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753部分

兵临天下-第753部分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音,

    刘璟一抬头,只见前面一株梨树上坐着一名穿着绿罗裙的少女,年约十四五岁,头上戴着用雪白梨花编制的花环,长得十分清秀,容颜里依稀有几分诸葛亮的影子。

    刘璟笑了起来,“你是果儿吧!我是你爹爹的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听说是父亲的老友来访,诸葛果儿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她从树上溜下来,转身向家中奔去,只奔出几步,又停住脚步回头问道:“这位大叔贵姓?“

    刘璟见她率真可爱,顿时有点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便笑道:“我姓刘,从长安过来。”

    “刘叔父稍等,我去禀报父亲。”

    她跑到门口,正好母亲黄月英挎着一只竹篮出来,拉住她笑道:“傻丫头,急急风风做什么?”

    “阿娘,有个大叔找爹爹,他说是爹爹老友。”

    诸葛果儿一指前方小路,黄月英这才看到前方有一人,她一时没有看清是谁,这时刘璟慢慢走近,笑道:“阿嫂还认识我吗?”

    黄月英顿时呆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刘璟笑道:“这里没有什么殿下,我是孔明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在!在!”

    黄月英连忙吩咐女儿,“你去书房告诉爹爹,就说。。。。从前的刘州牧来了。”

    诸葛果虽然调皮,但她极为聪明,她早听见母亲叫对方殿下,便猜到了刘璟的身份,吐了一下舌头,一溜烟跑进书房了。

    刘璟望着她的背影笑道:“长得这么大了,有十四岁了吧!”

    黄月英有点不好意思道:“下个月就十四岁,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调皮,总长不大,让人着急啊!”

    刘璟笑了起来,“这样的孩子才让人喜欢。”

    黄月英暗叹一口气,忽然醒悟,怎么让汉王站在外面说话,她连忙道:“殿下快请进屋里坐。”

    刘璟走进了院子,正好诸葛亮从屋里出来,虽然诸葛亮在交州不肯投降汉军,但不等于他会对刘璟无礼,毕竟刘璟是汉国之主,他诸葛亮是汉国臣民。

    诸葛亮抱歉躬身施礼,“草民参见汉王殿下!”

    “刚才我对大嫂也说了,现在我是来拜访老友,这里没有汉王,孔明兄不用多礼。”

    “虽这样说,但待客之礼却不可少,殿下请进!”

    诸葛亮请刘璟进了书房,双方分宾客落座,刘璟打量一下书房,见书房布置得十分淡雅,墙角放着一只香炉,萦绕淡淡烟霭,除此外便只有一橱一桌,但地上却铺着厚实的木板,显得十分温暖舒适。

    这时,黄月英端了两杯茶进来,她给刘璟奉上茶笑道:“陶妹现在如何了?”

    一句话提醒了刘璟,他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黄月英,“这是内子让我带给大嫂的信件,我险些忘了。”

    诸葛亮坐在一旁淡淡笑了起来,眼中隐隐闪过一丝亮色,黄月英连忙接过信笑道:“你们谈,我不打扰了。”

    她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下刘璟和诸葛亮两人。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问道:“现在皇叔如何了?”

    “他已到长安,出任汉国太尉,只是在交州身体不好,现在府中慢慢调养,等他身体好转,我打算让皇叔主管宗庙祭祀,关、张两位将军分别去了青海和河西,他们对那边很有兴趣。”

    “皇叔是该好好调养身体了,他确实很不适应交州的气候。”

    诸葛亮轻轻叹息一声,话题一转,又笑着问道:“我前两天接到岳父的信件,说南阳那边和曹军起了冲突,不知现在局势如何?”

    刘璟听出了诸葛亮言外之意,他并没有在南阳不问世事,还是很关注天下局势,说明他并没有对仕途心冷,还在等待复出的机会。

    实际上,刘璟心里也明白,诸葛亮不肯在交州投降,是因为他心中的傲气使他放不下这个面子,当年他拒绝了自己,最后却被迫投降自己,换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诸葛亮才返回了隆中,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己礼贤下士,放下身段来再请他出山,也是给足诸葛亮的面子,这种人情世故,刘璟早已驾轻就熟。

    刘璟喝了一口茶,笑道:“南阳危局已经结束,我和曹操达成两个共识,一是曹操严惩强掳商人的凶手,表明了歉意,其次便是双方承诺,扩大两国贸易,准许贸易自由,不得设立人为障碍,只能说这次危局,双方都各有利弊吧!”

    “哦!不知曹操利在哪里?”诸葛亮笑问道。

    “至少他知道了自己防御的薄弱和不足,他下来一定会加强防御,补足薄弱点,这对他当然有好处。”

    “那殿下利又在哪里?”

    “我的利嘛!至少让我看到了曹军表面强大,而里面却空虚,也让我掌握了战略主动,我想这是最大的收获。”

    诸葛亮点点头,“原来如此!”

