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焚清 >

第198部分

焚清-第198部分

小说: 焚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啸林随即举起拳头:“周宪章为虎作伥,死有余辜!
  众人跟着张啸林齐声高呼:“周宪章为虎作伥,死有余辜!
  义愤的口号声响彻云霄,竟然盖过了马达的轰鸣声。
  众人义愤填膺,曾国彰大为满意,高喝一声:“周宪章已经死了,可这两个rì本人还活着!来人,把这两个狗rì的rì本人扔进海里,为死去的老百姓报仇!”
  这个曾国彰口口声声说rì本人打大清国,是对的,周宪章帮着朝廷打rì本人,是错的。这话刚说完,又要杀掉rì本人为百姓报仇。这个曾国彰的思维,其实极为混乱,毫无逻辑可言。
  其实,绝大部分江湖帮会都和曾国彰一样,干事情想问题凭的是个人喜好,思想不成体系,想法前后矛盾。出于朴素的爱国观念,他们恨rì本人,恨西洋人,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又恨朝廷,恨朝廷的鹰犬。当rì本人与朝廷打起来的时候,他们的立场就有点不知道该往哪里摆了。
  大清国的百姓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逻辑思维混乱,其实,归根结底,是满清政权愚民政策的结果,朝廷故意混淆了国家与朝廷的概念。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代朝廷故意将国家与朝廷混为一谈,他们告诉老百姓,国家就是朝廷,朝廷就是国家,爱国就要爱朝廷,反抗朝廷就是卖国,就是汉jiān!
  到了清朝,当权者进一步强化这种奴才思维模式,将朝廷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化,反抗皇帝是汉jiān,反抗朝廷是汉jiān,举报朝廷命官贪赃枉法也是汉jiān,反抗朝廷命官的姨太太、狗腿子也是汉jiān!
  老百姓长期被愚弄。他们憎恨这个朝廷,却不得不在这个逻辑的诱导下,憎恨这个国家。甲午战争中,当rì本军队横扫辽东、山东的时候,很多沦陷区的老百姓宁愿与rì本人合作,驱逐清军,就是这个逻辑下酿成的苦果!
  而事实上,国家与zhèng fǔ、或者朝廷,根本就是两回事。现代国家概念,zhèng fǔ或者朝廷,只是民众的服务机构,民众出钱向zhèng fǔ购买服务,zhèng fǔ就和淘宝店铺一样,收了买家的钱,必须为买家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zhèng fǔ为民众提供了足额的服务,这是他应该做的,而如果zhèng fǔ短斤缺两,那么民众就可以举报、咒骂、甚至推翻他!
  zhèng fǔ从来就没有任何功劳可言!任何民众都不必因为zhèng fǔ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对zhèng fǔ感恩戴德!相反,如果zhèng fǔ有一件事民众不满意,民众就有权让他下台!
  当然,在两千年封建**下的中国,要想向民众说清楚这个逻辑关系,绝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周宪章被这群满腔怒火的黑衣人举过了头顶,眼看就要扔进大海喂王八,哪里还有时间去解释什么朝廷国家。
  就听周宪章大喝一声:“达摩面壁六祖盛,瓮武钱文潘道!”
  周宪章话音未落,曾国彰腾地跳将起来,把手里的铁茶壶扔进了大海,大呼:“手下留人!”
  众黑衣人已经把郭二杆摔出了船舷,忽听曾国彰呼喊,一个小子眼疾手快,一把扯住了郭二杆的裤腿,就听嘶拉一声,郭二杆的裤子撕成了两半,身子倒栽下去。
  幸好这一撕扯,减缓了冲力,众人七手八脚扯住郭二杆的双脚,把光着屁股的郭二杆硬生生扯回了甲板上。
