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134部分

医行大唐-第134部分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全海迈着小碎步赶紧跟上,士兵迅速腾出一个空间,陈墨扭过头:“我不管是谁,只要一个顺利平静的过程,大唐禁不起风浪,明白吗?”
    低头哈腰,韩全海赶紧道:“待诏深明大义,我大唐就是需要待诏这样的忠心臣子,鄙人五体投地。”
    “平静才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韩内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陈墨就像自己所说的,他很平静。
    韩全海向前凑了凑:“静难军与保大军会得到照顾,请待诏放心。”
    这就是交换的条件,也是政治的延续,杨复恭为了度过这个最关键的一环做出了妥协,只是没有具体内容。
    要动昨晚就已经行动,何必等到现在,陈墨点头:“静难军与保大军保持原状,该受到照顾的地方必须受到照顾,韩内侍去吧。”
    韩全海继续低头哈腰:“待诏说得对,我大唐不能乱下去了,还是待诏最忠心为国!”
    没有再说话,陈墨一挥手,韩全海立刻再次施礼,随后转身离开。
    。。。。。。
    太极殿。
    素缟充斥,官员在按部就班的祭拜,皇族守在巨大的棺椁两侧。
    杨复恭出现了,他的身后是几名大宦官和寿王李杰。
    恭恭敬敬的进行了祭拜仪式,垂下几滴眼泪,杨复恭直起身:“陛下遗愿,请寿王殿下监国!”
    “请寿王殿下监国!”几名大宦官早就有默契,在杨复恭话音一落的同时,立刻开始对寿王李杰跪拜。
    要的就是这个时机与效果,大庭广众之下,只要这个过程。监国就是临时行使皇帝权利,当监国者真的被确定,政令发布,谁也无法改变。
    无论是殿内正在祭拜的官员,还是殿外正在做准备的官员,一片惊诧。
    这根本不符合规程,杨复恭显然要把监国的权利强加在寿王李杰头上。
    “不可!万万不可!陛下没有遗诏,监国之事无比重大,事关社稷,应该在政事堂进行公议!”殿内几名官员立即反对。
    杨复恭早有准备,他厉声道:“陛下临终前已点头同意寿王殿下监国,难道尔等要违抗陛下遗愿吗!”
    这。。。是实话,光启皇帝真的在临终前点了头,至于是不是同意了让寿王李杰即位谁也无法说清楚,皇帝当时已经处在弥留之际,他的真实遗愿恐怕会成为历史谜团。
    “请寿王殿下监国!”宦官们不敢再等,立刻继续。
    “杰何德何能?不敢受!”没等其他人反应,寿王李杰开始推辞。
    “寿王殿下英明神武,请监国事。”
    “还有太子与吉王殿下,监国事理应公议!”文官们反应过来,一些在殿外的人赶紧进殿。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寿王殿下暂监国事!”内官们可不不管文官的反对,齐声大呼。
    在争执的同时,谁也没想到太极殿前的禁军士兵也参与进来。正在外面安排丧事,当三位宰辅带着大量官员出现在太极殿门前,竟然被禁军士兵阻挡在了外面。
    这是历史的重现,在历史上杨复恭就是这么干的。
    陈墨远远地观望着,以三位宰辅为首的文官拥在太极宫前拼命的要进入,禁军士兵就像后世的防暴警察,组成几道厚厚的人墙,任凭打骂,绝不还手。
    有些搞笑,禁军士兵自不敢和这些朝中大佬动手,场面很火爆,冲突却无法升级。
    吐沫横飞,这些文官毕竟讲究身份,除了平平无奇的叫骂,也没有什么过分的污言秽语。叫骂和指摘声传入太极殿,杨复恭满意极了。
    禁军还是在观军容使的领导下,陈墨只要不动,这些文官掀不起风浪。隐隐的,杨复恭感觉到陈墨这个人有些可爱起来,尽管他当初被陈墨压制的自己死死的,也曾经让自己很没脸面,可在这种情况下没出手说明他还是比较识时务。
    强行监国还在继续,文官们一直在反对。
    经过最初的激烈反对,文官们很快反应过来,不能耽搁祭拜过程,这对皇帝不尊重。随着各地节度使派来的使者进京,为了不耽搁皇帝的祭奠,文官们的声势在无奈中弱了下来。
    路程不同,使者到达的日期也不同。朱全忠的使者到了,不久后河中与河东两地的使者到来。左睿派出的使者到来的同时,陇西郡公李茂贞的使者也到了,灵州等地的使者相序到来、由于李思恭刚刚去世不久,继承夏州节度使的李思谏派来的使者较晚。
    内官在行动,文官也在行动,此时不寻求支持一切就晚了。
    杨复恭很得意,因为除了左睿没有明确表态,其他几个较强的节度使几乎全部表示支持寿王李杰。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贞、王重盈都表示了支持,尤其是曾是张造手下大将的黔中节度使、观察使李铤和宣州刺史、宣歙观察使陈策两人,这两人的支持意味着杨复恭已经对神策军完成了统一。
    出身杨家的几位刺史,兴元节度使杨守亮、感义军节度使更不要说。力量是压倒性的,支持寿王李杰的声音完全盖过了吉王李保的声音。
    。(未完待续。。)

245 柩前即位
    这还不算完,杨复恭竟然知道另一种大礼仪。
    杨复恭给寿王李杰改了一个名字,立为皇太弟监国的同时,改名李敏。
    改名字看似简单,却昭示着政治身份的变化,意味着曾经的寿王李杰正式监理国事。
    陈墨依旧很规矩,他根本就不走出自己士兵的队列。哪怕是三位宰相找过来,陈墨依旧没有任何异常举动。。。。。。
    三月八日,各地的使者还在陆续到来,祭拜光启皇帝的仪式依旧在进行。
    阳光明媚,春日的光辉很温暖,太极宫外的人突然发现,现在改名李敏的监国出现皇帝灵柩前。
    按照华夏传统,晚辈守灵,每当有人来祭拜后晚辈回礼,哪怕是身份尊贵的皇族也不能例外。监国李敏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让外面的人感觉到一定是有大事情要发生了。
    “国不可无君,请监国继承大统!”
