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朝生涯 >

第59部分

我的明朝生涯-第59部分

小说: 我的明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来这里之前,魏同和根本就没怎么把岳阳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岳阳这个小小的六品操守官充其量也就是个有钱的武夫而已。以自己的权势从他手里弄点银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现在看来,许鼎臣对他的重视可不一般,若是自己对他逼迫太甚恐怕会引起许鼎臣的反感吧,看来日后即便要捞银子也得讲究一下方式方法了。
  不提魏同和心中转过了这么多弯弯,许鼎臣把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岳阳也知道自己若是再反对那就是不给许鼎臣面子了,不过他转念一想,好像朝廷也有规定,新开垦的荒地在三年之内是不纳粮的,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和他抬杠呢。反正三年过后自己应该也有足够的能力和他说不了吧。
  想到这里,岳阳装作无奈的点点头,“既然许大人都如此说了,那就算了,日后下官再与那平原府商议就是。”
  许鼎臣深深的看了岳阳一眼,仿佛要分辨岳阳话里的真伪似地,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不管这些事了,不过你要记住。开荒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为,凡事要多思多想多和别人商量,这样才能少犯错。明白吗?”
  岳阳知道许鼎臣在告诫自己,在这件事上要多和郑发奎商量,他点点头答应道:“下官明白,多谢大人教诲!”
  放下了筷子。岳阳又举起酒杯对魏公公说道:“魏公公,皇上派了您坐镇太原府,我山西军民幸甚。日后还望公公能多照应一下我们应州,在军饷器械上能多往应州倾斜一下。”
  魏同和一听这话,脸上立刻就习惯性的浮起了皮笑肉不笑的神情,他立刻说道:“好说好说,若有机会咱家自是应该多关照你们的。”
  “草,这不是废话吗?”岳阳一听立刻就听出了这话是如何的空洞乏味,这跟后世领导常说的研究再研究根本就是同义词嘛,看来不论古今,这当官说话的艺术都是一个尿性。
  虽然说目前岳阳的补给大部分都是自己掏腰包,朝廷拨发下来的粮饷只能算杯水车薪,但岳阳并不想助涨这种风气,否则自己也太吃亏了。
  “魏公公,下官的那些手下都是刚从团练转过来,但好几个月了,朝廷下拨的粮饷连喝粥都不够,若是再这样下去下官如何能约束众将士,还望公公能协调一下,多为将士们拨发一些粮饷器械,下官替将士们感激不尽!”
  按理说魏同和作为镇守太监,拨发粮草器械这种事并不归他管。但作为镇守中宫太监,魏同和说的话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只要他说句话,山西兵备道衙门还是要给他几分面子的。所以岳阳才习惯成自然的在他面前哭起穷来。
  岳阳的那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许鼎臣和郑发奎,两人只是笑吟吟的坐在一旁看着岳阳哭穷。
  看着岳阳眼巴巴的等着自己发话,魏同和无奈之下只好问道:“岳操守,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咱家不表示一下也不好,这样吧,等咱家回去后便给守备道说一声,让他们发粮饷给你,只是不知你现在手中有多少人马啊?”
  岳阳一听,眼睛不禁一亮暗道有门。赶紧一躬身说道:“好叫魏公公得知,目前下官手下已有八千兵马,您看能不能……”
  岳阳的话刚说完,魏同和就怒了。虽然他只是一名阉人,但一些基本的常识他还是知道的。他记得许鼎臣曾经说过,半年前岳阳所部只有五百兵马,现在刚过去了大半年,撑死了也就两三千人马,现在竟然敢上报八千,你这是坟头上烧报纸哄鬼呢!
  心里头很是不痛快的魏同和不悦的说道:“岳操守,不是咱家不相信你,而是此时实在是太过离谱,咱家听说大半年前你不过是有区区五百团练,到现在最多也不过是两三千人马就到头了,现在竟敢跟咱家说有八千兵马。咱家也知道,这年头当武官的都习惯吃点空饷什么的,可你现在也太过了吧?”
  不说魏同和,就连一旁的许鼎臣也有些不满了,这个岳阳吃相也太难看了,两三千人马就敢上报八千,这也太狠了。一时间许鼎臣对岳阳的好感也下降了不少。
  看到魏同和跟许鼎臣不善的目光,岳阳不慌不忙的说道:“敢叫魏公公得知,下官说的句句属实,若公公不信,下官可以将士卒们召集起来让公公检阅,公公也可随时清点人数!”
