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50部分

贞观攻略-第50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震和李伯瑶两个小李睁着一双星星眼,疯狂的求知欲让苏宁根本说不出别的话……
“我都说了,没那么多规矩,你们想学我就教给你们呗!很简单的!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大唐的每个人都要会,包括识字,包括写字,包括读书,这些东西以后大唐每一个人都要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唐没有不识字的人!每个人都识字!”苏宁说出了自己伟大的目标,扫除文盲的伟大目标!
“每个人都识字?”四个小土豪异口同声大声喊道……
苏宁看了看他们四个:“怎么了?”虽说这个事情做起来非常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国家做到过,普及教育很难,也不是做不到,五十年,一百年,只要自己有时间,有权力,哪怕只是弄一个雏形,只要找到合适的继承人,这个事业也一定可以做下去!
四人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震惊和不敢相信,但是他们很整齐划一的摇摇头,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一书难求的时代,要是想做成全民识字这样的事情,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成不成神的问题,人们对于文化的顶礼膜拜,注定了这样的人会成为神……
苏宁不在乎这个,拿出纸笔开始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顺便把阿拉伯数字也给说了一下,和汉字的转换也就那么简单,一到零而已,汉字早就有了,一个转换,并不难,接着就是简单地四则运算,这个不是一时半会儿讲得清的,小学时候怎么学的苏宁也差不多忘了,所以仅仅只是说了个大概,然后就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了……
把四个小土豪喂饱,一人打了一个大包赶走之后,苏宁开始着手计划未来的事情,对了,李二陛下封给的两千亩封地还没去打理呢,这些封地是需要打理,然后寻找几块比较好的田地,找几个可靠的老实人,趁着春耕季节的来到,把杂交水稻、土豆、玉米一系列高产量的农作物开始试种,看看穿越时空是否给这些农作物带来影响。
这一包杂交水稻种子对于大唐是多么的重要,苏宁是明白的,这个时候大唐种的粮食基本上都是麦子,还有产量很低的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作物,至于水稻这种植物因为品种的原始性还仅仅只能在江南水乡和靠近热带的那一片现在还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地方种植,双季稻早在汉代就有记载种植了,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进和大规模种植,差不多是因为水稻种子还比较原始,不能适应北方较为寒冷和缺水的环境。
后来一千多年的种植历程也都证明了水稻是较为脆弱的粮食种类,生产环境限制比较大,这才促使袁隆平先生主持的杂交水稻计划,经过很长时间的辛苦工作,杂交水稻这门超级粮食才得以产生,不仅比现在的常规水稻要强悍,亩产也会高很多。
根据苏宁查阅的资料,由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在一九九九年、二零零五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七百公斤、八百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而这袋种子是苏宁老爹老娘三个月前购买的,那都是二零一三年了!
算上唐代亩的面积和肥料以及种植手法的差距还有温度的问题,五六百公斤也该有,那就是亩产千斤多,唐代的一石折合成现在的度量衡差不多是五十九公斤,而唐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麦子亩产不过一石,最好的京畿良田也不过一石半左右,要是种植了杂交水稻,差不多能把唐代的粮食平均产量往上翻个五六翻左右。
长安地处北方,虽然有着天府之国千里沃土的称呼,但是气候的问题还是实在在存在的,这个杂交水稻到底能不能种植成功也是个问题,但是如今大唐的南方还是一片荒芜,想要开发成为千年后的鱼米之乡,还真的不容易,以目前大唐的能力和李二陛下的性子,要是立刻开启开发江南的计划,大唐差不多十年就可以亡国了……
道路、气候、疾病、人力、物力、资源、官员任命、猪一样的队友等等等等,无一不需要考虑啊,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要先开发江南,总得先解决了道路的问题,水泥?那玩意儿不是很难弄,沙子弄出来的东西都不贵,就地取材就可以,可是铺设水泥道路,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千头万绪,想要改造大唐,需要考虑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那么一点点东西……
但是不管如何,哪怕只能种出来两石三石,放到全大唐也是两倍三倍的粮食增长,李二陛下会高兴成什么样子?这还不算土豆儿和玉米,土豆绝对的高产,虽然比较适合做菜而不是粮食,至于玉米,还是没有水稻和麦子适合做粮食,但是都是同样的高产,这三大杀手锏下来,大唐还怕没有粮食吃?
哦!蝗灾也是个问题,对了,历史书里面好像说是什么人深入了蝗虫起源地解决了蝗灾,从那以后貌似中国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蝗灾,这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而且更严重的是蝗灾往往伴随着旱灾出现,那可是双管齐下啊,要是遮天蔽日的蝗灾出现了,水稻啊土豆啊玉米啊可都扛不住啊!
