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教皇 >

第321部分

三国大教皇-第321部分

小说: 三国大教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拍,也就是十八个章节。分别叙述了“女娲创世”、“女娲补天”、“女娲助大禹治水”、“商迁都于殷”、“商纣王触怒女娲后,武王伐纣”,“春秋战果群雄并起,秦始皇一统天下”等十八个故事,从而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诠释出来。
    十八拍乐曲,或肃杀震撼或悠扬愉悦,或激烈振奋或凄凉感人,或铿锵有力或轻缓柔和……音调时而如战场上万马奔腾,时而又如盛世繁华百鸟和鸣;时而如山呼雀跃,时而又如悲苦连天!情节跌宕起伏,在场的观众们为盛世的繁华而欢呼雀跃,为死伤惨烈的战场而揪心、落泪,为胡人的劫掠而愤慨,为自相残杀的恶果而自责。
    《霓裳羽衣》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纠结的宏大的让人不得不赞叹的曲目。
    乐曲的第十八拍是最后一个章节,也是最长一个章节。出奇的,这第十八拍的背景板并非一幅画,而是一面巨大的琉璃镜。
    镜子面对观众席,所以镜子里映照出的,是在场的所有观众。
    乐曲自此进入**,一百多件乐器同时发声,声潮澎湃。
    “战火休止兮,天下一统;陛下英明兮,百姓和祥;以史为镜兮,繁荣万民……帝国强盛兮,万邦来贺……”
    人们这才明白,这十八拍说的就是当下的神圣华夏帝国圣元时代。正因为说的是当下,所以没有使用绘制的背景布,而是用镜子将当下的人映照出来,把当下的观众们当成了时代的背景。
    这一主意乃是出自栾奕,借此,他要让观众们觉得自己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旁观者,而是一名参与者。他们是《霓裳羽衣》的一部分,更是神圣华夏帝国的一份子。
    显然,他的目的达到了。透过镜子看到自己成了舞台上的元素之一,看客们激动了起来,若非剧院墙上贴着偌大个“安静”字样,他们非惊呼出声不可。
    更让他们万分激动的是,这第十八拍乐曲是那样的优美、华丽,配合有序的乐队将一个个激昂澎湃的音符输入到观众们耳中,进而在他们的脑海中映照出一幅幅太平盛世的美好画面。
    乐曲自此进入**,并一lang高过一lang……一lang高过一lang,强烈的兴奋之情在所有人心底升腾起来,他们满面红光,一双眸子滋润着兴奋的泪水。
    乐曲至此戛然而止,只有前奏和**,没有结尾——因为盛世本身没有结束,它仍将延续下去,百年,千年。
    乐声终止了许久,人们还沉寂在音乐熏染下的追忆之中。“只有帝国才能拥有这样华美的乐曲……只有帝国。”
    听到蔡琰指挥棒敲打乐架的声音,人们才从震撼中缓过神来,脸上挂着激动的热泪,齐齐起身为蔡琰和她乐队鼓掌叫好。
    “帝国万岁,陛下万万岁!”一人起头,满剧场的人遥相呼应,高举右臂摇身呐喊。气氛之热恋,连苦冬和在洛阳经商的那些胡人、西域人都跟着喊叫起来。
    “陛下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持续了半个多时辰之久,人们才按耐住兴奋的心情。
    栾奕打开包厢的纱帘向满脸期待的百姓们挥手致意,“华夏万岁,帝国万岁!”说完,率先一步在亲卫护卫下离场。
    接着,蔡琰又走上了前台,向意犹未尽的百姓们报知了一则好消息。帝国大剧场将于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每个礼拜日都会上演一次《霓裳羽衣》,没有听够或者没听过的人还可购票来听。如果今年错过了也不打紧,明年开春《霓裳羽衣》还会再次登录帝国大剧院的舞台。此外,《霓裳羽衣》三月时限一过,帝国大剧院将会上演教皇陛下亲自编写的曲目,曲子的名字叫做《梁山伯与祝英台》,敬请期待。
    一听《霓裳羽衣》还会连演,而且三个月还会上演由教皇亲自编写的乐曲,满场观众无不眼中放光。
    当然,最为兴奋的还是那些包厢的拥有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包厢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每周都能听到这么好曲,这么好的戏,花再多钱也值了。
