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在车辙中吱呀前行,无疑再次勾起了徐元佐对漂亮的欧式马车的念想。
只是现在提这个完全没有意义,非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也缺乏合适的路面条件。更重要的是,吃够了步行的苦头之后,再乘坐双轮轿车也有种升入天堂的感觉,很快就会忘记汽车的滋味。
徐元佐觉得自己已经越来越像是个土生土长的明朝人了。
虽然还有很多外人觉得他是个诡异的妖孽。
第106章 人力缺口
徐元佐回到夏圩之后,首先去工地上看了新园的建设进度。
罗振权紧随其后,再后面还有几个新近被当做秘书培养的少年。他们都比较机灵,而且乐意读书上进,文笔略好于其他人,算是优秀种子。
徐元佐其实从来没到过工地,无非就是将师傅请来问问:是否按照图纸在建造,是否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是否能够按时完工。
这些问题看似废话,然而工匠却觉得受到了重视,而且知道主人家对此十分上心,自然在施工的时候也会上心许多。
徐元佐问完了匠头,往往还要赏个百来钱当做奖金,这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
这笔钱别人看来是他掏的自己腰包。实际上这是预算中多出来的浮财,徐元佐私拿是潜规则,公开用在工程上则是忠心廉洁的表现。
“这些地原来的主人都怎么样?”徐元佐问罗振权道。
这些地都是沈家村里买来的,原本的主人也算是落魄的“穷鬼”。照一般人想来,给了钱,拿了地,那便再没瓜葛。然而徐元佐却几次三番问起之前的地主,甚至还要罗振权在请短工的时候优先照顾那些失地的自耕农。
罗振权是与徐元佐一起分过赃的铁党,知道徐元佐对外并没有宣扬这事,实打实关心那些农户,并非做样子给人看。这也是他渐渐佩服徐元佐的一个缘故:下手狠辣,没有妇人之仁,但是又讲仁义,总给人留条活路。
跟着这样的老大,既不用担心他某天犯蠢卖了弟兄。也不用担心他谋财害命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有两家去了外地投奔亲戚,还有的卖身去别人府上为奴,咱们管不了。”罗振权道:“有几个流落码头打短工的,咱们能用则用,日子也还过得去。”
徐元佐点了点头,又道:“徐盛那边没有问题吧?”
“仇老九和牛兄弟成日盯着他。你说这算不算问题?”罗振权笑道。
“虽说这种小人给他点厉害就会服软,但也要小心他背地里再使阴招。”徐元佐沉声道:“咱们现在的重点在于五镇客栈的工程,能否赶上二月份开业还有些危险。”
罗振权道:“地方定了,房子也都是现成的,签了契书便可以装修了。”
“这个最多旬日可以办妥,关键是咱们的人有没有培训出来。”徐元佐道。
罗振权一阵头大。
在徐元佐这位老大手下办事,最麻烦的就是读书。他好像无比相信白纸黑字,什么章程都要写下来。非但自己写,还叫手下的少年补充。光是“扫地”这一项就能写出洋洋洒洒十几条来,就差没规定一扫帚下去要扫出多少灰了。
“《话术》很重要,如何说话让人高兴,这是一门学问。”徐元佐顿了顿道:“我看现在这进度还是有点慢,对那几个老掌柜也不是很满意。”
罗振权无语。
之前他受命去找了几个世代开客栈的掌柜,以及县里的驿丞,专门编写了一本《话术》。这本书里写清楚了伙计该怎么招呼客人,掌柜的该问些什么话。以及客人常有些什么要求,该如何答复。尤其涉及到有官身的客人。如何招待才不会失礼。
可是徐元佐看了之后却还是不满意,觉得过于死板,尤其是他假设了一种情形:如果客人住的是中等房,偏要享受上等房的待遇,该如何答复。
几乎所有人都理直气壮地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让他加钱。”
这岂不是打客人的脸么!
“我觉得咱们这条道上走错了。”徐元佐皱眉道:“咱们原本做新客栈就是改变现在的客栈现状。这绝不是房子里涂层白,被褥弄干净这么简单的。酒店……客栈,关键是服务,让来客都觉得舒服。你说咱们该去哪里取经?”
“照你说的,要让人人都觉得舒畅……那就只有青楼了。”罗振权道。
徐元佐一抚掌:“既然答案如此明确。咱们干嘛不去找青楼的人来教教他们!”
罗振权面色有些尴尬:“咱们这儿又不是开青楼?”
