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第112部分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112部分

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求您老人家,把目光放远一点儿,偃甲回师,放我一条生路吧。
天下没有谁专门破坏自己财产的。只要您的大军一回,中原的数万里山河就可以免遭涂炭,中原的数百万生灵就可以生存,您的财产也保全了。
小邦的存亡,全在您老人家一句话。我们要接受大金的恩赐,比登天还难;您老人家的垂恩,却只是举手投足之间。
您老人家品德高尚慈悲为怀,伏唯留神,释免我小赵。
小赵顿首再拜!
此致
敬礼
康王赵构上
这样的一封乞哀书,难怪会在宋史本纪上全然不见。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道是天撒的谎言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三章:撤退

扬州杭州两地在年初所发生的种种风波和事故,直到初夏的时分,才慢慢传到了东京汴梁城。
开封府留守司的杜充大人往四下一看,这才发现:自己所驻守的这块地区,俨然成了一座大宋朝留在长江以北的岛屿,孤零零的一座,好不凄凉。
换而言之,开封府成了建炎政府在长江中游北岸地区的一座桥头堡,将要面对着金兵的全面冲击。
高宗皇帝为了让杜充能够安心地留守在开封府,即便是在逃亡的路上,还不忘记给杜充升职加薪,让杜充以东京留守之职,兼任宣抚处置副使,节制淮南京东京西路。
这种安排,相当于把开封府以南,直到长江边上的一大片超级广阔的土地,都全部托付给了杜充。
这一片土地的重要性幅员的辽阔性,在某种程度上比川陕加在一起都大,也就是说,张浚刚刚创造的最大节制权力指数很快被杜充所打破了。
接到新的任命,杜充坐在开封城里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战前演讲,他说,“方今艰难,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
也就是说,他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当战事一旦发生,他会亲临第一线,于矢石交攻之间,与金军白刃相见!
这是多么的铁血豪勇和责任感!
所以,当这段话传过长江,到达杭州城,整个建炎集团为之欢呼。
只不过。当杜充说完这番豪情万丈的说后之后。过不了了几天。就玩了一招“金蝉脱壳”,命副留守郭仲荀留了下来,自己率东京留守司的主力,轰轰烈烈地向南方大踏步撤退。
因为黄河决堤的缘故,开封府附近的经济遭到很严重的打击。但是,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开封府募兵变得容易了。
当兵有饭吃,有粮饷领取,怎么也比挨饿要强。
结果是。杜充手下由不到几千人猛增到三万人,这些可都是杜充的本钱。
作为如今杜充的绝对嫡系,岳飞也在南撤之列。
岳飞当然不同意撤兵,当他接到命令的时候,马上找到杜充,大声地说道:“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何况社稷宗庙都在京师,陵寝在河南,关系重大,并非其他地方可以比拟。你杜大人手握重兵。尚且不能尽心守护,又怎么能寄希望于他人呢?今天你一拔腿。这个地方就易主了。以后如果想要重新收复,就要牺牲数十万士兵的性命。请您慎重考虑此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杜充也初步了解到岳飞的性格,所以对岳飞的无礼并不在意,只是轻轻地拍了怕岳飞的肩膀,解释道:“我已经接到了皇上的圣旨,要尽快前去护驾。”
杜充此话一出,岳飞也无从反驳,唯有悻悻然加入到南下撤退的队伍中。
实际上,杜充不但没有接到皇帝要求出兵救驾的圣旨,手中甚至连枢密院的出兵调令都没有,严格意义上讲,这次撤兵是不单是违反军令,更是违反了皇帝要求杜充留守开封的圣意。
但是,面对金兵的威胁,杜充还是选择了逃跑。
因为杜充相信,在这种乱世的环境里,凭借他手中的三万大军,高宗小皇帝不但不会怪责他,甚至还会嘉奖于他。
说到征战打仗,杜充远不如岳飞;但说到为官之道,对朝廷形势的分析,杜充则比岳飞不知要强多少倍。
开封府的大军终于还是要走了,离开这座大宋朝的立国之都。
大军撤出汴京,岳飞和三军将士纷纷驻足,迎着落日的最后一丝阳光,向这将近两百年的帝都投下了深深的一瞥,每个人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故土难离,今日一走,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在那么艰难与困苦中,在那么悲凉和绝望中,都能够挺过来,为什么还要撤?
