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409部分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409部分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也只能是徒劳的举动。

    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战斗性能,清英果断将坦克的研究方向转到了柴油机动力上。相比于传统的汽油机,柴油机的输出马力更大,对于坦克这种重型车辆来说最为适用;此外,柴油所具备的不易被点燃的特点,也使得其安全性相比于一打就着的汽油机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战苏联坦克之所以敢于将副油箱挂在车外,也正是利用了柴油在稳定性上的优点。历史上的第三帝国坦克之所以会采用汽油机,实际上也是出于缺乏原油的万般无奈:煤炭液化的过程中只能产生汽油,不能产生柴油,而从仅有的那一点原油中提炼出的柴油又要供养狼群部队,根本不足以满足装甲集群的需求。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已不再会成为德国的阻碍。

    此外,从原有建制里组建起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的这一精编过程,也有助于德国陆军对军官团进行梳理,从而将这一国之重器牢牢掌握在霍亨索伦的手中。(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toprock的月票支持~~~





第654章 1917

    圣诞节又来临了,柏林政府审视了战后第三个年头栉风沐雨的累累成果。德国高层有充分的理由心怀振奋之情:战前德国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如今已经被尽数扭转了过来。乌克兰的粮食连续两年取得丰产,大量的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德国市场;肉禽、罐头、蔬菜、面麦等农副产品充斥着各卖场商店的铺面,德国普通民众的餐桌上已经再难见到坚硬苦涩的劣质黑面包。与此同时,各种依托轻工业而生的日常消费品也走进了德国民众的视野,原本因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显得颇为低迷的日用品行业终于展现出了生机,并引导德国经济向前高速腾飞。

    1917年,德国的国民收入达到796亿马克,直逼800亿马克的大关,而在大战爆发前的1912年,这一数字不过为540亿马克。除了海外市场的获得和轻工业限制的释放极大鼓舞了德国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之外,德意志银行所与之稳步递增的黄金储备,也是保障德国经济能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的后盾来源。截止到1917年末,德国的黄金储备已经突破了1100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存在;在黄金的支撑下,德国央行得以发行更多的马克,这些增加的货币又与社会财富的增加量紧密契合,进一步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潮流。资产阶级自由派和社会民主党的宣传开始转变风向,称颂霍亨索伦帝制统治的声音成为了主流;在赢得民族荣誉、同时又在帝国发展中实实在在获利了的德国民众们,更是对当前的生活恍在梦中。心中所剩下的只有喜悦和拥从。

    在一片喜人的情形中。清英却仍旧保持着警惕的意识。随着德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诸如股票、信贷等金融行业也较战前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而这种把钱倒来倒去的游戏虽然能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促使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再上台阶,但也极有可能会在盲目从众、暗箱操作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玩脱,并由此引发实体经济的连锁雪崩。对于后者,身为穿越者的清英无疑是再清楚不过了:1929年那场由华尔街股市崩盘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从灯塔国所在的北美一直辐射到了全世界。除了遭受外界封锁且自身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之外,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或多或少的遭到了这次因虚拟金融崩溃所对实体经济带来的空前冲击。

    有鉴于此。德国对金融界实施监管也就无疑是势在必行了。在清英的规划中,政府将专门组建起一批由顶尖经济学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用以监管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的股市情况,并对国内的资本信贷进行严格的把关。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还将出台一系列的法令,用以加大对虚拟金融这柄双刃剑的掌握力度,同时在新兴的信贷消费领域加以约束。虽然这么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市场所存在的投机现象,但却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减少其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失。

    在另一层面,清英此举也是为今后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做未雨绸缪的准备。虽然这一位面中的欧洲格局较历史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国力也较历史同期削弱了不少,但后者却仍旧是资本主义世界无可撼动的领潮人。其经济和工业总量仍远非当前的德国所能够比拟。一旦美国政府对国内的金融机构仍旧如同历史上一般放纵的话,那么其因投机之风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定局;而德国则需要在这场风潮中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以此作为大幅缩减当前德美两国在国力上所存在的差距的契机。

