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颜良、文丑留镇河北,张郃、高览随军。”荀谌意味深长的看着荀彧,笑而不语:“张郃掌管盟主的亲卫营,有大戟士五百。”
荀彧一听就明白了。颜良是琅琊人,袁绍让他和文丑一起镇守河北,却把河北人张郃带在身边,看起来是重用他,实际上是置换兵权啊。看来袁绍对地域之争早有准备,他一开始就有意融合各方势力,而这次大战就是一个契机,他移师酸枣,也不仅仅是为了战场上的胜负。
“这么说,盟主很快就要攻击荥阳?”
“自然。”荀谌咂了咂嘴:“可惜,我没机会统兵上阵。”
荀彧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荀攸见了,插嘴道:“立功未必就要上阵搏杀。阿叔,我有一计,你若能呈与盟主,应该能被盟主采纳。”
荀谌眼睛一亮,连忙说道:“说来听听。”
……
刘辩收到了董卓的捷报,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口气没松多久,很快又提了起来。
袁绍移师酸枣,前锋迫近荥阳,河南尹朱儁兵力不足,请求支援。与此同时,卢植送来消息,袁术的大将,长沙太守孙坚逼近阳城,即将发起攻击。卢植兵力不足,请求支援。
刘辩不敢怠慢,立刻召集皇甫嵩等人商议。皇甫嵩建议,既然袁绍已经移师酸枣,小平津、孟津一带就安全了,可以将董卓所部调住广成,配合卢植作战,吕布、高顺统领三千并州军在孟津戒备就可以了。天子可统领大军御驾亲征,与袁绍对阵,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袁绍,挫其锐气。
众人表示赞成,只有吕布提出了一点异议。洛阳无战事,我留在孟津干什么?让高顺留在孟津就够了,我愿意率一支精骑,随陛下征战。
刘辩同意了吕布的请求,随即下诏嘉奖董卓及立功将士,同时命令董卓移师广成、伊阙,与卢植并力。希望他再接再厉,利用西凉精骑强大的战斗力,再破孙坚、袁术,解朝廷右翼之危。
三天后,刘辩与皇甫嵩一起,率领三万大军赶赴荥阳。留下五千士卒,由皇甫郦、阎忠统领,驻扎在城西的平乐观,负责洛阳城的安全。转杨彪为司徒,唐瑛的叔父唐珍为司空,王允为尚书令,共同主持朝政。
出兵之日,刘辩在平乐观誓师。
意识到《黄帝十二形》有可能被人动过手脚之后,刘辩没有再练习龙形,也没有再练习凤仪。他依照前世的记忆,开始打坐冥想。虽然没发掘出什么特异功能,但他原本慌乱的思绪慢慢的沉静下来,不像之前那样焦虑,话也少了,变得沉稳起来。在别人的眼中,他不再是那个轻佻无威仪的史侯,渐渐有了几分帝王气度。
因为皇甫嵩的选拔标准定得比较高,刘辩的新军只选到了三百多人。不过这三百多人都是少年英雄,不仅个个都有一身好武艺,而且一表人材,文质彬彬。他们穿着崭新的甲胄,佩带着宫中武库贮藏的武器,骑着精挑细选的战马,火红的大氅半披在肩上,一个个英姿勃发,气度不凡,衬托得刘辩也有点高大上的味道了。
在这三百多骑士的护卫下,刘辩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由太傅皇甫嵩陪同,绕场一周。众将士见了他们的英姿,不禁热血沸腾,振臂高呼:“大汉威武!陛下威武!”
在海啸般的吹呼声中,吕布看着刘辩身边威风凛凛的张绣,撇了撇嘴。
。
周一,照例要求推荐票,当然了,今天同样有三更。
然后,还要求三江票!
。
第067章 白波军
河东境内有白波谷,白波谷内有一支黄巾军残部,号称白波军。首领郭泰,将领杨奉、韩暹、胡才等十余人,众数万。
这一天,郭泰迎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
客人很年轻,三十上下,面皮白晳,言语雅致,看起来像一个儒生。不过他双目炯炯有神,眼神灵动,还有几分游侠儿的坚毅。郭泰看着这个年轻人,莫名其妙,他对这个年轻人一点印象也没有。年轻人笑笑,搞下头上的发簪,拧了一圈,从里面取出一张卷好的黄纸,递到郭泰面前。郭泰看了一眼,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两眼瞪得溜圆。他刚准备说话,年轻人摆摆手,示意他噤声。
“这道符,没有问题吧?”
“绝对没有问题。”郭泰恭恭敬敬的将黄巾又递了回去,眼神变得拘谨起来:“先生远道而来,有何指教?”
年轻人将符收入发簪,重新插好。他看了一眼大帐,信步走到案前,指了指案上的地图:“借地图一用。”
“先生自便。”郭泰连忙请他入座,自己恭敬的站在一旁。年轻人也不客气,在郭泰的帅座上坐下,指着地图说道:“大贤良师战殁之后,黄巾军虽然斗志不屈,却步履维艰,只是因为没有一个能够一呼百应的领袖。如今,这个领袖已经出现了。”
郭泰迟疑了片刻,眉头慢慢的挑了起来:“袁绍?”