  郭二杆气得破口大骂:“我cāo你们祖宗八代,你们他妈的把老子当猴耍!脱老子的裤子,士可杀不可辱,来来来,狗rì的一起来,和老子过过招!”
  张啸林一干人举着周宪章,动作稍慢,没有扔出去,听到曾国彰呼喊,急忙把周宪章放回到甲板上。
  曾国彰也不理郭二杆,冲着周宪章说道:“刚才你说的什么?”
  周宪章冷笑:“盘道条口,可一不可二!”
  曾国彰大喝一声:“给二位义士松绑!给这位……义士换裤子!”
  这曾大帅刚才还认定这是两个狗rì的rì本人,一转眼,就称呼二位为义士,前后态度天上地下。张啸林等一干黑衣人不明所以,却也不敢违令,急急忙忙给周宪章和郭二杆松了绑。
  几个黑衣人急忙跑进船舱,给郭二杆找裤子,慌乱之中,半天没找回来。郭二杆光着屁股站在甲板上,气得暴跳如雷,挥动拳头揪住张啸林就要动手。
  曾国彰喝道:“郭大海义士且慢!”说着,指着张啸林喝道:“你,把裤子脱了,给郭义士穿上。”
  “大帅,这恐怕……”张啸林很不情愿。
  “你他妈的动作快点,否则老子把你扔进海里!”曾国彰怒道。
  张啸林无奈,只得脱掉裤子,递给郭二杆,自己穿着一条短裤,站在甲板上,风一吹,浑身哆嗦。
  郭二杆穿上裤子,冲着张啸林冷笑:“张兄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张啸林心头恼怒,却也不敢回嘴,只是满脸疑惑,看着曾国彰,不敢出声。
  其实,别说是张啸林那一干人,就是郭二杆也是莫名其妙。周宪章那句话没头没尾,却把个曾国彰说得回心转意,不仅不把他们往海里扔了,看这架势,还要把二位敬为贵宾。
  果然,曾国彰冲着周宪章拱手说道:“金先生请上座说话!”
  周宪章也不客气,冲着曾国彰一抱拳:“多谢曾帮主!”说着,一屁股坐在铁茶几旁。
  曾国彰与周宪章相对而坐,笑道:“大水冲了龙王庙。”
  “哪里哪里,咱们这是不打不相识。”周宪章说道,两人哈哈大笑。
  周宪章说的那句话听起来没头没尾,可在曾国彰的耳朵里,却是如雷贯耳。
  这句话一共十三个字,是青帮的盘口,但这不是一般的盘口,而是青帮四大庵之一石室庵的入庵盘口,所知者甚少,就连很多帮半的帮主也没听说过,更别说是青帮的普通门徒了。
  青帮创建于雍正年间,当年,雍正皇帝为疏通南北粮运,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杭州有三位异姓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年长者名叫翁岩,江苏常熟人,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次者钱坚,迁居河南,经商;最年幼者潘清,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三人均为天地会成员。翁岩、钱坚、潘清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创立粮运之道,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设七十二个半码头,一百二十八帮半。这便是现在的青帮。翁岩、钱坚、潘清便是青帮“三祖”。
  青帮创立之初,原本是在官府的支持下,由民间办理的粮运组织。带有半官方sè彩。所以,青帮一向并不与朝廷作对,而是依附于官府,与反抗官府的洪门有着很大的区别。正因为这一原因,青帮与洪门曾经一度势不两立。在官府的支持下,青帮发展神速,从雍正年间到光绪年间,青帮的势力范围以运河一线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扩展,逐步发展到了东部沿海的各个省份,并进一步发展到了内地,甚至在四川云南也出现了青帮的影子。
  极盛时候的青帮,其势力范围南达福建,北至黑龙江,包括现今东北三省的满洲地区,也成了青帮的天下。
  当然,青帮势力最为雄厚的地区,还是在江浙一带,这是青帮的发源地,也是青帮主要的营生所在。


