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天下-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喜爱,另一边是厌恶,刘表便渐渐有了立刘琮为世的想法,只是长为嗣是惯例,若立次为世,恐怕会遭到以蒯家为首的高官们强烈反对,甚至会引发荆州内乱。
所以刘表便按住了这个想法,把它藏在心中,不再提立世之事,不过这几天,刘表又听到另一种呼声,呼吁立侄刘璟为荆州继承人,而且呼声还不小。
这便让刘表心中有些恼火起来,他是曾经给妻说过,他有可能立刘璟为继承人,但那只是对妻说的气话,他怎么可能把本该属于儿的东西拿给侄。
不过刘表也不得不承认,刘璟的干要远远超过自己的两个儿,这次柴桑大战,击败了数倍于已的江东军主力,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会去欣赏他的能,从此把荆州交给他,相反,刘表心中有了一种警惕,刘璟会不会有一天夺走自己儿的基业?
很有可能,因为通过一年的观察,刘表终于能确定,刘璟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
就在刘表思虑刘璟之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蔡军师有紧急之事求见!”
刘表一怔,蔡瑁怎么来了,但他没有多想,立刻吩咐道:“请他进来。”
不多时,侍卫带着蔡瑁走进了刘表的书房,蔡瑁跪下恭恭敬敬行礼,“臣蔡瑁参见州牧。”
“军师不必多礼,请坐!”
刘表请蔡瑁坐下,又笑眯眯道:“蔡军师很久没有晚上出来了吧!”
蔡瑁不敢和刘表对视,低着头道:“这么晚,臣本来不想打扰州牧休息,但江夏来了一人,带来一些内幕情报,臣觉得很重要,不能隐瞒州牧,便把他带来了。”
“哦?”
刘表有些惊讶地问道:“此人是谁?”
“此人是蔡瑁手下十八牙将之首,张硕,州牧还记得此人吗?”
刘表点点头,他还有点印象,“此人现在何处?”
“就在府外等候,若州牧要见他,臣立刻带他进来。”
“可以!你速带他进来见我。”
蔡瑁出去了,不多时便将张硕带进了刘表书房,蔡瑁事先反复叮嘱过他,不要说手腕是刘璟派人斩断,以免刘表怀疑他是为了报私仇而诬陷刘璟。
张硕跪下,砰砰磕头,“卑下张硕拜见州牧!”
刘表见他左手没了,不由一怔,“张将军,你怎么残疾了?”
“这是卑下在前来襄阳半路,被不明身份之人所伤,卑下也不知被何人所害。”
刘表注视他半晌,这淡淡道:“把江夏发生之事,原原本本告诉我,不得有半点隐瞒。”
刘表在昨天接到了刘璟写来的正式报告,关于柴桑之战的详细经过,但报告中对江东军撤走后,江夏的局势却说得比较含糊,只是说苏飞军队有控制不住的危险,苏飞特地写信请他去维持秩序。
尽管说得比较含糊,但刘表还是看懂了藏在字里行间中的意思,刘璟已经占领了江夏郡,这让刘表心中既是失落,也有一种被欺骗的恼怒,他竟然没有发现了自己侄的野心。
但刘表很想知道,江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刘璟是怎么样吞并江夏?今天张硕的告密,无疑就给刘表揭开了江夏的真相。
“他竟敢在中军大帐内当众杀死蒋治吗?”刘表背着手走了几步,有些恼怒地问道。
“是!”
张硕垂泪道:“卑下和蒋治欲投州牧,不愿为璟公效力,在军权交接时,蒋治公开反对,说没有州牧兵符授权,怎能随意交接兵权?这句话触怒了璟公,他便以不服军令为由,当众斩杀了蒋治。”
刘表气得脸色铁青,双拳捏紧,站在窗前一言不发,蔡瑁在一旁给张硕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张硕接着又道:“璟公又要杀卑下,多亏苏郡丞和黄老将军说情,璟公放过卑下,直接赶出军营。”
刘表依然是沉默,出乎蔡瑁的意料,张硕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引出苏飞和黄忠,但刘表并没有异常反应,这便让蔡瑁心中有些惊讶。
这些天蔡瑁表现低调,不闻窗外之事,他不知道刘璟已经写来一份正式报告,报告中也提到了暂命苏飞为郡丞、伊籍为长史,稳定江夏政局。
所以张硕提到苏郡丞,刘表并不奇怪,原因就在于此。
这时,刘表终于开口了,“这件事我知道了,张将军先下去吧!好好调养身体,至于职务,以后再安排。”
尽管刘表语气很平静,但蔡瑁听得出,刘表是在强压怒气,只是不想在张硕面前失态,他心中暗喜,连忙命人把张硕带了下去。
这时房间里就只剩下刘表和蔡瑁两人,蔡瑁不敢开口,低下头一言不发,过了良久,刘表看了他一眼,淡淡问道:“德珪怎么看这件事?”