年轻人点点头:“没错,我正是袁盟主派来的。”
郭泰盯着年轻人,眼中煞气渐浓,两只手也慢慢的握了起来。“山东的那些刺史、郡守都是我黄巾军的仇人,哪一个手上没有我黄巾军的血?我怎么可能听袁绍的将令。”
“黄巾军的仇人不在酸枣,在洛阳。”年轻人伸手虚点了几下:“个中机密,你不清楚没关系,可是这道大贤良师亲手画的符错不了,你说是不是?”
郭泰眉头紧蹙,盯着年轻人,半晌没有说话。他知道年轻人说得没错。年轻人手中的这道符是等级非常高的道符,与当年大贤良师授予八大弟子的道符相平,却又不完全相同。以郭泰的身份,他只能确认这道符是真的,却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居然拥有如此等级的道符。
他也知道年轻人说的仇人是谁。没错,与袁绍手下那些刺史、太守相比,皇甫嵩是黄巾军最大的仇人。正是因为皇甫嵩之前驻守在关中,他才没敢入关中一步。
皇甫嵩的赫赫威名,让黄巾军又恨又怕。
过了良久,郭泰说道:“先生让我怎么做?”
“出兵河东,切断洛阳、长安的联系。”
“然后呢?”
“你得手之后,自会有人先取关中,然后再合兵一处,兵围洛阳。”年轻人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的点了点洛阳,嘴角微挑,慢慢的握紧了拳头。“然后,苍天死,黄天立,天下太平。”
……
刘辩看完了手中的紧急军报,眉头扬了扬,轻轻的将军报丢在案上。
“太傅有何高见?”他一边云淡风轻的说道,一边慢条斯理的整理着衣摆。
皇甫嵩静静的看着刘辩,又惊又喜。惊的是刘辩在这么重要的军情面前居然能如此平静,喜的同样是刘辩有这样的城府,已经有几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
“陛下,臣等有罪。”皇甫嵩免冠谢罪:“陛下之前就下诏谕示,是臣等思虑不周,防备不严,让白波贼钻了空子。”
刘辩无声的笑笑:“没有这个空子,白波贼怎么肯出山?太傅,接下来,你有什么好建议?”
皇甫嵩有些尴尬,他沉默了片刻,严肃的说道:“陛下,白波军并不可怕,可怕是凉州的韩遂、马腾等人。一旦白波军占据河内,大军无法驰援关中,关中必然无法自守。请陛下派一良将驻守关中,以拒韩、马。”
刘辩想了想:“韩遂、马腾,一个是西州名士,一个是关中勇士,非等闲人可比。能与他们做对手的除了太傅,便只有太尉。太傅乃朕之心腹,不可轻离,那只就好请太尉担起这个重任了。”
“陛下的安排甚是妥当。太尉身经百战,作战自然没有问题。只是他军务繁忙,怕是无法抽空治民。陛下若能安排一个精于内政的良臣辅佐他,养兵屯田,必能将关中整治成一个稳固的后方。”
刘辩的眼神微缩,他一时半会的还不能完全理解皇甫嵩的用意,但是他听得出来,皇甫嵩的这几句话大有深意。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对董卓不放心,要他安排一个重臣来制衡董卓。他想起了历史上的发生在长安的那一幕大戏,不由得暗自发笑。
“太傅以为,尚书令王允如何?”
皇甫嵩点了点头:“王子师并州名士,郭林宗以为王佐之才,有他辅助董卓,关中万无一失。”
“那好,朕下诏转王允为司隶校尉,与太尉一起镇守关中。”刘辩转身对侍中皇甫坚寿说道:“你去太尉那里传诏,务必让他知道朕对他的殷切希望。”
皇甫坚寿会意,躬身领命。
……
一见到皇甫坚寿,董卓就哈哈大笑着迎了上来,握着皇甫坚寿的手臂,亲热的说道:“老弟,你们父子可是飞黄腾达啦。一个是太傅,一个是侍中,都是天子近臣。”
皇甫坚寿和董卓背后的李儒交换了一个眼神,苦笑着摇摇头:“董公就不要说笑了。我们都是西凉人,你应该知道家父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董卓叹了一口气:“是啊,朝中士大夫看不起我们西凉人,若不是太傅让出兵权,天子怎么可能让我当关中之重任。说起来,是我董卓欠你们父子一个人情。”
“都是为国效力,董公何必说得如此生份。”皇甫坚寿亲热的说道:“为了能让董公放心的征战,天子还安排了一位并州名士辅助董公。董公,能不能治理好关中,可就看你的了。”
董卓哈哈大笑,意气风发。调任关中,全面负责西线战事,让他看到了天子对他的信任和倚重,连日来的郁闷一扫而空,连带着对一直不和的皇甫嵩都顺眼了许多。
。
求推荐票,求三江票,求收藏!
。
第068章 自有主张(求三江票!)
