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大光和文明却觉得,采用这么简单粗暴的办法,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他们更想用事实告诉村民,跟着工作组比跟着宗族更有好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两个也算是绞尽脑汁,最后才把注意打到了蒸汽船上。
听了邓大光和文明的话,王书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农村工作居然是这样开展起来的。各个基地村,对于这种事情的上报,往往都是轻描淡写,一句有人闹事被平息,就完事了。之后就是各种建设成就的报告。
王书辉心里不禁感到庆幸,多亏自己想到要到下面来进行考察。坐在办公室里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表格和报告,哪里会了解到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啊。
第102章王书辉下乡记6
从心里说,王书辉是很欣赏邓大光和文明的想法的。
同样的事情,要是让王书辉来做,他肯定也会像其他的基地村工作组那样,采用那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态度。这倒不是说王书辉是个本性残暴的人,而是他也和那些工作组的干部一样,从来没有过做这方面工作的经历。在面对矛盾时的第一反应,就下意识的想要采取这种最简单的手段。
可是,王书辉也知道,那么粗暴和机械的手段,未免对于他这样的穿越者,和他这个穿越者用科学和先进的思想武装起来的复兴会组织来说,显得太过无能了一些。
工业化的过程,对于处于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肯定是个非常痛苦和无力的过程。但是,伴随着这个痛苦和无力的过程之后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大进步。工业化肯定不单单是个痛苦的过程,这个痛苦过后,是幸福、舒适、方便的近现代化的生活。
王书辉没有对邓大光和文明多说什么,叮嘱他们好好准备晚上的报告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寝室,开始思考如果自己遇到邓大光和文明他们遇到的这种情况,要怎么解决问题。
很明显,争人心的工作,在明末和在清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因为土地矛盾的激烈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清朝末年的土地兼并状况,比明朝末年的情况严重的多了。清末中国人口四亿五千万,明末中国人口也就一亿五千万。但是在人均土地占有率上,明末的情况就要比清末的情况好的多。
如果按照王书辉的计划,坐等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的话,明末这一亿五千万人口,能剩下六七千万就不错了。这就是为什么清初的时候,八旗贵族到处圈地也没造成什么影响的原因。
所以,如果王书辉放任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不管的话。他计划占领的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密度可能会低到一个难以想象的情况。自己的这个土地革命,就变成了一个有必要而不重要的政策了。至少在争取人心方面,肯定不能我兔那时候的效果相比较。
不过王书辉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本来他搞土地革命的意义,主要也是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为复兴军提供充沛的兵员。他可没想建立什么小国寡民的封建社会。人少地多的情况,倒是更有利于自己把土地作为资本,建立各种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国家运营的计划。
王书辉想到这些,就觉得目前的事情不过是小事情了。可是小事情也得解决,自己的想法也必须和调查研究出来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才可以实行。所以,他又开始琢磨怎么解决这种在基层复兴会和封建家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最近,王书辉捡起了一个他在现代社会的陋习,那就是吸烟。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工作比较忙,事情多,王书辉还没怎么想起这个事情来。前不久的时候,他才偶然发现,自己麾下的不少干部,被他骂了之后,躲到总部的院子角落里,用一个烟斗吞云吐雾的情况。这才让他想起来,烟草这个东西,在明朝中后期已经非常普及了。