  “嗯……”
  岳阳这么一说,魏同和也有些迟疑起来。岳阳既然敢这么说,那就表示他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说谎,否则只能是自取其辱。
  不过魏同和转念一想,既然他这么说了,自己看看也好。顺便探探这小子的虚实,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让许鼎臣如此看重。
  想到这里,魏同和不禁和身旁的许鼎臣对视了一下,两人同时看到了对方和自己相同的神色,最后魏同和干笑了几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咱家就等着看岳操守一手训练出来的精兵了。”
  “好,下官和众将士明日便在城外的校场期盼着诸位大人的到来!”
  “好!”
  话说到这里,众人都没有了说话的性质,岳阳匆匆吃了几口饭菜后便告辞回家。
  岳阳走后,魏同和也找了个借口回房休息了。席间只剩下了许鼎臣、唐学颖和郑发奎三人。沉默了良久,许鼎臣才轻叹了一声摇头道:“这个岳正宏老夫是越来越阿奎那不透了,真不知打他是哪来的胆量竟敢说此种大话。”
  唐学颖皱着眉头问郑发奎道:“郑大人,你身为应州知府,这岳正宏的一举一动按理说都在你的眼皮子低下,你说他现在真的有八千人马么?”
  郑发奎苦笑道:“唐师爷,你这可是把本官给问倒了。现在他到底有多少人本官也不甚明了,不过有一件事本官可以肯定,那就是这半年来岳正宏确实是在不断的招募士卒,现在他的实力比起去年肯定是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许鼎臣也是一脸的疑惑之色:“可也不能立刻就涨到八千人吧,那也太过了。本官虽然不是武将,但也知道兵不是越多越好的,再说多一张口就要多吃一份粮食,这岳正宏哪来的那么多粮饷养这些士卒?”
  郑发奎摇头道:“大人,您可别忘了,岳正宏如今可是咱们山西最大的盐商。依下官估计,光是去年他至少就赚了不小五十万两银子,养七八千兵马完全不成问题。”
  “可他养那么多兵马到底有什么用?难道他是想拥兵自重?”一旁的唐学颖依旧想不通这个问题。
  唐学颖的话一出口,周围的气氛顿时有些紧张起来。身为文人的他们对于武将天生就有一种防范意识,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的安全问题上更是如此。
  许鼎臣摇了摇头:“学颖此言太过,本官料那岳正宏也没那个胆子,估计他也是被去年的流寇给吓着了,想要多招募些士卒以便自保而已。造反?哼,老夫料他还没那个胆子,他若敢举起反旗,不出一个月必然被朝廷所灭!”
  “嗯,巡抚大人所言有理,下官也认为岳正宏此人或许有佣兵自重的念头,但造反却是决计不敢的。”一旁的郑发奎也很同意许鼎臣的意见。(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 白老汉入城

  跟疑心重重的许鼎臣等人不同,岳阳却是没有那么多顾虑。他之所以要把自己的实力表露出来,那是因为他认为必要的展现一下肌肉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的岳阳发展已然到了一个瓶颈期,八千多人的军队已经是他目前所能供养的极限。虽然岳阳靠着从现代弄来的食盐赚了海量的银子,但养军队光有银子是不够的;粮食、军械、一批合格的低级军官以及必要的军工生产体系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岳阳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既然不能盲目的扩大军队,那么就得沉下心来发展,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因此必要的向周围展示自己的实力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一味的低调并不可取,这也是刚才岳阳向魏同和索要军械军饷的主要原因。只有让魏同和、许鼎臣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强大,魏同和才不会把自己当成一只待宰的羔羊,许鼎臣才会更加重视自己。
  回到家后,天色已然变黑,岳阳进了屋子就看到海兰珠和玲珑姐妹正坐在屋子里有说有笑聊得正开心,在一旁的桌上则摆满了饭菜,岳阳一看就知道她们肯定是等了不少时间。
  看到这里,岳阳不禁生出一股愧疚之感,自己昨天刚成亲正是新婚燕尔之际,却把新婚妻子仍在家里几乎一天,这也太不像话了。刚想说些什么,海兰珠却站了起来盈盈走到他身边笑道:“原来是夫君回来了,饭菜已经做好了正等着您呢,快来用餐吧!”
  尽管岳阳刚才在知府衙门的内堂里已经吃过了,但他依旧笑着坐了下来说道:“好……大家都坐下来用餐吧!玲儿、珑儿,一起坐下来吃吧!”
