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257部分

唐朝小官人-第257部分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现在秦少游最依赖的这些人,其实十有**,都是出自士族,就连左膀右臂王琚、上官辰,也是士族出身,秦少游当初起家的时候,倒也有几个小伙伴,比如邓健,这个人如今也在为神策府效命,只是可惜,终究是出身平民,能做的事有限,也不可能委以什么重任。

    而一旦与关东士族结合,就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士族子弟充斥进神策军和神策府,他们自幼就受到了培养,有足够的才干来处置神策府地军政之事,也唯有如此,神策府将来膨胀开来,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补充。

    杨炯顿了顿,继续道:“所以对于他们,殿下必须予以优待,所以以老夫的愚见,这议事堂,只怕要扩大一些规模了,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殿下要表彰诸家,士族总是好面子,凡事都要有个名分,这些可以容后再说。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先请君入瓮,得让他们学会做买卖,只有他们真正从神策府得了好处,这才会死心塌地。过几日,老夫会安排个日子,引荐一些人来与殿下见一见,殿下定要好生招待才好,万不可使他们觉得殿下傲慢。”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同室操戈

    秦少游明白了杨炯的意思。

    这件事得赶紧了,而且还不能大意。

    就这样见面显得有些疏忽,所以在礼节上,还得做足。

    士族最讲究的就是规矩,秦少游要融入,就必须在这方面下狠功夫。万万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

    即便现在是大家求着秦少游来,也是如此。

    不过有杨炯帮衬,秦少游自觉地不会出现什么纰漏。便笑了笑,道:“此事得有劳杨公,本来这事儿,理应让上官辰来负责,不过这个家伙……哈哈……”

    说到上官辰,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

    这厮总是能增添不少的笑料,便是杨炯,也不禁莞尔。

    …………………………………………………………………………………………………………………………………………………………………………………………………………

    因为还都的事,那上官辰近来忙碌了许多,迎来往送的事实在不少啊,而且秦少游的水涨船高,不少关东士族,走的也是他的门路。

    这厮现在有钱,所以在洛阳城里耳目众多,至少他报给神策府的在编探子,就足足有四百余人,而这四百人还只是专门负责打探消息,还有不少业余人士,得了什么消息,跑去领个赏,那就更如过江之鲫了。

    上官辰这样花钱,当然引来不少人的不满,不过王琚和杨炯对此居然都没有做声,比如议事堂有监督钱粮去向的权利,有议员一查账,妈呀,一个上官辰,每月拿去的钱居然超过五十多万贯,一下子。这人便像打了鸡血一样,闹着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这,还是杨炯亲自出面,与那人好生细谈,才把事情压下去。

    杨炯比谁都清楚,上官辰能发挥的作用巨大,至于王琚,那就更不必说了,现在朝廷的任何动静。乃至于韦家上下人的所有举动都被上官辰盯得死死的,这家伙别看每日都只是喝酒游玩,每日都是日上三竿才起来,可是独此一人,便可抵三千精锐神策军。

    如今大家都有忙不完的事,事情谈妥,约定了宴请关东诸家的日期,王琚和杨炯也就告辞而出,秦少游和衣在书房里。看了一些上官辰送来的一些消息,这些消息和神策府有关的不多,显然秦少游的对手们,或者直截了当的说韦家那边。心思已经完全从神策府这边抽离开来,他们已经开始布局关中了。

    这一切,都和秦少游所预料的差不多,现在韦家不愿意再招惹神策府。好不容易把神策府安抚住,更不愿节外生枝,反倒韦氏开始到处封官许愿。对一些关中世家进行大肆的牢笼,这也在预料之中。

    唯一让秦少游没有预料到的是,河南府尹居然是武三思。

    秦少游眯起眼,看着这份奏报,这个消息还没有确定,不过据上官辰的消息称,宫中已经开始盛传了。

    自从宫变之后,秦少游与武三思等人的关系便开始疏远,这种疏远是情理之中的事,对秦少游来说,他要做的,是管好神策府这一亩三分地,毕竟,神策府才是自己真正的资本,而武家虽然凭借着宫变免遭清算,可是想要富贵下去,就必须重新站稳脚跟,攀住一棵大树,武则天已经退居幕后,而恰恰韦氏的橄榄枝丢来,武家这些人,便毫不犹豫的将其视为了救命稻草。

