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4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洪承畴的意思,就是与后金鞑子打消耗战,看谁能够持久。
洪承畴这样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战斗力方面来说。朝廷大军明显不如后金鞑子,尽管说在兵力上面占据微弱的优势,可这根本不值一提,曾经的大凌河之战,在人数上面占据绝对优势的朝廷援军,依旧败在了后金鞑子的马蹄之下。
不过朝廷大军最为熟悉的战斗模式,那就是固守城池的战斗,曾经的宁远保卫战、宁锦之战锻炼和磨砺了边军守卫城池的能力。
洪承畴的决策合情合理,陈新甲不可能完全驳倒,尽管陈新甲所站的位置不同,脑子里想到的事情更多,譬如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的流寇,譬如说郑家军等等,中原的局势已经不可能让洪承畴在辽西与后金鞑子对峙。
陈新甲明白,洪承畴是不会考虑这一切的,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一切。
两人之间的争论,倒也平和,毕竟陈新甲曾经在辽东多年,也参与了对流寇的作战,对于诸多的战术安排等等,内心还是有数的。
从公正的立场上来说,陈新甲和洪承畴两人都是没有错误的,两人都颇有能力,可惜的是两人站的角度不一样。
争论持续了接近两个时辰,陈新甲终于忍不住了。
陈新甲是代表皇上到辽西来督战的,从一定程度上面来说,他的意见就代表了圣旨,只不过洪承畴有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职衔,陈新甲不好说重话。
洪承畴毕竟是以兵部尚书衔兼任蓟辽总督的,那就更应该明白朝廷面对的乱局,如今的情形之下,朝廷根本不可能在辽西消耗全部的人力和物力,必须尽早从辽西脱身,哪怕是到了关键时刻,陈新甲亲自出面与后金的皇太极议和。
“洪大人,你身为蓟辽总督,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本官与你争论这么长的时间,就是想着让你明白朝廷所遭遇到的难题,河南、山西、湖广以及四川等地,已经是流寇遍地,朝廷若是不能够尽快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中原的局势就无法控制了,到时候就算是北直隶都处于万分危险之中。”
“洪大人身为兵部尚书,应该是知道这些情况的。”
“洪大人所提的战斗部署,本官认为是不错的,也是符合辽西实际情况的,可洪大人不应该仅仅是看着辽西这一块的地方,还要看看中原和南方的局势,洪大人若是想到了这些,就应该明白本官为什么提出来主动出击的战术了。”
“本官希望洪大人能够想明白,本官不愿意强压洪大人,更不愿意将你我之间的争执禀报皇上和朝廷,这一切还是请洪大人认真考虑吧。”
。。。
陈新甲的话语,说的很是柔和,但是里面的意思却是非常犀利的,若是洪承畴坚持之前的战术安排,所导致的后果很有可能是遭遇到皇上的训斥,甚至是御史的弹劾。
为官多年的洪承畴,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他低着头,好半天没有开口说话。
见到洪承畴的态度缓和了一些,陈新甲再次开口了。
“洪大人,其实本官也明白出击的危险性,不过这一路本官仔细观察过了,斥候也是侦查到了很多的情报,尽管此番的征伐,是后金的皇太极亲自率领,不过他们的兵力也不是特别的充裕,皇太极也没有办法兼顾到整个的辽西,本官认为,从宁远到锦州,这一百多里的地方,至少宁远到松山这一段是安全的,大军出击的时候,完全可以松山为依托,与后金鞑子展开周旋,正在进攻锦州城的后金鞑子,遭遇到背后的攻击,其士气也不可能一直高昂,本官的意思,此番出击并非是彻底打败后金鞑子,只要让后金的皇太极感觉到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城池,这就足够了。”
洪承畴抬头看着陈新甲,眼睛里面射过一丝犀利的目光。
陈新甲话里有话,既然是皇太极亲率后金鞑子前来征伐,朝廷大军为什么不打败后金鞑子,难道说后金鞑子会轻易的撤离吗。
“陈大人,本官有一点不明白,后金的皇太极亲率大军前来征伐,那就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地的,有岂会轻易的撤离,除非是朝廷大军彻底打败了后金鞑子。”
陈新甲一时间有些语塞,这里面的缘由打死他也不会说出来的,那可是塌天的事情,一旦里面的秘密泄漏出来,恐怕皇上也保不住他陈新甲。
稍稍愣了一下,陈新甲没有好气的开口了。
“洪大人,该说的本官全部都说了,若是洪大人依旧坚持稳扎稳打,本官就只好给皇上和朝廷禀报了,至于说朝廷会如何的处理,本官就不敢保证了。”
交谈结束,依旧没有定论,不过陈新甲已经充满了信心,他看出了洪承畴的犹豫和彷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不需要洪承畴在一天之内就转变想法或者做出决定。
翌日,洪承畴派出了更多的斥候,前往锦州的方向侦查,这一次是铺开网的侦查,任何的情报都要禀报。
见到这样的情形,陈新甲更加的高兴。
