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烈-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李护。
第二卷 望长安 第七章 凋谢的格桑花(上)
第七章凋谢的格桑花
正午的秋阳在高原上显得刺眼,但是却没有多少温度,像是连太阳都在冷眼旁观这场规模庞大的决战,风更急了,无数的格桑花在风中抖动,和即将要生的残酷战斗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只巨大的马蹄踏碎了一丛格桑花,李护的战马调转了马头,李护拉下自己的护面甲,对站在身后不远的李逸说道:“这一战我就是你的骑兵将领,交给你来指挥,相信你能做好。我】”
说完李护的大旗向后移动,李逸的蓝色大旗向前,立在了唐军战阵的最前面,军阵的后面、左面和右面,每一处都放好了十面战鼓,巨大的战鼓鼓面是用最好的牛皮制作,足足有三米的直径,每面鼓有八名鼓手站立,这是进军鼓。
在唐军中鼓声就是前进的信号,每一名疏勒唐军刻在骨子里面的就是闻鼓而进,不闻鸣金之声擅自退后者为逃兵,只有斩一个下场,所有的唐军都默默的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李佐国一手打造的钢铁军队现在已经不需要用督战队来维护大军在面对敌人是的士气军心,每一个唐军都知道自己只有向前,去取得胜利或者战死。
随着军官的调度,大队的吐蕃士兵一排排的走出营门,在大营前面结成一个个的方阵,看上去吐蕃军有点杂乱,主要是身上的衣甲颜色比较斑驳,但是枪兵在前,斧兵刀盾兵再后,弓箭兵压阵,骑兵从吐蕃军营的两侧门中如洪流一般涌出,强大的声势和万马奔腾的场面令靠近这边的吐蕃士兵举起兵器欢呼起来,似乎面前的唐军完全不堪一击。
桑央嘉措已经进入了吐蕃军中,他的将旗一直往前,将旗过处吐蕃士兵都在欢呼,这个传奇一般的吐蕃将军已经是吐蕃士兵的偶像了,他的事迹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吐蕃黄教传法堪布已经在说桑央嘉措是护教金刚转世,这让桑央嘉措在吐蕃士兵中的威望崇高,何况夺取石堡城,击败唐军是真实的事情。
桑央嘉措浑身金盔金甲,显得威武不凡,策骑走在最前面,吐蕃士兵的欢呼扩散到了整个军阵,所有的吐蕃兵都在高呼。
对面的唐军却是安静沉默的站立,没有一丝晃动和不耐,仿佛可以站到世界末日,沉默的杀气弥漫,唐军已经摒弃了战斗时高呼狂叫提升士气的方式了,他们的骄傲就是百战百胜,他们的荣誉就在武器的尖峰之上。
随着吐蕃军整顿好了之后慢慢前移,两只军队慢慢的靠近了,两边都沉默了下来,吐蕃军这次直接出动了八万左右的步兵,两万骑兵也悉数出动,几乎是精锐尽出,桑央嘉措和冈仁结措知道唐军既然敢来进攻,一定是有必胜的把握,因此也存了一战定乾坤的心思。
李逸冷笑着看着吐蕃军队的接近,在他看来吐蕃军其实并不算精锐,在门口集结将近十万战士居然花了半个时辰,这在疏勒唐军中是不可想象的度,说明了士兵还是缺乏训练。
