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帝国崛起 >

第359部分

帝国崛起-第359部分

小说: 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七十五章等待

第五百七十五章等待

当初搞基建是投入了不少本钱,但是现在这个低价都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华亭新新区的主街道两边的铺面,位置一般的每个月租金都要五十两,位置好的一百两起步。码头附近的仓库,一年三百两你都租不到了。

这个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本来那些地方都是只长草的荒地,现在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宝地。明朝人哪有这个先知先觉啊,陈燮手握权力,搞基建不耽误自己挣钱,这也就是在明朝了。在现代社会,都抓起来打靶的。呃,现代社会的贪官,死缓就是个极限了吧?呵呵呵,有点宋朝不杀士大夫的意思,顶多就是流放三千里。

有赖于明朝对外贸易的绝对优势,陈燮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一片荒地变成金土地。说起来谁也没啥话可说,先期投入之巨大,大明没哪个人有这个本钱做这个事情,就算是有的,谁能知道朝廷开海的事情?先动手在这里买地,然后修新区。

因为新区,华亭县城现在也变得更加的繁华,土地的价格也是一再高涨。整个江南都承认陈燮是点金手,尤其是那些家在松江府及华亭周边的,更是深切的感受到陈燮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变化。一些本地官绅,已经多次找到阮大铖和杨龙友,要求扩大新区的范围。不在局限于现有的地盘,应该把整个华亭县都纳入其中。松江府如此,苏州府也不干人后,知府多次去南京拜见陈燮,要求苏州也要纳入所谓新区的范围,最好是搞一个苏松新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权利,现在局限于一个新区的范围内。欧洲人还是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在华亭新区一带与商人来往。

陈燮给江南带来变化最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苏松两府,丝绸行业的繁华,导致苏州通往华亭的水路船只络绎不绝,从苏州到江阴,从江阴到华亭,这一段是最为繁忙的水路。同样因为对外贸易的兴起,从南京到华亭的水路,也变得异常的繁忙。江西的瓷器,走九江下江东,依赖整个长江水道,商业的发展速度简直就是飞起。

只要不是个傻子,都能看见这些变化,整个江南的官绅集团,哪家不在经商?这些人从最初的激烈反对,到现在已经多数在支持陈燮,所花费的时间不算太长。归根结底,还是要用利益来说话。整个大明对外的贸易,就是以丝绸、瓷器、茶叶为龙头,这些东西哪里最多?这还用问么?源源不断的银子进了口袋,谁会跟钱过不去,再反对开海的,就是仇家。

以前的海上贸易,主要是走福建,民间走私的性质,那是受制于人。现在不用了,直接就自己上,在华亭或者搞一个船队,福建的郑芝龙,现在就一门心思搞船队,专门跑南洋航线。跟历史上收保护费比起来,挣的是少了点,但是胜在安稳。

这个会议的借口是年会,一年一度的丝绸行会的大聚会。长江以南的丝绸商家,有点身家的基本上都到齐了。华亭新区最好的饭店华亭大饭店,作为这次接待的场所。百余商家先后入住之后,开始各种社交。一时间华亭新区的娱乐场所开始忙活了,各路名家纷纷坐上马车,奔着华亭大饭店就去了。

这是真正意义上花园式的饭店,外面有围墙,里面则是一所一所的独门两层别墅。这家酒店自然是属于陈燮的产业之一,参照现代社会住过的悦榕庄的模式搞的酒店,在明朝想不逼格高都难。

张巡再次来到这里,不是作为张家的代表,而是作为皇家船队的大掌柜出现。因为停了苏松织造这个“扰民”的产业,皇家想弄点丝绸都没地方了。朱由检本打算重新搞苏松织造,弄点丝绸让张巡去卖。押运黄金去京师的时候,张巡有幸面君,朱由检很后悔的提起这个事情,张巡表示重开苏松织造不现实,也没必要。理由很简单,现在的丝绸生产,全部是蒸汽机,老式的织机已经看不到了。还有就是熟练工人,你得重新培养,这也很麻烦。皇家船队没必要搞那么多的花样,一门心思把船队做大就行了。至于货源,那是一点都不用担心的。眼下的海上运输,最大的船队就两家,一个是皇家船队,一个是郑家船队。要论发展速度,皇家船队很轻松的甩开郑家船队,原因是陈燮家伙的荷兰舰队,张巡先下手拿下了十条,剩下的船只被兴海城的三家人分了一半,其他的都被拍卖掉了。郑家才拿到五条船,当是都在疯抢,唯有张巡不用去抢。

还有就是华亭船厂那边,现在的商船产量不高,每年不过六条,订单都排到五年后了。郑家想自己造远洋的船,但是没那个技术。所以呢,依靠陈燮的支持,皇家船队不难成为海上最大的船队,既然是最大的船队,那么做海贸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了。一般的商人,有一两条五百料的船跑一下大员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哪像皇家船队,二十条大船在手。

