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

第198部分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198部分

小说: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等将领命而去,率领大军急速前进。只过了十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敌军的踪迹,当时夏侯渊正指挥大军拔营,所以场面显得有些混乱。
  由于太史慈的骑兵人衔枚,马裹蹄,再加上夏侯渊没做防备,大军直到离他们只有五里的距离时,才被细心的张辽发现。
  张辽心中大惊,连忙提醒夏侯渊,说后面出现了大片的烟尘,定然是敌军的追兵赶到。建议他早早做好准备。
  夏侯渊也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看到前面卷起的征尘,不由得勃然变色。连忙下令大军重整阵型,做好防御。
  然而由于他麾下的将士全都在尽全力的拔营准备撤离,再加上军心思归,一时之间竟然不能迅速成列。
  而五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实在是不算遥远,就在夏侯渊的大军乱哄哄的结阵的时候,太史慈和魏续、宋宪、侯成所统率的五千骑兵已经赶到了,并且立刻毫不犹豫的对散乱的夏侯渊大军发动起了冲击。
  虽然骑兵的人数比较少,但是他们的冲击力却是不可小觑,只听得鼓声隆隆。蹄声隐隐,五千大军如同是一股洪流一般。迅速地将夏侯渊的大军冲开了一道道缺口。
  而不远处的张辽在看到这支骑兵部队的时候,不由得面色一变。因为他完全看得出来,这支队伍完全是以魏续、宋宪和侯成的并州铁骑为底子而打造的,甚至这里面还有不少是他当年的子弟兵。
  而魏续三将如今更是意气风发,神色间再没有了在曹操麾下时的落魄,他们现在的神色甚至比起当初同在吕布麾下的时候还要舒爽不少,毕竟那时候他们虽然常胜不败,但是却并不像现在这般受到重视。
  魏续他们现在很明显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张辽,他们率领着由他们精心训练的并州铁骑,在夏侯渊的大军中纵横驰骋,把一年来坚守防御的郁闷全都一股脑的发泄出来。
  他们本来都是并州勇士,否则也不会带出来这么剽悍的骑兵,夏侯渊麾下的将士们没有谁能够挡住他们的一招半式,再加上他们身前还有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太史慈!
  虽然他们之前被太史慈生擒,但是却都没有怪过此人,不仅如此,他们反而对太史慈近敬佩不已,不仅是敬佩其武艺,更敬佩其身先士卒的精神。
  当初太史慈被指定为骑兵都督的时候,他们三个根本不相信,这样一个门外汉能够领导骑兵,但是他们根本没想到,此人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统领骑兵的技巧提升到了一个令他们都要仰望的程度,虽然这期间有他们不吝赐教的功劳,但是此人本身的底子和超人的悟性更是令他们叹服。
  “杀!是该向可恶的敌人展示我们大楚铁骑的犀利的时候了,我们忍受了一年多的屈辱,这一次一定要全部倾泻出来。”魏续等人全都存在着同样的想法,挥动着他们手中的长矛,狠狠的刺向一切敢于拦阻的敌人。
  一时之间,茫然地夏侯渊军中将士纷纷惊恐的进行避让,那些躲闪不及的则被长矛刺死,被铁蹄踩死,满地都是完整或不完整的军士尸体,那些一时不死,被踩断了腿、踩断了胳膊的军士们发出了一声声凄厉的惨叫,让他们的袍泽们听到之后,心中更加沉重。
  而这还不算完,在五千骑兵之后的则是由朱桓和程普率领的一万步兵,他们紧紧跟在骑兵之后,将那些被冲散了阵型、茫然无助的敌军纷纷斩杀。
  一时之间,他们原本的大营前竟然变成了修罗地狱,空气中弥漫的是浓重的血腥气息,触目所及的都是满地的残肢断臂。
  夏侯渊兄弟和张辽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捻几颗钉?在这兵败如山倒的一刻,个人的勇武根本就微不足道,所以也都绝了率军反击的年头,他们均都知道,如今唯一的生路就只有撤退一途。
  所以,军中主帅夏侯渊没有任何犹豫,便下令大军退却,这时候他看了看身边一名身形单薄、神色落寞的文士,冷冷说道:“荀彧,你率本部兵马断后,掩护大军撤离。”
  张辽见状心中一惊,不由的说道:“荀监军只是一介文人,他的本部兵马又只有数百人,将军让他率军抵抗,岂不是……”
  却没想到夏侯渊突然打断他的话,冷冷说道:“这是主公的命令,谁若不服,便以违反军令论处。”
  张辽不由心中暗暗叹息,他自然知道荀彧为何被从尚书台贬到了寿春做一个小小的监军,可是他却没想到曹操竟然如此绝情,让荀彧率领数百军士抵御数万虎狼之军,但是他却知道夏侯渊是曹操的本宗从弟,又是军中主帅,所下达的命令自己根本就不能违抗,无奈之下只好递给荀彧一个同情的目光,然后率领大军迅速离开。
