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喀什噶尔,沙皇的军队在战场损失惨重,好像陷入了一座血肉磨坊!”
“我们必须改变这一切。”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挥舞着手臂,语气铿锵有力。
“塔城,我认为是到了在塔城开辟第三处战场的时候了。”
“趁着中国人的目光集中在阿拉套的时候,我们在塔城打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俄军开战后的进展几近于无,还损失了一万多人的部队,中俄在喀什噶尔打的很惨烈,这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圣彼得堡的斥责。
中亚俄军需要一场胜利来告诉圣彼得堡自己的信心。
“但是我们在阿拉湖只有两个师。而中国人在额嫩河和塔尔巴哈台至少有一万人。”
“那就调动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调动部队。同时迷惑中国人,让斋桑泊的哥萨克骑兵对萨里山北的中国土地进行骚扰……”
第六百二十章卷土重来的希罗科夫
哥萨克对萨里山以北地区的骚扰很成功。情报很快就报到了刘暹的手中。当然了,真正的事实是什么,谁也没手握虚拟地图的刘暹更清楚。
在‘萨里山以北地区受到哥萨克的突袭’这一情报从产生到认知,再到当地守军反击失利,核实战报后不得已向吉木乃发电求援,然后战报迅速变成电文发到了刘暹手中,一共用去了两天的时间。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上万的俄军军队已经从卡拉干达汇集到了塞米巴拉金斯克。而从塞米巴拉金斯克就可以乘水路抵到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然后进到斋桑泊,十分便利。
俄军正在用塞米巴拉金斯克当地驻扎的一部分军队做佯动,以生成俄军正在源源不断的增援斋桑泊的哥萨克军队的假象。真相是塞米巴拉金斯克的俄军会乘坐火车直下阿克斗卡。
阿克斗卡是俄军铁路在巴尔喀什湖东端的节点,俄军到了那里就需要步行杀到阿拉湖了。
虚拟地图上,大群的俄军士兵正跟辛勤的蚂蚁一样准备着作战军需,他们的动作十分清晰的告诉刘暹——阿拉湖边的俄军正在做着战斗准备。
阿拉湖才是塔城地区俄军进攻的真正主力。斋桑泊只是迷惑己方的幌子。
“命令勒善,做好额嫩河和塔尔巴哈台的防御。不得命令,不需后撤。”
在参谋们都还没形成统一意见的时候,刘暹乾纲独断,直接下达了军令。命令第十五整编师迅速向塔城增援。福海一带的第八骑兵师一部直接杀向斋桑泊。那里的哥萨克骑兵拢共不到一万人,现在还分散了开来。只要第八骑兵师能够赶上。只要任化邦彻底执行命令,大胆的进击。一万中国骑兵对战一万哥萨克,在两边人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任化邦能赢个开门红!
刘暹把他摆到第八骑兵师一把手的位置上,不服气的人可是有很多的。任化邦要用自己的战功来向所有人表明刘暹的英明。
参谋部的人对刘暹的‘乾纲独断’当然有不同的意见。但刘暹把斋桑泊的俄军当做幌子,认定俄军会趁机猛攻塔尔巴哈台,倒也有一定的可能。
塔城也是国防军布置战场的要点。虽然那里的军队不多,却储备着大量的军需。这一点,是跟阿拉湖边的俄军一样的。他们在阿拉湖也没有布置多少兵力,却也储备了海量的军需物资。
两边都在为一个战略目标努力着。而吉木乃的孔才。却因为萨里山守军的丢人而愤怒着。
他很愤怒。这种丢脸的事情竟第一个出现在自己的防区。
“饭桶!一帮饭桶!区区几个骑兵就把你们弄得如此狼狈!你们手中拿的是烧火棍吗?”
孔才拍着桌子咆哮。当年第二次中俄战争的最关键一战,就是他带着部队堵住了大西沟,迫使俄军希罗科夫骑兵中将投降,还俘虏了一个有着沙俄皇室血统的伯爵,那是孔才一生当中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刻。他的光荣建立在俄军的骑兵尸体之上,今天却被俄军的骑兵毫无保留的羞辱。面前站着五个紧挨在一起的校级军官,个个都缩着脖子,连大气也不敢出。
见没有人应话,孔才没有熄火。将手一抬,指着其中一个中校军官的鼻子,喝道:“张著,你跟我说。你的骑兵营是干什么吃的?是咱们的战士真的打不过老毛子。还是你自己无能!?”
