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逐九州-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由于前面的那些战争,朝廷并未派出多少援军,而且之后凡是失守城池的败军全都撤往了帝都,所以现在新邺城内竟有十万大军在赫赫镇守。
顾言曦迎着凛冽寒风,望着新邺城的大门对洛秋离道:“这是一场硬仗,你和我都没有办法去避免的它的伤亡。”
洛秋离挑眉道:“所以呢?”
“所以请你告诉李慕歌,并非是我不尽心力。”
没想到季意然的一条命,竟能锉下他傲骨三分,将他威逼至此。洛秋离狠狠攥紧了隐于袖中的手,但表面上却是云淡风轻地点了点头。
接着他又道:“明日战争一旦开始,便是旷日持久的厮杀,你本就一身病骨又连月征战,还是早些歇息吧。”
顾言曦微一颔首,调转马头便向营地走去。这一路上他目光低垂,未发一言。虽乍看之下与平时一般无二,但洛秋离直觉上就是觉得他有哪里不对。
东方还未泛白,新邺城下就已暗潮汹涌。
在这昼夜交替的微妙时刻,所有人都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将发生在明天,而逐渐松懈了对危险的警惕。
而熹军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开始发起总攻。
他们的攻击迅疾而猛烈,未等敌军架起弓弩,顶上城门,就已如疾风骤雨般攻向了新邺。待到旭日初升,落落晨辉下早已是刀光剑影喊杀震天。
不过,晋军虽然遭到了熹军的趁夜偷袭,又被破了第一重城门。但他们立即坚守住了第二重城门,仗着军备充足与城池坚固很快就扭转了颓势,反守为攻。
反观熹军的这次东征,虽然在此之前并未遭遇过什么惨烈严酷的战斗,保存了相当的实力与体力。但毕竟这一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所以面对一直在城中养精蓄锐、兵强马壮的十万晋军,立即就显出力不从心,数度被对方反压,渐渐落于下风。
顾言曦立于高地之上,一双沉静的眸子镇定自若地俯视着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同时手中的彩旗也随之不断地变化着运动的轨迹。
他心里清楚,这场战争胜局已定,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但是如果熹国的援军不能及时到达,
那埋在这里的白骨将会成倍增加,熹国也会因为这一场大战元气大伤。
此时,一点悲悯从他的眉心蔓延开来,渗进眸底,转瞬又归于平静。
“一将功成万骨枯”虽说得容易,但又岂是人人都能坦然面对的?
威武侯站在城墙之上,眉头紧蹙手心攥汗。
作为晋国的第一将领,他自认深谙兵法,擅用奇谋,但却不得不承认此时指挥熹军的大将却要更胜他一筹!冷冷地看着远处坡地上的那几面彩旗,他的脸上罩下一层阴云。
思索良久,他终于决定改变战术!
如果战场节奏、战局走向一直都被对方掌握在手里,那他将失去最后那万分之一的胜算。
这时,他那双过分坚毅的眼中突然闪过一抹决绝,昭示着他“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传我的令,调集三万的精锐部队,立刻出城迎敌!”既然对方一直在以阵法弥补实力,那他就要用绝对的实力打垮他的阵法。他绝不能再任凭对方拖延时间,否则等到熹国的援军一到,晋国就再无翻盘的可能。
但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就在他的大军一起冲出城门的那一刻,熹军就好像事先知道他的战术一样,中军主力迅速已退至后方,同时左右两翼也在迅速向中军靠拢,将其护在后方。
最后,整个熹军合成一股变为一面巨大的扇形,令迎面扑来的晋军就像陡然撞到了一块铁板上,没有占到半分便宜。
这时,熹军并没有趁势发动攻击而是突然开始向回撤军。
他们撤军的速度非常的快,等晋军反应过来后,他们的主力大军已退至城外高地,只剩下小股兵力在拖延晋军。
威武侯见状一阵气闷,挥舞着大刀一气儿就砍下了好几个熹兵的头颅。
“杀!把这些个殿后的熹兵都给我砍了,一个不留!”
