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二帝国-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列舰。另2艘巴扬号和帕琳达号是同一级别的装巡,常备排水量11000吨,航速22。5节,装备4门10寸主炮和16门6寸副炮,水线装甲厚达7寸,火力防护速度无不大尺度碾压rì本现有的那一批标准型的加里波第装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战舰都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维护而出现了3节以上的失速,完全失去了它们原本的设计初衷。除此之外,**舰队还有光荣、帕维尔一世和圣安德烈3艘仿照太子号自建的战列舰,大角度内倾舰体高大的上层建筑无不透露着浓浓的法兰西风格。它们的xìng能和太子号大体相当:排水量13500吨,航速17。5节,拥有4门12寸主炮和7。5寸厚的装甲。然而由于燃煤的严重超载,它们的主装甲只有很小一部分露在了水面之上,这在之后爆发的战斗中将成为它们的致命缺陷。
尽管**舰队中只有7艘主力舰拥有真正的战斗力,另外7艘都是渣渣级别的废物,然而罗rì杰斯特文斯基并没有丧失战胜rì本舰队的信心。因为远在北端目的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马卡洛夫手中还拥有3艘战列舰和2艘装甲巡洋舰,足以牵制住rì本海军的极大一部分力量。只要南北两支**舰队相互配合,战胜rì本海军将大有可能!(未完待续。)
第198章 施利芬
春风拂绿,苍树绽碧,雄伟壮丽的柏林皇宫在晨曦辉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粲然天半,尽显霍亨索伦皇朝的武力和威严。
宽阔的书房殿宇里,德皇威廉正在主座之上盛装危坐,一枚闪亮的银白色铁十字勋章在他胸前正正的别着,为他整个人增添了些许沉厚庄严的感觉。在他下首,清英和一名面容干瘦的老者正恭谨站立;看着这个宛若枯木一般的干瘪老头,清英心中不由得泛起了一丝微微的触动,因为这家伙不是别人,正是一手制定了扫灭法国计划的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
1833年,施利芬出身于普鲁士的容克军人家庭,年少时期的他并不像后世天朝同为少将之后的里某某一般斗殴车仑女干,而是在渊源丰厚的家族底蕴的熏陶下勤奋好学,并在21岁就获得了少尉军衔。进入总参谋部工作后,施利芬直接参与制定了包括普奥和普法两场战争在内的在德意志一统过程中所进行的所有战争的作战计划,深得毛奇的赞赏器重。1888年瓦德西接替老迈的毛奇出任总参谋长之后,施利芬便被擢升为军需总监,而就任这一职务便意味着他已经被确定是继任瓦德西的人选。3年之后,瓦德西因和威廉二世政见不合被赶下台,施利芬得以执掌权柄,成为欧洲大陆头号强国的最核心的军事人物。他是最典型的普鲁士军人,沉默寡言、严于律己,对工作职守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和执着;在施利芬担任总参谋长的十几年来。德军的组织建设和军事训练得到了极大的飞跃,成功捍卫并拉大了德军和其他国家在陆军上的差距;而他所制定的施里芬计划也极尽精密细致。宛如战舰的一纸蓝图。作为天才的军事战略家,他的名字随着施里芬计划被一同流传于世。为后世无数军事爱好者所追忆评价。
“刚刚从前线传来的消息,俄国人在陆地战场上再一次遭到了惨重的失败。35万俄军被对面的27万日军所击败,现已全面撤至更北端的四平;俄军死伤和被俘的人员超过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比前两场会战所损失的总人数加起来都还要多出许多。”威廉低沉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里,话语中却带着一丝和他的气质格格不入的幸灾乐祸,“日本这群黄皮猴子真是好样的,两个月前才攻克了号称永不陷落的达里尼要塞,现在又将拥有优势的俄国军队在正面悍然击败,这简直就是在小尼基那张引以为傲的俊美容颜上用肮脏的鞋底给狠狠地踩了一脚!好。干得真好,相比小尼基现在肯定是疯狂咆哮着把冬宫里的东西全部都砸了个稀巴烂,并越发的想要将这群日本猴子们给彻底碾成肉渣了吧?”