张著一脸冷汗,这个问题不能回答,那是怎么回答都是错。迟疑的转移话题说道:“参座。请您放心,以后俄军再来攻袭。卑职肯定不会放过他们。这次,卑职真的是疏忽大意了。”
孔才已经是新疆军区的副参谋长了。少将军衔。今生上将可能有危险,但中将是稳稳地。
这次哥萨克袭击萨里山一带,来的非常快,看样子也极为的熟悉地方形势,真真的‘来无影、去无踪’。再加上他们是天不亮就发动的攻击,干一票就走,而守军也确实松懈了,这才给其可乘之机。
“行了,行了!少跟老子废话!你记住自己说的话就行。再出错了,你给我滚回老家去。”
孔才对张著非常不客气。但谁也不认为这是孔才看不起张著。而是因为两人的交情太深了。当初新疆兵乱的时候,张著就在孔才的手下。半辈子的交情了,如果说话还瞻前顾后的,那这还算什么兄弟、朋友?
张著从孔才指挥部出来的时候,额头上尽是汗水,顺着下巴直往地上滴。
斋桑泊的俄军骑兵将领实际上是孔才的老熟人——希罗科夫。被释放之后希罗科夫并没有遭受太大的责怪。俄军半数骑兵的覆没,罪因根本不在他这个领兵者,而是在尼古拉大公。所以希罗科夫在骑兵学校沉没了两三年之后,再度进入军中。这一次作战,更是出现在了孔才的对面。只是这一点孔才还不知道。
一支骑兵大军正浩浩荡荡的沿着俄浓河向南方推进。
黑色的披风,传统的切尔克斯卡袍,头戴哥萨克高筒皮帽,那泛着绿色的土地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色盘。
部队所过之处,黄尘漫天,远远望去。犹如一股杀气,滚滚而下,直向南边扑去。
希罗科夫卷土重来了。他杀了一记回马枪,却并不知道上万中国骑兵正也在疯狂的向着萨里山飞奔过来。
人喊马嘶,一片沸腾。
希罗科夫就骑在一匹白马之上,立在一道用马匹碾出来的道路边,带着自信傲然,俯视着从面前开过去的那些部队,身边簇拥着他的参谋和副官。
一名骑兵策马飞驰而来,将一封电报交给一名副官,然后又拨转马头,策马飞驰而去。
副官立正敬礼,将电报交给希罗科夫。
“哦,是大公的命令。中**队已经开始向萨里山增援了。殿下命令我们务必要黏住中国人的军队,待到阿拉湖部队攻克了塔尔巴哈台以后,大部队就会向东切断萨里山中**队的退路和运输线,然后要我军配合着全歼萨里山的中**队。”
希罗科夫畅快的大笑着。“非常不错的作战计划是不是?我已经能够看到我渴望的那一幕了。殿下允许我来接受中**队的投降,以此来洗刷身上的耻辱。”
希罗科夫的脸色变得非常严肃,一丁点的笑意都从中找不到。“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的去作战,绝对不可以出现偷奸耍滑的事情。我们要以闪电一样的快捷再给萨里山的中国人一击。”
“传我的命令,告诉所有的士兵和军官,如果今后作战,谁还敢不努力、英勇、忠诚,我会要去他们的生命。”
“传令下去,哪个团先赶到萨里山,我允许他们随意活动三个小时。”
萨里山除了张著骑兵营的两个大队外,还有三个步兵大队。塔城的地盘太大,孔才负责塔尔巴哈台山脉以北地区,也就是萨里山南北到福海之间这三四百里之多的防线,手中却仅有一个骑兵营和一个地方守备团,连勒善都不如。
虽然这根福海边上就停着第八骑兵师一个旅游关系,却也真的很棘手。
就在希罗科夫的部队距离萨里山只有三四十里的时候,孔才收到了刘暹发给他的电报,要求他提高警惕,特别是萨里山南北的一线阵地,务必防止俄军杀个回马枪,再被打个措手不及。
然后,大概有十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他就收到了萨里山发回来的电文,那里又受到了俄军骑兵的突袭。万幸各阵地严阵以待,谁也没继续捅篓子。俄军虽然人多马壮,却半点没占到便宜,跟前一阵比来可差的太远了。
本来么,以秦军的火力,只要警惕心够高,准备充足,火力弱小的哥萨克骑兵根本没机会偷袭得手。不然骑兵的战略地位怎么会下降的这么快呢?
