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朝生涯 >

第258部分

我的明朝生涯-第258部分

小说: 我的明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大功啊!”祖泽润苦笑了起来:“如今咱们对朝廷没用了,朝廷自然用不着咱们了加之前些日子咱们做的事情估计被朝廷察觉了,是以皇上派了宣大军要来抓咱们进京受审呢。”
  “那朝廷也不能这么无情啊!”刘凯气愤的说:“咱们替朝廷卖命这么多年,即便是犯了一点小错可朝廷也不能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派出大军来打咱们,这不是逼咱们去死吗?”
  “死倒不用!”祖泽润冷笑道:“朝廷想要咱们去死也没那么容易,你看到了吗,我这次已经把所有的家眷都带来了,万一锦州守不住的话咱们就投靠到北边去!”
  “什么……投靠鞑子?”乍一听这话刘凯一时头脑有些转不过弯来,结结巴巴的问道:“公子,咱们和鞑子打了那么多年,现在却骤然投靠过去,恐怕……”
  “什么鞑子鞑子的,今后可不能再这么叫人家了!”祖泽润恨恨的训斥道:“从朝廷派宣大军来捉拿咱们的那一刻起咱们便不再是大明的臣子,咱们现在除了投靠北边那些人还能去哪?”
  刘凯听后不禁哑然,是啊……如今的大明虽大,但早已没有了他们的容身之处,他们除了投靠满清之外早已无路可走,毕竟从他们放开关隘让鞑子入关的那一刻起他们便早已没有了退路,十一月的严冬是如此的寒冷,但此时的刘凯却觉得有一股比寒风还有冰冷的寒意从心中慢慢蔓延出来。仿佛要将他全身都要冰封住……
  “轰……”
  一声巨大的爆炸在锦州城的南城门口爆炸开来,一枚从热气球上投掷下来三十多斤重的炸弹爆炸了,数十斤重的黑火药在一瞬间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除了将周围十多名名守军炸得粉身碎骨外,同时也将周围的守军清理一空,此时的城墙上已经到处都是爬上来的宣大军士,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和拼命想要夺回城墙的敌军杀成了一团。
  有数十名军士在一名什长的带领下朝着城门冲去,他们的任务就是将城门打开然后将外面的火铳兵放进来,只要火铳兵一进城这些守军除了跪地投降外便再无生路,而城墙上的守军也知道明白这个道理。数十名守军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也拼命杀了过来。
  “杀……”
  一名守军举起手中的长刀用尽力气朝着那名宣大军的什长砍了过去,这名什长应该是个武艺娴熟之辈,他不假思索的举起盾牌一挡发出了刺耳的金属撞击声,随后这名什长趁机将手中的长刀捅进了对方的小腹用力搅动了一下后才拔了出来,守军立刻弯下了腰发出了尖锐的哀嚎声,他弯下了腰扔掉了手中的兵器双手紧紧捂住了小腹整个人都跪在了地上。虽然他拼命的捂住了肚子,但鲜红的血液还是快速的涌了出来,随后他整个人倒在了地上用力的哀嚎起来。
  这名什长没有理会这名倒在地上哀嚎的守军,经验丰富的他很清楚这名守军此刻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救不活了。他朝着另外几名正在厮杀的人马跑了过去。只要能歼灭这些守军他就能打开城门将同伴放进来,届时一个大功劳是绝对跑不了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这名什长终于带领着手下的人马将这些守军全部杀死,随后他们迅速跑到了城门下。很快随着一阵刺耳的摩擦声,沉重的城门终于被打开了。
  当城门被打开的那一霎那,早就等候在外面的宣大军众将士们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冲啊……”
  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顺宝把手一挥,最靠近城门的两千多名火铳兵立刻端着上了刺刀的火铳冲向了城门。
  当宣大军冲进城门不久。满身是血的祖大乐也跌跌撞撞的跑到了城北的一个藏兵洞内对祖大寿绝望的喊道:“大哥,宣大军进了城……二哥也在南门战死了!”
  祖大寿怔怔了一会这才轻叹了一口气道:“告诉兄弟们,按照原定计划全部退下城墙进城内逐一抵抗。我们也该撤退!”
  祖大乐悲愤的喊了声:“大哥!”
  祖大寿嘴角蠕动了两下恶狠狠的说道:“走!”
  “是!”
  锦州是一座大城,城南距离城北还是有较长的一段距离的,当祖大寿、吴三桂等人也得以从容的带着近两万骑兵出了城朝着界牌关急驰而去,在他们的后面是一座陷入了战火的城市。
  宣大军进了城后,发现战斗并没有结束,那些守城的辽东军还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逐街逐巷的进行抵抗,不少守军还躲进了民房里,这也给攻城部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宣大军不得不逐一清理那些守军,在战斗中他们不得不动用万人敌来清理敌军,这也使得许多的民房在这场大战中遭到了损毁,据战后统计,锦州城在这场大战中有三分之一的民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堪称是损失惨重。
  夕阳西下,看着远处落下的红日,岳阳觉得那轮残阳是如此的血红。他轻叹了口气,这一刻他不知道为了攻下锦州却让这么多的百姓无家可归是否做对了。