李逸挥手示意,左右的传令兵举起了手中的长杆旗帜,是两面旗,一面旗上面形象的画了一个弩的画像,另一面没有图画,只是一面蓝色的旗帜,随后在唐军中的传令兵纷纷举起同样的旗帜,这时李佐国在大规模战阵中新安排的传令方式,对于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大军决战,只靠传令兵进行传令未免太慢,李佐国就明了这种旗语,很简单,但是非常实用,每千人就有一个掌旗官,这就是接受旗语的军官,他负责将看到的命令转达给掌兵军将,实现快传令的目的,此外疏勒军中还有旗花传讯,传令兵的形式也没有丢弃,能够真正的做到主将所指万夫所向。{我。}
这个旗号是弩箭准备的意思,蓝色的旗帜是意思上弦等待,如果是红旗就是上弦之后就急射击,三角形的红旗就是急射击三轮,随后每一个弩手开始上弦,用脚踩住弩上的两个脚踏,拿出一个木制的叉形上弦杆连接到弩上,木杆上面有一个包了牛皮的凹槽,弩弦放在槽中将木杆往上一提,弩就上了弦了。
上好弦的唐军将身后箭袋中的弩箭抽出几只插在面前的地上,然后将一只带着三角形箭头的弩箭安放在弩槽之中,将弩的长把驻地,弩箭朝上,完成了整个上弦。
双方大军没有过多的试探,也没有派出使者进行交谈,直接就进入了战斗,本来在步军之前列成一队横排的唐军的一万五千骑兵开始分为两队向两侧移动,露出了后面的步军阵势,唐军的五花阵中每十名唐军就有四架弩,正面极其宽阔,弩兵在射出手中的弩箭之后还能够投入肉搏,这也是唐军的特色之一。
步军的中军是一万唐军正兵,两边各有一万新兵,新兵的装备和整兵差别不大,只是内穿的衣袍为灰色,而正军的衣袍为黑色,还有一万五千步兵是李逸手中的预备队,列好军阵站在距离前军两百米出。
李逸将大部兵力摆放在前就是准备和吐蕃军直接较量一番,只要能够很快的占据优势,就能最大限度的打击吐蕃士气,不然吐蕃人的人数摆在那里,陷入苦战的僵局是对人数少得多的唐军最不利的局面。
唐军的骑兵分开之后直接往自己军阵的侧后方移动,很快就退出去将近一里的距离,然后就开始下马修整,似乎将正面战场的任务交给了步兵兄弟,但是双方的主将都知道,这样的野战对决之中骑兵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吐蕃军一次投入了五万步兵进行攻击,因为正面战场非常的宽阔,几乎没有什么遮挡,桑央嘉措耍了个花招,他将这五万进攻的吐蕃士兵排得很开,边上的吐蕃兵出了唐军的两边,同时因为人数的优势中间的人数也不会少,阵形的厚实程度也不会让唐军形成中间突破,这样两翼伸出去的吐蕃士兵就能够对唐军的侧翼进行打击。
吐蕃士兵尽量列成整齐的队形往前,阵中的军官都在大声的呼喝,想要维持住队形,但是很快吐蕃军训练不足就暴露出来了,队形这里突出一块那里凹下一片,成了一个蛇形,吐蕃士兵身体不算高大,但是也是精选的精悍士兵,个人战力也许出众,士气也比较高昂,但是这种阵形的严整还真无法同唐军想比。
很快吐蕃军就进入了三百步,唐军阵前的一面带有三角形的红旗举起,一片三角形的红旗在唐军的军阵上向两边蔓延,“轰”的一声整个肃立不动的唐军军阵就像是苏醒的机器一般动了,“嘣”的一串巨响之后,一片嗖嗖的声音,唐军的弩箭射了,天空顿时一暗,两万只弩箭几乎像一片乌云向吐蕃军扑去。
吐蕃军对于唐军的弩箭还是有所防备,几乎每三名吐蕃士兵就有一面盾牌,不过盾牌的式样就五花八门了,有木盾,有唐军的团盾,还有皮盾,唐军弩箭一射所有前进的持盾吐蕃兵就举起了手中的盾牌。
三百步的距离弩箭的飞行时间就是一秒多点,就像暴雨打在屋顶的景象一般,弩箭呈抛物线落入了吐蕃军阵中,惨叫声不绝于耳,不停的有吐蕃士兵中箭倒下,不过因为是抛射,吐蕃士兵的盾牌也很多,唐军的第一波弩箭并没有造成吐蕃军太大的伤亡,只有不到一千人中箭,失去战斗力的不到六百,吐蕃军继续前进。