  岳阳家里并没有这个时代许多大户人家的那么森严的规矩,什么食不言寝不语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废话,因此在吃饭的时候,岳阳不断的和海兰珠以及玲珑姐妹说着家长里短以及一些小笑话。逗得三女极为开心。
  看着笑得花枝乱颤的三女,岳阳就觉得心中痒痒的,心里不禁盘算着今晚要不要把三女都弄进房间去来个大被同眠,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刚和海兰珠成亲,海兰珠跟玲珑姐妹也不是太熟,要是自己这么做的话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最后才作罢。
  吃完了饭,岳阳写了一封信,然后喊来了两名侍卫让他们连夜出城赶往五里寨给在那里负责新兵训练的顺宝和吴成枫送去。这才和海兰珠回房歇息……
  应州城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古城,规模不算很大,但他的常住人口却不少,达到了一万多户,每逢三六九的日子都会有十里八乡的农民进城赶集,今天也不例外。
  今年五十多岁的白老汉是距离应州城十多里外的王家庄的一名庄稼汉,平日里除了摆弄庄稼,偶尔还做一些桌子板凳等家具,每逢集日便挑到城里叫卖。今天也不例外。不过这些天由于白老汉的老寒腿犯了,走路不太方便,因此他特地叫上了自己的儿子跟自己一块去赶集。
  但是当白老汉领着他的儿子挑着二十多个自己做的小板凳来到东城门准备进城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的气氛和往日截然不同。往日里那些懒洋洋的守门官兵们今天一个个顶盔带甲。手中拿着擦得噌亮的刀枪挺胸叠肚的站在城门口,一个个故作威严的瞪着前方,努力装作一副威严的样子,但是这幅模样看在白老汉这些已经看惯了这些人德行的人看来却是显得格外滑稽。
  但是让白老汉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城门大开。但守门的官兵却并没有允许城外的人进来,而是让他们先在外头等着,这下白老汉就有些纳闷了。他凑到一名守城的官兵头目跟前腆着脸问道,“诶,这位大兄弟,今儿是啥日子啊,怎么不让咱们入城了呢?”
  这名头目斜着眼看了白老汉一眼,不耐烦的喝道:“你管那么多干啥,老实在外头等着,待会会让你们进去的。”
  “那……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这我怎么知道,让你等你就等着呗,废什么话呢?”这名一脸拉茬胡须的头目把白老汉往旁边一推,示意他赶紧走开。
  白老汉急了,如果不能尽快进城占个好位子今天这买卖可就难做了,情急之下他一把抓住了这名大胡子的手臂苦苦哀求:“可待会天就要大亮,我们还要进市集占个好位子呢,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这位军爷,你行行好就让我们先进去吧!”
  “你这老混蛋,给脸不要脸是吧!”被抓住了手臂的大胡子急了,手臂一用力就把白老汉推了了趔趄,恼羞成怒的他快步上前抬起脚就要给白老汉来上几下。
  眼看着白老汉就要被揍,原本在一旁看热闹的几名要进城的百姓见状赶紧上前拦住了大胡子。
  一名认识这位大胡子的小商贩陪着笑脸道:“马四爷,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白老汉他也是心急,您别往心里去,绕了他这一遭吧!”
  “是啊,军爷,您看这老头这么大把年纪了,如何禁得起您的拳脚,您就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吧。”
  经过众人劝阻,大胡子这才气哼哼的停下了手,没好气的说道:“诸位乡亲,不是我马老四不给大伙面子要把诸位拦在门外,而是今天不同往日。我告诉你们,咱们应州城新任的岳操守你们知道吧,今儿个岳操守要调兵在校场进行操演,咱们知府大人、巡抚大人还有诸位老爷员外都要去观看呢。现在岳操守的大军已经到了城外,眼看着就要入城了,现在让你们在这等着就是要让大军先进城,你们明白吧?”
  “什么?岳操守的大军今儿个要在校场进行操演?”这个消息可是把众人都镇住了,纷纷七嘴八舌的想大胡子求证事情的真实性。
  “好了,话我已经说到这了,信不信的随你们的便。现在你们都给我老老实实到外头等着,否则若是耽误了大军进城,可就别怪我马老四不念及乡亲的情份了。”马老四很是不耐烦的将众人赶到了一旁。
  当白老汉等人被推到了一旁的角落后,远处便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地面也隐隐开始有些震颤起来。
  马老四见状脸色都有些变了,赶紧大声喝道:“各位老少爷们,大军的马队就要过来了,大伙赶紧让开,否则被撞倒了可别埋怨我们啊!”
  马老四一边说话,一边赶紧领着守城门的十多名官兵跑到了城门两旁贴着墙根站好。
  很快,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响亮,随后一道冲天的尘烟伴随着一道长长的洪流便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那些先前被赶到城墙便站好的百姓们看得有些发呆了,此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队队穿着银灰色铠甲的骑兵,和他们见惯了的大明官兵铠甲不同的是他们穿着的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全身制式铠甲,就连脸部也被面罩挡着,只露出了一双眼睛,看起来既神秘又有些狰狞。在来到城门口后,这些骑兵并没有稍作逗留,而是毫不停留的朝涌进了城门口。
  这些骑兵的队伍很长,一直过了半个时辰才入城完毕,在整个过程中这些骑兵并没有一个人出声或是停下来,除了阵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