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泱泱大唐 >

第143部分

泱泱大唐-第143部分

小说: 泱泱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回纥、薛延陀等部落,那颉利的威胁马上就会卷土重来,我大唐北疆必将不得安宁,因此就强烈建议陛下,万不可接受颉利内附的请求,这只是颉利拖延时间,延缓我大军追击的策略,颉利是想借我大军暂缓追击的机会,从容逃脱,进入大漠的…”

    “唔!”李靖抚着略现花白的胡须点点头,“的有理,可叹朝中其他官员,竟然没有人想到这些,唉,差点错过了全歼颉利残部的机会!”

    “李相,晚辈是胡思乱想之下才得出这般结论的,只是瞎猜而已,李相在前方总领诸军,对情况最了然于心,晚辈觉得,如何决断,李相当时早已经有了定论,即使没有陛下后面的密令,也一定会率大军继续追歼,直到全歼颉利残部,并将其他部落趁机修理后,才会止兵的!”

    李靖脸上有惊疑,“为何就认定老夫会不顾陛下的令,继续追击的?”

    “晚辈以为,李相早已经洞悉了颉利的阴谋,胸中有丘壑,所以不管陛下的命令如何,不管我大唐的使团行到何处,即使抵达了颉利的大营,依然会举大军追击,直到将颉利残部全歼为止!”

    “哈哈!”李靖大笑了两声,“难得有几人,能理解当时老夫的想法,只是没想到,这其中有一个人是,一个从来没领兵打过仗,不到弱冠之年的少年郎,真乃奇事也!”

    “李相,晚辈的父亲是个领兵多年的老将,晚辈自跟随在父亲身边,受其感染,对兵事多少有些好奇,喜欢琢磨一些用兵之道,也喜欢自以为是下一些定论,也大着胆把这些想法告诉了陛下,没想到竟得陛下的采纳,也得李相的称赞,晚辈甚是高兴!”

    “唔,父亲,王大将军是老夫甚为敬佩的一员猛将,其作战极少有败绩,并镇兵江淮多年,老夫当时就想,要是当年江淮军作乱时候,他们的首领是父亲,而不是辅公祏的话,那场平叛战争,究竟会谁胜谁败,没人可以预料,”李靖到这时,神色变得严肃了,“老夫想,当时我们采取的计策,在对付辅公祏时候取得了成功,但要是对付父亲,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反可能会中父亲之计…唉,可惜如此出色的一员大将,没战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辅公祏那人手上,真是让人唏嘘感叹!”

    王易起身,对李靖恭敬地作了一礼,“多谢李相对家父的推崇,也多谢李相当年在赵郡王面前力陈家父的忠心!”

    当时李孝恭上表,向朝廷上奏王易的父亲王雄诞,还有已经投诚的阚棱都有谋反之意,只有李靖据理力争,力保他们没有反意,只不过当时李孝恭是整支大军的统帅,在领皇命总理江淮事务的第一人物,李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阚棱依然被杀,江淮军旧将的家产被抄,直到李世民当皇帝后,这一切才改变。

    对李靖当时挺他父亲之举,王易当然要感谢一番。

    就在王易向李靖表示感激之时,李靖接着所的话却让王易很是郁闷…



第一百十八章 如愿以偿

    第一百十八章如愿以偿

    (感谢jafat书友的月票!)

    “此是老夫理当做的,无须表谢!”李靖摆摆手,示意王易不必多礼,再露出点诡秘的神色,“贤侄,父亲是威镇天下的大将军,们自一直跟着父亲习兵法,对兵事有这般常人难以起及的论断,自不太难理解!呵呵,老夫也向陛下表示可惜,此次出征,未能随老夫同行,没能见识的实际领军才能,若有下次统军出征的机会,老夫一定将要入军中,一观之才!”

    李靖这和李世民差不多的论调让王易有点头疼,也很郁闷,赶紧解释,“李相,晚辈自幼遭变故,对行军作战之事,有一种天生的恐惧,虽然一直喜好谈论兵事,但那只是纸上谈兵之举,若真的让晚辈去领兵上战场,恐会让陛下和李相您失望,一定会误了军情的!”

    王易这般谦辞,李靖浑不在意,笑着道:“谁天生不是会打战的,良将都是久经战事磨练出来的,只是一些人天生就是能当良将的料,就从其对兵事不一般的论断,及对战场形势异于常人的判断力就,就可以看出来,就如,老夫听陛下,数次与陛下讨论起老夫在前方将会采取何种策略,还放言老夫会亲自提兵一部,突袭颉利在定襄城的牙帐,陛下不信,还和打赌,也与陛下赌此战的结局会出乎所有人意外的,结果都是赢了,能将这些事都料到,老夫甚是惊讶,呵呵,太不简单了,诚如陛下所,若是颉利,或者是颉利手下的谋士,那此战,老夫只有认输的份!”