聪明的陈新甲,没有继续留在宁远了,继续呆在蓟辽总督府,肯定有直接压迫洪承畴的意思,就在洪承畴派遣大量的斥候前往锦州方向侦查的时候,陈新甲告辞回到山海关去了。
临走的时候,陈新甲没有督促洪承畴马上做出决定,也没有说到给皇上和朝廷写奏折的事情,看上去是一切都凭着洪承畴做主。
陈新甲的聪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在他离开宁远两天之后,洪承畴做出了决定,留下少量的兵力驻守宁远城池,其余的大部分兵力前往锦州驰援。
刚刚抵达山海关,陈新甲就接到了快报,是洪承畴亲自写来的文书,表示将在近段时间出击,驰援锦州城,同时与后金鞑子展开厮杀。
陈新甲笑了,他相信辽西的局势很快就能够稳定下来,这可是他的功劳。
第七百五十二章慈悲之心
南京,兵部。
徐望华发现郑勋睿的情绪很不好,似乎是遭遇到了什么难题,调查署刚刚送来了辽西的情报,洪承畴已经决定率领大军驰援锦州城了,郑勋睿看到这个情报之后,情绪明显不好了。
在徐望华看来,这个情报对郑勋睿和郑家军是很有利的,不管洪承畴与后金鞑子的作战结局如何,对郑家军都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朝廷大军若是失败了,那么郑勋睿和郑家军的机会就来临了,这可是求之不得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之下,郑勋睿的情绪为什么还是很不好,徐望华不是很明白。
徐望华当然不知道穿越的郑勋睿,此刻想到了什么。
历史上的松山之战,也是在崇祯十四年底和崇祯十五年展开的,洪承畴率领的大军与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展开了激战,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八旗军攻克松山,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全部被俘,两人后来投降了后金,成为了后金进攻中原的急先锋。
郑勋睿担忧的是历史悲剧的重演。
表面上看,松山之战对于郑勋睿是有利的,其实松山之战以后,皇上和朝廷已经陷入到绝境之中,基本没有什么可以调遣的兵力了,不过后金的皇太极也因为松山之战遭遇重创,加之粮草的消耗太多,国力难以支撑,主动提出了议和,可惜这次的议和没有能够成功,让大明朝廷彻底失去了喘气的机会。
崇祯十五年是大明最为悲惨的一年,这一年,后金鞑子再次入关劫掠,北直隶和山东惨遭劫掠,这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攻克了无数的城池。几乎占据了河南、湖广、四川、陕西和山西的全境,兵锋直指北直隶。大明朝廷无力回天,眼看着走向覆灭。
后面发生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郑勋睿的穿越,改变了历史,可是和很多人一样。他对于这段历史是非常痛心的,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一直都屹立在世界巅峰的大汉民族开始衰败,衰败的恶果一直延续到三百多年之后,在这期间,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赴汤蹈火,这个漫长的过程,让所有的中华儿女心痛。
活生生的历史就在眼前重演,任何一个有志向的人都不会袖手旁观。不过穿越的郑勋睿。却不能够出面去解决这一切,这样的滋味,任何人都是不可能感受到的。
当然,郑勋睿是能够很好调整自身心态的,既然穿越了,他就要彻底改变历史,重振大汉名族之雄风,让大汉民族或者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巅峰。
“大人。属下和郑总兵、李大人和徐大人商议过了,洪大人率领大军出击。与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虽说有些无奈,时机把握不好,不过也不一定完全遭遇到败绩,洪大人可以松山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再说锦州和宁远的城池,异常的坚固,后金鞑子难以拿下,故而大人完全不必如此的担忧。”
不知道为什么,徐望华居然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按说洪承畴失败之后,郑勋睿和郑家军的机会更好,而且徐望华在郑勋睿的面前说出来这样的话,应该是大忌,会让郑勋睿疑心,不知道徐望华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之上的。
不过徐望华不会有这样的担心,郑勋睿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怀疑,毕竟徐望华在郑勋睿身边很多年了,知道郑勋睿担心大明的百姓,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征伐,最终承受灾难的还是最底层、手无寸铁的百姓。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锦宏的脸色明显不好,李岩和徐吉匡的脸上也闪过一丝诧异。
