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222部分

大明海寇-第222部分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即便是这样的小头,对李宜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比起他以前做的生意大了很多,赚取的利润也高了很多。
所以李宜现如今是彻彻底底的死心塌地的跟着于孝天一路跑下去了,将他们李家的未来基本上都寄托在了于孝天的身上。
而茂盛源虽然暗中是海狼的产业,但是明面上很少人知道茂盛源的真实底细,李宜披着一件合法的外衣,替海狼办事,使得海狼获得了一个合法的出货的途径,同时还获得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情报网络,利用茂盛源在陆上替海狼搜集各种地方和官方的消息。
现如今茂盛源已经在福建开办了至少十四五家分号,人员除了李家原来的管事和伙计之外,于孝天也从海狼部众之中,选择了一批精明的手下,派驻到各个分号之中,一是去学习经商之道,二是作为海狼的细作收集情报。
茂盛源的生意做的其实很容易,特别是在他们推出了玻璃制品和香皂这两样拳头产品之后,更是做的如鱼得水。
南日岛玻璃场所产的玻璃制品在经过工匠们这段时间不断的改进工艺之后,玻璃的透明度不断的得到提高,玻璃的脱色也越来越好,另外工匠们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制作出一些式样更新颖的玻璃器皿,这样质量的玻璃制品,彻底超越了那些西方人从欧洲运送来的玻璃制品的质量。
而且茂盛源的玻璃制品价格也比那些欧洲所产的玻璃制品价格低廉一些,式样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而且式样越来越繁多,自然成了贵族阶层所追捧的商品。
特别是那种用锡箔和水银制成的玻璃镜,更是在上市之后,成为富人和权贵们追捧的对象。
现如今有钱人家即便是买不起大面的玻璃镜,起码也要弄个小玻璃镜放在家里面充门面,谁要是家里面没有这玩意儿,都不好意思说他们家是有钱人或者有权人。
特别是今年福州知府,采办了一些玻璃制品包括两面尺寸超过一尺的大块玻璃镜,运往了京城作为贡品供给皇家使用,现如今连北方的商人也知道了茂盛源有这种好东西,近期开始派人来福建找茂盛源商量进货,准备贩售到北方之地。
而且玻璃制品通过商品的流通,也很快到了广东广西一带,成为了广东和广西一带的俏手货,让于孝天单是这一项收入,就赚的盆满钵满。
现如今玻璃场是一再扩建,可是产品还是供不应求,供货甚至已经排号到了明年年底,以至于现在茂盛源已经不得不停止了订货,只能先完成眼下的供货之后再说了。
为此也有不少商贾,试图打听茂盛源这些玻璃制品的来路,茂盛源从内到外一致的口径都是说这种东西,是从万里之外的一个叫澳岛国的地方运来的,那里的工匠善于制作这种东西,茂盛源无意间和他们建立了联系,才从他们手中拿到了这种货物。
但是这种东西长途运输不易,很容易破损,所以供货量有限,必须要提前订货,三个月到半年之后才能拿到货,所以订货的商贾们只能等下去,另外到处想办法找这个所谓的澳岛国的商船,试图也能勾搭上澳岛国的商人,从中赚一大笔。
可是这种虚无的事情,他们哪儿去找澳岛国的商人呀!所以这些试图分一杯羹的商贾最终花费重金,也未能打听到澳岛国在什么地方,澳岛国的商船在什么地方,更不要说找到澳岛国的商人了!最终也不过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可奈何的作罢拉倒。
极少有人知道,这种流光溢彩的玻璃制品居然就是在近在咫尺的南日岛上生产出来的,要是这样的话,估摸着有商贾早就鼓动着官府,发兵进攻南日岛,来夺取这种生产技术了。
另外香皂这种新型商品,在通过茂盛源不断的炒作和宣传之后,渐渐的也开始为人所知,同样也被当做贡品送到了北方的京师,再加上茂盛源刻意的惜货不售,使得市场上形成了这种东西绝对是好东西的概念,价钱已经不是重要的元素了,只要能拿到货就算是烧高香了。
所以自天启四年中开始,香皂就开始渐渐的成为另一项及其赚钱的商品,照样也是有多少出多少,照样还是供不应求,价钱更是炒得高的吓人,一块掺入了一点点珍珠粉的珍珠皂,现如今已经在黑市上被炒到了百两纹银的价钱,而且还是有价无货。
有钱人家的女人当然就成了这背后的推手,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只要家里有钱,就想方设法的让她们的丈夫给她们买来使用,要不然的话她们都不好意思给那些手帕交们说,她们没用过这玩意儿。
所以仅凭着这两项拳头产品,于孝天在天启四年之中,赚取到的银钱就数不胜数,现如今甚至据说连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甚至于荷兰人都听闻了茂盛源的玻璃制品和香皂,开始主动打听,想要也购入一些,运回到欧洲发大财去。