王书辉专门问了农委会的人才知道,农委会下属的复兴会直属农场里就种了一些烟叶。王书辉知道了烟草的普及之后,立即就把烟草工业这个超级赚钱的事情想了起来。他从现代定制了一套简单的,可以使用蒸汽动力的老式卷烟设备之后,立即就命令江北机械厂,仿制一百台相同的设备,之后又命令通商处收购烟草,命令生产建设兵团总部培训工人。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家中型的,在近代也算是比较先进的卷烟厂,就在枝江县建立了起来。为了能够生产出味道贴近现代水平的香烟,王书辉还专门从现代引进了一套生产香烟专用纸的工厂的设备。而造纸厂建立之后,王书辉又想起了印刷厂。就这样,一家卷烟厂,一家造纸厂,一家印刷厂,就这么建立了起来。
三家工厂的建立,除卷烟厂的主要工人是复兴会下属的生产建设兵团士兵外。其他的小工杂工,以及造纸厂和印刷厂的所有工人,都是在枝江县本地招聘的。三家工厂,总共为枝江县提供了两千个就业岗位。因为都是比较轻松的活计,导致了枝江地区出现了女工潮。很多年纪大的农妇和年轻的农家姑娘,被复兴会提供的每月一枚银币(一两)的高工资吸引,进入工厂做工。
而三家工厂的建立,又为复兴会通商处提供了三种新的拳头产品,香烟、纸张和书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之后,三种产品的成本被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水平。特别是香烟这个新商品,因为烟草经过了近代水平的加工,味道比普通的土烟不知道好了多少。而香烟这种新形式,又极大的迎合了吸烟者的需要。
以至于在短短一个月之后,香烟就成了复兴会除食盐、棉布和白口铁农具之外的,第四大支柱产品。第三个月的时候,复兴会的香烟收入就超过了白口铁农具的收入,与棉布收入持平。与此同时,一家用来生产火柴的实验性化工厂,也在江北兵工厂的主持下开始了试生产。
王书辉原本就知道,只要是把工业化的基础,钢铁工业建立起来之后,有了比较完备的机械加工工业,那么可以赚钱的机械那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对于烟草工厂的赚钱,只要是个现代人就知道。王书辉并没有像通商处的工作人员那样大惊小怪。
随着香烟的大卖,王书辉很快就以机械加工厂生产的卷烟机械为股份,和枝江县的十多个商人联合建立了五家股份制烟草工厂。他也一点不担心技术扩散的问题。以明朝人目前的机械加工水平上看,像蒸汽动力的卷烟机这种设备,卖给别人是一点都不用心疼的。因为无论是卷烟机还是蒸汽机,只有王书辉的江北工业基地能够生产。和那些商人建立合资工厂,主要是让他们帮忙培养更多的工人出来罢了。
所以,在建工厂,赚钱上面,王书辉作为一个现代人,那是办法多多的。倒是怎么和明代的土著势力们打交道,怎么能够和封建家族更好的争夺人心,对于王书辉来说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你别看王书辉身高体壮,还是个非常喜欢户外运动的驴友。但是,本质上,他还是个书斋宅男。对于怎么做群众工作,他是听说过没见过。怎么发动群众,动员群众这件事情,不仅复兴会的会员们不懂,他这个复兴会的主席、导师,也不怎么太懂。
王书辉就这样抽着香烟,在寝室里转悠了起来。两个多小时之后,通商处处长胡启凡来请王书辉吃午饭的时候,被他房间里的烟雾吓了一跳,还以为王师尊的房间着火了呢。
胡启凡是个山西的小商人家庭的出身。正常情况下,闹灾荒的事情,是波及不到他这样的家庭的。可是,说来也是倒霉,他们一家人到外地避灾的路上,遇到了当地的一个卫所发生了闹饷作乱,全家人除了他和一个妹妹逃了出来,其他人都被作乱的士兵给杀害了。身在外地,无衣无食的兄妹俩就这么沦为流民,
胡启凡商人家庭出身,本身就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又在在自己家的商铺里一直在当学徒,写写算算之类的事情都不在话下。被王书辉救下来之后,他很快就在教导营里崭露头角,学习成绩非常的优秀。陈封受了王书辉的指派,到董滩口经营棉布买卖的时候,他向陈封毛遂自荐,成了那次活动的副组长。在那次行动中,胡启凡展现了自己的商业才能,很快就在董滩口获得了惊人的业绩。
王书辉根据他的表现,任命他为通商处处长。在他担任通商处处长之后,整个复兴会的商业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他的领导下,通商处在湖广地区和江南地区等地,建立了多个营业网点。连不怎么好卖的蒸汽机,也开始在湖广地区之外的地区,逐渐热销了起来。
不过,王书辉虽然很欣赏他的才能,但是却认为胡启凡虽然也加入了复兴会,但是他肯定不像那些底层出身的学生那样,是真正的认同复兴会的思想的。只不过是因为复兴会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他能力的平台。他才加入了复兴会。王书辉这次把他带出来,就是想通过调查研究,对他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让他对复兴会的思想,产生真正的认同。
胡启凡心里,实际上并没有王书辉想的那么复杂。他并没有觉得过去自己家的生活,比那些军户和佃户出身的流民同学好到那里去了。官府的威逼,衙役的搜刮,地痞无赖的揩油,更主要的是,那些官商背景的同行们,无时不刻的逼迫。才导致了在大灾之年,自家生意的破产,才有了自己家破人亡的惨剧。
在他心里,除了和其他弟子一样的对王书辉的感恩之心以外,更多的是要出人头地以后,对造成自己家的家破人亡的凶手们进行报复的理想。
看到自己的老师正在皱眉沉思。胡启凡并没有直接上前打扰,而是轻轻的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一进来,王书辉就注意到了胡启凡。他对胡启凡说道,“起凡啊。有什么事情么。”