苏宁还是拿出了神机上了百度,开始深刻的研究如何灭蝗,史书记载距离目前最近的比较大的蝗灾就是贞观二年的一次,唐朝时期平均七八年出现一次相当规模的蝗灾,虽然没有记载,很正常,春秋笔法谁不懂?不能给盛世抹黑!几个州范围内的蝗灾是不用记载的……
查阅过了蝗虫的事情,苏宁开始查阅杂交水稻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却意外地发现了杂交水稻不能留种,只能种一次全部吃掉,然后要继续购买种子!苏宁大感崩溃,以前虽然也种过地,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种问题,杂交水稻种出来的第二代用作稻种的话会产生性状分离的情况,然后会造成产量急剧下降的悲剧!
杂交水稻要是试种,也只有第一年能够高产,第二代,悲剧了!这要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在第一代种出来之后向李二陛下得瑟,李二陛下大喜过后下令广泛种植,结果第二代发生悲剧,产量暴跌,李二陛下大喜大悲之下还不会立刻就把自己给炖了?
幸好多了个心眼儿,他娘的,这可如何是好?坑爹啊!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违法自然法则的,得到了产量,就要付出绝后的代价,这是个很大的隐患啊……
苏宁拿出自己的背包继续翻,除了那一大包杂交水稻种子以外,苏宁还找到了一包水稻种子,看了一眼,苏宁有大喜过望,看来当时翻背包的时候过于紧张,没有看清楚,除了这包杂交水稻种子以外,还有一包粳稻种子,常规水稻,不是杂交的,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的稻子,都是温带地区,应该也能种在长安这里,而且,这种粳稻的产量应该也比较高,虽然不知道多少,但是总比现在的麦子要高得多。
至于杂交水稻,苏宁还有别的想法……毕竟是千年后经过改造的种子,若是可以发现一些什么,或者单纯的培养到第三代第四代,就算是性状分离,产量极低,但会不会来上一些变异,来个惊喜?可以留种,继续种植?千年的发展和适应之后,这些种子的生命力和生产之后的产量必然比现在的种子要强悍。
这天晚上,苏宁吩咐家仆去孔府告假,说感染风寒,更兼手被打肿,请假三日,望孔老先生批准;孔颖达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应允了。
于是苏宁就有了三天的宝贵时间去自己的封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且进行第一批的试种,所以第二天一早,苏宁和王氏打了一个招呼,就带着牛耿和四大亲兵,以三原县伯的身份出了长安,一路纵马奔驰往三原县而去,就此拉开农业革命之序幕。
说起来那四大亲兵也挺有意思的,一个叫张三,一个叫赵四,一个叫王二猛,一个叫马小六,简直弱爆了,跟在自己的身边总要有点儿气势,要是一点儿气势都没有,这种名字喊出来不久贻笑大方了吗?于是苏宁顿时突发奇想,赐给他们四人一人一个震古烁今的名字——张龙、赵虎、王朝、马汉!
弱的时候到时候需要自己锄强扶,自己一出场,大喊一声:”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多有气势!只不过苏宁比起包拯那块黑炭,差的不是一点点……ps:求收藏推荐还有三江票票-一

六十九 改革的窗口(上)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以北,距离长安差不多三十六公里,也就是三万六千米,纵马奔驰三四个小时也就到了,早上太阳升起来没多久苏宁就出发了,所以中午时分也就抵达了三原县封地,事先得到了通知的三原县令带着县尉以下一众臣属已经在等候了,不过还好,没有后来那种拉起横幅载歌载舞的样子,只是一群官员,否则苏宁定要揍这县令一顿。
“下官王元率三原县一众臣属恭迎三原伯!”
