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朝生涯 >

第175部分

我的明朝生涯-第175部分

小说: 我的明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大威面陈似水的摇了摇头,“本官也不知道,保不齐这家伙真能做出这种事来。”
  “这事可难说,本官觉得有些人做事太不讲究了。”和岳阳的关系向来不错的王朴冷笑说道:“岳老弟是个实在人,此次却是陈督臣和高公公做得有些过了,谁不知道他们此次就是冲着岳老弟手中的粮食和田地来的,要换了我也得跟他们玩命!有些人为了银子连脸都不要了。”
  “唉……”众人齐齐摇了摇头。
  这人啊就怕比较,他们跟了卢象升几年,如今陈新甲也当上了这个总督,人们相互一比较,很容易就比出两人的差异,相比之下陈新甲无论是做人做官还是治军能力比起卢象升那是差了三条街都不止。这次陈新甲将他们都带来浑源州,这些人立刻就明白了,陈新甲是让他们为他镇场子呢,原本这种破事他们是不想掺合的,但官场往往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总督发话了他们自然是自能服从了。
  只是这些人也打定了主意,这趟过来他们只是来看热闹,想要让他们为陈新甲火中取栗捞好处是绝不会做的。
  看着脸色大变的陈新甲,岳阳也就没有和他再兜圈子了,他冷冷的对陈新甲说道:“陈督臣,末将是个粗人,说话也不会兜圈子,您此次来浑源州到底是干嘛的只要是个人就知道。现在末将也有些话对您说,由于前些日子末将和鞑子拼得太狠,而朝廷却只给了区区两千两银子的奖赏,说实话,这些银子别说抚恤阵亡将士了,就连喂马的草料都不够,因此从今儿开始,末将就停止想朝廷缴纳秋粮和税银了,请皇上谅解。”
  “你放肆!”岳阳的话一出口,陈新甲几乎要跳了起来。声音一下就拉高了八度,“岳阳,你莫非想要造反吗?”
  陈新甲造反两个字一出,周围一片寂静,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
  岳阳沉默了一下后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他向前两步走到了陈新甲面前,右手按着腰间的刀柄冷冷的盯着他一字一句的说道:“陈督臣说笑了,本官自然是不会造反的。不过若朝廷真的逼迫本官过甚,本官说不准真的要清君侧一回。”
  “轰……”
  “清君侧”这三个字一出,所有人都被吓呆了。
  什么叫做清君侧,所谓的清君侧指的就是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这本应是一种正义之举,但实际上这往往也是不少野心家发动叛乱反抗朝廷的主要理由。有明一代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明朝初期的燕王朱棣了,在他老子死后,他正是喊着“清君侧”的口号杀到了金陵,顺带着把自己的侄子拉下了马,最后自己登上了皇位。因此,清君侧这个口号是不能乱喊的,因为这个口号对于朝廷来说几乎跟造反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在外面包了一层看起来高大尚的外衣而已。
  骤听到这个词,陈新甲这才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岳阳,这个家伙要是被逼急了他还真能做出这种事来。
  竖子……竖子你敢!”陈新甲的脸色由青变白,他很快就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岳阳真的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的话,他会不会立刻翻脸,并在这里把自己和高起潜给杀了,依这家伙的脾气这种事他未必干不出来啊。
  “我不敢?”
  岳阳的冷笑了一声,原本自己和他不过是在总督府内起了一次口角,他就一直想方设法要制自己于死地,这次他和高起潜、许鼎臣和宣大诸将一起联袂而来,也是要逼着自己缴纳粮税,说不定甚至还想解除自己的兵权。岳阳不用想也知道如果自己手中一旦没了兵,下场会有多惨!自己死了不说,恐怕就连自己的三个媳妇和一对儿女、老太太和妹妹岳颖一个都跑不了。
  想到这里,岳阳就再也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恨意,他一把抽出了腰间的宝剑“刷刷”的在陈新甲的脑袋周围挥舞了两下。陈新甲先是感到耳边一凉,随后便是一阵剧痛从耳边传来,过了一会才传来一阵凄厉的惨呼声,“啊……我的耳朵……”(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他不叫岳飞(二更)