  “或许这一次战败就是夏侯渊有意而为,目的只不过是要让为荀监军死去寻找一个理由。”张辽想到这里,连他自己都感到不敢置信,连忙收回这个可笑的念头,率领大军绝尘而去。
  转瞬之间,数万大军纷纷败逃,整个战场就剩下了荀彧和他的数百本部兵马,这些人与太史慈麾下的万余大军比起来,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
  荀彧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惧色,反倒是有一种深深的悲哀,他当初投靠曹操,本着一腔匡扶天下的大志,本着一腔效忠汉室的热血,离开了冀州的袁绍,投奔了当时实力尚为弱小的曹操,从此之后逐渐崭露头角,屡立功勋,保住兖州东阿、范县等三城,又劝曹操拥立天子,取得了协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又为曹操举荐了戏志才、郭嘉、荀攸、陈群、杜畿等人才,后来官渡之战时,如若没有他的劝解,恐怕曹操早已决心动摇,自然不会有如今的局面。
  他虽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多功劳,但是却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被直接调离权力中枢,从此受到了猜忌,而今日战场上遭遇危机,竟然连夏侯渊都不再把他放在眼中,说起来是让他率军殿后,实际上却是和让他送死没什么区别。
  “嘿嘿,既然丞相非让我死,那我成全与你便是,只是可惜,我荀彧自诩聪明,却不想竟会有这样的结局。”
  荀彧默默地想了片刻,便令军士列阵,然后对敌军发起了冲击。
  “杀!”这些军士你们虽然面对着数十倍的敌军,但却仍然无所畏惧,他们纷纷一脸悲壮的冲向了敌军,准备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们虽然被抛弃了,但是我们却从不畏死,我们宁可光荣的死去,也绝不屈辱的活着。”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军士全都拼尽了自己的全力,准备拼死杀敌,就算是死也要轰轰烈烈。(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 劝降荀彧?

  虽然荀彧所统率的这数百名军士全都拼命死战,可是却并不被太史慈看在眼中,他命令麾下的铁骑立刻将那些军士包围起来,用他们手中的弓箭、长矛等物,毫不留情的对这些军士进行剿杀。
  太史慈当然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句名言,事实上刘琦麾下的将士们几乎没有谁不知道这句话,所以他们全都没有留情,对于那些敢于冲上来送死的敌军将士予以雷霆灭杀。
  虽然荀彧麾下死士神情决绝,拼命厮杀,但是仍然不是训练有素的的精良骑兵的对手,再加上这些骑兵都是数个甚至十数个围杀一个,所以,他们的誓死反击没有起到一点波澜就被迅速杀光了。
  如今在战场上所存货的曹营将士,只剩下了荀彧一人。
  他的身形是那样的孤单,他的心情是那样的落寞,不过他知道这一切都要结束了,所有的幽愤和不满都会随之消散一空,而他也明白,自己在死后一定会被曹操高调荆扬,追念自己一生之功,并且还会追赠一个三公或者九卿的位子,给自己一个谥号。
  但是这些真的是他希望看到的吗?
  荀彧不再想这么多,他看着被烈烈大风卷起的大旗,看看如血的残阳,又看看对方如同虎狼一般的雄兵,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永别了,我所挚爱的大汉;永别了,我牵挂悬心的乱世;我荀彧立志匡扶天下,最终却没想到竟然连自身都保不住,但是其却并不后悔,我宁愿身死,也决不会随波逐流。我是汉臣,我食汉禄,就算是死都不改初衷。”
  荀彧的眼中流着泪水。哈哈笑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说完之后,荀彧拔出佩剑,就要自刎而死忽然听得劲风袭来,然后就是当啷一声响,他手中的佩剑掉到了地上。
  荀彧抖了抖酸麻的手,面无表情的看着最前面那个持弓的敌将。他知道那个敌将名叫太史慈。以猿臂善射著称,能以一箭射落自己手中的佩剑,丝毫不以为奇。
  太史慈自幼好学,知道荀彧所吟唱的,乃是战国诗人屈原中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的热情和对良好美德的追求,而这句诗不恰恰是荀彧心中的写照吗?
  太史慈一向敬重忠臣孝子,英雄烈士,如今见荀彧临死之际仍不忘忧国忧民,心中实在不忍其死在这里。这才用弓箭射落荀彧手上的佩剑,然后缓缓来到荀彧面前,肃然说道:“先生忠心可悯。天地可鉴,只是可惜不得明主,何不转投楚公麾下,一展胸中抱负,匡扶天下?”