“各取所长!”徐元佐道:“我想起来了,年前望月楼的萧妈妈还托牛大力找我,想让姑娘来园子里演奏曲目。说穿了不过就是想多拉点客源。既然她有求咱们,找她来做想必是乐意的。”
罗振权点了点头,感叹道:“你这思路倒是开阔得很呐。”
“虽然职业不一样,但是领域还是一样的嘛。”徐元佐道。
“就算迎宾能练出来,账房怎么办?”罗振权拍了拍脑袋:“萧安若是二月份一走,账房就只有六个人了。一处安排一个倒是正好,可是……”
可是徐文静不能外派,在园子里也很难派上大用场,更是抵触工作不想来。
徐元佐轻轻摸了摸嘴唇上渐渐发硬的绒毛:“这缺额大了……会计和出纳不该一人兼任啊。”
人力资源啊,终究不是朝夕就能补上来的。
就说现在这些少年,立刻让他们去客栈当个掌柜,迎来送往,徐元佐也不放心啊!
“实在不行,少开两家呢?”罗振权道。
“这五个点是咱们几经推敲定下来的。”徐元佐最反感为了降低难度而修改计划。
他道:“从唐行到商榻,从东到西一线贯通,是外地到松江三条商路的交汇点,少了一个都会有缺口。”他摇了摇头:“若是没有银子还没办法,但是没有人,未必不能动脑筋。”
罗振权往后退了一步,叫徐元佐自己去动脑筋。
徐元佐想来想去,也只能再并购客栈的同时留任掌柜和伙计。他们本身就是地方土著,人面宽阔,最不容易引起地方排外——虽然都在松江府境内,但是各乡各镇乃至各村都会排外,而且也可以给自己人以成长空间。
这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潜在的麻烦也很突出。这些人未必肯接受徐元佐定下的规矩,偷工减料,消极怠工,这些都是不想而知的。譬如一天两次的清扫,他们能够两天一次就很不错了。
如此一来,派驻各店的夏圩少年肯定会与之发生冲突。
商家最怕的就是冲突。一旦起了冲突,那必然会影响利润啊!
第107章 战略重心
当初跟着徐元佐到夏圩的少年一共是二十九人。如今加上陆陆续续前来的学徒,已经到了三十八人。
学徒没人权,完全当小驴使唤。他们家里又多有抵押在徐元佐手里,除非打算亡命天涯,否则还是会乖乖听话的。徐元佐虽是剥削者,却不是虐待狂,在把他们当小驴用的同时也会喂以草料,并不会叫人痛不欲生。
大量案例证明:精神愉悦的小驴能够创造更多利润。
这三十八人之中,有六人是有些算术天赋的,被放在账房。其他分散在总务、市场和客服三个部门。虽然他们来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有人在三个部门都轮着干过了,这就说明徐元佐很看好这类人的天赋,着意培养,让他们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
这回要派去各店的人,便是从这里面选出来的。
唐行店和商榻店各派五人,其他三店各派三人,这样一来就走了一半人手。
徐诚并不知道园子里的标配人手其实只要十人,冗余出来的人本就是为了商业扩张进行的人才储备。他更不觉得客栈有什么大的盈利空间,反倒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园子的生意。
徐元佐却正好与他相反,看重的是连锁客栈市场。他只担心这十九人镇不住场子。
“实在不行,我再从园管行这边抽十个人,每店补充两人。”徐元佐看着地图,手里的柳木鞭轻轻在唐行和商榻上的点过。
“商榻的确是大镇,但是唐行没必要这么上心吧?”罗振权道。
徐元佐微微摇头:“再过几年,唐行就是要紧之地。我想着,朝廷若是重设青浦县。县治就会设在此处。”他回头看了一眼半信半疑的罗振权,又扫了一眼坐在后排的顾水生、陆大有和姜百里三人,轻声叮嘱道:“不可泄露出去。”
四人连忙道:“小会秘要怎会走露出去。”
徐元佐笑道:“你们虽然这么应承,却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难免会走露风声。”
四人心中暗道:就算走了风声,恐怕也没人会信。
“我且细细给你们分析。”徐元佐伸出一只手指:“嘉靖时人就说‘买不尽的松江布’。这说明什么?”
说明松江特产布?四人心中琢磨着。
“说明松江府的百姓已经找到了一条谋生之路,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往这边靠。”徐元佐道:“布的利润大家都知道,不低,那么是否能够看出日后松江的繁荣盛况呢?”
“即便如今也是能看出来的。”罗振权道。
“所以松江只有两个县,你们觉得合适么?”徐元佐轻笑道:“尤其是华亭县,轻轻松松就能凑够税银,简直就是给我恩师刷声望来的,你们觉得朝廷就想不到多设一县,扩大税收么?”
