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

第123部分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123部分

小说: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不管诸女如何围住甄洛表示恭喜,却说刘琦来到府内治事,偶尔翻起一封书信,却发现来信者竟然是典农将军廖立。
  刘琦好奇的打开信一看,却发现这竟然是一则好消息,原来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廖立的均田令竟然在交州、扬州东南部的会稽以及荆南的地广人稀地带获得了很好的推广,不仅仅是当地的那些蛮族、越族民众踊跃参加,就连荆州、扬州腹地的一些无地少地的百姓也都被优厚的政策吸引了,纷纷舍弃了自己的家业,带领自己的族人南下,在那里领取为数不少的荒地和种子等物,没日没夜的进行开发。
  短短半年之内,刘琦的三州治下被开垦的土地竟然多了数千顷!仅仅税收就多达十余万斛粮食,绢万匹。
  除此之外,廖立还训练了数万民兵,这些部队虽然战斗力不高,可都是民众自备粮食装备,大大减少了军费开支,而且这些部队被用来戍守地方、维护治安已经是足够了,甚至一些比较精良的队伍与正规军也没太大的差距,即便是到前线打仗也不是没有可能。
  廖立在信中还提到,自己准备到秋收之后,发动民众修筑、疏浚河道沟渠,以便更加便利农业生产,由于工程涉及到荆州、交州和扬州的三州地区,特地写信请求主公的支持。
  最后,廖立还提出了几个难题,希望能够得到军器司的支持,这几个难题主要是农具缺乏、饮水困难、耕牛不足等等,其中别的困难还好解决,最主要的就是引水灌溉的困难,许多土地明明离水源很近,可是由于田高水低、隔着悬崖等问题,硬是无法将水引到田中来。虽然廖立制作了饮水工具桔槔,可效果依然不理想。
  刘琦笑了笑,立刻挥笔给廖立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尽量解决农具缺乏的问题,同时还建议他多多建立养牛场,依靠养殖的手段提升耕牛的数目,至于引水灌溉困难的问题,他给出了几个注意,一是针对隔着悬崖而无法引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工具“连筒”,也就是把粗竹打通关节,再一根根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水引到山涧、崖谷的对面。
  除此之外,刘琦又教廖立制作筒车,筒车按照材质可分为竹筒车和木筒车。筒车乃是一个巨大的水轮,直立于河边水中,轮周斜装若干竹制或木制小筒,利用水流动的力量推动主轮,轮周小筒按次序入水舀满,至顶倾出,然后接以木槽,可导入渠田。
  在写完信之后,刘琦便命人送到廖立处。
  刘琦根本没想到自己只是将从隋唐时期历史上学到的一些引水灌溉工具和手段随手传了下来,对于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廖立在接到了他的信之后不由大为惊叹,拍案叫绝,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助攻竟然能够有这么多天才的设想,这些东西制作起来都不难,可是却非常实用,正适合解决偏远地区引水灌溉的难题,而对于建立养牛场的建议,廖立更是打心眼里赞成,立刻下令准备着手建造,同时他还命熟练的工匠研究制造筒车,并把搭建连筒的方法传给百姓,顿时解决了目前最棘手的引水灌溉问题。
  自此之后,江南农业进一步得到开发,成为了整个大汉最为繁盛富庶的地带,也为刘琦最终平定天下奠定了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刘琦今日解决的问题还不止如此,就在他给廖立写完信之后,便见文学从事宋衷来见。
  由于在自己大婚之时宋衷坚决维护了蒯如玉的面子,刘琦对其十分尊敬,总是以师礼待之,今日见他不在文武齐聚之时就来见自己,想来是有事情,便亲自起身迎接,然后恭敬的问道:“不知仲子先生有何见教?”
  却见宋衷默然片刻,然后说道:“主公,下官这里有两个消息,一好一坏,不知主公想听哪个?”
  刘琦闻言一愣,随即说道:“先生先说好消息吧。”
  “诺。好消息是,自从主公大力支持我荆州建立郡学、县学和乡学以来,我荆州尚学之风空前的浓厚起来,仅仅襄阳就有学子不下万人,整个荆州大约能有五六万学子,如果再算上扬州和交州的学子,加起来恐怕不下十万人,呵呵,下官恐怕整个大汉其他地方的学子都加起来,也不过是这个数字而已,镇南将军与主公对我大汉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实在是无人能及。”
  “呵呵,这也是像先生这样的诸位经学大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你们的奔走呼告,我们荆州也不会出现如此盛况。”刘琦笑了笑,忽然又问道:“先生近日来此莫非是和学子太多有关?”