    “李相言重了,李相作战之道,常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奇兵,带来巨大胜利的!就如这次,没有人会想到您会亲自提兵三千,攻击颉利的牙帐,最终导致颉利所部迅速溃败的,晚辈想,即使突厥人中有人想到此招,加以预防,李相您还一定能想出其他破敌之招,让突厥人防不胜防的!”

    “但这次老夫亲领三千士卒偷袭颉利的牙帐,若颉利真的料到,加以预防,老夫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当时也没有更好之道,呵呵!”李靖抚着胡须笑了两声,面有赞色地道,“能想到老夫会采用此招的,依老夫所想,除了当今皇帝,还有,应该再没有其他人能想到了!”

    “李相,晚辈只是瞎猜猜到的,并不是依据什么推断出来的,再者,在后方依据军报分析,根据前方统兵将领的论述得出结论,远比统兵将领根据实际形势做出判断来得容易,要是让晚辈去领兵,遇到实际情况,可能就根本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了!”王易继续谦辞。

    “唔,的也不错,但有这般头脑的,会根据一些人家想不到的因素分析战况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比别人想的更长远,更周到的,是一个可塑之将才,老夫愿意和讨论兵事上的事!”

    李靖只和他讨论兵事上的事,并没想收他为徒,成为弟子,让王易有点意外,但也不好问,只得作礼致谢,“多谢李相对晚辈的刮目相看,晚辈以后需要多多向李相请教兵事方面的问题!”

    李靖含笑受了礼,再问道:“贤侄,战前为何就认定,朝廷应举大军讨论突厥人?”

    面对李靖质疑的目光,王易从容回答道:“晚辈一直以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晚辈也曾记得,在贞观二年时候,突厥人寇边,群众奏请陛下修建长城,以抵御胡人的入侵,但陛下否决了此议,因此晚辈觉得,应对突厥人的入侵,陛下肯定会采取以战止战的方式,举大军击败突厥人,让其没有实力再入侵我边关,因此就认定,朝廷一定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但是陛下是在听取了的意见后,才最终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此前还一直在犹豫,当时朝中支持出兵的人并不多,支持举十数万大军出征的人更少!”李靖脸上依然有疑惑。

    王易有点头疼,不知道如何回答李靖的问道,只得讪讪地道:“李相,有可能是陛下看到了晚辈所提倡的稻麦复种技术,可以为大唐带来用不完的粮食和赋税,不必为钱粮问题担心,才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唔!的有理,此前陛下最担心的,就是连年遭灾下来,我大唐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战事,但在听了所的稻麦复种技术,及看到手下种植的占城稻的丰产情况,才最终下了决心的!”李靖着,脸上又有笑意浮现出来,“老夫是朝中支持出兵的少数人之一,老夫也在想,要是没有的几番劝,陛下能否最终下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还是个未知数!”

    听李靖所自己的功劳的如此重大,王易更是汗颜,赶紧起身作礼表示谦辞,“李相言重了,晚辈当时只是想把如此利国利民之举早日现给陛下,通过朝廷之手在天下推广,以期获取更多的粮食,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并没想到以此举鼓动陛下,对突厥人开战!”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是促成此战的关键人物,更不要第一次面圣时候,就对陛下了那几点必须要对突厥开战的理由,老夫听到后,可是大为惊叹,想没想到,王大将军后人,会比他更大出色,此天意也,呵呵!”李靖完时候笑了几声,但王易却觉得李靖这笑声很奇怪,似意有所指,又想不出来指的是什么。

    王易讪讪地笑着,“李相此次领军出征,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让陛下和朝中大臣都甚为惊叹,晚辈也是非常佩服,我大唐有李相此等用兵如神的战将,区区突厥人,又有何惧?晚辈觉得,正是有李相及麾下诸多善战的将领,才是最终促使陛下,下决心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好了,不这个了!”李靖似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在想了一下后,将刚刚脸上露出来的笑容收住,正色地问道,“贤侄,老夫想问,此战我大军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王易几乎想都没想,就冲口而出道:“晚辈认为,此战胜在李相用兵‘奇’、‘快’、‘狠’上,在突厥人出其不意间,领一支精骑快速行进,突袭颉利的牙帐,造成突厥人迅速的溃败,而且没让突厥人有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追击,这是此战胜利的最关键因素,当然战前严密的布置,数路大军从各个方向的包抄,也是此战完胜不可或缺的因素!”几路包抄的大军,将那些在战争进行时,脱离颉利而去的残部也尽数歼灭,避免了残部对其他部落的冲击和影响,也使得此战的胜利规模达到了最大化。

    “唔,的不差!”李靖笑着称赞,又想了下,再问,“在前事还未全面开始之时,如何想到原先用于防御其他突厥部落攻击的几路大军,已经没有必要再那般布防,可以调遣过来,从远侧包抄颉利所领的各部?”