唐军弩兵开始第二轮上弦,吐蕃军推进了不到五十步第二轮弩箭又来了,又是一批吐蕃士兵滚倒地上,吐蕃士兵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唐军的面目了,唐军的弩手开始了第三轮上弦。
这时吐蕃兵不约而同的大喝起来,高举起手中的武器,吐蕃兵开始了冲锋,这时的距离已经进入了一百五十米,吐蕃兵的形象猛恶野蛮,很多吐蕃兵甚至还袒露着持有武器的胳膊,杂乱的头从各式头盔中垂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吐蕃兵都是这样,这一批吐蕃兵属于各地土司的家兵,所以服装并不统一,桑央嘉措和冈仁结措手中握有的四万精兵却不是这样的。
吐蕃士兵和军官将领都清楚的知道,要尽快的靠近唐军才能避免唐军的弩接连射制造伤亡,前排的吐蕃士兵都是军中较为勇悍的军中锐士,他们都渴望建功立业,击败唐军的封赏不言而喻,桑央嘉措将军已经说了,不管是什么身份,能够杀敌一名奖牛一头,杀敌五名地五亩,杀十人升百人将赏地二十亩银五十两,对于普遍贫困的吐蕃人来说,这就够了。
吐蕃弓箭手的射程也能够射到唐军了,吐蕃一方的弓箭射了,双方的弩箭弓箭同时投入对方阵中,吐蕃这边是第一次射到唐军,唐军这边已经是第三次射击了,前面几排的弩兵射完这一箭之后迅的将弩背到背后,拔出了手中的横刀,和左右的战友站在一起,后排的弩手继续上弦准备射击,战鼓声响起,一片整齐的铠甲碰撞的声音之后,唐军前排的枪兵将长枪往前一架,锋利的长枪形成了三排寒光闪闪的丛林。
长枪兵身后的刀盾兵举起了团盾,上面阴刻的狮头狰狞的向天咆哮,唐军中有些士兵被吐蕃弓箭射中倒下了,但是这些倒霉的唐军是极少数,精良的甲胄保护了唐军,吐蕃弓箭手抛射的这些弓箭对于唐军来说杀伤力差太远了,不少唐军身上带着一两只吐蕃人的箭,但是轻轻的一晃动身体箭只就掉下来了。
吐蕃人的前锋冲到了唐军前面,连绵不绝的“轰轰轰”的声音响了,然后就是惨叫声,兵器铠甲碰撞的声音,兵刃戳进肉中砍到骨头的声音,连串的声音如同被放大了百倍声音的电影院中的感觉,随后就是色彩,只有一个主色调,红色,双方士兵的鲜血立刻洒满了大地,血淋淋的长枪从人的身体中抽出,带出红色,锋利的枪尖被人血染成红色,枪樱阻挡了鲜血顺着枪杆流下,这会令士兵握枪湿滑,拿不住枪杆。
吐蕃士兵的冲击是凶猛的,士兵是舍生忘死的,也体现了最勇猛的一面,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差,前排的吐蕃士兵在第一次对撞中几乎没有一个活下来,唐军的军阵就像一道堤坝,直接挡住了洪水的冲击,洪水看似凶猛,结果是堤坝巍然不动。
唐军的长枪兵身上的铠甲精良,吐蕃兵的武器除非是正好砍中击穿薄弱处,如关节或者甲缝中,否则没有对唐军造成伤害,而衣甲根本谈不上好的吐蕃兵被唐军雪亮的三棱形枪尖的长枪一刺就是一个血窟窿,就算是穿了铁甲的吐蕃军官也是一样,这种长枪的刺杀伤害非常的恐怖,立即就在吐蕃士兵中间掀起了血浪。
