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174部分

时空之门1619-第174部分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兴会本身对于目前堆满了复兴银行总库的真金白银并不在乎,那是因为复兴会对于金银的认识和老百姓一样深刻。无论是复兴会的普通干部还是复兴经济部门干部,他们都在王书辉主讲的经济学基础概念培训课上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工业品值钱,生产工业品的工人和工厂值钱,除此之外的东西都不值钱。

他们知道,复兴会发行的所有货币,从纸币、钢镚到银元,这些东西值钱的原因,是因为复兴会自己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拿了复兴会的钱,就能从复兴会买到价低质高的各种商品,而真金白银看着可爱,但是拿着这些东西从复兴会毛都买不走一根。

复兴会这样的经济政策,对于周边地区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复兴会一方面掌握了湖北地区的政治权利,承揽了整个湖广地区的皇粮国税(包税制)。另一方面,复兴会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已经全面垄断了整个湖广地区的商品市场。

也就是说,老百姓把粮食卖给复兴会的粮店,领到复兴会的货币之后,一方面可以直接把这些钱交给复兴会的税务局完粮纳税,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复兴会的粮店买到更便宜的口粮(土豆地瓜玉米等)和各种各样价格便宜的生活用品(从农具到铁锅,从布匹到火柴,从肥皂到午餐肉等等等等)。

复兴会统治区域周边的老百姓明显的感到,和复兴会做买卖可以享受各种便利,他们的生活质量正在明显的提高(微不足道的提高,毕竟他们的粮食产量很低同时又要接受地主的盘剥)。

复兴会这样的经济政策对老百姓有好处,可是对于本来的,在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各种地主们来说却是一件相当糟糕的事情。

地主们固然可以自己囤积粮食,不把粮食卖给复兴会的粮店,而且复兴会的粮店也不会高价收购地主家的粮食(复兴会的高价收粮政策只针对普通百姓)。可是因为复兴会掌握了湖北地区的政权,包揽了整个湖北的国税,所以地主们在交税的时候又不得不使用复兴会的货币。

地主们的脑子和老百姓可不一样,他们本身根本就不相信复兴会银元的信用。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真金白银更值钱更能让他们放心的东西了。

但是在复兴会的统治下,他们却只有两条里可走。一是用极低的价格把自己从佃农手中盘剥来的粮食卖给复兴会换取银元钢镚给复兴会交税。二是直接使用自家的银子,用十五比一的黑心价和复兴会的银行交易,然后换出银元钢镚给复兴会交税。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说起来,这就是掌握了政权的好处了。

过去的时候,地主们大可将田亩隐瞒,不向衙门交税或者少向衙门交税。大明朝的地方政府是依靠这些地主们维持地方的。所以很多时候,即使不主动和他们勾结,没有收受他们的贿赂,他们也不得不给地主们各种便利和好处。

这就像后世很多房地商并没有贿赂地方政府的官员,但是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却像房地产商家养的狗一样为他们服务一样。房地产和地方经济的gdp有直接的关系,而地方经济的gdp又直接和官员的政绩相联系,官员的政绩又和他们的仕途相联系。这才导致了官商勾结官商一体的事情出现。

在大明朝这个环境里也是一样的。大明朝的地方官要是想要保证自己的官帽子,就必须保证辖地的皇粮国税按时上缴,而能不能收上来这些皇粮国税,手底下只有几十个衙役弓手的县令们说的不算,那些坐拥成百上千家丁的地主豪强们说的才算。

可是复兴会可不是大明朝的地方政府。复兴会的枪杆子,也绝对不是几百个拿着冷兵器的狗腿子可以撼动的。

第271章承天事变5

复兴会可以使用直接的办法,直接把地主全家灭门从而消灭地主。复兴会当然也可以使用温和的办法,使用迂回的手段使得地主家破产。

在复兴会的治下,甚至就是在复兴会的势力范围周边,地主们想要反抗复兴会都是很难的。

地主们原本可以通过隐报瞒报的手段少交甚至不交国税。可那是大明朝的文官县令在衙门里坐衙的时候。现在他们都已经在复兴会的矿山、筑路队里面进行劳动改造了。负责测量和核算土地面积的又都是复兴会的人,所以他们这一招不灵了。

过去,地主们可以通过手下的家丁带着自己的佃农到衙门里闹事,给地方官施加压力。可是现在是复兴会做主的时候了。他们自己的佃农都认为复兴会比自家的老爷要好的多。佃农们自然而然的要支持复兴会不支持自家的老爷了。

