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生帝国崛起 >

第44部分

重生帝国崛起-第44部分

小说: 重生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抢民,这是他们本就预定好的计划,本来是打算带走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的,可后来这一计划也被抛弃了。
    留下来的百姓又怎敢去宣传他们?这不就等同跟着造反了吗?又是在复汉军势力范围以外,虽说距离不远,但真要是出了事,短时间内军队也很难赶到。
    “造孽啊,造孽,早知道就不该让你来插手这事,这把天都给捅出一个窟窿来,以后的日子可还怎么过啊?”
    苏黎的父亲一边走,一边红着眼睛说道。
    不管怎么说,官府追究下来他们一大家子的责任是少不了的,而届时官府又不敢去找苏黎他们算账,但总要给上面一个交代吧?那么苏家和王家便是最好的替罪羊,如此还能安抚其他地主,免的造成慌乱。
    因为村子的封闭,百姓们平日很少外出,所以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也根本就不清楚,以至于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复汉军,并且已经与清军打了几仗。
    打地主分田地,这个理想的确是不错,但放在现在还不行,即便是把田地分给了他们,也未必会守得住。
    而且这样做的话,反而会害了他们,地主死了土地你们免费得到了,傻子才不怀疑你呢。
    临沂!
    一周的时间很快便过去,因为军队刻意封锁消息,所以那些村子被扫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各地官府。
    而在此间,有不少百姓陆陆续续的来到临沂城,而这里又有不少人都赶着马车,上面装满了粮食。
    “老大,城外的百姓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聚集了有差不多五六千之多,是不是先把他们安置在城内?或者送去山里?”
    杨军威刚从城墙上下来,因为亲眼所见城外聚集的百姓,有老有小,有壮有弱。
    因为没有必备的居住条件,所以不管男女老少也统统躺在地上休息,如今已经十一月份了,再不给他们安置住处的话,马上就该下雪了,而到了那时候,他们将会更难办。
    把百姓迁徙过来是为了增加他们人口基数,给自己征兵的。可若是刚迁过来就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安置而死亡的话,对于日后的工作恐怕也不会好做。
    “部队还没有回来吗?”
    张野询问道。
    “没有,之前传回来的消息是明天中午才能回来。”
    杨军威摇摇头。
    “告诉他们,明天天亮之前必须回来。”
    张野直接命令道,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现在的情况可是越来越不妙了,张野也不敢托的时间太久,可现在要他分散兵力去把百姓送到山里,也是有些难度的。
    前日部队在淮安发现了一支清军部队,人数足有二十来营之多,帅旗为冯。不用多想便知道此军的统帅为抗法名将冯子材冯老将军。
    甲午战争时期清廷临时征召冯子材率军出关作战,可此时冯子材手中并没有一兵一卒,最终清廷下令让他招募旧部,并且尽快赶往天津,从那里出关抗击日军。
    但是很可惜,最终的结局有些不太让人满意,当年已经77岁的老将军依然身披铠甲,毅然决然的从广西出发,直奔天津。
    虽然冯子材有心抗敌,可清廷却实在是无力支持,只给了冯子材一道命令,却不给任何的粮饷,一切费用自筹。
    而冯子材抗法的时候是1885年,当年抗法战争胜利之后,清廷直接下令冯子材解散部队,一支解散了十年的部队在征召起来参战,战斗力其实也早已没有了。
    因为缺钱,所以冯子材临时征召起来的军队也与其他军队有很大的不同,在清朝,军服一般都是大红色,或者绿色等看起来就很霸气的颜色,而冯子材临时征召起来的军队却被称之为白衣军。
    每人的衣服都是用白布制成,因为便宜,加上没钱,所以也就只能凑活了。
    枪械也是没有,朝廷下令让他到了两江再去领,但最终冯子材在走到两江的时候,被张之洞给扣了下来,名义是两江防御空虚,日军有可能会从两江登陆,南北夹击,试图彻底打垮清朝。
    然后呢,冯子材与张之洞便对着地图看了看,最终选定了一个地点,那里地势险要,一旦失守,日军将会大量的登陆,两江则不保,所以决定在哪里搭建炮台。
    可是当负责搭建炮台的军官拉着大炮走到地方的时候却傻眼了,眼前满满的全都是陆地,哪里有海?又对着地图看了看,再三确定就是这里,最后才发现,他们拿着的是康熙年间的地图,那里本来是海,但是经过了几百年之后,海水退去,这里成为了陆地。
    由此便可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冯子材绝不会轻易的退去,即便他手下的军队缺乏训练,也肯定是要不死不休。第二,清廷早就已经无力继续打下去了,就像当年跟日本求和一样,只要能够拖下去,日本必然会战败。
    但这种理论放在清廷身上却是失败的,即便是拖下去,也不可能战胜日本。
    当年更是丑态百出,什么藤甲兵,传说三国时期藤甲兵曾让诸葛亮头疼不已,然后朝堂上那群人便觉得,连诸葛亮都觉得头疼,日本人也该头疼了吧?