  身后传来一阵喳喳作响的脚步声,随后顺宝的声音在身后响了起来:“侯爷,末将怎么也找不到祖大寿和吴三桂那些家伙,适才问了一些降兵才知道那个龟儿子在城破的时候就望北跑了,估计现在已经快到界牌关了。大伙估计这老小子肯定是率众降清去了,吴成枫请示是否派出骑兵追击。”
  “不必了!”岳阳长吁了一声,脸上露出黯然摇头道:“不必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再说现在追过去也来不及了。”
  经过了一天的激烈战斗,锦州终于被攻陷,至此辽东两座最重要的城市也纳入了岳阳之手,这也宣告着岳阳的势力已经从宣大延伸到了辽东,大明西北至东北的防线全部尽在岳阳之手。岳阳的势力也涨了一大截,他的触手终于延伸到了距离满清都城只有数百里之遥的地方。
  就在岳阳攻下锦州的夜里,原本灰蒙蒙的天空终于飘起了大雪,而几名信使也骑着快马朝着京城的方向急驰而去……
  三天以后,盛京城的皇宫里。一名太监连滚带爬的跑进了崇政殿然后噗通一声摔倒在大殿上把正在议事的多尔衮和众大臣吓了一跳。多尔衮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多铎见状便大声立刻喝道:“你这该死的奴才,这里是什么地方,怎容你如此放肆!来人啊,将这该死的奴才拖出去乱杖打死!”
  “嗻……”
  旁边立刻走来几名身强力壮的侍卫将这名冒失的太监拉了起来就要拖出去。
  这名太监见状立刻叫了起来:“皇上饶命……奴才有要事禀报,并非要冒犯您啊!皇上……”
  “慢着……”
  多尔衮出言制止了几名侍卫,让他们将这名太监拖了回来。
  多尔衮说道:“你这奴才,莽莽撞撞的冲进来是想寻思吗?说……到底有什么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理由朕就扒了你的皮!”
  这名太监赶忙说道:“启禀皇上。祖大寿、吴镶、吴三桂等诸多辽东将领带着家眷已经来到了距离盛京一百里外的地方,他们……他们说要归顺我们大清啊!”
  “什么?”
  这一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腾的一声就站了起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颤抖着声音问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太监重复说道:“皇上……祖大寿一行人带着兵马和家眷已经来到了盛京城外一百里处,他们要归顺我们大清呢!”
  “轰……”
  这下整个崇政殿全都沸腾了起来,不少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事就像天方夜谭一般不可思议。多尔衮甚至还用手指掏了掏自己的耳朵不可置信的问道。
  “你……你知不知道,如果你敢诓骗朕,那是要砍头的!”
  太监急得差点哭了:“皇上……奴才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诓骗您啊!那祖大寿确实是率众来归顺我大清了。是索尼大人亲自派人来报信的!”
  崇政殿里沉寂了半响,随后才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原本压抑的气氛突然变得炙热起来,诸多的王爷贝勒们弹冠相庆,甚至不少原本相互看不顺眼的人也相互道喜起来。
  看到大殿内众人的模样,多尔衮也轻叹了口气整个人仿佛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瘫坐在椅子上。
  以前没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多尔衮不知道有多羡慕坐在这个位子上的皇太极,现在皇太极死了,轮到他坐在这个位子上时他才感觉到屁股下的这个位子究竟有多烫。
  当整个满清数十万人的生死存亡全都压在了他的肩膀上时,他才感到这幅担子是多么的沉重。皇太极新丧,大清新败,各旗的将士们士气低迷,国内的粮食物资也严重不足,加上不少王公大臣也在明里暗里反对他的统治,多尔衮只觉得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有时候他真想撂挑子不干了,可他也只能想想而已,这是一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道路,如果他一旦后退,那么等待他和他亲人的只有灭亡。现在好了,明国的辽东将领祖大寿竟然率众来降,这个消息无疑会极大的刺激大清国的军心和士气,这样一来国内反对他的声音势必也会消声灭迹。
  这时,大殿内的大臣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冲着多尔衮跪了下来恭声道:“臣等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辽东诸将率众来降,大涨我朝天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的贺喜声传入多尔衮的耳中,多尔衮的脸上仿佛涂上了一层红光,他容光焕发的大声喊道:“走……诸位都随朕一起出城三十里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臣等谨遵圣旨!”众人又齐声说道。
  就这样,多尔衮率领着满朝文武远出盛京三十里外将远道而来的祖大寿、吴镶等人,给了他们极高的礼遇,这也让原本心中有些忐忑的祖大寿和辽东众将心中大定。
  而祖大寿和吴镶等一众辽东将领的投降也极大的增强了满清的实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壮大的满清的实力!(未完待续。。)