    刘璟又试探着问他道:“孔明兄认为我的利在哪里?”

    “其实我觉得殿下的利在两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殿下费了那么多心机,不就是为了和曹操达成第二个条件吗?”

    诸葛亮和刘璟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这时,黄月英端着茶壶进来,给两人茶碗里添了热水,黄月英又对丈夫笑道:“陶妹在信中邀请我们去长安做客,这是第三次了,我总觉得有点盛情难却,夫君的意思呢?”

    黄月英也是一个极为聪颖的女子,她知道刘璟为何而来,刘璟以堂堂汉王身份,居然能亲至隆中恭请丈夫出山,丝毫不计往日前嫌,这种诚意,这种心胸,让他们夫妇何等荣耀,这是一个明君所为,黄月英不希望丈夫为所谓面子再度拒绝刘璟的诚意。

    更重要是,丈夫年纪尚不到四十,就这样以失败收场,孤老偏乡,她知道这不是丈夫的追求,也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希望丈夫能抓住这次能得以施展才华机会,不要再一错再错。

    诸葛亮明白妻子的暗示,笑了笑道:“找个合适的时间吧!”

    黄月英明白丈夫已经让步了,她心中暗喜,向刘璟施一礼,缓缓退了下去。

    时机已经成熟了,刘璟便将话题转到此行的正事上,他沉思片刻道:“去年我攻灭江东后,特地将汉国五相扩大为七相,由张昭出任一相,至今还是六相,还有一相我打算留给交州或者钟繇,我想利用钟繇来拉拢曹魏的士族,但钟繇被曹操挽留住了,如果先生不嫌汉国贫弱,不嫌刘璟愚钝,请先生接受汉国的第七相。”

    说完,刘璟将一方相印放在桌上,目光期待地望着诸葛亮

第二卷江夏 第1073章 再度出山

    诸葛亮却沉吟不语,刘璟又道:“当年刘璟诚意不足,待先生无礼,才使刘璟和先生失之交臂,今天刘璟以最大的诚意请先生再度出山,助刘璟复兴大汉,望先生应允。”

    良久,诸葛亮叹了口气,缓缓道:“我此生最大的志向就是复兴大汉,重振大汉社稷,所以全力辅佐刘皇叔,怎奈天意不在皇叔,非孔明人力所能挽回,殿下的诚意孔明焉能不知,焉能不感激,只要殿下答应我两个条件,孔明愿再度出山,鞠躬尽瘁辅佐殿下。”

    刘璟大喜,“请先生明言!”

    “第一是恳请殿下将襄阳郡学迁至隆中,隆中衰败令孔明无比痛心,只希望在我暮年,我重回隆中之时,能听见隆中琅琅的读书声。”

    刘璟点点头,“我也深有体会,当年我在隆中学武,随处可见鸿儒谈笑,看见年轻士族意气风发,今天却见到破败的隆中,着实令人痛心,我会安排,在隆中建立荆州州学,再修建一条宽敞的官道连接襄阳城。”

    诸葛亮大喜,起身施礼,“多谢殿下考虑周到。”

    刘璟摆手笑道:“先生请坐,刘璟愿洗耳再听。”

    诸葛亮坐下又道:“我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希望殿下能恩待皇叔及他的后人,皇叔年事已高,雄心不再,请殿下看在孔明的面上,让皇叔平安终老,让他的子孙也能延绵后嗣。”

    刘璟沉吟一下道:“我不妨给先生明言,我之所以封刘皇叔为太尉,主要是考虑利用他的名声招揽中原士族,但不会让他再掌实权,我已吸取马超的教训,最多让他主管宗庙和礼祭,至于他的后人,我会给他们爵位和财富,让他们做个富家翁,坦率地说,刘禅还真让我没有什么担忧。”

    诸葛亮明白刘璟的意思,刘禅资质平庸,确实让人失望,但刘璟已经向他表明了态度,不会放弃原则底线,诸葛亮也不指望刘备现在还有能什么作为,只要能让刘备安老,他心中也就不再遗憾。

    但刘璟的诚意却让他十分感动,诸葛亮起身跪拜道:“孔明何德何能,竟让殿下屈身下访,殿下若不嫌,孔明愿效犬马之劳。”……

    刘璟亲赴隆中之行最终没有令他失望,诸葛亮顺应大势,抛弃成见和前嫌,加入了刘璟的复汉集团,刘璟遂加封诸葛亮为尚书仆射、军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汉国第七相。

    半个月后,诸葛亮亮带着全家在一队汉军的护卫下,抵达了长安,刘璟为此特地在未央宫麒麟殿举行百官大宴,为诸葛亮接风洗尘,同时也是为交州并入汉国举行了庆典。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天气也慢慢热了起来,随着汉魏两国达成经商自由协议后,魏国境内的各处关卡悉数撤去,商人们的积极性被渐渐激发出来,蒲津关和潼关的官道上,到处是络绎不绝的商队,骡子、毛驴、马匹,驮负着大大小小的货包和商人们兴奋期待的脸庞。