流了这么多的汗,流了这么多的血,丢了这么多将士的性命,到头来,却还是要把城池拱手想让于敌人。
岳飞心中的那种怨恨和忿忿不平,实在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以至于多年以后,已经功成名就建节封侯的岳飞,填写了他人生的第一首的《满江红》,来回忆和缅怀当时撤离汴京时的情景: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重续汉阳游,骑黄鹤。
杜充大人的撤退非常果断而且彻底,不但越过了淮河,还横渡了长江,直接出现在高宗小皇帝如今的所在地………建康府(现江苏南京)。
至于开封府汴梁城,杜充就委托给他的副手………副留守郭仲荀。可是很快他就在建康府见到了郭仲荀。
原来郭仲荀照葫芦画瓢,把开封府交给了留守司判官程昌寓。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两个老大都如此,做小弟的程昌寓有怎么可能单独留下。程昌寓很快就把责任又转加给了权东京留守上官悟……
到了最后,开封府留守司的高官们,全都在建康汇合,一同参见小皇帝。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有以下记载:留守杜充既还朝,副留守郭仲荀以敌逼京畿,粮储告竭,遂率馀兵赴行在……乙丑,直龙图阁权东京留守判官程昌亦引馀兵归行在,遂以直徽猷阁京畿转运副使上官悟权京城留守。
而这个时候的汴梁城,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者的天堂。传说中的“疾病与饥荒一色,强盗与小偷齐飞”,变成了汴梁城内的真实写照。
这座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最富庶最文明的旷世巨城,已经满是断垣残壁,变成人间的地狱了。
到了最后,还留在汴梁城里的基本上都是些病得走不动路的平民百姓了。
至于曾经的百万人口,也只剩下了几万人,其中的壮年男子,只有几千人。如果有谁走进去,除了遍地的饿孚死尸之外,什么也不会看到。
建炎四年二月,开封府汴梁城,在没有任何的抵抗之下,被金兵顺利接受。并且由金国承担起战后恢复的工作。
百多年后,开封再次沦陷,只不过这次金国的皇室成员沦为受害者,而加害方则是来自大漠的黄金家族。
而开封府汴梁城的百姓,又遭受多一次灾难。
ps:谢谢错花心大大三牛aa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四章:不降反升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开封府汴梁城的三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建康府(现在的南京),这个宋朝江南东路的首府。
果然不出杜充大人的意料之外,对于开封府大军的擅自撤退,高宗小皇帝不但没有任何的怪责,甚至还在自己的行宫内亲自接待了杜充,加以安抚。
当然,小皇帝也知道单单是安抚还是不够,必须要加点料才行。
经过一番思考,高宗皇帝决定把杜充升任为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
按照唐宋两朝的官职,都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综理政务。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
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和门下两省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
简单说来,杜充新任的这个职位就是副宰相,兼管中书省和门下省两这两个机要部门,以及是整个御林军的大总管。
可以说,在已经确定了吕颐浩作为执政宰相的情况下,这已经是高宗小皇帝能够拿得出手的最高的位置了。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的一个位置,杜充依然不满足,不领皇帝的情。
杜充派人向皇帝禀告说:“我中风了,不能够上班,等身体好些再说吧。”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己丑,同知枢密院事杜充守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充既升秩。自言中风。在告。
杜充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目中无人,欺君犯上。
这个以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而著称的武官,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胆大妄为?
原来杜充已经完全知道了高宗小皇帝目前的情况和手中掌握的底牌。
杜充刚刚回来的时候,在江宁镇遇到西去的张浚。两人相互交流情报,杜充这时才知道,经过多次的事变,小皇帝的手中居然没兵了。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留守杜充既还朝…充先行至江宁镇,与浚遇。屏人语久之。
从张浚的嘴里得知,朝中武力最强的韩世忠,他的部属在淮河地区全部被黄河大水所冲散了,甚至连去追击苗刘叛乱的士兵都是借来的。
朝中最顺从皇帝的张俊,手中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八千兵马,其中有两千士兵已经被韩世忠所借用,一借不回头。
除此之外,朝中还握有重兵的要算是刘光世了。但刘光世是出了名的听宣不听调,小皇帝很难指挥得动;而且刘光世手中的兵马也不超过两万。
也即是说,杜充带回来的这三万大军。已经超过了小皇帝手中的兵马数量。
正所谓奇货可居,如今不跟小皇帝讨价还价。更待何时?