  宋衷的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敬佩之色,拱手说道:“正是。因为学子太多,我们三州的这些从事们尽皆感到无力刻印如此多的经卷,而布帛又太贵重,用其写下数十万卷的经书,实在难以想象…。。。”
  “原来是此事,呵呵,这都是本官疏忽了。先生不用急,我有一法,可令先生迅速制造出大量经书……”
  “啊?真的吗?还请主公赐教。”宋衷竟然还是个急性子,不等刘琦说完之后,便截断了话头,连忙问道。
  “呵呵,先生可知蔡敬仲?”刘琦倒也不急躁,笑着反问道。
  “桂阳蔡伦?他不是个宦竖吗?主公如何提起他来?”宋衷的眼中闪过一丝鄙夷,随后说道。
  刘琦闻言顿时一愣,他差点把蔡伦是宦官这一节给忘了,宋衷乃是儒学名士,最瞧不起宦官了,所以有如此的反应最是正常不过了。
  所以略想了想,刘琦便轻轻说道:“关于蔡敬仲本人我们就不必提了,本将主要是说他改进的蔡侯纸,其实我们可以将经书写在纸张纸上,然后印制成册,传给学子们。”
  却不料宋衷苦笑着说道:“主公此议虽好,可是如今天下各地纸张供不应求,很多工艺又尽皆失传,我们到哪里解决纸张的问题?”
  刘琦却是胸有成竹,对宋衷说道:“本将这里正好有一个好消息,随着我荆州尚学之风日盛,我们也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前来,头些日子有一个名叫左伯的人来到了扬州书院,此人字子邑,东莱人,本来是奔着同乡太史字义而来,借助子义的推荐,到我扬州书院拜访名流华子鱼、严曼才、崔州平等人,却听他们所劝,留下任职劝学从事,我故知他有奇术,改进了造纸术,便将他调至我荆州军器司,任韩公至的副手,专门负责生产纸张,如今宜城的纸张生产已初具规模,不用半年,就能满足我三州士子的需要。”
  “哦?原来有这等好事?既然如此,那下官立刻派精通经学之士前往宜城,令他们即刻手抄经书,想必不出数载,便能满足我荆州学子就学之用。”宋衷说完之后立刻起身,向刘琦拱了拱手,然后就准备离开。
  却不料刘琦忽然拉住他,笑着问道:“我荆州能有几多文士?就算他们夜以继日的抄书,又能到何时才能抄完数万套经书?更何况如此加班加点,难免错讹,此事又当如何避免?”
  “啊?这,我等也只好尽力而为了,能多抄几套算几套吧。”宋衷叹了一口气,缓缓摇头说道。
  “呵呵,先生不用急,本将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纸张的供应足够,我就能保证随时提供整套整套的经书。”刘琦负手而立,淡淡笑着说道。
  “啊?什么?主公竟然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这,这是真的吗?”宋衷不由得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说道。
  “呵呵,我这一套技术名叫印刷术,只要先生将经书反着雕刻在木板上,然后在木板上沾墨,往纸上这么一印,嘿嘿,一张印好的经书就这么成了,由于这是木雕板,我们可以重复不断的印制经书,即便是印上几百上千套都没有问题,先生想一想,我们用这样的效率来印制经书,岂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经书的问题?而且这也减少了错讹,只要我们多检查几遍木版,不让它出现错误,那么印制成的经书还能出现错误吗?”
  “竟,竟然有这样神奇的办法,印刷术,呵呵,主公,我可真是服了你了。”宋衷不由大喜,立刻恭敬地拜倒在地,满脸激动的笑道。


第一百九十章 贪婪的刘琦

  其实一开始宋衷并不怎么看好刘琦,在他看来,刘琦这两年来穷兵黩武,给荆州带来了许多战乱之苦,让原本富庶安定的荆州慢慢变得动荡起来。如果不是看在对方重用自己主持整个荆州的学校教育的话,一直主张修仁讲王道的宋衷早就辞职不干了。
  可是最近在平定了江东之后,主公刘琦所施展出来的那一列发展经济、安定民心的手段实在让他有些钦服。
  首先是均田令,这一项制度执行才仅仅半年多,竟然让二三十万百姓获得了土地,不仅仅让那些山越、蛮族等不服王化的蛮夷部落从此倾心归附,也招纳了中原和荆扬交三州许多百姓到边疆地区开垦荒地,荆州的富庶再次成为天下的翘楚。
  而给宋衷带来感触最深的是,主公刘琦在有史以来首次明确提出重视教育的策略,还提出来一个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重新提倡天地君亲师的思想,这让他由衷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儒生的自豪之处。
  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刘琦重视教育并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亲力亲为,从恢复郡学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县学和乡学,深知自己捐资捐物,为兴办各地学校而贡献力量。
  如今刘琦竟然又竭尽心智,研究出了印刷术这样奇妙的技术,从此可以让大部分求学的学子手中都能有经可读,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功德无量!