说服了朱由检之后,张巡南下华亭,出席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丝绸。下一步,他打算跑印度一趟,虽然远一点,但是利润能翻一倍。唯一的问题就是来自“海盗”,需要雇佣海军的舰队护航。

住进一所最贵的别墅,张巡交代随从准备车马,他要去拜见陈阁部。刚梳洗完毕,张巡就听随从说起一个消息,华亭新区的铺面开始正式对外销售,丝绸行会的人优先采购。这个消息张巡很是心动,如今这里的铺面,都是按照什么平米来卖的,价格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一百两银子一个平米的铺面,就这个价格,**买不买。

张巡回到沙发上坐下,摸着下巴在沉吟,这可是一个发财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了。他现在给皇帝打工,每年的薪水是五千两,花红是利润的百分之一。一年下来,也能收入个三四万两,算是高收入阶层了。社会地位更不用提了,他已经是八品的散官,赐举人出身。

比起他给皇家挣的钱来说,还是自己口袋里的银子更有吸引力。琢磨再三,张巡下了决定,叫上随从,立刻前往宁园,递上拜帖。就算这一趟见不着陈燮,回头他可以追到京师去找皇帝帮忙,怎么也得要勾引皇帝从新区拿一些铺面或者土地,自己也能从中挣一些。

递上拜帖,张巡看见在外面停的马车,一堆一堆的,都是在这里等候接见的官员。这种现象很常见,一般的官员都是递上拜帖后,然后在这里等接见。张巡一看这人多的很,感觉今天是见不成了,就当是碰运气吧。这时候走肯定不合适,那是失礼的表现。万一陈阁部叫你呢?下一次你还打不打算来拜见了?

看看坐了一排的官员,张巡很自觉,在最后的地方找条凳子坐下。这地方就在门房边上,看门的近卫直接无视他们的存在,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张巡身边的一位官员,身着知府的衣冠,仔细打量一番张巡后,笑问:“这位仁兄,这身打扮有什么讲究?”

张巡低头一看自己,穿的是寻常的长衫。大明的官员,就算是散官,出门来见上级,也是要一身官服的。张巡还没有这个自觉,想起来多少有点后悔,脸上却笑道:“没什么讲究,出来的时候着急了,没来得及换上官服。在下也就是个散官,不敢在知府大人面前称兄。”

听到他是个散官,知府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点点头没在说啥了,但是眼神里的讥诮是很清晰了。堂堂的陈阁部,一个散官你也好意思来求见?你真的当阁部大人很清闲么?看看外面这些官员派的队,江南省各府县的官员,来这里不是来玩的,哪个不是携带了重礼,还有各地士绅的殷殷期盼。

“刘大人,您一个杭州知府,跑到华亭来求见陈阁部,怕是不那么合适吧?”边上一个江南本地的官员,这会开口打趣这个刘知府了。

“怎么就不合适了,自打陈阁部力主开海以来,杭州百姓盼阁部大人的金手指点一下杭州,那真是望眼欲穿啊。在下来此,不为个人利益,是为了杭州一府数百万父老而来。”刘知府那是一点都不怂,本来他来这里,也不算什么名不正言不顺。陈燮好歹是个阁部,还管着对外贸易的这块,他算是下级,为的是开海的事情,自然是能来的。

“嘿嘿,刘大人,按说你该先上奏内阁才是,走通了户部那位史大人的关系,再走通杨阁部的关系,呈交内廷披红之后,最后才是到陈阁部这里吧?”这位本地知府,跟刘大人是旧交,估计关系不怎么地,反正一直在讽刺挖苦。

第五百七十七章华夷之辨

第五百七十七章华夷之辨

丝绸行会的主要话事人有九位,原则上是这九个人来决定行会的重大决策。眼看就要开大会了,这九位却一一被会场的招待请了出去,正在热烈的会场气氛,突然为之凝重。在场的都不是傻子,知道一定是来了大人物。而且能这么把人叫出去的大人物,真是屈指可数,呼之欲出了。这个突发的现象,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到底这几位是被谁请去了呢?