他抬头望向高地上那一点黑影,锐利的双目中射出透骨的冷意:既然那个主帅将这支军队作为了注定牺牲的弃子,那他就让他如愿以偿。
顾言曦面无表情地望着那刀光剑影中不断溅起的鲜血,双手狠狠地攥紧了缰绳,直攥到指间勒除了血淋仍然耗无所觉。
即使经历过那么多的生死,看过那么多的牺牲,但他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无动于衷。
也许,这就是他憎恨战争的原因。
也许,这就是他曾想帮九爷一统天下的初心。
毕竟,乱世,太易伤人。
杀尽那些负责殿后的熹兵,晋军虽然士气大盛,但也不敢妄自追击。毕竟敌人现在身在高地处,前方也情况不明,若冲动跟进很可能是自掘坟墓。
威武侯一向谨慎,于是招手一挥,将军队也撤了回来。但他并没有将兵将们撤回城中,而是就地扎营,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熹军营中的一举一动。
熹军撤回营中后,已是狼狈不堪。
虽然经过一番调整后开始渐渐恢复元气,但如此大规模的消耗也令军需物资开始吃紧。
顾言曦此刻也是疲惫至极,但他还是坚持到各营看了情况,直到回入自己帐中,紧蹙的眉头都没有半点放松。
“没想到你也有着急的时候?”他刚掀开帐门,却发现洛秋离早已坐在帐中等他
顾言曦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反问道:“军中那么多事需要处理,你来我这里作什么?”语气不甚友善。
洛秋离不以为意,扔了一颗花生米到嘴里:“来关心一下你,不行吗?”
顾言曦不由失笑:“你是要问我明天的军事部署吧?”
洛秋离呵呵一笑,点头干脆道:“是呀。”
“那我得先要问问你,熹国的援军什么时候到?”
“这个嘛···”洛秋离故意拉长尾音,却见对方眼中岿然不动,只得无趣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一早就能到。”
“我说你为何如此悠哉呢?原来是成竹在胸!既然援军明天到,也就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战略了,平推就好。”顾言曦实在有些累极,不欲再与他多言,走到床前,逐客之意明显。
“但我还是想把伤亡降到最小。”洛秋离依然安稳地坐在那里,明显没有要走的意思。
顾言曦自顾自地铺着床,闻言没有看他,沉默了片刻淡淡地吐出一句“好”。
洛秋离似并未听见他的回答,只是专注地看着他的背影。那摇曳不定的烛火,映与他的双眸之中,一片明明灭灭,模糊不清。
顾言曦若有所感,立即回头。但此时屋外突然袭入一阵寒风,卷灭了本就微弱的烛焰,室内当即陷入一片漆黑。
幸好,今夜,还有月光。
溶溶月色,透过简陋的帐窗迤逦洒下,如水银般泄了一地,映得满室清辉。
顾言曦一瞬不瞬地盯着洛秋离,不知是因为夜的深沉还是月的渲染,这一刻,他的目光沉静如水、深远似海。
看着已经掩下目光的洛秋离,他睫毛轻颤,眸底似有月华澹澹淌过:“没想到你我之间,竟连半点信任都没有剩下。”
“洛秋离”见身份已被拆穿,也不再费心掩饰,索性走到顾言曦面前与他相视而立,弯眼一笑,“言曦的眼力还是那么好,同样的把戏果然不能在你面前再玩第二次。”那笑眼之中只见一点殷烟灼其华。
“一直用缩骨功维持体型,颇损内力,为了监视我,你倒是不辞辛劳。”顾言曦看着突然高出自己半个头的“洛秋离”,唇角不由自主地就弯了起来,但眼底却是一点笑意全无。
“是费了一点心力,但却也省去多余的顾虑。谁让你对我的信用一向不好。”他缓缓地撕下“人皮面具”,脸上顿时露出优雅的线条。
人如瑰璧,声若锦帛。一个抬眸,就是桃花歌尽的一场无边春/色。
就算是冷月照青衫,也掩不住李慕歌身上与生俱来的耀眼光华。
他缓缓抬起顾言曦的下巴,攫住他眸中的霁月风光:“言曦,谈‘信用’太伤感情,不如我们来谈谈‘心’。比起皇甫广帛,你是否更喜欢我现在的样子?”
顾言曦有些好笑地看着他,眼底浮上一点戏谑:“无论是皇甫广帛还是李慕歌,我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你。”既然不想伤感情,那就伤心好了。反正长痛不如短痛。
只是为何他拼尽了全力斩断了那么多次,却还是斩不断这段情?
李慕歌闻言,并没有像前几次一样情绪波动,而是松开了捏在对方下巴上的手指,自顾自地缓缓说道:“有时我倒宁愿自己生来就是李慕歌,而非皇甫广帛。毕竟那段携手江湖的日子着实不错,不是吗?”
“是吗?”顾言曦眼中戏谑更深,“可是李慕歌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在为皇甫广帛步步为营,就算是那场携手江湖不也是处心积虑吗?其实我倒宁愿皇甫广帛从来就没有变成过李慕歌。”
“如果没有变成李慕歌,那我现在就是一个死人。言曦,你希望我死吗?”