  “砰……”
  “混账……这个乱臣贼子,朕要调动大军灭了这个逆贼!”
  崇祯九年十月十五日,东暖阁书房里传来了崇祯怒吼的咆哮声。
  是的,就是咆哮声,这一次崇祯确实是气坏了,因为他派到山西的新任宣大总督和山西镇守太监齐齐被人割掉了耳朵后给赶出了山西。
  继陈新甲被岳阳割掉了耳朵后,岳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昏迷不醒的高公公也没有放过,一并将他的耳朵也割了下来,将这两个人和一同前来的山西巡抚许鼎臣以及宣大诸将强行驱逐出了山西北路。
  这一下岳阳的事情彻底闹大了,整个大明官场集体失声。性子暴跳的崇祯接到消息后的第一个反映就是给宣大镇下了一道旨意,命令宣大镇各部立刻出动大军,将岳阳和所部人马全部歼灭。
  但接下来得到的消息却让崇祯绝望起来,因为从宣大各镇传来了消息,如今的宣大镇只有两万不到的兵力,而岳阳的手中的兵力就几乎和宣大各镇的兵力差不多,如果再加上他新训练的一万人马,此时岳阳手中已经有近三万大军,如果真的打起来的话别说剿灭岳阳了,宣大诸军不被岳阳灭了就好了。
  崇祯在大发脾气,而首辅温体仁、次辅兼兵部尚书杨嗣昌、吏部尚书谢升、户部尚书侯恂、吏部尚书黄士俊、左都御史唐世济以及锦衣卫指挥室骆养性等一众大臣站在崇祯跟前大气也不敢喘。
  “说话啊?你们怎么不说话啦?平日里你们不是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吗?怎么都不说话啦?”崇祯狂吼了起来,破口就骂道:“杨嗣昌,你不是向朕举荐说陈新甲熟知兵事,到了山西后必定能整顿军务镇守边关吗?怎么前脚刚到山西,后脚便让人割了耳朵赶回来了?如此愚蠢无能之辈就是你口中的说的干臣吗?”
  此时的崇祯已经浑然忘了就是他贪图山西北路的粮税和商税,不但打赢了杨嗣昌重新启用陈新甲的请求,更是连高起潜也派了出去,其目的就是要把岳阳收拾掉。如今这两人不但没把岳阳给收拾掉。反倒被岳阳给打得眼冒金星,不但被赶出了浑源城,连一双耳朵也被人给割掉,这下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皇上,臣知罪!”
  面对崇祯的指责,杨嗣昌知道无可避免,他摘掉了头上的乌纱帽轻轻的放在了地上,跪在地上给崇祯磕了一个响头悲声道:“皇上,臣有眼无珠,看错了陈新甲这个庸才。耽误了皇上的大事,臣知罪,陈恳请辞去次辅和兵部尚书之职,请皇上准臣辞官回乡!”
  看到杨嗣昌的样子,所有人都愣住了,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这么狠,不等崇祯怪罪就自己提出了辞呈。
  “哼……”
  温体仁最先反映过来,轻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不甘之色。刚才他刚想站出来弹劾杨嗣昌失察之罪。没想到对方竟然以退为进,干脆就撂挑子不干了,这下好了,他就算想弹劾他也不行了。
  紧接着崇祯也清醒了过来。看到跪在地上的杨嗣昌鬓角露出了一缕白发,原本的愤怒也渐渐消去,随即想起了杨嗣昌这些年兢兢业业为朝廷做事的情形,心中恻隐之心大起。
  “杨嗣昌毕竟为朝廷效力这么多年。如今不过是犯了视察之罪就要把他罢官返乡,是不是太过苛责了。”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叹了口气道:“杨爱卿。你起来吧,朕并没有怪罪于你的意思,只是听到岳阳那贼子竟然如此猖獗一时忍不住激愤而已。”
  “谢皇上!”杨嗣昌原本也没有真打算辞官,崇祯既然给了他台阶下,他自然乐得借坡下驴。
  他站了起来,拍了拍衣袖躬身对崇祯道:“皇上,如今最要紧之事是决定如何处理岳阳,否则拖下去朝廷的威严将会荡然无存啊!”
  提到这件事,崇祯忍不住又哼了一声,喘着粗气道:“那你说应该如何处置岳阳?”
  杨嗣昌没有立刻回答崇祯的话,而是转身问一旁的骆养性:“骆大人,你掌管着锦衣卫,你能否告知本官,如今岳阳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请你告知皇上和诸位大人。”
  被点了名的骆养性站了出来,对杨嗣昌拱手道:“启禀皇上、诸位大人,据潜伏在应州府和浑源州的锦衣卫探子回报,岳阳如今已经在应州府、浑源州以及边关的高山卫一带屯有重兵,若是岳阳确有反义的话,卑职估计只最多半个月便可横扫山西全境。”
  崇祯再也忍不住又拍案而起:“混账话,岳阳那贼子如何有这般实力!”
  “皇上,臣所说句句属实。”骆养性赶紧跪下累叩头道:“如今的应州军可谓兵强马壮,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加之岳阳这些年来收拢的流民已有数十万,他在山西北路的声望可谓如日中天,若是他愿意,随时可以拉起十万大军,所以……所以……”
  崇祯听得满嘴的苦涩,原来不知不觉间岳阳已经发展成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如果岳阳真的不顾一切拉起十万大军扯旗子造反,别说山西了,恐怕他能一路打到京城来吧。
  温体仁冷哼道:“怎么样?老夫早在两年前就说过,岳阳此子有狼子野心,迟早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可有人却一再为他说话,正是养虎为患啊。”
  杨嗣昌一听就知道温体仁说的正是自己,对此他也只能轻哼一声就不说话了,毕竟人家说的是事实。
  看到杨嗣昌不说话,温体仁更加起劲了,正想继续说下去,可崇祯却是听不下去了,不耐烦的说道:“好了好了,温爱卿你也别说那些没用的,朕如今只想问一句,既然发兵剿灭不可取,那朝廷应该如何是好。”
  书房里寂静了良久,没有人说话。其实岳阳和朝廷翻脸的原因众人都很清楚,就是因为崇祯赏罚不明,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只给了人家一个不痛不痒的奉国将军的闲散武衔和两千两银子,换了谁心里也堵。更何况你还派了陈新甲和高起潜去山西,摆明了要弄死人家,换了谁都发火,人家虽然姓岳,但他不叫岳飞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左右为难