    以杨复恭为首的宦官群体伏在地上,就像让曾经的寿王李杰监理国事一样,又一次故伎重演。
    “敏不才,不敢受!”
    太极殿外汇聚了众多的使者、大臣、武官,众人惊呆了。
    没等众人有所反应,第二次开始了:“请监国以国事为重,继承大统!”
    “先帝未瞑目,敏不敢受!”
    这是三辞三让的周礼,在众人的惊愕中,完全是措手不及,只剩下一次。
    外面的众人仍旧没有反应。第三次辞让立刻来临:“监国贤明天下,请继大统!”
    “敏才疏学浅,不敢受!”
    三辞三让就这样在瞬间完成了。众人仍旧处于错愕中,文官们竟然还没有任何行动。
    “皇裔之尊,应继大统,请监国处理国事!”宦官们就这样完成了最后的礼仪。
    这一刻很诡异,除了一些人互相观望,竟然没有文官阻止,就是想上前阻止的人看到几位大佬没动。也悄悄退了回去。
    “诸臣跪伏,请淑妃临礼!”
    按照华夏礼仪,新皇继位。必须得到皇后或者皇太后的允许。光启皇帝没有皇后,上面也没有太后,只有一个孟淑妃属于身份最合适的人选,杨复恭等人竟然不知用什么方法说动了孟贵妃。
    更诡异的一幕发生了。三位在外面的宰相互相对视几眼。这次没有阻止,竟然上前几步,立刻跪伏于地。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文官们一阵骚乱。谁也不知道当初极力反对的三位宰辅现在为什么变得如此恭顺,可三位宰相跪了,谁也没有权利再等待,只能紧随三位宰辅的脚步。
    按照周礼,皇帝即位必须有三公的同意。“三公奏”是拉开“皇帝即位”序幕的第一步,三公奏得到答复“可”后。皇帝即位才能开始了。群臣脱去丧服,穿上吉服参加即位典礼,此刻开始由凶礼转变为嘉礼。由此也展开了皇帝即位的正式程序,太尉登场由阼阶登上殿中,对安置在那里的先帝灵柩北面礼拜,接着奉读策文。
    监国李敏跪在了东侧,因为他要接受传国宝玺。
    群臣皆伏称万岁。
    杨复恭已经晕了,他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文官为什么转变的如此之快?
    难道是军事力量的威胁起到作用?
    想一想也不太现实,群臣好像是在跟风,可三位宰辅不可能都这样软弱?
    争宠!一定是为了争宠!
    事不可为,这些文官为了以后在和自己争宠,想来想去,想通了,杨复恭终于确定了。
    。。。。。。
    。。。。。。
    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还很难说, 作秀要有作秀的样子,迷雾用够了就要出手。关键时刻就势而为,三位宰相之前所有的铺垫太逼真了,逼真的陈墨很佩服他们的演技。
    新帝登基,赠光启皇帝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以明年为龙纪元年,皇帝也再一次改名,这次改名李晔。
    陈墨不明白为什么总要改名字,他认为那个李杰的名字很好。
    没人理会陈墨心中的抱怨,新皇登基,故去的皇帝还要继续祭奠。事情太多,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一直在看戏的陈墨,这也让陈墨感觉自己很没有存在感,于是,目的达到;级别不够的陈墨回家了。
    皇帝大行,禁止娱乐活动,禁止嫁娶。本来魏越就要娶妻举行昏礼,这次不得不推迟了。
    作为高官家庭,陈墨的家也是如此,所有男人要除冠,女人穿素服。
    “我可知道新帝和大郎交厚,不知陛下性情如何?”进家,未来的翁婿二人再次对坐,左盱很关心新皇帝的秉性,谁让他是强大的左睿的老爹呢。
    “陛下与先皇不同,依我看,这将是一个宦官失宠的时代。”
    “若是。。。如此,以后兵事如何,难道是兵部官员负责调度军队?”左盱一时间没适应过来,内官掌管军事已经是常态,这次难道要彻底改观了?