    武家和韦家的关系,居然在这个时候越发的紧密起来,秦少游对此,也是不闻不问,毕竟这与自己无关。

    可是现在如今……武三思堂堂礼部尚书,身为梁王之尊,居然跑去任河南府府尹。

    河南府作为京兆令,其实权责确实不轻,礼部尚书做河南府府尹,按理来说,亏虽然吃了,那这毕竟还是个重要的治所,武三思依旧还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可问题就在于,当朝廷封了一个河南府大总管之后,再来做这个河南府府尹就味同嚼蜡了,因为在这河南府,武三思不是独断乾坤,反而自己的上头有个太上皇,这就如本来好端端的一个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权利当然是不小,可是朝廷却又弄出一个两省总督出来,几乎事事都节制你,这府尹,岂不成了味同嚼蜡的乌纱帽?

    偏偏……武三思居然被安排在了这里。

    秦少游猛地意识到,这绝不是什么贬官,而是刻意的安排,韦家想借武三思这个梁王和前礼部尚书,以及上皇侄子的身份来压制自己。府尹的权利越大,总管的权利就少了,府尹的地位高,那么大总管就难以管束,管束不了,那么这个总管就形同虚设。

    而另一方面来想,韦家放心让武三思来任这个府尹,至少韦后对武三思是绝对信任的。

    武三思凭借什么,得到了韦后的信任?

    这件事只怕还要继续打探,所以秦少游在这份奏报上刻意的画了个圈圈,放在了书案的另一头,这个圈圈,代表的是秦少游很关注这件事的发展或者想要细究此事,每隔几个时辰,就会有人把搁在案头的这些奏报送回去,上官辰会知道该怎么做。至少往后打探的重点方向,多半就是这位梁王殿下了。

    看完了这些消息,秦少游起身,伸了个懒腰,他推开了窗,见窗外日落昏黄,天色已晚。

    秦少游的心里,却还是有些感叹,就在不久之前,双方还曾休戚与共的那些人,如今却转过身,与韦家沆瀣一气,这也难怪,上皇对失望透顶,秦少游不禁心里冷笑,想:“上皇这个时候病重,难道武家这些人瞧不出吗?这风云莫测的天象,他们若是真看不出,只能说他们愚蠢,可是假若他们看出来了,却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想到这里,秦少游居然面不改色。

    同室操戈,大义灭亲的事,秦少游见得已经太多太多了。此时的他,竟是一丁点的触动都不再有。

    只是他心里却不禁提醒自己,韦家身边,还有一个武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二分天下

    神策府的宴会引来许多人的侧目。

    这一次宴会十分隆重,据说单单所宴请的宾客,就有两百余人,一时之间,无数的神策军武士加强了卫戍,到处都是龙行虎步的军卒按着刀柄来回逡巡。

    神策府的气氛,看不到喜庆,更多的却是凝重。

    酒宴如何,其实真正懂行的人并不关心,因为酒宴本身就是单纯的喝酒而已,必定是会宾主尽欢的。

    大家真正关心的是在这酒宴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其实当宾客们笑吟吟的坐着车马到了神策府的时候,想必一切该洽商的东西都已经洽商好了,酒宴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这种摆在台面上的东西,反而让有心人不太关心。

    神策府某种程度,借着这一场酒宴,已经远远超脱出了河南地界,羽翼已丰,再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军府,反而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的实力阶层们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神策府的触手已经经过关东士族开始深入了庙堂,开始伸入许多的州府,伸入了关东的诸多地方州县。

    关东子弟,无论是庙堂还是地方,为官者不计其数,这些人可能在一个州里只是一个司马,一个通判,或者是一个别驾、录事参军,或者是司仓、司户,可是这些人就好像种子一样,遍布于天下,虽没有决定性的力量,可是任何事,都可经由这一支脉络去施加影响。

    至于庙堂之上,关东人几乎占了两成以上,就这……还是被韦家打压的结果,这些人的力量自然显而易见。

    而关东士族真正的力量,却来源于他们的笔杆子,关东士族,靠的是经史传家。最看重的就是学问,所以几乎关东诸家,在任何时候都会出现独领的大儒,这批人几乎主导了舆论的方向,他们的妙笔文章,影响力甚至远远高于神策府生产的茶叶。