  只见荀彧缓缓摇头说道:“将军乃是武将,自然知道一个道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既然已经选择了曹丞相,如何还能再度易主?更何况。就算是我归顺了楚公,他能保证绝对效忠汉室。将军政大权全部归还天子吗?”
  太史慈闻言不由的默然,不再多置一词。命人将荀彧带下去好好招待,听候徐刺史和楚公处置。
  这一次太史慈所统帅的大军尾随追杀,令夏侯渊大军损失了五千余人,粮草辎重无数,无奈之下只好退保寿春,而楚军责乘势夺回了所有的失地,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围困己方三州的近二十万大军一朝退走,边境地区终于再度恢复了和平,这让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从此之后,那些被征调来的府兵们终于可以安心的回乡种田了,他们还未握习惯的刀剑终于可以换成犁锄了,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将士们则永远无法再回到田地中,无法再与他们的亲人团聚,留给他们家属的,却是心中永远的悲痛。
  尽管如此,他们的家属却并没有怨徐庶,更没有怨楚公刘琦,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天下一天不得统一,这样的战事就一天不能结束,楚公给他们带来了轻徭薄赋,带来了相对充裕的粮食,为他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可恶的曹操却是派兵破坏了他们的这种和平和宁静,他们的丈夫、父亲、兄弟、儿孙为了保卫这种和平和宁静而永远的离开了他们,因此,他们痛恨战争,更痛恨像曹操那样给自己带来战争的人。
  荀彧随着太史慈的大军缓缓来到合肥的时候,看到哀鸿遍野,愁云惨淡,心中也不由得沉重起来,他相信这一年来,魏**中的损失比这还要多,百姓所承受的灾难更要沉重,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来都是双方面的,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都要受到战争的戕害。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那些诸侯争霸的背后,又充斥着多少无辜受难的冤魂?多少孤儿寡妇的血泪?
  扬州刺史徐庶亲自将荀彧迎了过来,他们都是颍川郡人,自幼相识,彼此又都互相钦佩,今日能够坐到一起,也殊为不易。
  徐庶一路观察,见荀彧深深为百姓的悲哀所动容,不由轻轻叹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乱世,文若久在军中,想必对此感触也不少吧?否则也不会立下匡扶社稷,平定乱世的志向吧?”
  却听得荀彧苦涩的笑了笑,轻轻叹道:“怎奈我志大才疏,根本无力阻挡天下乱局,自黄巾之乱以来,二十年矣,民众依然处于乱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自诩理政能力不差,施仁政,行屯田,举贤才,匡社稷,本以为能安定天下,让百姓结束战乱,却没想到人心不足,占了中原还想吞并河北,司空不能满足权欲便做丞相,丞相不能表功德,便称公爵。如若公亦不能满足,接下来当是称王称帝了。而其所谓的功德,莫不是以扩张领土。发动战争为代价,给天下带来无尽的灾难。”
  徐庶闻言点头说道:“荀文若仁心系百姓。令人敬佩。自黄巾之乱以来,朝廷威令不行,诸侯称霸,群雄并立,百姓处于战乱之中,天下不得安宁,贪欲之辈,乘乱取利。却如镜花水月,终成泡影,只有真正心怀大志者,方能成就不世功业,当年曹操拥立天子,重建朝廷,立不世之功,为世人所敬仰,天下忠臣义士无不争相投奔,只是此人随着功业的不断扩展。私欲迅速膨胀,威凌天子,擅杀大臣。甚至有屠城杀俘,做人肉干这等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故渐为天下明智之士所不取。”
  徐庶见荀彧面色发白,显然是对于曹操称公之事耿耿于怀,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然则楚公却不然,楚公素来以仁德待百姓,他父子二人治荆州,令荆州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殷富之地。楚公严格治军,却不失宽仁。所有为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他们的家属全都受到厚待。他们的衣食无忧,他们的子女由官方提供教育,他们的父母由官方奉养,所以我军中将士皆愿效死力。楚公行均田,施仁政,立科举,办医院,通贸易,哪一件不是立国惠民的好事?是以天下有识之士尽皆投奔,大军每到一地,百姓壶浆相迎。”
  荀彧听完之后默然良久,缓缓开口说道:“他若不称公,方算得上是戮力王室,中兴名臣,然则如今他称公建制,辜负汉室信任,实乃乱臣贼子。”
  徐庶闻言嘿嘿冷笑,厉声说道:“文若此言差矣,楚公乃汉室宗亲,天子乃其弟也,楚公扫荡群雄,安定天下,乃是为保祖宗基业,何谓乱臣贼子?以楚公之功德,即便是封王都不足以彰显,何况一公乎?只不过楚公为人谦逊,即便是称公,亦是屡次推脱,最终为免群臣失望,天下倾颓,这才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