胡启凡答道,“师尊,饭已经好了。”
王书辉“嗯”了一声,继续想着自己的事情。
胡启凡见状就问道,“师尊可是遇到什么难解的事情了么。”
王书辉这个时候也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就把赵家滩的情况,简单的向胡启凡讲了一下。
胡启凡沉思了片刻,就对王书辉说道,“师尊,我觉得复兴会在各基地村的供销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103章王书辉下乡记7
胡启凡对于农委会控制着各个基地村供销社的情况,早就有很大的不满了。
首先,胡启凡认为,供销社是一个商业机构,它本身就应该由专门负责商业工作的通商处管辖。第二,胡启凡觉得,农委会的人,明显的缺乏,师尊发的《商业原理》那本书里说的市场概念。明明垄断了三十多个村的商业经营,供销社却长期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每个月都要复兴会补贴大笔的资金。
胡启凡实际上并不知道怎么争夺人心的事情,但是,作为通商处的负责人,他遇到过完全相同的事情。在明末的商业市场上,复兴会是一个新的参与者。在销售渠道上,复兴会的产品是需要小的商业网点(零售商)的支持的。但是,在复兴会最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就出现了那些小的商业网点(零售商)完全不买复兴会的账的现象。居然没有一个商家采购复兴会的产品。
复兴会很快就调查明白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原来的那些大供销商,早就已经把这些小商业网点(零售商)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在了他们手中。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地位,凡是新出现的参与者都要遭到这些垄断势力的打击。
胡启凡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第一就是对复兴会的产品进行低价出售。本来,工业化的复兴会所出产的产品,生产成本就远远的低于手工工厂的生产成本。原本,复兴会为了不拉仇恨,在进入市场的时候,照顾那些老供销商的承受能力,在出货的价格上进行了衡量,基本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冲击。但是,面对人家根本就不给面子的情况,胡启凡毅然决然的开始大幅度下调价格,主动冲击市场。
第二个手段就是,商家(零售商)不是不支持通商处,不主动到前来采购么。胡启凡立即组织人手,在江南地区这个最大的市场,设立复兴会自己的商业网点。
**的商业网点,低廉的商品价格。很快,无论是小商业网点(零售商),还是供销商,就都向通商处屈服了。本来,明朝末年的供销商是不太好做的。因为大的供销商,一般情况下自己是不能生产产品的。他们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到零散的手工业者手上收购商品。这些手工业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存在参差不齐和供应不稳的情况。
通商处在复兴会的近现代水平的“大”工厂的支持下,可以提供品质完全相同,质量极高的大批量产品。供销商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货源呢。
而小商业网点(零售商),能够采购到,质量比原来的商品高,价格比原来的商品低,供应稳定的商品,他们又怎么会不高兴呢。
就这样,在目前通商处的商业行为还没有损害到既得利益者(官商集团)的利益的情况下,复兴会的产品,在江南地区和周边省份,顺利的打开了市场。
胡启凡不懂得农村基层工作应该怎么开展。他不知道封建宗族势力是不是邪恶的势力。但是,他通过在商业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复兴会想要在和其他势力的矛盾斗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优势。
而复兴会面对其他势力的优势不要太多。从军事上讲,复兴会有着训练严格,纪律良好,组织科学的三千多人的复兴军势力。从政治上讲,复兴会是一个组织严密,思想统一的先进组织。从工业上讲,复兴会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基础牢固,体系完整的工业系统。从农业上讲,复兴会通过推广良种,推广科学种植,使用土化肥、土农药和各种农业机械,储存了大量的粮食。
反正无论在哪个角度,对于那些与复兴会为敌的大小势力来说,复兴会都具有碾压性的优势。胡启凡觉得,复兴会只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没有在矛盾斗争中不胜利的道理。
他从自身经历考虑赵家滩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要利用供销社来做文章。
王书辉对于所有能够进行**思考的学生都会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