一群穿着绿袍的家伙站在那里,有胖有瘦,长短不一,看上去特别滑稽,不得不说,唐代人的审美观真是太out了,一身绿袍穿着看上去就像是一只毛毛虫,要是长得帅也就算了,可是长成这幅影响市容的模样……摇了摇头,苏宁下了马,心中腹诽着李二陛下低下的艺术鉴赏能力,一边面带春风的笑道:“王县令辛苦了,竟然还到这里来迎接在下,实在是打扰了。”
王元长得不算胖,身材保持的还行,脸色也较为红润,一看就是一个精明人,吃的好像也不错,能在天子脚下做县令的人,不简单,不是有门路,就是有能耐,王元,可能是有门路的,也有可能是有能耐的,还有可能是既有门路也有能耐的,唯一不可能的是,这个家伙是个很平凡的人……
精光四射的小眼睛和一脸从容淡定的笑容就足以看出这家伙不是什么无能的人,当然还要看看他的政治能力和政绩,若是合格,有朝一日入主朝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的封地在他的治下,两千亩的土地也在他的辖下,自己还有一座府邸也在他的辖下,虽然自己是三原县伯,但是三原县可不是自己说了算,苏宁对于三原县的意义就是两千亩封地的主人和六百户食邑之产物的所有者。
王元非常清楚这位三原县伯的所有能够得知的资料,自从苏宁被封为三原县子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开始关注苏宁了,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任职的县里面会出现一个恶霸,还是一个有爵位有官职的恶霸,那样的话自己可就难做了,和他对着干?可能会被收拾掉;和他同流合污?万一被言官发现了,那些要名不要命的家伙也能一拥而上把自己吃掉……
王元只是一个小家族的长子,在关陇贵族集团里面是个说不上话的小角色,但是颇有几分天赋,通过唐朝所开的科举考试考了一个进士,又通过家里面的关系打通了不少关节,得以在三原县任职,至今已有两年,一直兢兢业业,不敢疏忽,在天子脚下做事情,有好处,坏处也大,那些疯子一样的言官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当他得知三原县被封给苏宁作为封地的时候,他开始关注这个苏宁,越关注越心惊,十四岁,偷袭定襄俘获杨政道得以封子爵,火烧阴山一把火灭了突厥得以获封伯爵,实封三百户,这本就是一个比较高的食邑了,很多公爵也不过五百户六百户!然而仅仅一天不到的时间,他的食邑突然增加到了六百户,这让王元大惑不解,伯爵?六百户?
这可是相当一部分公爵的食邑了!一问之下得知,他在朝堂上进献劳动改造策略,把大儒孔颖达说的当堂退朝回家休息,接着妙手回春救下了已经被大夫认为是死亡的蔡国公杜如晦,蔡国公感其救命之恩,遂以一千三百户封地之三百户酬谢苏宁,接着,李二陛下允许苏宁进入弘文馆就读……
距离他进长安不过数日,身价已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面的门道王元看的很通透,这位爷绝对是个不能得罪的爷,别看他年纪小,但是绝对不能轻视糊弄,王元有种预感,这个能够以一把大火烧死突厥三万大军的狠角色绝对不会是池中物,现在赶紧巴结,搞不好以后有搞头,家里面是拿不出更多的东西来支援他的仕途了,他只能靠自己了……
想到这里,王元不由得哈哈一笑:“三原伯说笑了,敝县穷顿,能够得到三原伯这般的贵人就封,乃是全县的荣幸!三原伯一路劳顿,下官已经准备好了接风宴,虽然只是些普通的吃食,但还请三原伯赏脸。”
苏宁哈哈一笑,摆摆手:“这酒宴不急,在下前来乃是视察封地,查看一下佃户的生活,这才是首要的事情,王县令,三原县的春耕结束了没?”
王元心中一惊,但是随后拱手笑道:“并未结束,大唐人口少,这三原县也不能免俗,地多人少,春耕迟缓,不过下官已经特别吩咐三原伯之封地从速办理,您的佃户是最早一批开始耕种的,现在已经耕种完了八成,剩下的近几日也可以结束,您不用担心。”
苏宁心中一松,没有耕完就好:“王县令有心了,不过却也正好,剩下的两成就不要种麦子了,种这个!”苏宁说着就把怀里放着的一纸包的水稻种子拿了出来秀了一下:“这可是个好东西,虽然数量不多,这一次也仅仅是试种,但是试种一旦成功,那可是无量功德啊!”
王元捕捉到了一个词语,试种?这是什么农作物的种子?无量功德?这又能如何?于是他问道:“三原伯,这是什么?需要试种?”
苏宁笑了笑说道:“王县令,记住,这个东西种下以后,你要派人日夜看管,派经验最丰富的老农照顾,等到秋收的时候若是试种成功,不单单是无上功德,王县令,凭着这份功劳,您就可以等着高升了!”
最先开始试种这些粮食的地方,就和后世改革开放的窗口的地位差不多,三原县就和后来的深圳一样,是大唐改革的窗口,有自己在的地方,自然就是大唐所有变革的发源地,三原县的地位若是提升,到时候王元不也就水涨船高了吗?
王元一惊,而后满脸堆笑:“虽然下官不明白三原伯所言是为何,但是若是真有那一天,下官必不会忘记三原伯之恩德。”
苏宁摆摆手,牵着来福就往里面走:“不要谢我,那是你应得的,只要你好好照看着,待到秋收那日,您自然会明白的!现在,请王县令带我去封地看看吧!然后找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把这些种子给种了,在下要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