托洪武大帝的保民政策。各省商税是有定额的,定额多少收多少,多收了没奖励还要被质问:是否残虐下民呀?是否剥削小贩啊?所以地方官当然不愿多花力气。
田税虽然是按照亩数收的,可地方官也学着商税的例子,渐渐形成了定额,到了这个额度解上去,上面认可,下面也轻松。
这是万历初年张居正丈量全国土地的大背景。说穿了就是为了打破这个定额,重新回到论亩征税的路子上来。
那么在张居正大动手脚之前。国税怎么增加呢?
设县。
多一个县,土地自然要重新归整一遍,隐瞒的田产和人口也能挖出来。
那么地方大户莫非不反对么?
他们当然不会反对,因为设置县城的直接推动者就是他们,而且最大的获利者也是他们。
首先,土地重新的划界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其次。新县设立,六房胥吏一个位置可以卖很多钱。
再次,重新厘定户口,原本的上等户就有机会下调,税赋说不定还能降得更低。
最后。多一个县,县试的考生可以分流,那么取泮的机会也就更多。这可是关系到一个家族发展的关键。
“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就设过青浦县,三十二年就废了。”罗振权微微摇头:“恐怕朝廷未必会再设一次。”
“而且我听说青浦县的县治本是在青龙镇的。即便复设,为何会放在唐行呢?”顾水生跑得地方已然不少,对松江掌故也是了解颇深。
徐元佐等他们说完,方才道:“那时候废县,有倭患的缘故在里面。”
县越多,调度自然就麻烦些。
“而且青龙镇没有城墙,倭寇来一次毁一次,当时既挡不住,以后也用不了了。”徐元佐又望向罗振权:“对吧?”
罗振权老脸一红。
徐元佐笑道:“唐行在松江府西诸镇中,举人生员最多,所以他们声音最大。再者,如果再设青浦县,郡守肯定是选一个距离府城不远,而又在县境中央的位置。那么唐行显然是很合适的。”
众人微微点头:功名就是影响力,举人生员越多,地方上的影响力自然就越强。而且县令最恨附郭,反过来,知府可是最喜欢县令们都在他的眼皮底下听候调度的。
徐元佐见众人思想统一,暗笑:青浦设县是大势所趋,而设县唐行也是历史的选择。这一选择就是四百多年,不曾改变过。
经过徐元佐这么一番解说,众人也都信了唐行未来颇有可观,仅存的一点怀疑并不至于影响他们对工作的热忱。
徐元佐道:“站稳了唐行,也就是站稳了未来的县城,如何能够不上心?”
罗振权道:“既然如此,多加两人未必有用。索性就叫水生常去看看。”
“制度。”徐元佐点了点地图:“形成制度。水生,你管的市场部一者要调查研究开拓渠道,一者也要固守要塞,不使颓败。派多少人巡查五店,频率多少,都形成制度报给我看。”他扫了一眼陆大有和姜百里:“总务部要去查五店的条例执行,客服部要去收罗客人反馈。也都得白纸黑字写下来,责任到人。”
徐元佐抬头算了算日子:“后日我要去唐行签契书,更主要是见见镇里老人,水生带唐行店的同袍与我一道去。日后他们要在唐行站稳脚,也得积累些自己的人脉。”
“诚诺。”三个少年兴头十足,颇有些大展拳脚的意思。
第108章 唐行镇
幸亏过年的时候接触了朱里的和春堂,让徐元佐对大明基层社会生态有所了解。
唐行最初是一户唐姓人家的木行所在地,因为贩卖木头而渐渐发展成镇。当初这户唐姓人家有几支留在此地经营,加上奴仆赐姓,便成了唐行的大姓。
城镇化之后,其他商贾加入到了唐行的建设之中,以木行为主体组建起了唐行商会——仁寿堂。随着时代更迭,木材买卖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唯有布、丝、盐和粮食才是如今的主要商货。
徐元佐今天要见的便是唐行的头脸人物,仁寿堂的三位大股东。
跟在徐元佐身后的顾水生有些担忧。他知道唐行在元佐哥哥的心目中地位甚高,所以来这里做市场调查最是用心。按照元佐哥哥的建议,他也有动用过一笔小额的“公关费”,用来打点镇上的消息人士,其中有一个还是当地里正。
也是通过这位里正,顾水生才知道仁寿堂的几位大佬对于徐家出现在唐行并不乐见。
徐家对他们而言是个很不错的生意伙伴,能够拿到质优量足的各色绸缎、棉布。而且身为宰辅人家,徐家的信用绝对是过硬的。如果可以,他们希望世世代代跟徐家合作。然而现在徐家现在想染指唐行,这就捞过界了!
唐行早就排定了座次,各家分多少饼,漏多少渣给下面,都有章程。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