地三百七十三章 汤护的麻烦

  虽然是寒冬腊月,但在北京的内城里依旧是人头涌涌一副繁荣的景象。
  和外城的流民遍地卖儿卖女不同,内城里住的都是王公大臣和公侯贵戚,对于环境和治安自然有着很高的要求,象外城那样整天吵吵嚷嚷充斥着乞讨声卖儿卖女声自然是不允许的,这里也是巡捕衙役以及五城兵马司重点巡逻的地方,一旦发现有衣冠不整或是鬼鬼祟祟的人靠近立马就会被驱赶出去,粉饰太平嘛,古往今来都是一个套路。
  穿着一身青色长衫的汤护挺着他的大肚子走出了杨柳胡同来到了成贤街上,这条街离皇城很近,孔庙和雍和宫比邻而居,京城的国子监也坐落在这里。
  自从隋朝以来,国子监就是历代朝廷的中央官学,为华夏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明朝实行的是两套政府班子,也就是双首都制,因此在金陵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金陵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当然了,名义上“南监”和“北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由于金陵的政府班子形同虚设,因此“南监”的地位比起“北监”也是大为不如,而今天汤护来到国子监也是有事情要办。
  正当汤护来到国子监的大门前,便看到门前有不少国子监的学生聚集在那两颗大槐树前吵吵嚷嚷,这些人明显分成了两拨此刻正在相互对骂,汤护看到这里不禁好奇的加快了脚步走了过去,正好看到一名书生正慷慨激昂的讲着什么。
  “诸位学子,诸君请听我一言。”一名年纪约为十七八岁的年轻学子跳上了一块石头,挥舞着拳头对周围的人大声喊道:“诸位,昨日金陵新出的《金陵时报》大伙都看了吧?如今大明正直危难之际,而那忠勇侯岳阳却带着七万大军悍然杀向了辽东。先是攻打山海关,杀死山海关守城官兵数万,逼得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一家人逃向锦州。”
  这岳阳还不肯甘心,又带着人马杀向了锦州,辽东副都督祖大寿不忍对昔日同僚兵戎相见只得退出锦州,而岳阳又对其紧追不舍,最后不得已只得降了鞑子。诸位,吴某人想要问一句,这世上还有天理吗?那岳阳如此穷兵黩武残害忠良,难道朝廷就不管一管吗?俗语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吾等学子看到此不平之事难道不应该为惨死在岳阳手上的无辜辽东将士讨一个公道吗?
  “对……岳阳此人残暴嗜杀,如今正大肆屠戮忠良,我等学子正应该秉承一腔浩然正气到午门前鸣鼓为屈死的辽东将士喊冤!”
  “正是,此等小人怎可为我大明侯爵?伸张正义就在今朝!”
  看着诸多人正对着岳阳群情汹涌的口诛笔伐,汤护的眼睛习惯性的眯了起来,他正想上前几步说几句。却看到几名同样身着长衫的学子走了出来,为首的一名身材高瘦的学子对刚才对他们说话的几名学子拱手道:“诸位,大家请静一静,请听苏某一言。”
  随着这名学子的说话。周围逐渐安静下来,这名学子才对刚才嚷得最凶的一名学子冷笑道:“柳兄,今日你们聚集在这里无非就是想要将事情闹大,可你们这些人想过没有。忠勇侯是如何去辽东的?我告诉你,他可是奉了皇上的圣旨去辽东接管辽东军务,可那吴家和祖家不奉旨也就罢了。反而将宣大军拦在了城外,宣大军不得已才对山海关和锦州展开攻击,吴镶、吴三桂和祖大寿等人不敌朝廷大军,竟然还妄图想要膀臂挡车,兵败后又公然投靠满清鞑子,此等鼠辈本应当人人得而诛之,可柳兄却对此视而不见,反倒对奉旨剿灭次贼的忠勇侯喊打喊杀,我却是要问你居心何在!”
  “你……你简直是胡搅蛮缠!”姓柳的学子一时不由得语塞起来,过了一会才冷笑着指着对方说道:“姓苏的,你也不必拿皇上的圣旨来压我,祖家和吴家守护辽东数十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朝廷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要将其拿下问罪,试问公道何在?天理何在?若非那岳阳步步紧逼,祖将军和吴将军又岂能投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