张巡很意外的也被请了出去,进了楼上的小会议室内。看见陈燮的近卫队长韩山时,张巡微微颔首,对面回了一个微笑,做了个请的收拾。入内,果然见到陈燮站在中间,与来者一一拱手致意。行会的这些会长、副会长、理事长们,最差的都是某个府咨议局的负责人。见到陈燮,跪拜之礼不用,但是长揖弯腰是必须的。要知道,他们见官不拜的社会地位,就是眼前这一位大人为他们争取来的。

陈燮带着微笑,看上去很温和,招呼大家落座后,目光环视一圈,换来一群热情的回应后,语气沉稳道:“来的有点突然,事情太多了,主要是临时想到一些话,想跟各位当面说。”

这个开场白呢,听起来有点异常,正常的情况是,一份帖子,都得屁颠屁颠的登门拜访。

《“过几日,就要回京师了,年底大家事情也多,所以呢趁这个机会说几句心里话,大家能听的进去就听,听不进去就当我没说过。”陈燮的话是这么说的,在场的诸位耳朵都竖起来,露出倾听的表情。眼神专注的看着陈阁部。

“我说两个事情,第一个,自古以来,便有华夷之分。第二个,我大明乃天朝上国,这个地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太祖、成祖等先圣打出来的。详细的历史课,就不给大家上了,其实各位读的书比我多。怎么看第一个问题呢?很简单,在国内,大家关上门来,怎么竞争都没关系,我管这个叫自由竞争,这次回京,会请陛下立法。保护自由竞争。任何人,包括皇权在内,不得以任何非法手段,夺取大明人士的财产。归纳为一句话:谋逆除外,私人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说到这里,陈燮顿了一下,现在各位的呼吸变的急促了起来。这句话对他们来说。真是太震撼了。自古以来皇帝最大,要灭谁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现在发展到合法的财产不可侵犯的地步。这是在最大限度的保护大家的权益。

“在国外。我想说的是,同胞之间的竞争,绝对不能让外人获利。兄弟阋墙于内,怎么能因此让外人得利呢?肉烂在锅里,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们都知道,我这个人是最恨汉奸的。打辽东的时候,凡是汉奸,在我手里都没落好下场。”陈燮笑了笑,在场有人的心里麻了。

“有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过去吧。现在我把话放在这里了,今后不要再犯错就行。徐掌柜,跟西班牙人打交道,你可要长点心眼啊。别被所谓的长期合约蒙蔽了眼睛,更不要因为一点私利,破坏了大明整个行业的利益。丝绸为大明独有,这个定价权就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上。再大的合约,也不能作为降价的理由啊。行会既然定下了价格,大家都要遵守。”陈燮直接点了名,左侧坐着的一位胖子,已经软了膝盖,当时就噗通的跪下,陈燮赶紧起身,扶着他起来道:“我说过了,过去的事情就算了。起来吧,这里没有追究大家的意思。”

徐掌柜在这个秋风瑟瑟的季节里,出了一身的汗,昨晚上受了凉,鼻子还有点堵,这一惊彻底的好了。陈燮看他一身的汗,笑道:“来人,请徐掌柜去换一身衣服,被着凉了。”徐掌柜被一名近卫领下去,走路踉踉跄跄的,膝盖软软的没力气。

陈燮又露出微笑来,看着右手边的一位中年瘦子道:“金掌柜,你是盐商起家的,涉足丝绸生意不过五年吧。多种经营是好事,但是不能为了利润,跟自己人较劲,最终便宜了东瀛人。倭寇给大明留下的伤口,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芮掌柜啊,作为松江府的丝绸商,本来就走在别人的前面了。做人要知足啊,钱是赚不完的。葡萄牙人正在与荷兰人打仗,不能因为他们给的价钱高,你就什么都敢卖吧?军中的败类,我已经处置过了,好在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今后要引以为戒啊。”

这两位更惨,直接就晕过去了,陈燮笑呵呵的摆摆手,示意人给扶下去。这三位商人,陈燮最恼火的还是芮掌柜,居然打军需的主意,答应葡萄牙人,弄几杆线膛步枪卖过去。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影子一直在盯着这些行会的头头们,这些情报都是影子提供的。大到跟谁谈生意,小到跟那个女人睡觉,用的什么手纸,都能有记录在案。要收拾他们,可真是太容易了。不过陈燮不想动他们,因为这些人是大明资本主义事业的先驱。

三位出去了,现场还剩下六位和一个旁听的张巡,七个人里头有五个坐不住了,站起来要拱手谢罪。陈燮抬抬手,示意他们坐下道:“都别紧张,今天这个场合不算正式,就是私下里给大家打个招呼。”多亏了不是正式场合,要是正式场合,得人头落地了。

三位没一会也回来了,这个座谈还得继续。陈燮出去方便一个,回来看看都齐了,继续笑道:“再说第二个意思,跟外国人做买卖,大家就没那么多顾忌了。诚信不诚信的,我看都不必太在意。就一点,千万不要吃亏就行。这个我丢下一句话,谁要是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可以向最近的驻军求救,如果得不到帮助,这笔账算在我头上。”

说完这个,陈燮站起来了,摆手示意大家别送,淡淡道:“就这样吧,我先走一步。”

今天这个话,大家印象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