玻璃制品倒是对欧洲人来说不算是太稀奇的东西,毕竟突尼斯和法国现在也都会生产,而且玻璃制品易碎,不太适合长途运输,但是香皂这种新鲜玩意儿,却绝对是新鲜货,而且运输也很方便,只要不泡水里面,装入到结实的盒子之中,摔不碎挤不烂,运多远都没问题。
总之茂盛源凭着这两样俏手货,现如今在福州乃至是整个南方不少地方,都名声大噪,引得不少人为之侧目。
当然名气大也有名气大的坏处,一些锦衣卫和地方的太监们乃至是官府也都注意到了茂盛源,试图从中挤出一点油水,沾一点便宜。
对此李宜被搞得有点害怕,多次给于孝天提及这件事,而于孝天也不吝啬,反正这钱赚得简单容易,让李宜只管花点小钱打发他们也就得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抱大腿

不过这件事也给于孝天提了个醒,他这个海盗假如想要坐地发财的话,单单有实力,有财力是不行的,他还必须要有后台,方能撑得住门面,生意越大,就越容易受到各方势力的觊觎,稍有不慎,他在陆上的买卖,就可能会因为得罪某个大人物,而导致他的生意没法做下去。
这种事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陆上的权贵势力分支错综复杂,本地官员、上风官员、锦衣卫、一些外放的太监,这些人背后都有一些强大的势力给他们撑腰,虽然他们大概不会轻易兴兵对他这样的海盗进行讨伐,可是一旦他们觊觎谁家的产业的话,那么少不了就会阴招用尽,搞得你生意做不成。
于是于孝天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很有必要选一个势力,攀交一下,作为他们茂盛源的后台,帮他们撑腰,省的动不动就有一些宵小之辈,上门欺压一下他们。
即便他是一个大海盗,有时候遇上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全部都靠武力解决才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如果想要欺负你,不见得带兵杀出海来找你麻烦,他们只需要使一些坏,就能在陆上断了你的财路。
于孝天想了一阵之后,觉得还是有必要找这么一个后台,来给他的茂盛源撑腰,而这个后台放眼福建一带,一时间合适的人选还真是不多,与其在他们之中选,倒还不如干脆派人去京城里面找门路,直接直通到天更为干脆。
谁才是他目前为止最合适的后台呢?于孝天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把目光锁定在了眼下已经在朝中一手遮天的魏忠贤身上。
他比谁都清楚,在天启年间大明天下,最牛b的人物,其他人都算不上,恐怕只能算是魏忠贤这个阉臣了。
对于魏忠贤不必赘述,他的发家史全靠当今皇帝朱由校的宠信,此獠在天启帝在世之时,朝野之中一手遮天,权势一时无人能出起右者,东林党够厉害了吧,结果被此獠收拾的是人仰马翻,苦不堪言。
所以如果他目前想要找一个稳定的靠山的话,那么魏忠贤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至于天启帝挂了之后,崇祯帝登基,那就再另想办法也不迟,因为于孝天有一个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历史的走向,可以更好的把握住这方面的方向。
于是他招来了李宜,跟李宜在他的住所之中谈了半夜,李宜受到了他的点拨之后,立即便回到了福州,开始筹办起了这件事。
以他们这样一个海商,想要搭上魏忠贤这条线,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候不见得你有钱,就能办成这件事,你不认识人,即便是赶着大车运一车金子,到京师去,都不见得能搭上魏忠贤的边。
所以这件事急不来,必须要先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然后靠着金钱开道,逐步的接近目标,最终才能搭上魏忠贤那条大鱼的线。
后世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说这个世界上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关系网就是这样,他们盘根错节,不一定什么人就能接近他们所需要接近的目标,并且跟他们想要接近的目标搭上关系,关键是要找对人,并且金钱攻势之下,将其为之己用,这么一来,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宜一直以来,都因为于孝天曾经准确的预见过南居益会来福建就任福建巡抚之职一事,加之于孝天还预见过魏忠贤这个人将会飞黄腾达,成为一个厉害人物,这两件事都最终应验,使得李宜对于孝天更是不敢小觑,觉得于孝天此人不简单,很可能在北方京师之中,认识有手眼通天之人。
这次于孝天请他到南日岛商量搭上魏忠贤这条线,更是让他觉得,于孝天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但是却不方便透露,所以才会让他从陆上想办法,花钱打通关系,最终挂上魏忠贤这条线。