不过在前排的唐军还是有人倒下,身后的唐军士兵马上补上位置,吐蕃兵的这股冲击的浪潮没有停止,吐蕃士兵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根本来不及思考就又向着唐军的枪阵冲了上来,少数活下来的士兵是因为手中的盾牌挡住了长枪的刺杀,唐军在严格的训练中学会了不管什么情况之下就是机械的刺杀,收枪然后再刺杀,沉重的甲胄和身后战友的推力使每个前排的长枪兵不会被吐蕃士兵往后推倒,后面唐军的弩手还在一刻不停的射弩箭。
战鼓声响起,八名鼓手奋力的擂着战鼓,三十面大鼓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仿佛无论什么声音都不能压住这个前进的鼓声,唐军开始逆着吐蕃军的方向前进,每进一步就是一顿,所有的唐军都大喝一声杀,万军对战最关键的就是阵形,阵形不乱可以以少敌多,阵形散乱虽多而不能胜。
吐蕃军在唐军强势的反击之下攻势顿时一顿,而且绕向两侧的吐蕃士兵现唐军的阵形也跟着拉长了,顿时正面抵住了吐蕃士兵的包抄,双方都在往前顶,明显更加有组织阵形更加严整的唐军占了上风,平均五名吐蕃士兵的倒地可能才会换来一名唐军士兵的伤亡,吃不住劲的吐蕃军在往后退,攻势停顿了。
后面观战的桑央嘉措眉头皱了起来,人数相差不到两万的正面对抗自己的军队完全处于下风,唐军阵后的弩箭不停的射,后面很多吐蕃士兵连前面的唐军长什么样都没看见就被弩箭一箭射翻了,这时吐蕃的弓箭兵已经和前面冲击唐军阵形的步兵分开了一段距离,他们还在奋力的射出手中的箭,不过过十箭之后这些弓箭兵的体力耗尽,射出的箭恐怕是落在自己人头上的多了。
桑央嘉措看看远处还是没有动的唐军骑兵,自己手中的骑兵也不敢动,要是一旦投入骑兵,对方明显要更加精锐的骑兵一旦投入战场,没有了抵挡骑兵的力量就是灾难,桑央嘉措看着前面吐蕃士兵一步步后退,唐军已经杀出了一片空地,吐蕃士兵已经有点士气低落,横七竖八的尸体更说明了战事的惨烈,唐军随着战鼓一步步的前进,一排枪刺出,面前的吐蕃士兵浑身是血惨叫倒地,这种无可抵挡的感觉对于士气是毁灭性的打击,一些吐蕃士兵已经在悄悄的往后退了。
桑央嘉措知道这时候只能令军队后退,不然马上前面的几万士兵就会崩溃,这样就是不可收拾的大败了,桑央嘉措也不敢轻易的投入手中的部队,这样就没有牌可打了,于是桑央嘉措命令退兵。
号角声响起,原本苍凉雄壮的号角总觉得听起来有种仓皇的感觉,吐蕃兵在唐军步步紧逼之下已经顶不住了,退兵的号角让这些士气跌落到底的士兵如蒙大赦,于是吐蕃士兵转身就往回退,战斗使前面的吐蕃士兵完全乱了建制,结果这一退就成了溃逃,混乱的吐蕃士兵拼命的转身往回跑,被挤倒的吐蕃士兵根本没有了起来的机会,立即就会被无数的穿靴或者不穿靴的几百只脚踩过,不管你是不是军官将领,一旦倒下哪怕穿的铁桶也会被踩成铁饼。
唐军面对来时气势汹汹,退时仓皇惊恐的吐蕃士兵并没有追击,在清脆的鸣金声中停止了前进,吐蕃军队还在继续着那种一窝蜂的撤退,每一名唐军士兵的眼中都充满着藐视,这短短的不到半个时辰的搏杀令很多唐军累了,但是在这样的敌人面前唐军都挺起了胸膛,军阵排列得更加的齐整了,包括那些才上了战场的新兵,很多新兵看见对面的敌人被自己的长枪刺穿,鲜血甚至是脑浆溅到自己身上,不少的新兵不顾一切的开始呕吐,这个时候就是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伤亡最大的时候。
不过还是有很多的新兵牢牢记住了自己军官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