    还有就是寻找关宁铁骑后代,当时因为有关宁铁骑守在山海关,所以清军一直入不了关,一直打了好些年,什么当年关宁铁骑让清军很头疼,现在的日本人也让清军很头疼,不如就让他们两个区碰碰面,或许负负得正,这仗就打赢了呢?
    还有就是当年的清军统帅吴大澂,此人本是一介书生,唯一跟军事沾点边的便是早年跟随过左宗棠训练过士兵,当时虽刘坤一打算出关作战,但刘坤一退了,死活不敢去,然后就把这位给推了上去。
    结果这位更是做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什么劝降书,豪言壮志的要求日军投降,又是什么设立免死战牌,不想死的见了免死战牌就赶紧跪下。
    然后又传闻日军有防弹衣,所以刀枪不入,他们也要制作防弹衣,而制造防弹衣的方法却是将十张牛皮纸糊在一起就行了。
    结果是跟日军打了三仗,三仗加在一起日军阵亡人数也没超过十人,反观吴大澂的几十营兵力,早已溃散的找不到东西南北。
    这些都是前例,就拿现在来说,攻下临沂,张野甚至都觉得这里的清军都要比当年的那些勇敢一些,至少自己是开了这么多炮之后才把他们给吓走的。
    可面对见过大场面的冯子材老将军的话,估计这一招也不会奏效了,虽然防守无压力,但张野也不想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此时张野倒是希望来的清军越多越好,但统军的人要是软柿子,几炮下去就能把他们给吓走的那种。
    淮安距离临沂有一百多公里左右,若是快的话,部队只需要三两天即可赶到,慢的话也不出一周。
    部队因为需要护送百姓,所以速度自然不可能太快,到沂蒙山里一来一回差不多也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所以张野才会命令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回来。
    这里马上就要变成战场了,哪能让百姓继续呆在这里?那岂不是让他们送死来了?
    而且到了沂蒙山第一任务便是招募新兵,然后尽快的训练。趁着清军战斗力还不行,自己这边加紧点速度,尽可能在袁世凯成军之前干掉他,为以后扫清障碍,免得夜长梦多。
    虽然现在也有这个能力,但双方距离却太远,张野没有能力率众跑到天津去干掉袁世凯,所以必须要加紧扩军。
    冯子材,老将军,虽然深的百姓爱戴,将士们的信任,但到了张野这里,也只能接受失败。
    将军虽然是越老越有经验,可现代化战争打的并不是经验,而是想法,战术,然后积累新战法的经验,在与之比拼经验方面。
    不过张野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愿看到这一幕的,毕竟冯子材也是位老将,对华夏民族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张野也不想在冯子材的晚年给他画上一记败笔。

第六十八章:大军压境
    老将出征,多少预示着清廷的确不行了,当然了,在张野看来,根本就不用预示什么,心中那半吊子历史就能给他指引一个大概的方位。
    一周的时间过去了,但冯子材所率领的白衣军依然没有抵达临沂,而是在距离临沂五十里处驻扎了下来,士兵们似乎也并不着急,该干什么干什么,操练或者休息,一点也没有战争的意思。
    这一异常举动,让张野不得不提起了谨慎,冯子材是什么人?当年那可是面对强大的法军也不眨眼的主,岂能让张野这数千军队给吓唬住?