对于现在建炎集团的处境,杜充看得清楚,小皇帝也是心知肚明。
经过了一连串的事变和磨练,高宗小皇帝的心智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所以对杜充的无礼之举并不介意,反倒好言相告,并给了杜充一个承诺:“久司留钥天下属望,将授兵柄,越次用之。”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上知其不满,且以允久司留钥,天下属望,将授以兵柄,故越次用之。制下四月,充即起视事。
钥,是指钥匙,在这里代表军权;留,是保留;司,是掌握,控制的意思。
高宗皇帝的承诺是,将要对杜充进行越级使用,把天下的兵权全都交给他,让天下的所有兵马都归杜充节制。
很明显,面对的金兵的大军压境,面对着金兵的滔滔凶焰,高宗皇帝把杜充看做是唯一的一条救命稻草了。
凭心而论,高宗皇帝这样的安排还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持的。
在高宗皇帝身边的这些武将,无论是勇武过人的韩世忠忠心耿耿的张俊又或者是老油条的刘光世,对上如狼似虎的金兵,都还没有取得过胜绩。
在满朝的文武大臣中,对金人唯一有胜绩的一支队伍,就是如今杜充辖下的那支开封府留守大军,也就是当年宗泽带出来的那支铁血大军。
无论是靖康二年宗泽对上完颜兀术的十三连胜,又或是建炎二年在汴梁城外让完颜粘罕老鼠拉龟,无从下手,都是宋军极其难得的战绩。
所以,高宗皇帝对杜充一味忍让,委曲求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杜充得偿所愿,中风的症状不治而愈,四天之后高高兴兴地上班。
上班的第一天,杜充就以军方第一领导人的身份,向韩世忠和刘光世两人发出召集令,让他们带齐本部人马,一同镇守建康府。
杜充有多少斤两,韩世忠和刘光世当然清楚,所以他们两人既不去建康报到,也不交出手中的队伍,硬挺着。
韩刘两人都在刚刚过去的苗刘政变中出过大力,小皇帝也不好责怪他们,交涉了几次,也就不了了之。
最终,韩世忠被调到镇江,改任为浙西制置使;而刘光世则被派往太平州(现安徽当涂),改任为江东宣抚使。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中有这样的记载:辛卯,命尚书右仆射杜充兼江淮宣抚使,领行营之众十馀万守建康……御前左国都统制韩世忠御营副使刘光世……仍受充节制……时刘光世韩世忠各持重兵,畏杜充严峻,论说纷纭。光世又上书言受杜充节制有不可者六,帝怒,趣令过江,且诏毋令光世入殿门。光世皇恐受命,帝喜,赐以银合汤药。
高宗小皇帝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次忍让,才保存下韩世忠和刘光世这两支军队,建炎小朝廷的血本才没有被杜充胡乱挥霍,一次性输光。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次谚语很快就在杜充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久,高宗小皇帝在张俊的护卫下又从建康逃回了杭州,并把杭州改名为临安府,龟缩在里面,不在露头了。
志得意满的杜充带齐本部兵马,在建康府当起了敌前总司令来了。
ps:谢谢靓女007大大框孔大大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五章:有其君必有其臣

高宗皇帝的那封情真意切哀祈曲尽的《致金国元帅乞哀书》,足足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送到金国大元帅完颜粘罕的手中。
完颜粘罕上次全力进攻扬州城,但被小皇帝逃脱;无奈之下,只好班师回朝,暂时退到黄河流域屯田去了。
说实在话,南方的那种潮湿闷热的天气,纵横交错的河道,以及那些形如沼泽的水田,都使到来自北方的金兵非常的不适应,甚至感到是种痛苦的煎熬。
可以说,没有高宗皇帝的那封《乞哀书》,完颜粘罕不一定会再下江南。
但是,有了高宗小皇帝的《乞哀书》,特别是其中那些自爆其短的陈述,反而极大地勾引起金人的贪欲。
原来宋朝的部队都已经打光了,连一支成形的部队都没有,要攻取江南竟然是这么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
既然那么容易,自己亲自动手来抢,岂非更加痛快?
结果是,在建炎三年的秋冬交替之际,金兵重整旗鼓,再次集结大军,对建炎小朝廷发动了新一轮的冬季进攻。
这一次高宗皇帝真的是自讨苦吃,求仁得仁了。
从历史上看,北方攻打南方有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先占领长江中上游所在的川陕地区,然后乘坐大船,从上游顺势扬帆直下。当年三国时期的曹操打吴国时用的就是这条路径。
第二条路径:依靠优势兵力。横渡淮河与长江。直接挥军南下。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和南唐走的路径。
现在金国欺负建炎小朝廷无人。所以兵分两路,沿着这两条古代的路径出发,矛头直接指向高宗小皇帝。
这次负责东面进攻路线的就是我们的四太子完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