 第068章 盘道

      青帮的当家营生是从水路为官府运粮,鼎盛时期,运河沿线大小河汊中,青帮千船万旗大江飘,颇为壮观。然而,太平天国之后,皇粮遭毁,无法承运粮务,至此后,清帮主要经济命脉断绝,后至清光绪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帮半,仅余六大帮头,后来,朝廷将漕粮民运改为官运,不再行运江河,自此,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青帮断了营生,不少青帮弟子不得不另谋生路,干起了走私水货、贩私盐的勾当。青帮逐渐滑出了体制外,走向官府的对立面,成了名副其实的江湖帮会。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青帮甚至与洪门有所往来,双方从势不两立,逐渐发展到相互承认,有的时候,还互相给予方便。
  洪门的口号是“反清复明”,青帮虽然不像洪门那么露骨,表面上对官府还是客客气气的,并不公开反朝廷,但暗地里,对官府的态度,也是极为仇视,在江浙一带,青帮大佬们拉杆子结伙,各据一方,与官府作对。
  但总体上看,相对于洪门,青帮对官府的反抗,并不像洪门那么激烈,官府也没有把青帮与洪门相提并论。
  青帮人多势众,其内部的组织机构分为四庵、六部、一百二十八帮办。四庵是青帮的最高管理机构,包括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执掌四庵的,是青帮的元老大亨。六部则是青帮的执行机构,包括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六部之下则是各个帮半,由帮主统领。
  清帮是个体制外的组织,弟子来自五湖四海,要认清是否是自家兄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就有了盘道条口,也就是盘口。盘口用于确认自家兄弟,因此,是青帮的机密,绝不外传,不是青帮中人,根本无从得知。盘口也分为庵、部、帮三个级别,分别成为庵道、部道和帮道。
  庵道是帮里的最高机密,知道庵道的人,都是帮里的元老大亨,以及元老大亨指定的接班弟子,或者,身份极为特殊的人员。帮道机密程度最低,一般帮中弟子都知道。部道居中,由各部主事和帮主掌握。
  周宪章说的那十三个字,就是庵道!这话要是普通帮众听见了,也不会把它当回事,偏巧,曾国彰是青帮当中四大庵之一,黄石庵的庵主,虽然不属于石室庵,但作为青帮的上层人物,他熟知四大庵的庵道。
  然而,周宪章又是如何能说得出青帮石室庵的盘口?
  这十三个字的来历,还要从八个月前,周宪章亡命九连城说起。
  八个月前,周宪章在天津武备学堂得罪了李鸿章,差点掉了脑袋,那晋来了个苦肉计,让崔曝带着他混出了学堂,跑到九连城,遇到四川提督宋庆。宋庆让他和张勋带着一队人马渡过鸭绿江,前往牙山增援叶志超。
  结果,周宪章带着人马误入了封魂谷,差点成了东学教的刀下之鬼。幸好金姝说服教主崔时亨放了周宪章,前往朝鲜京城劫取金玉均的遗骨。
  那个时候,东学教内部危机重重,教主崔时亨知道卢文俊yīn谋夺权,为了阻止卢文俊的yīn谋,崔时亨把东学教的震山之宝骊铁,交给了周宪章。
  这块骊铁上正面刻着一匹飞跃的骏马,背面是刻着个箭头,围绕箭头一圈有十三个符号。
  这十三个符号,其实就是十三个篆书汉字,“达摩面壁六祖盛,瓮武钱文潘道!”朝鲜平民百姓大多不识字,更不懂汉字,教主懂得汉字,却也不向教众们明言,只是说这是东学教的十三字真言,教众们对教主绝对崇拜,倒也深信不疑,从没有人过问。
  原来,东学教的开山祖师崔济愚早年游历中国,在满洲一带活动,结识了正在满洲活动的石室庵庵主刘余庆,那刘余庆是青帮第十九代兴字辈的大佬,时年已经七十岁了,崔济愚时年三十一岁。两人却是一见如故,交情颇深。
  崔济愚想在朝鲜创立东学教,自己势单力孤,想要从青帮获取支持,恳求刘余庆引见他入帮。刘余庆也知道崔济愚是个人才,要是他能在朝鲜干出一番事业,青帮等也可扩展势力。所以,刘余庆满口答应,三帮九代开设寄名香堂,为崔济愚拜了香堂,按照青帮的说法,叫做“上了小香”。
  不过,上了小香的人,还不能算是青帮的正式弟子。青帮收徒极其严格,上了小香,只能算是一脚门内一脚门外,师父会在上小香后的三年内,勤加考核,这个阶段称为师访徒三年,三年后必需由学生勤访师父三年,让师父考核其是否真有决心进家,这个阶段,称为徒访师三年,经过六年的考验,确定学生的决心与品xìng后,师父则会开始教导其基本仪注,或委由石室庵教导,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后,则师父择吉rì,并报请户部,由户部开始做开设香堂之准备并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前后七年,这才算是正式弟子。
  崔济愚一心要回朝鲜创立东学教,哪里等得的了七年。上了小香之后没多久,就辞别刘余庆,回到了朝鲜。
  崔济愚虽然只是青帮的小香弟子,但是,他的身份极为特殊,他是石室庵庵主的弟子,又是朝鲜东学教的教主,在青帮看来,东学教就是青帮的外围组织,或者是外援。所以,崔济愚在创立东学教的时候,得到了青帮的大力支持,在东学教创立初期,刘余庆不仅给予了东学教大笔财物,而且,为了保持联络方便,刘余庆将石室庵的庵道告诉了崔济愚,崔济愚凭借庵道,可以与青帮各处帮办联络,获取支持。
  这句庵道就是“达摩面壁六祖盛,瓮武钱文潘道!”
  这句话其实隐含了青帮的来历。青帮祖师爷瓮岩曾在少林寺出家,为了寻源正本,青帮供奉禅门达摩祖师至六祖惠能,传道亦传禅以宗教立帮,所以,第一句是“达摩面壁六祖盛”。而第二句话,则是点出了青帮的三祖,翁岩、钱坚、潘清。瓮岩武功盖世,故称“瓮武”,钱坚则是秀才出身,文章典雅,故称“钱文”,而潘清是个商人,jīng通经商之道,故称“钱道”。
  在刘余庆的帮助下,东学教发展迅猛,教众遍及朝鲜,成为朝鲜的第一大教派。东学教rì渐强盛,也就不再需要青帮的赞助,崔济愚与青帮的联系逐渐稀少,刘余庆死了,东学教与青帮几乎断了联络,那庵道也就没了作用,不再有人提起。
  不过,崔济愚受了青帮的大恩,对刘余庆心存感激,而且,他本人也是青帮的小香弟子,就把这十三字的庵道刻在了东学教的镇教之宝骊铁上面。以此表示东学教是青帮的一个外围组织。但是,他也知道,按照青帮的帮规,庵道不可轻易泄露,哪怕是东学教的继任教主,如果没有上香,也不是青帮弟子,不能获知这句庵道。所以,崔济愚对外只说这是东学教的十三字真言,颂之可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