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朝生涯 >

第144部分

我的明朝生涯-第144部分

小说: 我的明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阳拿这位媳妇也没办法,只得生硬的说:“你呀,别忘了你现在也是汉人的媳妇,用我们汉人的说法那就是出嫁从夫,来到我们汉人的地界上就得守我们汉人的规矩,明白吗?”
  “哦!”
  海兰珠虽然性子较为直爽,但对于岳阳的话还是很听从的,看到丈夫这么坚持她也只能作罢。不过随后海兰珠又想起一件事,不由得问道:“对了,这次出兵你打算带多少人马?”
  “这个嘛,就带上五千步卒、三千骑兵一个炮营和两千辎重兵吧,有一万多的兵力应该可以自保了。”岳阳想了想才回答道,现在岳阳的总兵力虽然已经达到了两万三千人左右,但又要驻兵关外的察哈尔驻军,又要分兵驻守应州府、浑源州以及北路各个关卡,手上能动用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否则前些日子他也不会宣布趁着那个机会喊着募兵了。
  岳阳此时的脑子浮现出了一行在现代时搜索度娘时出现的资料:7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今属北京)。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城陷,荩与国器、时雨等皆死之。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今属天津)、定兴、安肃(今河北徐水)、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
  这一行资料虽然简短,但里面却包含了不知多少百姓的血泪,既然如今的大明朝廷不能保护好麾下的百姓,那就让自己来尽一份力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被嘲讽了