    与此同时,德国在海洋上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局面。经过三年多的和平建设,包括摩洛哥、圭亚那、德属东非(坦桑尼亚)等地区的港口设施被逐步修建起来,再加上河内、马尼拉等原本就已经有相当基础设施的基地,航行在大洋上的德国商船终于享受到了四处补给的便利。而更令他们感到自豪的,则是德国战舰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条航道上进行巡弋。1915年初开工的6艘汉诺威级重巡洋舰,在海军部望眼欲穿的催促之下纷纷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宣告竣工;而这些专为海外派遣而建造的战舰随即便被西非舰队、印度洋舰队、和远东舰队所瓜分,以崭新的姿态亮相在了各国水手和观察员们的面前。在它们的威慑之下,德国的水手、侨民等海外人员所受到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德国在各方势力的眼中也再不是那个根深蒂固的陆地野兽的形象,而是真正成为了海洋俱乐部的一员。

    由于汉诺威级的船型尺寸偏小,其较条约规定超标了10%的吨位,便被很好的掩盖起来了。德国海军将试航时各舰测得的32。2~32。4节速度隐瞒为30节,算是从侧面印证了自己所宣称的10160公吨标排。美英两国海军的专家们半信半疑地打量着这些德国建造的初代次等主力舰,心中充满了不解和犹疑:根据其外形大小来判断,德国这级重巡完全没有吨位超标的理由,即便是他们自己快要下水的彭萨科拉级和肯特级万吨条约重巡,都拥有比对方更长10到20米的船型。

    但要说德国人没有超标,英美设计师们同样难以相信。他们给自家战舰装了8到10门的203毫米火炮之后,在动力和防御上的吨位分配就已经是捉襟见肘,而德国战舰的同口径主炮却足足装了12门!在装甲上,和德国人当了这么多年对手的英国人,更是不相信对方会为了重火力而选择裸奔。即便是其航速只有堪称合格的30节,这个性能在一万吨的框架之下也显得过于惊人了!

    “虽然德国重巡的具体信息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巡洋舰领域又较对方落了后成。采用低干舷设计的彭萨科拉级也只能装备10门主炮,而高干舷的德国重巡却有12门主炮的火力;此外,30。5节的设计速度(根据年代有所削减)和仅覆盖动力舱的窄小主装甲带,比起对方重巡同样难有优势可言。合众国海军已经在主力舰规模上落后于对方,在次一级的巡洋舰领域,我们绝不应该再被德国人大幅超过。”得知德舰情报之后的小罗斯福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关注海军的小罗斯福随即找到了舰艇设计总委员会,要求其针对德国重巡作出有效的应对。然而令他感到愤怒的,却是设计师们那一张张如丧考妣的脸,和不断摇头的否定话语。设计师们纷纷表示,彭萨科拉级的航海性能并不如意,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干舷;因此在万吨级别的框架上,他们最多只能造出9门203毫米主炮的轻甲重巡,再塞进一座三联装主炮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为了躲避海军部次长的问责,美国设计师们又开始充分发挥脑补精神,对德国重巡口诛笔伐:称那型战舰除非是用纸糊成的炮塔,否则肯定是个前所未有的大脆皮。

    “或许我们有一个办法来改善当前的局面。”眼见小罗斯福愈加阴沉的目光,总工程师泰凯斯硬着头皮说道,“根据我们驻罗马的武官发回的报告,意大利人准备在他们所改造的2艘卡拉乔洛级航母上装备10英寸级别的火炮,如果我们也开工相同类型的战舰,那么就足可对德国重巡形成优势。就算航母搭载的火炮数量受条约限制,其单发毁伤力也完全能够弥补数量上的缺憾。”

    听得这一方案,小罗斯福阴沉的脸色总算是化开了一些。相比于看着德国人的质量优势而束手无策,这个办法也算是应对策略之一;至于适用与否,就不该他这个政府官员做出评判,而是那些高级职业军官的事情了。而在之后的内部商谈中,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均表示给航母装上条约中所规定的大炮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前,他们虽然有2艘性能一流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但在日本4艘金刚级的面前,其侦查实力仍有薄弱之嫌。而如果能将航母装上10英寸舰炮并与列克星敦级一同行动的话,那么临战时所选择的空间也就更大了。

    拍板敲定的美国人随即完成了被他们命名为“约克城”级的航母设计。相比于意大利人那完全就是炮舰的设计,美国人的思路则更显前卫一些:他们设置了贯通全长的飞行甲板,而将主炮和舰桥都放在战舰右侧,一如历史上列克星敦级航母的布局。然而,为了在2。7万吨的标排限制下装备8门254毫米火炮、并拥有抵御重巡炮弹的防护,美国人大幅收缩了战舰的体型以节省结构重量。该舰的全长仅有220米,机库高度也随着干舷的降低而被削减;在之后的海空大战中,这将成为该型航母最关键的缺陷。(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219工程的月票支持~~~





第655章 庆典与更迭

    进入1918年,以霍尔维格为首的德国政府中枢开始变得愈发忙碌起来。这不仅在于今天的德国已经拥有了遍及世界的殖民领土和超过1。8亿的统御人口,发展方向铺展得前所未有的辽阔,更在于当今德皇的珍禧庆典即将来临。自从1888年6月15日威廉从亡父腓特烈三世手中接过皇权玺印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而对于每一个经历了这段历程的德国民众而言,他们对于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仍旧恍若在梦中一般!