    “以后。。。应该是这样,不过暂时还要由内官掌管军事,改变也要在不久的将来,朝廷还要稳固住才行,左叔是担心文官不足以指挥军队吧?”陈墨能够理解左盱心中那种习惯,不过宦官掌权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利弊关系陈墨看得很清楚,一个文官和皇帝掌权的时代总比宦官独立掌权要强。
    “也该变一变了,内官对皇家不敬,文官也许会让大唐变好还说不定。”
    其实左盱想说的是宦官执掌权柄能够废立皇帝,这有史可鉴,对国家并不是好事。文官掌权当然也有弊端,谁都害怕篡位,尤其是皇族。这也是内官一直屹立不倒,受到皇家信任的最重要有原因。
    “关键还是民生,只要民生恢复才能兵精粮足,朝廷才有机会扼制各地强大的节度使。文官治理地方总比宦官指手画脚要强,就看陛下是不是敢于励志图新了,只要陛下敢做,大唐就有希望重新强盛。”
    左盱没有立刻说话,因为他的儿子也是强大节度使之一,只是忠于朝廷的程度不同而已。
    过了很久,左盱看着陈墨道:“大郎为陛下继位做的如此周密,看来有把握。”
    陈墨做的事情瞒不过左盱,他也不想瞒:“没有信任哪有机会?事在人为,就看后面杨复恭怎么表演了,然后。。。我再表演,这个舞台才精彩,不是吗?左叔?”
    这个未来女婿果然厉害,不愧是儿子天成军的奠基者,左盱点点头:“记得不要让阿睿走偏,这大郎拿手,能够掌握住,我就放心了。”
    人老成精,这位准岳父也是厉害人物,陈墨颔首回应:“跑不偏的,缰绳在手,不听话勒住缰绳可以回头。”
    “那就好,我可不希望在我走后被人唾骂。”
    左睿并不知道,自己最亲近的两人,准翁婿两人在为他担,都在担心失控。左盱担心儿子走上歧途,而陈墨好像已经有了对付他将来失控的方法。
    。(未完待续。。)

246 谁是黄雀
    (感谢稻草人、毫无长处、冥冬炎夏、桥头鬼影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
    皇帝新政,总要有新气象。
    新皇即位,侍中韦昭度被任命为摄冢宰,主持光启皇帝的后事,加韦昭度中书令,封岐国公。杨复恭拥立有功,所得赏赐丰厚,踢铁券,加金吾上将军。其他两位宰辅、各节度使,各级官员也赏赐有加,算是新皇做出了对大家支持的回应。
    就像陈墨心中想的一样,没有了谁,地球仍旧要转。除了继续祭奠光启皇帝,太医署的招生工作继续,三司六部正常运转,各级官员回到自己的位置,开始为新皇帝服务。
    陈墨就这样好像被皇帝遗忘了,他的职位仍旧不变,三个地方来回跑。
    皇帝换了也没有什么两样,地方仍旧该干什么干什么。
    东都洛阳。
    这座古老的城市自古就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历朝历代都很受重视。这座城市也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时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玄宗都将其作为帝都,时称为东都、神都或东京。城内有隋唐时代面积最大的宫殿群——洛阳宫,和华夏历史上最高大的宫殿建筑——万象神宫。
    东都洛阳不但是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东南通江都、太湖、浙江,东北通山东、涿郡,西通关中长安的大运河交通中心。重要性不言而喻。
    河南尹张言现在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张全义。
    东都被张全义治理的不错,民生恢复,粮食充足。陪都重新得到修缮,张全义这个河南尹可以说很称职。
    河南尹张全义出兵了,因为张全义是河阳节度使李罕之是张全义的“刻臂为盟,永同休戚”的患难之交,又是李罕之的下级,两人去年曾趁蔡州将领孙儒回救蔡州的机会攻陷了河阳。
    李罕之在得到河阳后并不知足,不久后又出兵攻晋、绛两州。恰逢战乱之后。四野无农作物,李罕之部下到处抢夺以为军备,甚至在饥饿难耐的时候还以人为食。绛州刺史王友遇不敌李罕。于是献城投降,李罕之进攻晋州,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无奈只能派使者求援于朱全忠。
    李罕之虽然作战有胆有谋,但在治理地方、安抚百姓上却无谋无略。所部苛刻残暴、贪得无厌、反复无常。很不得民心。作为老搭档,张全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