  崇祯九年六月二十日 下午
  从京师到昌平的路上,岳阳带着一百多名亲兵正在策马狂奔。
  就在今天上午,岳阳接到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代宣大总督卢象升之令。在命令中卢象升告诉他昌平依然失守,命他立即改道前往良乡和卢象升大军会合,并要求他立即轻装前往良乡接受命令。
  岳阳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将兵马交给顺宝和胡老三统领让他们赶紧跟来,自己则带着陈大志和一百多亲兵赶赴良乡。
  六月十六日,已经将国号改为大清的皇太极急令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阿济格要尽快扫平京畿地区的抵抗势力,务必在明国援军到来之前贡献昌平。阿济格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指挥大军不顾伤亡的攻下了昌平,随后又指挥大军攻向了良乡、顺义、宝坻、定兴、安肃、大城、雄县、安州等地,而阿济格则屯兵与昌平,一时间京畿一片告急。
  岳阳在接到卢象升命令的时候大部队已经距离良乡只有不到三十里地,是以他率领一百多亲兵策马狂奔下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了良乡这个京畿近郊。
  来到了良乡,便已经看到了不远处的北京城墙,此时沿着城墙的西南己经扎下一个巨大的临时营寨,在大风中众多大旗猎猎声响。虽是营寨只是用粗木扎成,但那股强烈的肃杀之气还是直冲云霄。营盘内行走的也尽多是顶盔披甲的军士,卢象升领的五千天雄军居中,周围则是各镇总兵的正兵营与副总兵的奇兵营,里面还有不少骑兵。由于明军以赤色为其本色,因此放眼望去整个大营全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辕门外,通报了姓名并出示了腰牌和付印后,岳阳被允许进入营寨内,而陈大志等一干亲兵就被大门守兵给拦住了。卢象升的中军亲将陈安将岳阳迎入了军中。
  岳阳跟在陈安的后面进入大营,发现大营里里的明军士卒们虽然大部分神色疲惫,但一个个的精神面貌却是很好,不时还有一队队顶盔披甲的军士在各自的伍长或是什长的带领下在大营里巡逻。而那些没有巡逻任务的军士或坐或卧地下休息,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擅自卸甲,且神情坚毅举止沉稳,比起岳阳平日里所看到的那些各地卫所的兵马强了何止一筹。看来这些就是大明的职业士兵了,比起那些只会拿锄头的卫所兵,这些才是真正能保卫大明的兵马啊。
  再继续走过去时,岳阳又发现这些桀骜不驯的军士个个行止有度。大营的营盘散而不乱,内营外营划分得清清楚楚,看到这里岳阳不由得暗自佩服,安营扎寨这个活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才最是考验一名统帅的带兵治兵能力。
  很快,岳阳来到卢象升的大帐前,一杆中军大纛高高飘扬,上书一个巨大的“卢”字。
  大帐前面,站着一排身披铁甲身材高大强健的卫兵。他们一个个手持长枪腰佩重刀,身子笔直而立,望着前方一动不动,岳阳明白这些想必就是卢象升身边最贴身的护卫了。
  到了门口后。陈安笑着对岳阳道:“岳兄弟,你再次稍等片刻,待为兄去为你通报一声。”
  “有劳陈将军!”
  过了一会,陈安走了出来对岳阳做了个请的手势。
  岳阳先是上下看了看自己身上的铠甲。整理了一下军容,便随着陈安一同走了进去。
  当岳阳跟随陈安进入大帐后,便看到在大帐的中央卢象升则是顶盔披甲的坐在中央的一张书案后。正双目炯炯有神的望着岳阳。岳阳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卢象升了,此时再见到他,岳阳便发现卢象升更加消瘦,气度也更加的沉稳了。而在大帐的两侧已经坐满了一排排的将官,岳阳眼神一扫,便发现宣大的不少军官都在,比如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总兵都在现场,此时正看着岳阳脸上露出微笑。
  岳阳大步走到卢象升跟前大声道:“末将山西北路参将岳阳奉命赶到见过卢督臣!”
  看到岳阳到来,卢象升原本严峻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点了点头温言道:“正宏你也来了,坐!”
  岳阳回头眼神一扫,心中想了想便走到大同总兵王朴走去,王朴则是笑嘻嘻的将身子挪了挪,岳阳走到他身旁坐了下来。
  其实依照岳阳此时的职务是没有资格坐在王朴身边的,毕竟王朴此时的职务是大同总兵,而岳阳只是一个参将,和总兵之间还隔着副将、副总兵两道门槛,这么一来岳阳此举可谓是逾越了。
  果不其然,岳阳刚坐下来,一个声音便在一旁响起,“卢督臣,敢问这位岳参将何德何能,竟能与一众总兵坐在一起,末将对此甚为不解,敢请卢督臣为末将解惑。”
  “嗯,这哥们是谁啊!”
  刚坐下来,屁股还没焐热的岳阳心里挺郁闷的,哥们招你惹你了,刚进来坐下你就跟哥们一下马威,你谁啊你!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名二十三四岁左右,长得浓眉大眼一脸傲气,穿着一身厚重铁甲的年轻将领正冷笑着望着自己。
  岳阳心中这个气啊,他刚要站起来说话,身旁的王朴便却抢先按住了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随后王朴笑嘻嘻的说道:“吴将军,这位岳将军虽然这是个参将,但他却是皇上钦封的从二品的镇国将军,是以坐在这里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不知本将这么回答你可满意?”
  “哦,原来如此啊,没想到宣镇府还真是与众不同啊,连参将都能加镇国将军衔,这倒是末将失礼了。”
  这名姓吴的年轻参这么一说不打紧,打击面可就太广了。立马就惹恼了宣大一众将领,象虎大威、杨国柱这样年纪大且老成持重的将领还好,但想王朴这样较为年轻的将领就受不了了。密云总兵唐通立刻就站了起来喝道:“小子,你说谁呢?宣镇府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你们辽东的人来指手画脚了?”
  面对宣大诸将的群情激奋,这名年轻的将领却毫不惧怕,冷笑道:“怎么,末将说错了么?还是诸位不敢承认啊?”
  “嘿……”这下岳阳再也坐不住了,他豁的站了起来指着这名将领喝道:“小子,你怎么说话的,再说一句废话信不信老子削了你这孙子!”
  “谁怕谁啊,我还怕了你不成?”这名姓吴的参将冷笑着站了起来,毫不示弱的望着岳阳,满脸的不服之色。
  “好小子,胆子不小啊,敢这么跟我说话,今儿我要是不把你牛黄狗宝给打出来我就不姓岳!”岳阳真是生气了,这几年随着他权利、威望和官威的进一步增加,已经很少有人敢这么对他说话了,象宣大的虎大威、杨国柱、王朴这些总兵跟他交情甚好,就连卢象升这个总理五省的宣大总督由于收了他不少东西,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现在竟然被一个跟他平级的参将给当众嘲讽,他要是忍得住的话今后也甭在宣大混了。
  “来就来,本将还怕你不成!”没想到这名年轻人也挺横,傲然站了起来毫不示弱的望着岳阳。他这一战起来后坐在他旁边的一众将官也都站了起来。
  “怎么,想打群架吗?”看到这样的情形,王朴和他身边的一众宣大将领也不能坐着了,想打群架吗,谁怕谁啊?全都站了起来,双方都虎视眈眈的盯着对方。
  “够了!”
  这时,身为此地最高统帅的卢象升不得不发话了,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他要是再不制止的话恐怕就要演变成群殴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我叫吴三桂