    “李相,在下觉得,我十数万大军进入漠南,那一带想与我大军对抗的诸部落,早就归附颉利去了,而与颉利有隙的部落,如突利、郁射设、思结部,都相继向我大唐请附,这几部是除颉利外,势力最大的部落,这几部落已经请降,并且他们的头领突利可汗、郁射设、思结俟斤,都前往长安面圣,再加上这几部都叛颉利而去的,如此这般,其部下自然不会再与颉利苟合,共抗我大军的,我大军只要遣一部,防备这些部落有异动即可,其他大部人马,可以分兵过来,对颉利给予重击!”

    对王易此番回答,李靖似乎不是非常满意,在沉吟了一会后,再道:“未至前线,能想到如此,已经很不错了,老夫还想问,在与陛下讨论战事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前方天气,地势因素的影响?”

    王易依然从容回答,“晚辈当然想到过,北方天气严寒,大雪肯定非常厚,相对于突厥人,我大军对那一带的环境不熟悉,这些都是对我大军非常不利的因素,但很多时候,不利的因素反而会成为最有利的因素,这种天气下,突厥人断然想不到我大军会对其大营进行奇袭,他们的大意,促成了我大军突袭的成功,若是天气晴好的夏天,不一定有这样的效果,同理他们自觉对地形熟悉,可以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我大军周旋,战前没有详细周密的布置,但他们没想到,我大军开战前,就进行了非常周密的布置,终于让突厥人无路可逃!”

    “唔,所非常不错,看来陛下所托,让入老夫门下习兵法,老夫已经没法推托了!”李靖呵呵笑着道。

    王易大喜,忙起身作礼:“多谢李相将晚辈收入门下,成为您的弟子!”

    “还不改称呼?呵呵!”

    “是!多谢恩师,还请恩师以后多多教诲!”王易着,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响头,当作入门弟子的礼仪。

    成为李靖的弟子,可以,王易一个非常大的心愿如愿以偿了,有一种不出的高兴与得意。

    “好了,起来吧,我们待择一吉日,行了拜师的礼,才可以算是老夫真正的弟子!”

    “是,弟子谨尊恩师令!”

    “坐吧,我们再聊聊这场战事中的一些细节情况…”



第一百十九章 鬼精灵的长乐公主

    第一百十九章鬼精灵的长乐公主

    随后的日子王易显得很忙碌,不时地到李靖的府上,听李靖讲解兵法,或者一起讨论一些战例,也要时常去军中处理事务,或者听候皇帝李世民的宣诏进宫,再加上还要与孙思邈一道,为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诊查身体,这使得他没什么空闲的时间,天天在忙碌一般。

    日子过的忙忙碌碌,就感觉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入秋了,天气凉了下来。

    恢复本名的陈作,在长安呆了五个多月,半个月前,也就是过了中秋后,带着一些手下前往灵州赴任了。

    陈作临行前一再告诫王易,做人要低调,不可过于张狂,就如上次王易在朝堂上与众臣的激辩,还有和长孙涣等人的争斗,这样的事以后要尽量避免发生,陈作要王易学会隐忍,毕竟在长安没什么根基,只有皇帝的宠信,再加上年轻,这样更需要保持低调,才能保持长久的平安。

    王易能明白陈作对他的关爱,虚心接受了。

    依然是灞桥边,那个长亭外,陈作带着陈交,还有一些跟随他一道来长安的手下,与送行的王易、王昙及王复,还有留在长安的其他人告别的。

    看着依依不舍离去的陈作一行,王易有些心酸,他不知道,以后的日子里,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这位对自己有如慈父般关爱的长者,再得他的爱护,他也期望,身处边关的陈作,能一直平平安安,并且做出点功绩来,有朝一日,再回到长安或者杭州来,与他及身边其他人一道相会。

    陈作及随行的人在对王易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后,这才上路的。

    陈作走后,府中又恢复了平静,王复依然忙着张罗府中的事,并为王易处理一切对外的杂事,调教手下,并准备在长安新置一些产业,以备以后之需。

    这是陈作来长安后,特意叮嘱王复的,王易也认同要做的事。

    不过这事王易并不想去插手管理,有王复在负责,他完全放心。

    这段时间让王易有点心烦的,那就是长乐公主的事。

    这个公主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诈病,让王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