    《霓裳羽衣》首演大获成功,其意义可谓划时代的。它不单单东西音乐融合的代表,更开创了歌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并为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的帝国百姓奉上了新的趣味点和谈资。
    诚然,帝国大剧院昂贵的票价使得占据帝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无法消受这种高雅的艺术。但是别忘了,资本总会流向那些新颖的有价值的事务。
    就像歌剧。很多民间资本势力在见证了歌剧的唯美之后,立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价值。于是一个个小型剧院在各州各县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它们有的模仿帝国大剧院的装潢,并邀请在地方上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编曲作歌;有的则只是在晴日里围上布扯的围栏,搭个舞台,让乐队弹琴唱曲;还有的酒馆,在原有的相声、评书基础上,请上两个乐师,邀上两个歌姬,吹吹打打也跟着凑热闹……不一而足。
    但不管怎么样,帝国的音乐、舞蹈、歌唱事业在帝国大剧院的引领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
    正所谓文体不分家,文艺不如发展的快车道,体育自然不能落下。所以,在帝国大剧院正式投入运行之后,栾奕将目光投降了位于大剧院东南方向的帝国竞技场,并于同年发布了帝国户部将要主办圣母杯帝国蹴鞠赛的消息。
    由于这是帝国第一举办大型竞技体育比赛,为避免缺乏经验出现管理方面的问题。栾奕将第一届蹴鞠比赛的参赛范围限制在司州长安、洛阳一带,待日后有了经验再将其他州郡拉到杯赛中来,甚至陆续可以让其他属国也加入帝国的蹴鞠杯赛,甚至开办专门的蹴鞠世界杯赛。
    前世,作为一个伪球迷,栾奕对中国男足甚是失望。今世,无论是场地还是规则都由帝国来定,他就不信华夏民族的蹴鞠不能在世界上称王称霸。
    在帝国,蹴鞠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体育娱乐活动,很早以前便深受帝国百姓欢迎。特别最近几年,随着栾奕将五人制蹴鞠比赛引入军中,这一规则也相继在民间活跃起来,在帝国各州熏陶出了一大批蹴鞠爱好者,乡里之间常有小型蹴鞠竞技活动,很多富商、门阀家里就幕养着自己的蹴鞠队伍,也有百姓与伙伴组成的业余组合。
    以栾奕为例,手下就有两支直属蹴鞠小队,一支乃是帝国皇家蹴鞠队,其成员都是栾奕身边的亲兵,是在栾奕支持下成立的半职业球队。他们平日里除了朝廷发的军饷,栾奕还会队员们多发一部分补助,作为球员的赏银,他们平日则在执勤之余多抽出一个半时辰训练球技,训练的地点就在教皇宫后花园的校场。
    栾奕手下的另一只球队是栾家商会蹴鞠队,成员乃是他旗下商会里的工匠或者劳力。他们平日下了工闲来无事,便会在厂区的空地上踢上一阵,踢得久了就组建起球队跟洛阳厂区其他作坊里的蹴鞠爱好者切磋,且胜场远远多于负场,自此在洛阳声名鹊起,连栾奕都闻知了他们的大名。遂既给他们注入一笔资金供他们训练,将其发展成栾家商会幕养的职业球队。
    蹴鞠深受大众喜欢,栾奕就有了开办地域性蹴鞠大赛参赛者的来源。为了吸引广大蹴鞠爱好者参赛,栾奕不惜开出巨额奖金,第一名商白银一百万两,第二名五十万,第三名三十万。
    一百万两白银莫说是普通人家,就是对帝国的富人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
    听说奖金这么高,洛阳、长安一代有蹴鞠队的加紧训练,并斥巨资招募更有实力的人才,强化队伍。没蹴鞠队的则加紧搜罗人员,组织队伍。
    一时间,整个帝国深陷在对蹴鞠的浓厚热情之中。
    至圣元二十五年四月三十一日报名截止日期,总共有九十六支球队报名参赛。
    大赛组委会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九十六支球队分为甲乙丙丁……十六个小组,每组六支球队,自六月一日起在帝国竞技场每周两次进行单循环较量。
    比赛中,获胜者得三分,战平者得两分,战败者积零分,单循环与五个对手较量过后,积分最高者进入下一轮惨烈淘汰赛。
    也就是说十六个小组,十六个得分最高的球队就是十六强。十六强重新抽签选择对手,胜者进入八强,负者淘汰。直至决出一、二、三名为止。
    《圣光报》上每期一次的宣传攻势霎时间将蹴鞠推为了继《霓裳羽衣》后最受人们追捧的话题,新奇的比赛规则和赛制霎时间吊足了百姓们的胃口。更有赌坊提为即将而来的赌球活动做起了提前准备。
    