  “够了,你们在干什么?有没有将本官放在眼里?如果你们真的闲得无聊的话那就出兵昌平跟鞑子决战好了!”卢象升一拍书案,发出“砰”的沉重响声。
  “陈安!”
  远在守候在大帐外的陈安立即走了进来抱拳大声喝道:“莫将在!”
  “你在这看着,若有人敢先动手,你便立即执行军法,格杀勿论!”
  “是!”
  陈安将眼睛一瞪,一摆手,大帐外立刻冲进来几名手持长枪的守卫,立刻将原本家拔弩张的两方隔离开来。
  看到卢象升发了怒,原本如同斗鸡一般要起冲突的众人相互瞪了几眼后这才缓缓坐了下来。
  “还有你,岳阳你也坐下来!”卢象升看了眼岳阳,随口骂道:“你看看你,哪里有一名镇国将军的样子,简直就像是山里的土匪,要是让本官再看到你当众和同僚吵架,看本官怎么收拾你!听明白了吗?”
  “是……谢督臣教诲,末将记住了!”虽然被卢象升训了一通,但岳阳并没有生气,深谙官场之道的他很清楚,有时候领导当众对你进行批评那是因为他已经将你当成了自己人,所以才会毫不客气的批你,否则人家吃饱了撑的才会骂你。
  训完了岳阳,卢象升又将目光转向了那名年轻的参将淡淡的说道:“长伯,岳参将虽然性子不好,但还是有些许的本事的。皇上封其为镇国将军,那也是诸位阁老和朝中的重臣们点了头的,想必不会出现长伯所说的宣镇府的兵将们会出现烂赏的情况发生。”
  虽然卢象升只是用一众平淡的口吻说话,但谁都听出了卢象升语气里蕴含的不满。
  “糟了!”那位吴参将心里不由得咯噔一声,刚才他只顾得说痛快了,却忘了卢象升可是兼着宣大总督一职,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嘛。他想到这点,在他旁边的那些辽东来的将领自然也想到了。一群人脸上不由变得难看起来。
  其实,刚才那位姓吴的参将和岳阳起了冲突,倒也不是他纯粹是特意针对岳阳,而是下意识里的一时冲动。
  到了明末,由于要抵御来自蒙古和女真的威胁,大明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那就是宣大镇和辽东镇。尤其是辽东军事集团每年所花的军费更是占据了整个大明近七成的财政收入,因此在岳阳到来之前,辽东的将领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最牛气哄哄的人了,对上别的地方的将领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有底气的。
  但这种情况到了近两年却有所改变。由于岳阳的出现,山西的应州府和浑源州连续数年的丰收改变了原本地贫民穷的现象,如今更是号称塞北的小江南。去年秋收后竟然史无前例的向朝廷上缴了七十万担粮食,这下却是让宣大府的人抖了起来。
  如今在朝堂上山西籍的官员在朝堂上也挺起了胸膛,为啥?因为在去年一年里,朝廷给辽东拨发的军饷和粮食当中就有近半是从山西调过去的,你们辽东那些丘八不是很牛气吗,别忘了连你们吃的东西都是从咱们嘴里省下来的,大家同样是抗击鞑子。可咱就能一边打鞑子一边给你拨粮,你们辽东能做到吗?
  宣大的人是爽了,但辽东籍的将领们却心里有些不爽了,因此这才有了刚才那一幕的发生。
  不提辽东诸将的脸色。卢象升在暗暗敲打了对方几句后又对岳阳说道:“岳阳,你也别在意,你和吴参将都是朝廷的年轻俊杰,今后还是要多多合作才是。刚才的事情你也别往心里去。”
  岳阳心里暗暗冷笑了一声,不过表面上依然肃然道:“督臣发话岳阳自当遵从,不过还未知这位武将军如何称呼呢?”
  吴参将轻哼了一声勉强说道:“本官乃辽东总兵吴襄之子吴三桂。适才本官也只是无心之失,望岳大人不要放在心上。”
  “吴三桂!”
  他的话音刚落,岳阳立刻就发出了一声尖叫。
  “嗯,怎么?岳大人听说吴某的名字?”那位参将……嗯,也就是吴三桂看到岳阳失态的样子不禁好奇的问了一句。
  “啊……这个……这个自然是听说过的。”此时岳阳的脸色很是精彩,忽红忽白的不断变换了好一会。
  尼玛的,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大汉奸之一他怎么会不认识呢?在后世,吴三桂的大名堪比宋朝的秦桧,民国的汪精卫啊,可以说都是那么的如雷贯耳,但凡是念过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这个名字简直就是拉仇恨的代表,一提到这个名字就没有不骂他的!
  “早知道是吴三桂,刚才就过去揍这丫挺的了。”
  不提正在后悔的岳阳,卢象升有点好奇的看了岳阳一下后,又问道:“岳阳,鉴于你太过赶路,此次本官就不责罚你了,不过下不为例,若有再犯本官绝不轻饶,听明白了吗?”
  说到这里时,卢象升的声音里已经有了一丝严厉的味道。
  “是,多谢督臣不罚之恩!”岳阳知道卢象升这是话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偏不倚,但其实已经很照顾自己了,否则要是换了别的时候,如此咆哮帅帐哪能这么轻易就能混过去的,不挨上几下军棍不算完。
  训过了双方当事人,帅帐内才重新回复了秩序。卢象升有意无意的问道:“岳阳,此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