    为了凝聚帝国各联邦的向心力,同时彰显德国在欧洲的绝对主导地位以威慑四方,德国政府决定在皇帝御极30周年之际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珍禧庆典。实际上这种活动在欧洲早有先例:1887年和1897年,英国就曾为维多利亚女王连续举办了金禧和钻禧庆典,并以此呈现出海清河晏、万邦来朝的盛世局面。当今德国已经一战成为欧洲的主导者,工业和经济实力更是威凌各方;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自然便开始追求软实力的突破、并由此塑造出一个牢不可破的形象了。

    自从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德国政府便开始筹备庆典的有关事宜。除了传统的城市游街、教堂感恩、和赛马盛会之外,最为关键的便是三军校阅了。作为凭借一己之力扫荡协约、将缠缚在身上的钢铁锁链尽皆冲得粉碎断飞的强绝势力,德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是无可撼动的世界第一,而通过这次珍禧庆典。德国不仅要展示出自己国家的繁荣昌盛。更要展示出足够的肌肉以威慑不臣!

    初春绽绿。夏风热烈,在近7000万德国民众的瞩目期待当中,柏林的庆典终于在6月15日拉开了帷幕。鳞次栉比的高楼建筑上挂满了黑白红三色铁十字旗帜,从空中鸟瞰望去,仿佛整座城市都陷入了三种色彩的层叠渲染里面。皇帝威廉首先在众多王侯贵族的簇拥下出现在首都教堂的门前,通过一场盛大的感恩仪式宣告了庆典活动的揭幕。上午11时,德国全境的所有教堂都举行了隆重的感恩仪式,以表达他们对“帝君圣徒”的由衷崇敬和祝福之情。当德皇的巡行轿车穿越在柏林的各条大街时。万人空巷的民众欢呼声震耳欲聋;相比于二十年前那场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禧庆典,这次的规模即便是无过之,也不遑多让了。

    “从红胡子腓特烈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从腓特烈大帝到威廉圣皇,德意志的贤主明君从未有过断绝;然而无论是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都再难以和当今凯撒所创立的功绩相比拟。抚今追昔,一部三十年来德意志改天换地的荣耀历史,便历历清晰的映刻在了每一个帝国民众的心间。那些曾经仇视德意志的狭隘势力,不是彻底被我们的利剑捅翻在地,就是雌伏于帝国的强大意志。从而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带领我们创立这一不朽功绩的君主,无论用何种方式赞美称颂都绝不为过。”一名德国作家满怀激动的在当天的日记中如是写道。当残阳西落。华灯初上之时,德国境内的所有城市都灯火辉煌,码头上和山峦尖顶燃起熊熊篝火;无数朵姹紫嫣红的焰火在空中绽放开来,将黑色的夜空映照得五光十色、灿若白昼。那辉煌灿烂的壮观场景,令每一名参与庆典的德国民众都终生铭记。

    在常规的活动结束之后,紧接着便是令世界瞩目的军容大阅。6月17日,上万名陆军官兵齐聚菩提树下大街,在勃兰登堡门前接受皇帝的检阅:基于德国军队是属于王室的私有物而并非服务国家,因此这一彰显武力的行为,在这场庆典当中也是显得理直气壮,毫无穷兵黩武之嫌。出于保密的考虑,德军总参谋部并没有将自己最新式的装备亮相于此,其火炮方阵、装甲方阵、空中编队等都用的是在大战中已经露面过的武器;然而饶是如此,奥意、英法等各国代表,也都再度在这滚滚向前的钢铁洪流之中感受到了这个中欧帝国的迫人锋锐。这一威慑在次日于基尔港举行的海军校阅中更是达到了顶峰:当包括4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内的公海舰队主力从检阅台前驶过的时候,那4座三联装400毫米巨炮所带来的巨大而又密集的视觉冲击,是当今任何一艘条约舰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埃特尔,你还记得二十年前那场在英国举办的庆典么?那时候的英国几乎是全世界的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