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家后院是唐朝 >

第61部分

我家后院是唐朝-第61部分

小说: 我家后院是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意思?”
李愔附耳在崔莺莺耳边把**尺寸的含义教给了崔莺莺,这时她才明白,原来她的想法太简单了,这**中原来还有这么多道道,她正想着,只觉一个身体压过来,崔莺莺娇声道:“殿下……”
(连内。衣都屏蔽,还让不让人活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春耕忙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李愔让夏言准备的幼苗已经完成,这个时候也该进行春耕了,联系了夏言,李愔忙碌几天把幼苗运到了仓库,同时把如同种植这些幼苗的方法教给了奴婢,让他们严格按照种植方法栽种。
而此时,除了每个县的两万亩地,李愔自己还有八万亩空置的土地,他必须得加快速度,过了季节,收成就得受影响。
为此,这些天,李愔也不往研究院去了,而是沉下心来准备把春耕工作做好,除了自己的空置地,每个县还有两万亩的样板田,对朝廷征用这些田地很多百姓都表示不愿意,因为马上就是种植水稻的时候,这样做,他们都担心会影响自己今年的收成。
上官仪和李愔说了这样的情况以后,李愔想了一下,他也不愿意逼他们做什么,而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把这些土地当是蜀王府租用的,每亩地蜀王府会按照当年的收成补贴钱给每个农户,这个消息放出去以后,百姓们才安下心来。
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李愔这时才明白自己很多时候都是想当然了,他虽然想做一些有益于百姓的事,但急于就成只会适得其反。
不过这样也好,这些土地上的产出都是蜀王府的,等百姓亲眼见到真实的收成以后自会相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比如说杨树村,自从魏铁牛见到一地的麦子的时候,他就打定主意相信李愔了,现在整个龙泉县的样板田都出自杨树村,这都少不了魏铁牛的功劳在里面。
南河仓库,奴婢们正在搬运一箱箱的幼苗,为了这次春耕李愔几乎调集了所有的奴婢,甚至又把官奴也掉了过来,凑齐了五六千人大规模开始种植幼苗,李愔的八万亩土地已经种植结束了,现在正开始向其他县城中转移。
“殿下,这个土豆真的能亩产二十石以上?”上官仪,王银龙,窦贤德三人这些天也是陪着李愔忙里忙外,协助调度奴婢和协调各县的土地适宜,现在终于轻松了一些,看着一箱箱被运走的幼苗,上官仪问道。
唐朝的一石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大约一百二十斤左右,二十石就是两千四百斤左右,李愔对上官仪的话当然是往少了说,在现代土豆的亩产平均是四五千斤,好一点的甚至是上万斤,李愔不指望这儿的亩产能和现在一样,所以对上官仪来说是往少了说的。
李愔还未说话,王银龙在也在一旁凑热闹:“还有红薯也是这个产量?”
“现在和你们说也没用,等这些东西收获以后,你们自然就会知晓!”李愔说道,也难怪他们会吃惊,唐朝土地农作物产量极低,基本上一亩能收一石至两石,这还是土地肥沃,劳力充足的情况,不然会更低。
“那这个甘蔗和花生真如殿下所说可以制出糖和油吗?”窦贤德自允饱读诗书,但对李愔说的几样的东西是一样不懂,现在对这个蜀王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李愔摇了摇头,现在解释也解释不通,毕竟这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他们现在只需要接受这个事情就行了。
几人正说着话,魏铁牛带着几个百姓过来了,见到众人,他行了个里,道:“殿下,我们村的幼苗运完了,铁牛这就回去了。”
李愔道:“记住了教你的种植方法,不可胡来,你们村可是唯一一个没有给租钱的村子,到时候可就盈亏自负了。”
魏铁牛擦了把汗,说道:“殿下放心吧,我不会胡来的,全村的地都赌上了,这要是没了收成,乡亲们还不把我魏铁牛吃了。”
“那就好,回去以后记得一定要精心照料,只要照料的好了等收成下来,我保证你们杨树村会成为益州城十四个县城中最富有的村子。”李愔鼓励道。
提到这个魏铁牛憨笑起来,“就冲这个也拼了!”魏铁牛之所以现在杨树村有这么高的号召力,这也是他带领村子里的壮丁到益州城修地下管道的造成的,当时益州城内一半的劳役都是出自杨树村,让杨树村着实富了一把,手上都都有余钱,每家都对魏铁牛赞扬不止,而现在他又是村子里的里正,也就是村长,那形象力就更不必说了,上回李愔带他巡察冬小麦,回去以后,他就把这件事和村子里的人说了,并说开春会有新的农作物,村里的人没说别的,都一口说听魏铁牛的,显然是把他当领头羊了。
望着几百个百姓推着小车子把最后一批幼苗运走,窦贤德道:“殿下还有苗子吗?”
李愔道:“有,你也想要吗?”
“窦家也有万亩余地,我想试试,只是这事还得回去和爷爷商量一下,下官所以先问一下!”窦贤德说道。
李愔沉吟了一下,道:“有是有,可是这幼苗可是要钱的,就是刚才的魏铁牛将来有了收成也得用收成抵幼苗钱的,你们这名门大户就更不能例外了。”这次的幼苗出了李愔自己田里的,其他人要的一律都是要钱的,这个免费赠予的口子不能开,否则成了习惯,那天突然收费了,反而会引起怨恨。
“那是当然。”窦贤德道。
“那你想种植那种?我也好有个准备。”
“甘蔗和花生!”窦贤德开口道。
上官仪和王银龙对视一眼,刚才两人走一起的时候就商量在自己田产中种什么,没想到这个小子和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你们呢!”李愔转向上官仪和王银龙,他们也是打定主意种植新作物的。
上官仪道:“我们和窦司马想的一样。”
“你们是看蜀王府的田产大部分种植的是这两样东西吧!”李愔的八万亩土地和二十多万亩土地中绝大多数种植都是甘蔗和花生,只有八万亩种植了土豆和红薯,各是四万亩,李愔这样做当然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他有制糖和制油的技术,可以把这甘蔗和花生变成白砂糖和食用油,而土豆和红薯高产,但没什么加工产品可做,论经济价值当然是白砂糖和食用油的价格昂贵,李愔心里暗笑不止,他心中三人是抱着跟着蜀王走就有肉吃的想法。
这几个家伙倒是精明。