见威廉一上来就开始奚落他的远房表弟,施利芬的脸色微微有些不自然,倒是长时间和威廉接触的清英已经熟悉了自己便宜老爹的性格,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了。清英咳嗽一声,微笑道:“俄国在战场上的失败的确令人感到欣悦,不过更可喜的显然还在后头。此役失败之后,尼古拉蜀黍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以他的性格。是一定会像输红眼的赌徒一样继续往远东增兵,通过血洗日本军队的胜利来挽回他和俄罗斯帝国的颜面;而我德意志则可以继续快乐地观看这场熊和狼之间的较量,直到他们中的某一方坚持不住彻底倒下。战争打了整整一年,俄国军队才死伤25万人。这个数字和我们的期望仍旧相去甚远,因此我们还需要日本人多消耗一些俄国的力量。”
威廉微微点头,将目光投向旁边的施利芬。询声问道:“我的伯爵,你认为日本人还能像现在一样在满洲战场上继续获胜下去么?”施利芬沉吟片刻。而后用苍老沙哑的声音开口道:“如果日本能始终像现在一样,对黄海运输线有一个完整的掌控。那么他们应该还可以经受住两次像奉天战役那样的高强度战斗。然而如果再有第三次的话,则他们必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威廉嗯了一声,示意施利芬继续说下去。
“截止到目前为止,日本虽然在陆地战场上连战连捷,然而他们也付出了绝对不亚于俄军的惨重伤亡。光是为了攻陷达里尼要塞,就有近5万名日本官兵埋骨他乡,而他们在辽阳、沙河和奉天三场正面战役中的损失也不比俄国人少多少。根据我们在日本军中的观察员所得到的数据,日本在这一年时间里也有了超过23万的兵力损失,只不过由于他们在进行战争动员之后可以从国内得到连大量的新生力量支援,再加上决策层的正确指挥,因此才能在战场上接连击败俄国军队。然而日本可动员的人数远逊于俄国,物资贮备也同样是有着极大的悬殊,即便是此后都能打出在这场奉天战役中1比1。6的战损率,他们的人员和物资也无法支持他们把战争继续拖延下去。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如果日俄双方再爆发2到3场大规模的战役,那么胜利的天平必然会向俄国人一方倾斜;等到1907年的这个季节,所有满洲陆地上的日本军队都将被俄国人赶回到战争爆发前的朝鲜境内。毕竟双方所拥有的力量不属于同一个级别。”施利芬简单分析道。
“我的伯爵,你认为日俄两军的战斗力如何呢?在之前所进行的战役当中,日本人屡屡以少胜多,这究竟是日本人的战斗力太强,还是俄国压路机失去了往日横扫欧洲的雄风?”威廉接着问道。
施利芬浑浊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轻蔑的神色,淡然开口道:“陛下,总参谋部向日俄双方都派遣了由现役军官所组成的观察团,经过一年的观察下来,我们对这两支军队都有了一个详细的认识。俄国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很差,我几乎完全无法想象这些家伙是怎么从军官学校里毕业的;而俄国的普通士兵虽然有着不逊色于我德意志官兵的勇敢和坚韧,但在单兵素养上就要比我们差上一大截,因此其真正战斗力实在令人难以恭维。那群黄皮猴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比俄国人强上一线,和我普鲁士传承数百年的底蕴相去甚远。日本人之所以能屡屡以少胜多,双方指挥官的艺术在其中几乎是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库罗帕特金是参谋出身,遇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丝毫没有将意志执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这本来就是身为统帅的大忌。再加上他的指挥风格偏向保守,总是在等待国内援军而坐等对方前来进攻;一旦被日军包围并呈现出不利的战局,他就会慌忙下令军队后撤,这就给了日军很大的可乘之机。而日本方面的统帅显然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拥有冷静分析的聪慧头脑;他对战局的洞察力十分敏锐,指挥作战坚定而果决,在各个方面都胜过了遇事犹豫不决的库罗帕特金。”
“据我所知,这位叫做大山的日本指挥官是毛奇元帅的忠实信徒,对元帅的指挥思想推崇备至;而从日俄双方爆发的这几场大规模战役来看,他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核心元素。目前即使是在我德意志,也只有寥寥几位集团军司令和总参谋的核心将领能达到这一水平。两相比较之下,俄国人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施利芬不紧不慢的说道。
听得施利芬一针见血的准确分析,清英暗暗为之心惊:自己作为来自后世的穿越者,自是知道大山岩身为日本近代史上数得着的陆军名将,在日俄战争中以弱胜强就是他指挥才能的最好体现。而施利芬竟然只凭前线观察员发回的管中窥豹式的片面报告,就能作出高屋建瓴的判断并洞悉到这个关窍,实在是令人感到难以置信般的惊异!
“想不到日本这群侏儒猴子里面也能出现这样的人物。不得不说,爱德华舅舅真是在远东找了一条能咬人的优秀犬种,他们不仅在海洋上拥有智如潮涌的舰队司令,在陆地上也不乏冷静睿智的优秀将领;攻陷达里尼的乃木(儿玉源太郎接掌指挥权只有日本大本营的核心成员才知晓)和在正面连续挫败俄国军队的大山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指挥官。”说到这里,威廉脸上的讶异之色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意,大声道:“现在日本帮我们把俄国拖入了远东的战争泥潭,而俄国陆军的虚弱也因为这几场战役的失利彻底暴露在了世界的面前,我的伯爵,这简直就是上帝赐予我德意志称霸欧洲的绝好机会!”