过去,地主们即使在本地不能高价卖粮,却一方面可以囤积粮食在粮荒的时候放高利贷,又可以把粮食卖到外地赚钱。可是现在复兴会控制了周边各地的关卡路口,不是复兴会的物流企业就不允许通过,没有在复兴会的税务局缴纳一大笔税费,他们的任何东西都别想运到别的地方。

他们的粮食剩下两个处理手段了。要不就屯在自家烂掉,要不就低价卖个复兴会粮店。

可是人家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人家可不吃你复兴会这一套的。冲击关卡也好,组织人打砸粮行银行也好,给自家在外面当官儿的子弟告状也好,等等手段他们都毫不犹豫的就使用了。

不过,凡是针对复兴会采取行动的地主们,也无一不遭到复兴会的严厉打击。抄家灭族还是轻的,就是给地主们当过狗腿子的那些家丁打手们,最好的也不过就是在集中营里劳动的下场。他们的这种反动和对抗,倒是进一步的推动着复兴会稳扎稳打的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工作。

其实复兴会目前对于地主们的处理还没有多么积极。目前阶段来说,因为复兴会接管了整个湖北地区的军卫,正在大规模的对这些军田和军户们进行农场化的改造,所以相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专门针对地主的土地改革政策还没有在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展开。

当然了,对于复兴会来说,送上门的肥肉就没有不吃的道理。地主们要是自动自觉的把脖子伸到绞刑架上的绞索里,复兴会也绝对不可能不帮他们一把。

虽然复兴会目前对于地方上的地主以及承天府里的太监都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理会。可是事情并不会因为复兴会的不理会就不发展不变化了。

复兴会进驻荆门州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荆门州一个王姓大户和武昌商团的一个商家有亲。此君看到自己的亲戚家在武昌开蒸汽纺织厂大发其财,也动了投资纺织工业的念头。再三斟酌之后,这个有着两万多亩田地的地主用自己的土地到复兴会的银行置换了技术设备和资金,开始在武昌府创业。

荆门王家这么开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近几年来,因为复兴会严厉的粮食政策,当地主真的是非常的辛苦的。粮食卖不上价,投到土地里的钱收不回来,不少佃户举家逃亡踪影皆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王家才会断臂自救选择成为工业资本家的。

当然了,这也和荆门王家自己也做着不小的买卖有着直接的关系。和一般的绅士子弟以读书为主不同,荆门王家一直都有经商的传统。

不管王家怎么选择。反正王家在荆门的两万多亩土地已经是复兴会的了。复兴会立即就派出了工作组,运送了相应的专业设备带着专业人员到了荆门州,并立即对荆门州王家的土地和佃农进行农场化改造。

复兴会的农场建设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凡是复兴会在某地进行农场建设了,那么必然的,即使农场方面没有对周边群众进行宣传,可是周边的群众投奔农场的事情也会层出不穷。

毛老人家说“有比较才有鉴别”,这话是一点儿也不假的。

过去老百姓当佃农当长工打短工,过得是生不如死苟延残喘的苦难生活。在这个村子里过日子是这个样,在那个村子过日子还是这个样。反正无论在哪里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大家也就都老老实实的忍受了。

复兴会每到一地,对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人员和负责对当地佃农进行生产建设兵训练的军事人员虽然肯定都是从复兴会来的外地人。可是进行农场基建的主要劳动力仍旧是当地的佃农们。

复兴会给农场职工的待遇是非常简单的。农场筹建期间,农场工人们不仅工资日结而且大家的三餐都是在营地吃公家的。三合米饭和杂粮馒头管够,每餐饭不是有肉(鸡肉)就是有鱼(江鱼)。从上到下里外三新的衣服裤子每人两套。反正除了管的严点,没事儿闲着还得出操识字之类的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之外,其他的待遇,这些人都是有点惶恐中带着感激的。

大家的村子最多能有多远。复兴会农场这里出了什么事情,不到三天的功夫周边的几个村子肯定就都知道了。反正大家的亲戚不是隔壁村的就是旁边村的,亲戚里道的这么多,事情传播起来别提有多快了。

农场生产效率高产量大,那是指农场建成之后顺利运行的时候。在农场建设初期的时候还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

农场建设补充劳动力,一方面是通过复兴会总部派遣来的生产建设兵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当地进行招募。

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农场里干活是个什么样的待遇,所以自然而然的,非常多的周边百姓都会跑到复兴会的农场里来做工。

到复兴会农场做工的人越多,知道复兴会农场待遇的人就越多,等到发现农场也招长工(农场方面会和职工签订长期合同)之后,想要投奔农场的人就开始蜂拥而至了。

其实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复兴会又不像地主们那样是强掠百姓为奴的。可是问题就出在,因为复兴会农场的待遇太好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军户也跑到农场里来应征来了。