这件事情在后来的军史研究上成为了刘暹军事才华的一次小闪光。因为以后世人和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刘暹在接到吉木乃的电文后,短短时间就做出如此恰当的布置,并且接着再次提醒萨里山守军要注意俄军杀一记回马枪,中间间隔的时间都很短暂。
刘暹总领的是整个新疆作战,甚至还要关注东北与蒙古的战事进展,对于一个萨里山来说,投入的精力很有限。中间间隔时间也很正常。
而就是这有限的精力投入,都能引导着萨里山守军让哥萨克吃个小亏。自然算得上是一次小闪光。这叫料敌于先,无论中外,军事将领能做到这一点,那都是受人尊崇的。
“要做一个大口袋,博乐那里必须堵住。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骑兵的行动速度还要更快一些。两天内必须埋伏到位。”
博乐就是前清的精河直隶厅。清乾隆二十九年移察哈尔左营驻此,设领队大臣,俗称大营盘。《西域图志》称博罗塔拉。统治十四年属精河直隶厅。
这里是阿拉套山的北端,也就是阿拉山口的所在。阿拉山口就是介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关于宽约40里,长约180里的一个宽阔、平坦的通道。【前篇数据错误,改正】
阿拉山口西面属于中国的土地不多。只有一小片。但国防军在那里设置了一道防线,并且从山口西侧通往塔城地区的道路十分通畅。
第六百二十一章泯然众人的历史名人
四周静悄悄的,什么声音都听不见。旷野中也看不到什么人影,只有那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战壕、散兵坑在时刻提醒人们注意,这里是战场,不到必要的时候,尽量不要把自己暴露在地面之上。
这片土地上已经看不见什么树木草丛,所有的树木在开战前都被砍伐,作为加固工事的材料消耗在了这个阵地上,就连树桩都派上了用场,变成了坑道底下的小桌和原始化的凳子。
现在,中队长段祺瑞就坐在这样的一个树桩凳子上,一手拿着本子,一手拿着铅笔,以膝盖充当桌子,用心地的做着战地记录。
这是军校老师布置下的作业。作为乌鲁木齐军校速成班的一名在职学员,如果不是此次大战的话,他现在还依旧坐在宽敞明亮的军校教室里,听着教官讲授的战术课。
段祺瑞今年二十四岁,安徽合肥人,十六岁投军,在庐州守备团当兵。三年后考入淮安陆军指挥学院,两年前毕业被分配到了新疆。然后在去年的下半年被选入北疆陆军军官学校速成班,级别也被提拔为上尉中队长。
中俄第三次战争开打后,段祺瑞迅速回到了原先部队——驻守南疆的新二十四师47步兵旅。段祺瑞部现在的阵地位于巴拉唐河的北岸,国防军在这里只有一个营,而对面的俄军至少有一个满员师。
因为两边的地势都不平坦,运输艰难,所以炮火方面跟北疆的阿拉套战役是无法并论的。
这里打仗靠的还更多是士兵。是人命。不然怎么会两边伤亡数倍于阿拉套呢。不然这里怎么会被外国记者说是血肉磨坊呢。
段祺瑞牢记‘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国防军口号。轮到他部上前了,那一上阵地就立即带领部下修补加固野战工事。战壕、交通壕、防炮掩体、散兵坑等等,一切都严格按照作战条令完成,一丝不苟,认认真真。
清晨的时候上级传来命令,对面的俄军已经开始集结了。新的战斗马上就要打响,要前线各部队必须做好迎战准备。
接到命令,段祺瑞立即命令部下做好迎战准备,在阵地上严阵以待,等着俄军放马过来。
可是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上午。眼看大中午了,俄军却仍然没有发动进攻,段祺瑞心里有些急躁,为了使平复心情,也是为了尽早赶出‘作业’,同时也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就拿起了小本和笔。
不过精神始终集中不起来,写了数行字之后,段祺瑞就再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于是将笔记本装回了军装口袋。将那杆铅笔插到了那个树桩凳子的裂缝里。站起身来,举着望远镜向西方张望。
对面还是不见一点动静。
吃过了中午饭,直到下午三点钟。“检查武器!”的叫喊声才在国防军阵地上响起。
段祺瑞在战壕,扯着嗓子朝左右喊了两声。
士兵们沉默着。各自检查着手里的武器。火力分队还要注意一下弹药箱和水桶,国防军的重机枪都是水冷式的,要是没水了。可就遭大殃了。
阵地上只能听到士兵们粗重的呼吸声,以及枪栓拉动、装填子弹的铿锵声。
段祺瑞悄悄探出脑袋。举着望远镜向对面一打量,倒是能看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俄军这确实是要进攻了。而且身后防线也陆续有小顾兵力进入到阵地。其中的一些人正跳进了段祺瑞中队所在的战壕里。还给他扛来了十多个沉甸甸的板条箱。里面全都子弹和手榴弹。
“都不要紧张。要沉着,要冷静!炮弹是不长眼的,打过来就打过来,天晓的会飞到哪去,落到北边是北边,落到南边是南边。落到咱们头顶算咱们倒霉。枪支也都不要怕,咱们往战壕里一躲,子弹也是打不着的!”
段祺瑞捏了一把手心的汗,他手下的这个中队可是有一些刚补充的新兵,上次论战他的中队死伤了小三成,五天头里部队才给他补充了二十个新兵,他要给这些新兵打打气。
现在对面的校射气球都升得老高了,俄国人的炮击要来了。
扭回头再向西边望去,那旷野上空空荡荡,刚才那些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模模糊糊的人影全都消失了,仿佛刚才是他的错觉一样。
阵地上静得诡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
细面的天空似乎突然间一震,地平线上一阵闪光,轰鸣的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