 第一百三十章 益州快节奏

几人说着准备回益州城,这时数十骑从北面向这里而来,来至近前,李愔看清了来人,正是出去寻了快两个月石灰石的金大谦。
近两个月的苦苦搜寻,让金大谦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人也黑了很多,下了马来,金大谦急步向李愔走来,道:“殿下,老奴回来了,不负殿下所望,在益州东六十里外的寻得一处石灰矿。
李愔闻言一喜,拍了拍金大谦的肩膀:“辛苦你了!”
金大谦回想着这两个月如同野人一般的生活,心中一酸,道:“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对了殿下,老奴还带回来一些,请你过目。”,说完,金大谦让两个家丁抬过来一个袋子,在李愔面前打开。
李愔瞥了眼李愔白色的石头,拿起来用手摸了摸,确信这就是石灰石,心中更是欢喜,道:“没错,这就是。”
金大谦听了终于松了口气。
确认了石灰石,李愔让金大谦带着家丁们回去休息,他则是让几个侍卫把石灰石送到研究院中,现在那里正需要这些。
有了石灰石,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开采矿藏,从这回种植幼苗的事情上,李愔已经感觉到人工的问题,随着盛唐商会的一步步扩大,人工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虽然佟年一直在收购奴婢,但市场上的奴婢越来越少,这都是因为这几年大唐国泰民安,也没有什么战事,产生奴婢的渠道自然就少了,想到这个,李愔不得不将自己的殖民计划提上日程了。
有了石灰石,杜平志很快就把水泥烧制了出来,如今窑厂也有了,石灰石也有了,就差大规模生产了,有了水泥,李愔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先修路,毕竟要想富先修路,特别是在蜀地这种地方,把路修起来更加有必要。
和上官仪商定以后,大唐第一条水泥路在益州城中开始建设,其实说是水泥路,更严格来说是混凝土路,因为单纯的水泥硬度跟不上,加入一定的石子才能行,李愔是学工程的自是知道这一点。
益州城内以前的道路都是夯实的泥土路,稍微好一点的顶多是石子路,所以每到下雨天,道路还是很泥泞的,李愔的计划是先从益州城铺起来,接着向下面的县城延伸,修几条主干道出来,当然益州城内全部是水泥路,但下面的县城就算了,那样工程量太大,对如今的益州来说不切实际,只能以后慢慢来了。
开采石灰石矿,烧制水泥,征徭役这几样事情准备结束,时间已经到了五月份,而这时候冬小麦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因为这批冬小麦全程采用的都是现代的生产技术,每亩冬小麦产量达到了七石左右,也就是八百十四斤的亩产,羡煞了一众旁人,贴别是魏铁牛,对自己田中的农作物更加有信心了。
两万亩地收下来,李愔直接成了粮食大户,十四万石的粮食让他不得不临时加盖了十几间粮库,差点把他的嘴乐歪了,而因为有了水泥,这批新的粮食仓库全部采用烧结砖和水泥建造,地面铺的全是混凝土,李愔还专门买来防水材料防止以后下雨渗漏把粮食泡坏了。
收了冬小麦,接着李愔就种上了杂交水稻,到了秋季又将是十几万石的粮食收成,除了农业的事情,研究院的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有了石灰石,再加上炼钢炉,第一批高品质的钢水在三月中旬就生产出来了,随后,李愔便开始大规模生产钢铁制造农具,李愔还是决定把农业生产放在了第一位,老百姓有钱了,消费才能跟的上去,这个时代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没有钱粮什么事都干不出来。
这批高品质钢铁农具的出产自是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一时间在益州掀起了购买狂潮,甚至引得不少商人大肆购买贩卖到别的州县去卖。