    但事实却就是这样,冯子材的确停了下来,不再前进。但斥候却是一波一波不停的往临沂方向派遣。
    只一个侦察营便与冯子材那边派来的斥候进行了数十次小规模的战斗,双方也算是各有损失,但冯子材那边因为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原因,在损失方面要远大于张野。
    “报告将军,两江地区发现湘军,人数约有六七万。”
    随着事态的转变,张野也逐渐的扩大了侦查范围,到底有什么原因才能让冯子材停下来?很快,经过几天的侦查之后,侦察营终于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临沂距离两江大约有三百多公里,也就是六百里地,加上现在没有高科技的通讯手段,所以来回传递信息就必须要用人来做,所以侦察营的士兵这次也被累的够呛。
    早在城门处汇报完消息之后,便直接累的昏睡过去,现在来与张野汇报消息的则是城门处的守卫士兵。
    “报告将军,徐州发现大量绿营,人数约有两万左右,听他们说后面好像还有七八万,都是从河南和安徽调过来的。”
    紧接着没过多久,前去徐州打探消息的士兵也反了回来,带来了一则新的消息。
    “只是两处便有十六七万清军,这一次恐怕还真是个大场面呐。”
    张野苦笑着摇摇头,但对此却一点也不担心。
    清军都是什么货色?这点不用说也很清楚,到了战场上别听到了炮声便撒腿便跑就谢天谢地了,指望他们打仗?别做梦了。
    太平天国时期的清军尚可一用,到了现在,说白了养着他们就是为了管理治安的,跟八旗军一样,而这些人却耗费了朝廷大量的资金,每年两千万两白银,养了这么一支打不了仗的部队。
    而这一年的资金,就是北洋海军从建军到覆灭的总花费,假如清廷将供养这些老爷们的资金每年砍掉一半,北洋水师早就把炮火打上日本本土了,哪会是现在这幅局面?
    “从这局势上来看,北边估计至少还要有五万以上的清军。”
    杨军威看着地图,迅速的找到徐州以及淮安之后,下意识的意识到了清军的意图,想要来个三面合围,一口气把复汉军给吞掉。
    “我的天呐,咱们可只有四千多人,他们一下子二十来万人,这可怎么打?”
    李三才愣了下,旋即被二十多万人给砸晕了。
    复汉军本就挺强大的,但却只有一万二千余人,正儿八经的作战部队也就只有七千多人,其中六千多是三个团的正规编制,其余的一千人是军部直属的两个营,一般是不会上战场的。
    而这三个团还有一个被留在了沂蒙山,此刻无论从哪一边来说,复汉军的兵力都是最薄弱的,按理应该撤出临沂,据守沂蒙山抵抗清军的攻击才是。
    否则的话只能被清军给切断联系,然后在逐个击破。
    “通知赵克明,等这批百姓进去之后便封山,不准任何人进出,所有百姓靠后,不准临近关口等防御阵地,同时加快暗堡的修筑,防止清军进攻沂蒙山根据地。”
    张野直接命令道。
    合兵一处,在张野看来完全没必要,即便是二十万人又怎样?他们有武器吗?他们是军队吗?在全现代化装备的复汉军面前,那二十万清军简直就是活靶子。
    即便获利最弱的沂蒙山,他们也攻不进去,二十挺机枪,二十门步兵炮,加上上千杆步枪,又是一个峡口,每次冲入的人数有限,除非他们能把赵克明手中的弹药给耗光,否则的话别想轻易打进沂蒙山。
    反观临沂城这边,张野就更有信心了,这么强大的防守火力,还有铁丝网这等神器帮忙,别说是二十万,哪怕三十万来了也未必会攻的过来。
    搞不好的话还会重现当年海城之战的情景,吴大澂觉得自己兵力薄弱,于是召集起从朝鲜退下来的淮军旧部,以及东北各地的民兵部队,这里面有八旗,有绿营,有猎人组成的杂牌部队。
    三方约定什么时候到海城,然后什么时候攻打,结果等他们到了之后,海城城墙上的日军只对天开了一枪,吴大澂所聚集起来的数万清军便直接溃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清廷只能与日本和谈,签订了马关条约。
    “老大,这次清军声势浩大,我们可要小心应对,可别阴沟里翻了船。”
    李三才谨慎的提醒道,先前虽然被二十万清军给砸晕了,但最起码的局势还是知道的。
    “是啊老大,临沂虽有城池,但地势却不好,若是被清军给围了起来,那可就大事不妙了。而老赵那边虽然有高山协防,但兵力却有些少,若是清军全部去攻,恐怕会开辟出一条新的进山通道。”
    杨军威也同样担忧道。
    沂蒙山的地势很好,但却需要足够的兵力去防守,去巡逻,严防清军从任何一个角落渗透进去。
    一旦有大量的清军进入,那就等于腹背受敌,防御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两千人,似乎真的有点不太够。
    “放心,清军不会攻破城池的。这一仗,清军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惊喜。”
    张野信心满满的说道。
    但从哪里来的信心张野却没办法说,总不能直接告诉他们两个,清朝马上就要灭亡了,此时的清军根本就不会打仗,只会欺负百姓吧?
    反正这些话以后他们也还是会知道的,倒不如直接暂时隐藏下来,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神,竟然提前知道清军不可以战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威望,可以长久的统治部队。
    “报告将军,侦察营在济南发现了荣禄,这一次他领了至少有十万人马,预计最晚一周之后便可抵达临沂。”
    紧接着,第三路侦察兵也传回了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