  “怎么,温爱卿如今贵为首辅,连个主意都出不了吗?”
  看到温体仁不出声,崇祯心里更不痛快了。崇祯的性格多疑且暴躁,进入新年以来,由于大明国内的局势愈发糜烂,崇祯对其也越来越不满,这种不满也逐渐体现在对他的态度上,有好几次温体仁上的折子都被崇祯毫不客气的打了回来。
  温体仁不是傻子,自然察觉到了崇祯对自己态度的转变,现在看到崇祯的神情后他更加着急了,但他一时间哪有什么既能让崇祯满意,又能把岳阳的主意啊。情急之下,温体仁站出来说道:“皇上,老臣以为,倘若皇上愿意给岳阳一个台阶下,此人便会安份下来,如此一来山西宣大也可平复。”
  “台阶?”
  崇祯差点气乐了,尼玛的,老子才是皇帝耶,让老子给岳阳台阶下?你温体仁身为朕的首辅大臣,不但不为朕着想,反而替那贼子说话,你的屁股坐歪了吧?想到这里,崇祯沉着脸道:“温爱卿,你想让朕如何给他一个台阶下啊?”
  温体仁也豁出去了,他大声道:“臣听闻岳阳那厮虽然将高公公和陈新甲二人赶出了浑源州,但并未将事情做绝。他没有杀了此二人就证明他此时并无造反的决心,只要皇上稍稍给他一个台阶,老臣以为此人必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抗朝廷的。”
  “不敢?”崇祯从鼻孔哼了一声:“此人连清君侧都喊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
  “那还不是被你给逼的!”温体仁心中暗自腹诽,不过脸上还是一片肃然道:“说和做可是两码事,老臣以为若是岳阳有反意的话他何必将许鼎臣以及宣大一众将领放回去?干脆连陈新甲、高起潜以及这些人一块杀了岂不是好?这样一来整个山西不就尽数归于他手了吗?”
  温体仁说到这里,众人也频频点头,毕竟温体仁说的很有道理,若是当日岳阳真的有心造反的话,只要他愿意。陈新甲、高起潜以及一众宣大众将一个都跑不了,这样一来恐怕用不了十天半个月山西就要姓岳了。
  听到这里,即便崇祯对岳阳的火气再大也不得不承认温体仁说得有道理,只是他的脸上还是挂不住。毕竟高起潜和陈新甲是他派到山西去的,刚到山西上任屁股还没焐热呢,就被人割了耳朵赶了回来,如今的满朝文武都在看着呢,对于这样的人朝廷不但不惩罚,反而给他加官进爵,这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啦?
  看到崇祯还是犹豫不决。温体仁有些不耐烦了,扭头瞪了一旁的杨嗣昌一眼,“祸是你惹出来的,老子为你做到这一步已经够仁至义尽了,剩下的事情你自己解决吧。”
  对于温体仁的怨念杨嗣昌看得清清楚楚,他也知道这次是他看走眼了。原本他只是想通过打击岳阳这件事来消除卢象升的势力,没想到拍苍蝇却拍出到了老虎的屁股,而且这个老虎的脾气还相当暴躁,一言不合就要咬人。把整个大明朝廷差点吓出好歹来。
  虽然跟温体仁很不对付,不过杨嗣昌还是咬牙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既然岳阳并无确切的反义,朝廷也不能胡乱宣布其为叛逆。因此臣以为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从长计议,那就是说不能拿他怎么样啰?”
  崇祯刚要发火,一直站在后面不做声的户部尚书侯恂也站了出来对崇祯报告道:“启禀皇上,臣有话要说。”
  “讲!”崇祯的声音就象从牙缝里挤出来似地。
  “皇上。如今各地秋粮已然押解进京,但臣算过了,如今尚缺白银七十万两、粮草一百二十万担。请皇上明鉴。”
  “怎么会差那么多,这两年朝廷的粮食和银子不是还够应付开支的吗?”一听到这里,崇祯就感到脑袋又大了起来。
  “年初那是因为这两年有了山西北路缴纳的粮食和银子,朝廷这才勉强够开支,可如今岳阳已经明确表态,说今年的秋粮他不交了,所以咱们又开始缺粮食和银子了。”侯恂的话很直接,意思也很明确,原本你要是不闹腾的话人家还好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