清英闻言一愣,正欲开口询问,身旁的施利芬已经自信一笑,嘿然开口道:“正是如此。陛下,就请您看看我这份倾尽13年时间所制定出的计划吧。”(未完待续。。)
ps: ————————————(以下不算字数)
话说。。。上架之后的收藏还会降低是什么情况?大家给作者一点码字的动力吧。。。
第199章 沙滩上的摩天楼(上)
钟表滴答,鸟雀轻啼。不知什么时候,德皇书房的墙壁上挂起了一张巨幅的西欧地图,施利芬手持一根指挥棒在地图下盛装站立,用他沙哑而浑厚的声音抽丝剥茧地向二人仔细讲述他的战略构想和实施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张精密已极的蓝图规划在施利芬的描述下缓缓呈现在了二人的眼前。
基于德奥同盟和法俄协约的国际大背景,德国在未来爆发的欧洲大战中将不可避免的受到法俄两国在东西两线的双重打击。而德国工业力量虽然远远超过法俄两国的总和,然而在人口、资源等战争消耗品上却颇有不及;一旦同时和法俄两国进行硬碰硬的直接交战,将很难保证战争的胜利。为了打破这一不利局面,必须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即有取舍的暂时放弃一个对自己威胁不大的敌手、对其采取守势,集中兵力先彻底击败另外一方。在高卢鸡和北极熊身上分别打量了半晌之后,施利芬把优先解决的目标选定在了法国。
这不是尼古拉二世一拍大腿式的临时起意,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深刻原因。
1870年,霍亨索伦领导下的普鲁士王国在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久经战火淬炼的锋锐无匹的利剑瞬间捅翻了高卢公鸡,生擒法皇拿破仑三世,开启了德意志邦国分裂千年后重新统一的崭新纪元。这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冠绝欧陆的中欧帝国的建立,更赋予了6000万德意志人战胜法国的强烈信心。随着这些年德国的经济工业以奔雷急电之势摩云疯长,德国战略家们更是对法国产生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们认为一旦战争再度爆发。德国定然能像当年一样轻松横扫法国。一举登临欧洲霸主的荣耀绝颠。想想也是。当年普鲁士不过一邦之地,尚能把极盛时期的法兰西第二帝国轰然掀覆;现在统一后的德意志比当年有了改天换地般的飞跃革新,综合国力更是对法国呈现绝对碾压的态势,此番再度面对这个老对手,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除此之外,法俄联盟的另一方——俄国的难以战胜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俄国拥有广无穷尽的回旋余地,他们只需不断后撤,便可让德国军队陷入一个漫无止境的战役。最终像当年拿破仑一样面临失败之局。更何况俄国由于领土广袤、人口众多,其作为庞然大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拿破仑东征的覆灭犹然历历在目,容不得施利芬不谨慎考虑。“在两面的战争中,整个德国必须扑在一个敌人身上,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身上,而这个敌人只能是法国。”法国和德国一样,只需2周时间就能完成动员,在第15天就能发动大的攻势,而这相比于铁道窳陋的俄国而言无异于要快太多了。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施利芬把目光锁定在了法国身上,意图通过一场1870年普法战争式的胜利来彻底解决来自于西线的威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未来的战争中应该在东线采取对俄国的防御态势,在西线应当全力进攻法国,德国在东西线所投入的陆军比例大致为1比8。在德国全力西向之际,由德军一部和奥匈主力先抵挡毛子一会儿,等到德国收拾完法国之后,再通过铁路快速调转兵锋,迎击正在缓慢调动集结的东方顽敌。
施利芬的算计异常精细:俄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整个欧洲都为之战栗的庞大军队,然而他们的动员速度却极为迟缓:一个被征召的俄国士兵前往前线的运输里程是700英里,是德国的4倍,而当时俄国在欧洲部分的铁路密度仅为德国的十分之一。凭借这种速度,俄国在东线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将极为迟缓,以德国一部和奥匈帝国的全部兵力作为屏障,足以在东线支撑2个月以上。而到那时,西线战端早已结束,德国陆军正通过国内四通八达的密集铁路线以山呼海啸般的速度调往东线,俄国将没有任何便宜可占。德俄两国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仇恨,双方皇室之间更是有着数百年的姻亲血脉;只要法国倒下,而德国主力已经迅速回防,那么俄国便不会再顽固地与德国为敌,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