子吃不饱,没工具吃,加上天寒,饿死冻死皆有可能,去抢劫杀人,至多一死,能获得一些钱物粮食,至少能苟延残存性命,还有可能延续家人的性命,侥幸不被人发现的话,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许多原本老实的人,正是可能出自这样的想法,而不吝去做抢掠杀人的事的,一般来讲,灾荒的年份犯事的人肯定多,富足的时代各种案件的产生率肯定少去,这是一个定律,吃的饱,穿的暖,又没有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话,谁不想安平稳稳好好地过日子的?

    王易这样,李弘节一下子无语,这是目前这段时间产生的事实,确实是因为有许多流民因为吃不上工具,没有御寒的衣物而犯事,钱塘县衙内抓了很多这样的流民。但现在官仓内存粮很少,不敷接济流民之用,他因此也向朝廷上表请求调运粮食,来赈救流民。但奏表送上去才没几天,应该还在往长安送的路上,朝廷会不会同意调配粮食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他这几天忧心忡忡。听闻当日王易与李道素起过此事,听李道素,王易好似还有一些体例,因此今日也想顺便问询一下。

    看到王易这么一份淡定的神情,还是话间的自在,话内容的严谨,李弘节几乎已经忘记了面前这个人还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人,已经把他看成一个可以交换意见的人,在想了一下后道:“王公子此言的甚是,只是如今官府库粮所剩无几,实无能力接济全部的流民,所存粮食还要……某已经向朝廷上奏,希望朝廷能从另处调运一些粮食来,资以救助,只是这一来去,所费时日颇多,而寒冬已至,即使朝廷能调配粮食过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无法应对现在这样的局面,王公子既然关心此事,那肯定想过这方面的事,某也冒昧问一下,可有良策否?”

    听李弘节这样问,王易也瞧看了几眼这位杭州刺史的神色,看他的神色上似乎的挺认真,当下也以一副严肃的脸色道:“李刺史,在下觉得,可以以官府名义,拿出一部分钱粮,资助无家可归的流民,再向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