承天府镇守太监用这个由头和复兴会为难,复兴会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大家谁也没想到,因为穆楠禁绝军户投奔农场,甚至派人抓捕参加农场的军户,这件事情最后引发了一场大乱出来。

第272章承天事变6

大约是早上四五点钟吧,没有钟表作为计时器,老百姓一般也很难搞清楚现在是什么时间。宋三子就是在这个大约四五点钟的时候起的床。他在黑暗中从床上坐起身来,有些不适应的揉了揉自己的肚子。

是的,宋三子对于自己的肚子目前的状况有些不适应。倒不是他对于饥饿感不适应,毕竟在他的人生里自从他记事儿开始,他就一直有一种“烧心”的感觉。

在宋三子看来,每天早上起床感到“烧心”,这是一种正常的感觉。曾经有一次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吃了一次饱饭之后,身体上的“烧心”感不见了。他才知道,“烧心”其实就是饥饿这种感觉的一种强烈化的表现。

宋三子今年十九岁了。现年十九岁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他上面有不到四十岁的父母,中间有三个十来岁的弟弟,再加上他自己的老婆和两个孩子,一家人住在一个只有三间屋子的破破烂烂勉强挡雨的院子里。

宋三子曾经问过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们是不是也每天都被这种“烧心”感纠缠着。结果,每个人都给了他肯定的答案。

宋三子现在不感到“烧心”了,那是因为他昨天在“大庄园”的工地里干活,吃了一整天的饱饭。他对于这种吃饱之后的睡觉起床时的轻松感非常的不适应。虽然这种感觉已经持续三四天了。

从自己目前的感觉上,宋三子推断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婆孩子应该都在感受这种没有“烧心”感的新奇感受。

说实话,虽然不知道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但是宋三子全身上下都被一种莫名的踏实和舒服的感觉包裹着。

其实,宋三子不仅对肚子里的感受感到陌生。实际上,他对现在自己周身的所有感觉都有些陌生。

因为昨天回家之前已经在大庄园的澡堂里洗了一个热水澡,所以他现在周身都有种轻松的感觉。

自从母亲和婆娘从“管事”(复兴会干部)那里领回了几张编织的非常平滑紧密的席子之后,自家的床板就变得舒服起来。母亲和婆娘把干干的稻草铺在床板上几层,然后再把金黄色的席子铺在稻草上,一躺上去,浑身上下就都轻松了起来。

听一个小旗的庄二说,和大庄园签了长“身契”的名字叫做农场职工的人的待遇要比这好的多。人家都睡得都是里面装了棉花的铺盖。

其实宋三子自己也知道,他们这些打短工的肯定没有那些签长契的长工们的待遇好。单看发的衣服就知道了。同样是厚厚的帆布外衣和棉布的内衣。自家这种短工只有两套,颜色是那种浅草色的。人家那些长工们却给发了三套,颜色也比自己身上的深。

虽然有些小小的嫉妒心,可是宋三子还是对几天来的日子感到心满意足。父亲和自己以及三个弟弟在工地上都有活干。母亲和老婆给工地做饭。一天三顿随便吃的饱饭都是庄园上安排的。干一天活儿,每个人还可以从庄园上领回三斤粮食。一斤白亮亮的精米,一斤黄澄澄的藩米和一块一斤重的粮砖。

藩米和粮砖他都吃过了。味道虽然有些奇怪,可是吃饱肚子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工地上的伙食就是这些东西煮的。

吃喝都是庄园上包的,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在工地上干活。一天下来,就是全家人就能净落到手里二十多斤实打实的粮食。

更何况,工地上还每人给发了两套衣服。衣服的样子虽然奇怪,但是布料又结实有暖和,又能挡风又能挡雨。其他像搪瓷饭缸水杯,草鞋草席之类的好东西也没少给。

宋三子从十岁开始就和父亲一起给百户家扛活。这样的好日子,这样心善的主家还是第一次遇到呢。

宋三子现在想的就是,好好的把手头的活儿干好,一面给主家好好尽尽心出出力,一面给自己多挣些粮米。偶尔有时候,宋三子也会羡慕那些胆子大的,敢和庄园上签长契的年轻军户。看到他们全家上下都被接到庄园里面过好日子,宋三子是真心羡慕。

虽然外面的气温最多只有十来度,可是宋三子睡觉的时候只是穿了一条短裤。庄园上发的衣服结实不假,可是对于宋三子来说,这样的好衣服新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