钢铁,水泥已经解决了,李愔制定的四个项目完成了两个,剩下的就是蒸汽机和燧发枪了,钢铁是这两样东西的基础,杜平志如今正在利用李愔提供的材料仿制蒸汽机,制造这个东西只有钢铁是不行的,还得利用上橡胶,而橡胶这个东西李愔暂时不会在这里生产,他为的就是垄断,除了他不会让其他人生产出来蒸汽机。
而燧发枪的难度就在于生产无缝钢管,这也是李愔准备垄断的工艺,为此他让现代的机械厂专门生产了一批无需用电的手工车床,为的就是生产燧发枪的零件。
忙碌了两个月,李愔的移民申请总算下来了,他提前让夏言利用自己的关系在M国以收购藏品的名义收购了一批古老的枪械,在收购完成以后,李愔才坐飞机飞往M国,把这批枪械放进戒指中,又去了枪店买了一把半自动手枪,附加子弹,只是M国虽然可以自由购买枪支,但是有一定的限制,除了只能购买半自动武器,对子弹的数量也有限制,因此李愔买的子弹数量并不多,但是这也足够李愔使用了,毕竟他是用来防身之用,又不是用来打架,也许根本就用不到,全都是为了安全心理,办妥了这件事,李愔乘飞机回了国内。
李愔在益州一时间搞出来这么大的动静,终究是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朝堂上对他是议论不断,特别是亩产七石的小麦让整个朝堂上炸了锅,但是这个消息又是千真万确,因为往返益州和长安的商人带来的消息都是一样,除了小麦,这长安讨论最多的当然就是新的农具和益州正在铺设的道路,道路的问题还好说,官员对这个并不感兴趣,而那些坚韧的农具就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猜忌,李愔能生产出这么好的农具,就能生产更加好的兵刃,这就是大事了。
早朝上,李世民有些疲倦地听着朝臣的奏报,这些天他耳朵里都是李愔,益州这几个词,这其中有对李愔歌功颂德的,也有对李愔毫无理由指责的,都是一些猜忌之言。
“够了!从愔儿在长安的时候你们就对他横加指责,把谋逆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现在把他贬斥到了益州,他刚刚做了几件对民生有益的事情,你们还是这样猜忌,你们真当朕是瞎子吗?愔儿在益州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大唐?”李世民站起来怒道。
“陛下息怒,朝臣们对六皇子并无恶意,只是好奇六皇子如何得来这些高超的技艺,无论是冬小麦还是钢铁,甚至于造纸,这些技艺都是大唐以前闻所未闻的。”长孙无忌出言道。
李恪冷笑一声道:“父皇,儿臣也曾问过这件事,六郎的东西都是来自一个叫罗安的遥远国度,因为六郎曾经救过一个罗安国商人,所以这个罗安国商人对六郎是感恩戴德,才把一些商品和先进的技艺传授给了六郎。”
“三皇子所言极是,最近广州一带也有自称罗安国的商人出没,据说这些商人很神秘,但的确不少人曾见过,他们出手的货物也都是非常奇特。”崔绍出列说道。
李世民沉吟一会儿,他也听说了广州一带有这个罗安国的商人出没,说实话他也对益州如今的情况很好奇,于是道:“既然各位臣工对益州如此好奇,那么就随朕出巡益州去看个真切吧!”
(华夏国,最后一次更名罗安国。)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各怀心思

“陛下要巡视益州?”上官仪三人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都是一脸的惊容。
李愔接到从长安来的信件以后就直接到了刺史官署,朝堂上那些破事他已经知道了,这些看他不顺眼的家伙无非是羡慕嫉妒恨罢了,不过想从他嘴里抠出点油水可没那么容易,他道:“没什么值得惊慌的,该怎么处理政务就怎么处理政务,和平常一样就行。”
上官仪从李愔的表情中已经猜到了什么,“殿下,这次陛下来是为了小麦,钢铁和水泥来的吧!”
窦贤德道:“殿下一亩地出产七石小麦的事情毕竟太过不可思议,还有那些坚实的铁具,质量甚至比府兵的兵器还要上乘,这难免会引得他人妒忌。”
“窦司马说的没错,这些人必定会鼓动陛下让殿下把这些技艺交出去,殿下还应该早作准备才是。”王银龙附和着说道。
李愔思忖了一会儿,说道:“这是自然,到时候我会和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