    现如今,笔杆子与秦少游的刀剑终于合二为一。一切似乎都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只不过在神策府发生的事,显然对庙堂上的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韦弘敏这几日好不容易闲了下来,天子要移都,三省六部都要伴驾。一些治所,已经先行去长安了,几路禁军,也随之伴行。

    现在的朝廷,许多地方都是人去楼空,倒有些像是过年一样,大家都放了假,也没什么公务可办,就算有公务。一时也办不了。

    为了还都的事,他可是脚不沾地,为的就是将功折罪。

    而如今,好不容易歇下来。反而有些不惯了。

    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要韦家到了长安,那便是潜龙升天,某种程度来说。他倒是巴不得神策府现在弄出这个大动静,神策府地动静闹得越大,越是让人心惊。至少他清楚,现在不少关中人已经警惕了。

    关陇门阀,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浮,早已不像当初那样的铁板一块,这也是朝廷刻意为之的结果,通过挑拨和分化,以巩固朝廷的地位。

    而韦家这一次想要把这一团沙凝聚起来,既需要有自己的实力,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用外力,这个外力对韦弘敏来说,就是神策府,现在关东士族和神策府越发的了不得了,你们这些关中的老爷们还肯老神在在吗?

    难道真要等到人家欺到头上,才开心?

    压力越大,这些人就越坐不住,而如今,政令皆出于皇后韦氏,想要压住这个势头,就必须对韦家言听计从,否则……真等到人家大器已成的时候,人家可有许多帐要和你们算呢?

    韦弘敏一直关心着神策府的消息,一边却真正担心的反而不是神策府,而是宫中的那位上皇。

    上皇这一次不走,下一次等还了都,还肯走吗?

    若是不走,留在这里终究是个隐患。

    只是可惜,当今天子毕竟不是果决的人,假若是自己,倒不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想到这里,韦弘敏的脸上掠过一丝冷色。

    至于韦后,韦弘敏对这位娘娘也是有些不满意的,这个娘娘固然是野心勃勃,手腕也有,可是有些大事上,却也拎不清,上皇的事,韦弘敏并非没有劝过,不过韦后却还是踟蹰,倒不是说心肠不够狠,而是害怕产生什么后果,那个老女人,终究是纵横了半辈子,不知还有什么后手,又留着什么底牌,本质上,韦后是个极度自私的人,她愿意去做这件事,从而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韦弘敏对此,也只好苦笑,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不是自己所能干涉的了。

    过了片刻, 有人小心翼翼到了公房,道:“明日的时候,狄公和三省的几位公卿也要准备出发了,韦公是不是要去送一送。”

    狄仁杰……

    这些日子韦弘敏一直都在忙事,反而将这个人给忘了。

    对这个崔詧和好伙伴,韦弘敏一直记恨在心,他脸色拉了下来:“哦?他为何是明日出发?”

    “韦公,不是一开始议好了,明日尚书省除一人留守,其余人统统先行去长安,狄公是尚书省左丞,自然也在队列之中。”

    “哦。”韦弘敏轻描淡写的点点头,他沉默了片刻,道:“走不走,暂且勿论,既然明日有人要走,老夫自然要恭送。”

    打发走了文吏,韦弘敏的眼睛却是眯了起来,狄仁杰……现在还留着做什么,去了长安,添麻烦吗?只是……该如何将他留下呢?总得有个明目才好。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挖人墙角

    狄仁杰正在收拾行装。

    他的宅子是在外城,甚是简陋。

    只不过是一道竹篱笆围成的几间厢房,里头的陈设虽是简陋,却也古朴,带着别致。

    对于狄仁杰这种既非名门,又两袖清风的官员来说,迁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因为到了长安,他还得寻宅子,而这里的家什,想必是不能带去的,只能贱卖掉,如此长途跋涉,到了长安要落脚,又得新添置东西。

    他的俸禄其实并不算低,不过家中人也是不少,再加上还有一些穷亲戚要接济,那就更惨淡了。

    其实狄仁杰的父亲狄知逊也曾做过小官,不过却不知狄家有漏财的缘故,总是积攒不下家财,此时狄家的妇人不禁要抱怨几句,大致都是不该迁都云云,这一迁都,家里的一个婆子,一个看门的老翁怕都要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