郑勋睿听清楚了徐望华的话语,也看见了众人的神情。
“锦宏,李岩,徐吉匡,不用这样看着徐先生,徐先生知道我想些什么,他其实是想着安慰我,或许你们会感觉到奇怪,为什么我会担忧辽西的局势,应该说辽西局势不管好坏,与南直隶、浙江、陕西以及山东都没有多大的关系,或许辽西局势恶化,对于郑家军和我来说正是绝佳的机会,不过想想皇上和朝廷屡次决策的失误,我还是为那些士兵惋惜,也为辽西和北方的百姓不值啊。”
很少说话的郑锦宏开口了。
“少爷,属下觉得辽西局势还是恶化的好,要不然皇上和朝廷就想着算计少爷和郑家军,辽西的战斗要是失败了,尽管说军士会死亡惨重,百姓也会遭遇到莫大的灾害,可这都不是少爷造成的,再说少爷可以改变这一切的,征战厮杀总是有人死亡的。”
郑锦宏关心的几乎都是郑家军的事宜,关乎到郑勋睿的利益,是他拼命也要维护的,任何对郑勋睿不利的言行和举止,他都是要坚决驳斥和制止的。
李岩和徐吉匡虽然没有开口,不过他们也是赞同郑锦宏的观点的,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面对如此要紧的局势,就不要有什么妇人之仁,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要选择对自身最为有利的机会,为了能够达到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郑勋睿再次开口的时候,转移了重点,他指向了桌上的地图。
“刚刚徐先生说了,洪承畴率领大军从宁远城池出击,而且山海关的驻军也朝着宁远城池的方向进发,共同驰援锦州,从兵力上面来看,洪承畴麾下有近二十万大军,其中五万大军驻扎在锦州,五万大军驻扎在宁远,其余大军悉数驻扎在山海关,此番洪承畴驰援锦州,率领出击的大军有十万人,加上祖大寿率领的驻守锦州的军士,一共有十五万人了,这几乎等于是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总人数了。”
“洪承畴以松山为依托,选择是不错的,可惜他低估了皇太极的决心。”
“之前我已经和诸位分析过了,皇太极率领的十五万八旗军,早就来到辽西,为什么迟迟没有围攻锦州城池,就是在包围了锦州城和宁远城的有利情况之下,都没有展开攻击,这看上去根本不合理,依照皇太极的魄力和睿智,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有原因。”
“我认为皇太极的目的就是围城打援,围住锦州城池,专门围剿前来驰援的大军,诸位不要忘记了,当年的大凌河之战,也是皇太极亲自指挥,也是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最终的结局是朝廷驰援的大军大败,大凌河城也被攻克。”
“皇太极等的就是朝廷大军的驰援,他的主要目标也是在于驰援的大军,一旦驰援的大军被皇太极打败,诸位想想,锦州和宁远城池还能够守得住吗。”
“皇太极的心很大,他可不仅仅是想着占领锦州和宁远两座城池,他是想着最大限度的消灭朝廷大军,如此朝廷将无法与八旗军在辽西抗衡。”
“郑家军占据了辽南的金州和复州等地,让皇太极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草原也是动荡不安,鄂尔多斯部落等都是效忠朝廷的,这让后金的左翼和右翼都存在麻烦,如此情况之下,皇太极必须要找到突破口,让后金有发展的方向。”
“皇太极此番是破釜沉舟了,连续两次入关劫掠的失败,消耗了后金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组织这样的一次征伐,对于后金来说非常吃力,但又必须要做,否则后金就没有多少扩展的机会了,皇太极非常清楚其中的玄机,故而亲率大军征伐辽西。”
“形势对皇上和朝廷本来是有利的,可惜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的流寇,完全打乱了朝廷的部署,让皇上和朝廷无法静下心来应对辽西的战斗,所谓五心不定,输的干干净净。”
“洪承畴此番的征伐必定遭遇惨败,锦州和宁远也很有可能不保。”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对于郑勋睿的判断和分析,那是顶礼膜拜的,郑勋睿每一次的预测,都是惊人的准确,在徐望华等人看来,这就是神奇,这就是睿智,这就是真正的能力。
叹了一口气之后,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郑家军没有丝毫的表示,还是说不过去,我看命令驻扎在辽南和登州、莱州、蓬莱的第二军出击,趁着这个时机,占领辽南的凤凰城、义州等地,让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成为孤城。”
“锦宏,命令杨贺与王允成,不准对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展开进攻,就让皇太极守着这几座孤城吧。”
下达命令的瞬间,郑勋睿脸上恢复了冷酷的神情,从辽南传来的情报,徐望华等人早就知道了,皇太极派遣满八旗驻扎在盖州、耀州、海州以及鞍山和辽阳等地,就是预防郑家军从辽南发动进攻的,郑勋睿命令郑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