第三更,求推荐票,关键是求三江票。
目前三江榜第一,是老庄码字以来第一次登顶,也是第一次有机会进翰林阁。不过后面追得越来越近,老庄随时可能被超越。
老庄要三江票,请诸位方便的书友投一票,圆老庄一个梦。
如果今天能保住三江第一,拉开距离到50票,老庄奉上第四更,以谢诸位。
拜托。
——————
酒宴之后,皇甫坚寿来到了李儒的大帐。一直沉默寡言的李儒皱起了眉头:“太傅这是何意?”
皇甫坚寿摇摇头:“这不是家父的意思,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李儒一惊,随即又不屑的一笑:“在董公面前,你如此说也就罢了,在我面前又何必如此掩饰,莫非是觉得我李儒愚笨好骗?”
皇甫坚寿微微一笑:“从陛下到家父,从来没有人敢轻视你李文优(李儒)。”
李儒真的怒了。他沉下脸,冷冷的注视着皇甫坚寿:“贾诩曾经入宫为郎,张绣是凉州军中有名的勇士,陛下知道他们情有可原,我李儒不过是南阳一书生,于三万太学生中不过是过江一鲫,哪能入得陛下的青眼。”
皇甫坚寿笑吟吟的看着发怒的李儒,慢条斯理的说道:“不瞒你说,我们也觉得很奇怪,不知道陛下是怎么知道你的。不过,陛下常有出人意料之举,我们也搞不清楚。”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密诏,托在手里,看着面色剧变的李儒:“这是陛下给你的手诏,你是接,还是不接?”
李儒见到皇甫坚寿掏出密诏的时候,他就激动起来。作为一个苦读多年,却因为家世贫寒,一直找不到入仕门径的书生,他最大的愿望只是有机会近距离看到天子,从来就不敢奢望天子会给他下诏,更别说是手诏了。刹那之间,李儒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击倒了。他不由自主的跪了下去。
“太尉掾臣儒接诏。”
皇甫坚寿将诏书塞到李儒手里:“你自己看吧。陛下说了,这份手诏只有你知他知,天知地知。”
李儒双手颤抖,接过手诏,展开一看,愣了一下。手诏上只有九个字。
“君不负朕,朕不负君。辩。”
“这……这是什么意思?”李儒一脸茫然,如坠云雾之中。
“不知道。”皇甫坚寿摇摇头,又递过来一卷帛书:“这是黄帝十二形的入门导引图谱,陛下特地赐给你的。”
李儒接过图谱,感激涕零。随着天子亲军的组建,黄帝十二形现世已经是军中最热门的话题。当初皇甫嵩下令各部推选勇士的时候,董卓因为自己的私心,不肯将那些精锐部下送给天子,所以凉州军中只送了几个人,后来得知入选的人能够练习黄帝十二形,那些人都后悔莫及。
黄帝十二形不是具体的武艺招数,只是强身健体的导引术,但是练习导引术可以由内而外的改善一个人的体质,是淬体的最佳门径,向来是各门派奉之若宝的机密,不是入室弟子,一般没什么机会接触,更谈不上练习了。
现在,天子用黄帝十二形来练兵,即使是入门图谱,也足以让很多人眼馋。对李儒这样的儒生来说,得到黄帝十二形异引术的图谱不仅可以练习,强身健体,更是天子对他的殷切希望。
来日方长,好好保重。你不辜负朕,朕就不会辜负你。
这就是手诏和导引术图谱联在一起所表达的意思。看懂了这层意思,李儒又怎么能不激动万分。
“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
太尉董卓带着两千西凉劲卒赶赴关中,在洛阳的时候,已经接到了诏书的司隶校尉王允与他会合。对王允,董卓有些怕。这货是个有名的骨鲠之士,不仅出身世家,而且少负盛名,当年与权倾一时的阉宦张让斗得死去活来,愣是不肯低一下头。对于天子安排这样一个人和他一起镇守关中,董卓是颇有些不安的。
不过,王允虽然有些傲慢,却很识大体,一见面就对董卓说道:“允奉朝廷之命,与太尉共守关中。统兵作战,非允所能,愿为太尉殿后,足兵足食。”
董卓听了,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王允不染指兵权,对他来说,这就是去了心头一大患。随他什么阴谋诡计,只要有兵有手,万事无忧。
“能得子师相助,卓甚感荣幸。”
……
董卓西行,守护关中和河东,原本由他负责的战事就全落在了刘辩自己的肩上。战神皇甫嵩虽然就在刘辩身边,却坚决不肯拿主意,更不肯直接下达一个军令。
他说到做到,一退到底,只肯承担一个责任,那就是教导天子,尽一个太傅的本份。
刘辩一方面压力山大,一方面也松了一口气。说实话,如果皇甫嵩不肯放权,那他更担心。他嘴上对皇甫嵩的虬龙命不以为然,心里对皇甫嵩的实力还是颇为忌惮的。历史上,皇甫嵩是忠臣,可是谁知道历史会不会变?兵权在手,将士归心,有时候就由不得他做主了。只要他露出一点苗头,可能就会有人劝进,然后像赵匡胤一样黄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