  所以,宋衷有生以来第一次对一个人倾心归服,以至于自动忽略印刷术乃是奇技淫巧这样的思想。
  宋衷在兴奋之下,都已经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返回公署的了,见了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立刻就把主公的想法公诸于众。
  司马徽等人自然也是兴奋不已,当下便筹划着先与韩暨和左伯等人联系,然后请来木匠,按照纸张的大小做成一块块的书版,并在这些宿儒的亲自监督和校对下,将木板雕刻成一版版的文字,再涂上墨,之后他们又取出珍藏的纸张,亲自试验一番,直到看到那一张张的白纸上印满了规规整整的字迹的时候,这才终于激动的心花怒放,手舞足蹈。
  “真没想到竟然真的能够做到,主公想到的这个方法的确是神奇之极。”即便是司马徽,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点头叹服:“没想到主公竟然有这份本事,这样的构思实在太奇妙了,简直比起黄家的丫头还更胜一筹,如若不是宋仲子在一旁守着,我们定会认为这个想法是黄家那丫头所设想的。呵呵,如此一来,天下学子求学有望,这对于天下求学之士来说,可实在是一件大了不起的大事啊。”
  司马徽当然不知道,印刷术的发明,又使华夏文明向前推进了数百年,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样的大事将会深远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大汉的历史更加辉煌灿烂,光耀千古。
  而他们却并不知道,他们的主公这时候正在满脸含笑的陪着袁绍派来的使者逢纪说话呢。
  原来之前颜良、文丑被杀,袁绍大军士气受挫,之后便与曹操进入了相持战,双方旷日持久,谁也无法战胜对方,袁绍渐渐沉不住气,脸上的阴郁之色越来越盛。
  就在这时,袁绍手下谋士郭图却乘机进言道:“逢元图之前向主公进言,对刘琦多送礼物、美女,令其从背后进攻许昌以配合我军,当初刘琦答应在今年春季派兵袭取许昌,可如今都过了半年了,我们却始终不见刘琦大军有丝毫动静,主公当初误信逢元图,以致有今日局面,还请主公斩逢纪,绝刘琦,然后命刘玄德率军进攻许昌,如此,大事可定也。”
  逢纪一听郭图之言,又见袁绍的脸色如同锅底一般黑了下来,顿时感到心惊胆战,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知道主公袁绍素来多疑,如今携十万雄师南下官渡,不仅损折大将颜良文丑,大军还没有什么骄人的战绩,正要找个借口发泄一下,如今听了郭图的谗言,自己恐怕小命不保。
  想到这里,逢纪连忙上前,跪倒在地,诚惶诚恐的说道:“请主公容末将一言,带末将说完了再处置末将也不迟。”
  见袁绍点了点头,逢纪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缓缓说道:“主公当知道,右将军并非是有意不帮主公,而实在是有些鞭长莫及呀,请主公想想,在头些日子是江东孙氏的威胁无日不在,右将军奋起余威,帅三军之众平定了江东,之后不顾三军疲敝,在战事刚刚结束就派周瑜率军三万进驻新野、安众一带,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兑现诺言,想要进攻许昌以配合主公。”
  只见袁绍的脸色略微缓和了一些,可是却依然问道:“既然如此,刘琦为何不率军进攻许昌,反而近半年了都按兵不动?”
  逢纪精神略略一振,然后装作义愤填膺一般地说道:“主公,这并非是右将军不愿率军出征,实在是因为刘备的缘故。”
  却见袁绍满脸不解,疑惑地问道:“玄德公?这与他有何关系?”。
  逢纪继续一脸义愤的说道:“主公误信了奸人也。当初主公好心送他到南阳,扶植他成就功业,却没想到这大耳贼得了南阳之后竟然不再从命于主公,不仅不配合我们进攻许昌,反而率军攻略关中,主公且听他自己给自己加的封号,司隶校尉、雍州牧、车骑将军,这摆明了是不再听命于主公,主公当知道,镇守南阳的关羽麾下精兵不下两万,而许昌却不足五千人马,他竟然从来没有率兵攻取,不仅如此,他的南阳守军还阻遏在穰县、涅阳、棘阳一带,分明是阻止右将军大军北上许昌,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右将军如何配合主公袭取许昌?”
  袁绍本来就是左右摇摆之人,听了逢纪的话,不由得点头称是,然后拍案说道:“刘玄德果然狡诈,亏得我如此诚心诚意的待他,竟然如此背信弃义,实在可恶。”
  逢纪见袁绍被自己说动,心中暗喜,但表面上还是顺着袁绍的话说道:“其实刘备此人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主公也不必生气。想当初刘备依附陶谦,却趁人之危,在陶谦病亡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