其实于孝天这件事上就想错了,他们这种人,其实并不见得一定就要搭上魏忠贤这样的大家伙,即便是能搭上魏忠贤手下的任何一个人,仅仅是这样的关系,对于他们的生意来说,就已经是足够了。
地方各种势力,其实都在紧盯着朝廷里面的任何风吹草动,别说是让魏忠贤出面照着茂盛源了,就算是魏忠贤手底下任何一个小跟班,只要发个声,地方的这些势力,也绝对连个屁都不敢放的。
李宜对此比于孝天还要明白一些,回到福州之后,便开始从一个驻福州银矿的提督太监下手,亲自登门给这个刘姓的提督太监送了一面琉璃镜和两样精巧的玻璃器。
这个刘姓太监是早年万历年末的时候,从京城之中,被派驻到福建银矿的,常驻在福州城中,虽然这些年早已经成为了太监之中的边缘人物,可是却在福建境内还掌有实权,他之所以能久居于福建,没有被召回到京师闲落,其实也是有相当关系门路的。
他监管着福建的银矿,每年下来抽头油水自然是少不了,这个刘太监也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手里面抓着大油水,如果他想要长时间在这里捞取好处的话,就不能吝惜花钱,所以这些年来他都紧盯着朝中势力的变换,随时靠着手中的银子铺路,始终没有被人拿下来取代,这是需要很大的本事的。
这也是李宜最终选择他下手的原因,像这种投效之事,刘太监自然比谁都清楚李宜的目的,更何况他也非常清楚,李宜送给他这些礼物的价值,不需要多说什么,他就欣然接受了李宜的赠礼,并且给李宜指了一条明路,让李宜拿着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京师之中找一个跟他关系不错的太监。
其实路子走到这里,有了刘太监亲笔信的引荐,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李宜立即派出手下一个机灵会办事的管事,带上了一批银子和玻璃器以及数箱眼下紧俏的要死的香皂,拿上了那个刘太监给他们的介绍信踏上了北行的道路。
这件事于孝天在安排过之后,就不再继续关注了,他觉得这条路只是为了生意而铺设的,而他不易出现在前台,更不易涉入过深,具体事情有李宜去办就足够了。
所以他的精力还是放在了经营他的各种产业方面,渐渐的也就把这件事给淡忘了下来,殊不知他无意间指使李宜办的这件事,对他以后的道路却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只是目前为止,他们谁都没有想到,也看不到罢了。
(不废话,今天两更,下午还有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开台王

三个月时间下来,除了原有的各项产业,在于孝天不断的推动之下,高速的发展着,另外鸡笼湾那边,也传回了新的消息。
七月底之前,鸡笼湾西北角的炮台也已经基本落成,可以初步投入使用了,这么一来,鸡笼湾仅剩下全力以赴的建造湾内的大寨,同时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守御能力。
而且黑头和孙宝强还派人向南日岛传回消息,在七月间的时候,鸡笼湾外一带,出现过一支十几条船的船队。
这支船队在鸡笼湾外面转悠了一阵,黑头立即率船出去迎住了他们,询问他们的身份,对方同样也打听他们的身份,最终双方通报身份之后,并未发生什么冲突,那支船队随后绕过了台员岛北端,沿台员岛西海岸向南去了。
黑头报称此支船队领头之人姓颜,乃是从倭国过来,具体原因不明,手下部众大概有三四百人左右,船上既有明人,也有倭人,看样子也像是干他们这行的。
不过因为他们看到海狼的船只和部众都很威风,加之也发现了鸡笼湾外和平岛上的炮台,最终并未和黑头他们发生正面冲突,最终放弃了入湾停靠的想法,转向离开了鸡笼湾。
于孝天对这个消息非常重视,因为当他听到这伙人的首领姓颜的时候,就大致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这个时候率船队跑到台湾岛的姓颜的还能有谁,除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台王颜思齐之外,再找不到其他人了。
于孝天对颜思齐这个人其实是很好奇的,以前他读到有关郑芝龙的事情的时候,文中曾经提及过此人,历史上有人称其为开台王,是最早率众开发台湾岛的中国人。
于是他便查阅了一些有关此人的信息,历史上对于颜思齐此人有些争论,有人认为此人和李旦应该是一个人,但是后来又有史料证实,此人并非和李旦是一个人,而是确有其人,只不过此人和李旦的生活轨迹很是相似。
早年据说他也是闽南人士,万历年间因为得罪了官宦之家,一怒之下杀了官宦人家的奴仆,弃家而逃,跑到了日本九州岛以裁缝为生,暗中也从事海盗的买卖。
而且据说此人性情豪侠仗义,喜欢交友,在九州岛结交了不少闽南人士,形成了颇大的势力,连日本管事的当局,都将其任命为头领。
可是这个人不是个安分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