   

506蹴鞠大赛 1
        相对于帝国大剧院昂贵的票价,帝国竞技场的门票无疑要廉价的多,三十文钱的票价仅相当于不到半石粮食,就算帝国最普通的人家都消受的起。
    诚然,三十文只能买处位于竞技场角落的坐席,但是在竞技场看蹴鞠倒在其次,关键还是体味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当然,如果想看的更清楚点也不是不可以,再加二十文就能换个稍好的座位,即便是最好的席位也不过只需花费一百二十文钱,价格普通百姓绝对可以接受。
    有人不禁要问,竞技场票价这么便宜岂不是要赔钱运营?
    答案是否定的,栾奕什么时候做过赔本买卖?
    其一,竞技场虽然票价低廉,但与大剧院不同的是,它坐席数量要多的多,足有两万个。两万个座位以均价六十文合计就是一百六十万文相当于八千贯,不到一千二百两白银。一个礼拜两场比赛下来就是二千五百两白银,一个月就是一万两,这么多钱足以支持竞技场的日常清理和维护。
    其二,除了售票收益,栾奕还别出心裁在竞技场内外设置了三千多个广告栏公开对外租赁。有赖于帝国繁荣的贸易环境,很多商家看中了竞技场人流量大的特点,纷纷前来求租。广告位因位置不同,价格不一,平均起来大约五百两一个季度,三千个广告位就是一百五十万。所以说,广告招租才是竞技场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竞技场票价如此低廉的原因。
    正因了门票廉价,所以六月一日,当首届帝国蹴鞠大赛开锣之时,帝国竞技场内观众云集,首个比赛日便高朋满座,两万张门票销售一空,座无虚席。
    看台上人头涌动,乌压压一大片,仿佛一片黑色的海洋。人群中交头接耳者有之;掏腰包买来这次大赛各支球队咨询画报,准备到赌场上一展身手者亦有之;当然,也有不懂蹴鞠,赶过来看热闹的。
    座位与座位间的过道里,有小商小贩提着食盒、挑着扁担来回叫卖,卖糖葫芦的、粘糕的、水果的、炒豆的……让观众们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享受美食。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出了华人商贩,还有颇具商人头脑,裹着头巾,留着卷胡须的西域人在竞技场里支起了摊,他们主要对外租赁水烟袋,一袋烟二十文钱价格并不贵,很受观众追捧
    于是在竞技场里就出现了很多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吃豆,一边看蹴鞠……悠哉乐哉,无比惬意的看官。
    开幕式当天,在经过了不长的开幕礼之后,随着栾奕轻触了一下藤萝编制,内附充气猪泡,外蒙牛皮的蹴鞠,第一届帝国蹴鞠赛就正式开锣了。
    在这一天,甲组六支球队同时登场,在竞技场内四块场地中的三块上两两开始比赛。
    栾奕旗下的帝国皇家蹴鞠队便在其中,他们的对手是长安柳园坊蹴鞠队。说起这柳园坊,在帝国也算有些名气,其经营范围主要是帮木工坊加工雕刻家具上的花纹和替纺织厂完成刺绣环节,说起来算是当下代工类商家的代表。由于他们店里设计出来的花样既新颖又美观,加之雕刻记住、刺绣技术超群,帝国司州内很多家具、绸缎厂家都找他们来代工。
    栾家商会也不例外。
    据甄宓讲,这柳园坊的东家还是个女的,算是个奇女子。她白手起家,从个体刺绣开始,借着圣元年间优越的政策,吃苦耐来,步步为营,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的。甄宓佩服她的能力,和她交往甚密,经常会照顾她的生意。
    这事儿,栾奕还是最近听甄宓说的,所以对这个柳园坊印象颇深。事实证明,柳园坊的东家确实是个杰出的女企业家,这一点从她旗下这支蹴鞠队的名目便可窥知一二。当别的乡绅富贾将蹴鞠队的名目起做“霹雳火”、“必胜”之流时,她却直接将自家产业的名目“柳园坊”挂在了蹴鞠队的头上。如此一来,既向观众阐明了蹴鞠队的归属,还成功植入一则硬广告,让前来观赛的人们永远记住“柳园坊”这个品牌。
    这一聪明的举动,让栾奕顿时对这位女老板生出几分欣赏之情。当然,这种欣赏是纯粹的对才华的欣赏,并不含任何男女之间的情谊。栾奕向来敬佩有能力的人,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更佩服有能力的女人。
    柳园坊的这位女东家可谓其中代表,是圣元年间女商人的杰出人物。为了将她以榜样的身份展现给大众,坐在竞技场贵宾席上的栾奕告诉身边的甄宓,他会让《圣光报》给柳园坊的女东家写了篇专访,并无偿给她发一个季度的广告。他还向甄宓承诺,无论柳园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不违反教规、法律和道德操守,他一定尽力帮扶
    。
    说完这席话,栾奕又将目光移向赛场,关注起自己亲卫们的表现。
    那位女东家虽说将柳园坊办得有声有色,但论起她旗下的这支蹴鞠队无就难以恭维了。或者更准确的说,她压根没希望这支蹴鞠队能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纯粹就是为了让蹴鞠队亮个相,替她的产业做活广告。
    队里五名上场队员有三人一看就是不常玩蹴鞠的菜鸟,剩下两个人倒是有些水准,却又因配合不够默契屡屡出现失误。
    与之相对的,帝国皇家蹴鞠队在队长典满带领下踢得有声有色,相互间的配合行云流水一般。特别是那个典满,他生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颇有乃父之风,加之在万众瞩目下表现蹴鞠技艺的兴奋之情,一上场跟头发了情的恐龙似的谁都拦不住。
    刚刚开球,典满便独自一人带球冲入对方半场,连挤带撞将对方四名球员顶翻在地,一名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