“至少不希望你这么活。”他将目光别过,不想再与他直接对视。
“哦?你知道我是怎么活得?”他的语气中透出浓厚的兴趣。
“身上的枷锁太重,心中的恨太深,失去的自由太多···你本不该是这样的人···也不该过这样的人生···”后面的话他没有再说下去,声音已有些颤抖。
李慕歌听后纵声大笑:“可这又不是我能掌控的。别忘了,这样的人生是你替我选择的。”他笑得弯了腰、岔了气,险些没有站稳。
顾言曦悄悄将后背抵在了床柱上,呼吸开始有些急促。
没错,他现在的人生都是他一手造成。他怎么可以对他如此残忍,而且还要继续残忍下去?
“当然也不能全怪你,这样的人生也是我自作自受。”笑声戛然而止,李慕歌眼底带过一丝无奈,“谁让我曾爱你胜过一切?”
顾言曦全身蓦然一震,这一刻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他心中悄然崩塌,第一次战胜了他那坚不可摧的原则与理智。
“广帛······”他不由自主地将那个久违的名字轻唤出口,但那名字的主人却已转身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 九州小剧场:
“陛下,明年的税收该如何制定?”
“陛下,春汛时的水患该如何预防?”
“陛下,发给征晋大军的粮饷是不是有些过于充足?”
“陛下,江大人此言差矣,将士们为国奋战,理应优待,不该在粮饷上克扣。腐儒之见不听也罢!”
“孟都督你····你怎可大殿之上辱骂同僚?视礼义为何物?置陛下于何地?”
洛秋离:“······”
“陛下,您看这几位王亲家的女儿可合您的意。毕竟您这也到了选妃的时候。”
“陛下···”
“陛下···”
洛秋离一脸郁闷地坐在大殿之上,脑子里翁翁直响。敲了敲身下的那把龙椅,硬邦邦的真不明白有什么好做的。
带着李慕歌的人/皮面具,他心中咬牙切齿:陛下,您老是“美人”傍身逍遥快活了,把我一个人扔在这,可怎么活啊?
远在玉平城中的李慕歌,看着怀中的环肥、环肥、老瘦、老瘦再次缠了上来,仰天长叹:秋离,本王今日才知你过去的“辛苦”。
☆、尔虞我诈
翌日,天还没有破晓,晋军就开始铺天盖地的向熹军的大营移动。这一回与前日不同,他们又从城中调来五万精兵,如此压倒性的庞大兵力,就算前方是龙潭虎穴恐怕也能碾成一马平川。
营外喊杀震天战鼓擂擂,却也没有吓住兵疲将乏的熹国军队。
他们按部就班地将绊马绳埋好,将陷坑掩上土坯,再把巨石、火硝等物屯于山顶。
重步兵列阵在前,撑起盾墙,盾墙前是一排草垛,作为收集对方射来的箭矢之用;弓箭手列队在后,每三人一组纵向排列,准备射击。这种队形可以令弓箭手以顶针的方式接连不断地向外射击,节省掉拈弓搭箭的时间,令攻击片刻不停;轻骑兵已绕到营地两侧,随时进行包抄与冲锋;重骑兵由于本就不多,为了保存实力只压在了队伍最后,以备不测。
当那一轮红日完全升起,万丈金光瞬间洒满整片大地的时候,溅在这片大地上的第一滴鲜血也染红了它。
新的一天又将开始,新的一轮战争也将爆发。
这一战,双方从朝阳初升一直战到金乌西沉,直至月上中天,依旧没有半点鸣金收兵的迹象。
倒在陷坑里的骑兵战马、压在巨石下烧得焦黑的干尸、被铁骑踏穿的五脏、随处可见的支离破碎的残肢、以及无数死不瞑目的头颅······
战到此时,新邺城前,早已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连四周的空气,似乎都带上了腥臊的味道。
放眼望去,无论是熹军还是晋军,都已陷入了最后的疯狂。没有人再去顾忌自己是否到了疲惫的极限,只有人去在乎自己能否活到战争的最后。
在这残酷的厮杀面前,对每个人而言,早已没有了家国荣辱,只有个人存亡。
但正是这个人存亡,才决定了孰胜孰败。
处于劣势的熹国对于生的渴求更加狂热。所以才顶着五倍于自己的敌人一直苦苦支撑到了现在。当然,这种支撑,与顾言曦之前布下的机关陷阱、制定的对敌战术密不可分。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若非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相助,以少胜多毕竟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顾言曦站在高地上,淡淡地扫着已逼至山下的兵线以及身边所剩无几的巨石与火硝,露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表情:看来,熹国现已到了强弩之末,这场战争也已接近成败关键。
骠骑将军彭云奔上高地,走到顾言曦面前,脸上表情已是焦急万分:“军师,怎么援军还没有到?若在耽误下去,恐怕···恐怕···”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也不愿意说出口。毕竟这一路的征战杀伐着实不易,这一路赢来的胜利也着实不易。
为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与代价?因此,当他们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时,谁又会舍得因这一步之差而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