    汉国的毛皮、茶叶、木材、纸张、药材、绸缎和各种日用器具源源不断运往并州和中原,而魏国的铜器、牲畜、农具、食盐、布匹、上好石炭则运往汉国,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货物清单,但私下里,汉国的生铁、粮食和魏国的兵器、铠甲、人口则是一些大商人谋取暴利的商品。

    泥沙俱下,合法和不合法的贸易都在两国日益繁盛的商业中流动着,曹操为了获得汉国的生铁和粮食,而刘璟则是为了更深远的目的。

    长安咸阳副城,这里是长安的三座副城之一,原来的咸阳城早已在战争中被摧毁,后来又重建县城,

    随着关中和长安的迅速发展,咸阳也已有了七八万人口,主要是匠人聚居地,城内营生以手工业为主,木器、铁器、酿酒、织布、造纸、制陶等等,城内到处可以听见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机杼声。

    除了民营手工作坊外,一些大型的官方工坊也位于咸阳城内,比如军器监的弩坊、甲坊,光禄寺的酒坊以及少府寺的铸钱工坊等都在这座新建的副城内。

    这天上午,汉王刘璟在户部尚书蒋琬以及新任少府寺卿马良的陪同下来到了咸阳城铸钱工坊,汉国的钱目前有两种,一种就是原来的江夏钱,只是现在改名为新汉钱,另一种则是金钱,也就是用黄金铸成的五铢钱,一钱可当一百汉钱。

    而从前通行的赤金在汉国已经被禁止流通,大额贸易可以使用官制金锭,有十两锭和五两锭两种,金锭并不是法定货币,只是一种财宝,不过汉国也默许了它在市场上的流通。

    为了禁止私造铜钱,汉国制定了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一旦查获私造铜钱或者金锭,将满门抄斩,这个规定不仅仅限于汉国,包括整个天下,已经十户人家因造私钱而被公开满门处斩。

    汉国的铜钱因为成色足,含铜量高,早已经成为了天下的通行货币,而金钱更是抢手,市场上很难看见踪影,基本上都被普通人家储存起来,作为战乱时的硬通货。

    铸钱工坊占地极大,足有上千亩,有一百多座铸钱炉,近两千名铸钱匠在这里劳作,但汉国的铸钱工坊不止长安这一座,在成都和武昌还各有一座,另外准备在江东也修建一座工坊,每年汉国的铸钱量达到两亿钱,另外还有一千万枚金钱和百万金锭。

    尽管如此,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大的货币需求,很多地方依旧是以物易物。

    尤其在汉曹两军发生了南阳冲突事件后,曹操为平息事端而被迫答应刘璟提出的商人自由贸易的条件,很明显,双方的商人贸易将走向更大的繁荣,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大铸钱量,这也是当前很迫切的要求,在短短半个月内,刘璟已经是第二次来视察位于咸阳的铸钱工坊了。

    众人来到原料库,原料库用巨石砌成,和储钱库在一起,一共有二十座巨大的仓库,被士兵严密把守,士兵们推开了一扇铁门,少府丞张晋请众人进库,仓库内整齐地码放着数千块铜锭,每块铜锭都重百斤以上。

    张晋对刘璟等人介绍道:“启禀殿下,上次殿下视察后,从荆州又运来大批铜料和金锭,目前我们的原料充足,所有工匠分为三班,日夜不停地铸造钱币和金锭,争取今年内铸钱量达到四亿钱,金锭达一千万锭。”

    目前汉国的铜、金等原料主要来自四郡,江夏郡、豫章郡、丹阳郡和犍为郡,汉国在这四郡有十几座矿山,采矿、冶炼、运输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规模也不断扩大,有力支撑着汉国的繁荣。

    刘璟点点头,又回头道:“上次我吩咐的事情完成了吗?”

    “已经完成,殿下这边请!”

    张晋把众人请进了一间宽敞的屋子里,这里原来是一座仓库,但现在已经改为了陈列室,陈列着目前天下所有的钱币和汉国历年铸造的钱币。

    张晋请众人坐下,他取来一只木匣,木匣里是汉魏两国的钱币,都已经被横截剖开。

    “殿下请看!”

    张晋将两枚五铢钱放在刘璟面前,“一枚是我们的新汉钱,一枚是魏钱。”

    刘璟回头问马良道:“这是最新的魏钱吗?”

    马良点点头,“按照殿下的吩咐,我们每个月都会从邺都采样来进行专门的研究,这枚魏钱正是上个月魏国新铸铜钱,配方已经有了变化。”

    刘璟将两枚铜钱托在手中细看,两枚铜钱的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