蔡瑁心中一凛,刘表称他表字,而不是称他军师,这便意味着刘表是以私人身份和他交谈,不代表官方意见。
尽管刘表是以私人身份询问他,但蔡瑁还是小心翼翼道:“臣与璟公不和,荆州人人皆知,臣觉得应该回避此事。”
这当然是欲擒故纵之语,他若真的回避,为何又带张硕前来,刘表心知肚明,心中暗暗冷笑,脸上却笑呵呵道:“德珪以公论公,有何不可言,但说无妨!”
蔡瑁听出了刘表话语中的一丝急切,尽管刘表同样想掩饰,但蔡瑁毕竟跟随了刘表十几年,对他知之甚深。
刘表极少在书房接见不熟悉的人,而这次不但在书房接见了张硕,而且又接着问自己的意见,没有一点时间上的回旋,这在从前都是不会出现。
这就说明刘表对此事的急切,蔡瑁忽然有一种明悟,恐怕刘表是希望自己在这件事上助他一臂之力。
这也难怪,现在荆州官员对刘璟推崇备至,惟独自己反对刘璟,所以刘表会征询自己的意见。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刘表也并不愿意把江夏交给刘璟,想通这一点,蔡瑁心中开始兴奋起来,只要刘表支持自己,那么这盘棋就好走了。
“启禀州牧,臣也不是不赞成璟公为江夏太守,只是臣觉得璟公的方式欠妥,他不该绕过州牧,擅自占据江夏,这是其一,而且江夏郡非同寻常,是荆州三大郡之一,必须在襄阳的严密控制之下,从前是黄祖强霸江夏,现在黄祖已除,正是襄阳收回江夏大好时机,一旦襄阳控制住江夏,那么我们东扩也就有了立足之地。”
蔡瑁毕竟是荆州军师,对荆州的局势看得恨透,也刘表看得也很透,他的两个方案重重敲在刘表心中。
刘璟擅自吞并江夏,绕过了刘表,这是官场第一大忌,是上位者最忌,其次江夏郡非同寻常,不仅人口众多,战略地位也极其重要,是荆州三大郡之一。
从前是被黄祖强占,形成事实上的半割据,刘表把刘璟派到柴桑,就是想利用他击败黄祖,夺回江夏控制权。
如今黄祖已灭,正是收回江夏控制权的大好时机,刘表怎么能又允许第二个黄祖出现,就算是他侄也不行。
其实这是刘表和刘璟的矛盾根本所在。
刘表背着手走了几步,他毕竟是州牧,位高权重,几十年又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不会因为张硕的一次告密就做出重大决定,他需要权衡利益,况且刘璟是他侄,叔侄之间,有什么不能妥协?
刘表仰头望着房顶,半晌缓缓道:“今天是十月二十,再过一个月就是我六十二岁寿辰,今年我想做个大寿,命各地五百石以上官员都齐聚襄阳吧!”
提到六十二岁,蔡瑁又忍不住看了一眼刘表,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一年时间,就变成这样了。
第199章 去还是不去?
求票!
………
柴桑县衙内乱作一团,院里堆满了数百口大箱,士兵和衙役们里外忙碌,收拾各种物品,这并不是柴桑县衙要搬家,而是和县衙在一起办公的军衙要搬到武昌去。【看】【 書】【吧】◎点 .◎
刘璟最终决定把军衙搬去武昌,原因很简单,他不再是一城之主,而是一郡之主,尽管他对柴桑有很深的感情。
但感情不能让他有效地统治江夏郡,柴桑无论在城池大小,无论在人口、税赋,还是在世家集中程度上,都无法和武昌县相比。
“那十几口箱是士兵名册,都是竹简,小心放下来,别摔着了!”
院里,几十名士兵正小心翼翼地抬着十几口大箱从房间里出来,一名军侯提醒着他们,这时,徐庶匆匆走了进来,他在院里扫了一眼,没有找到刘璟,便问道:“马军侯,看见司马没有?”
徐庶现在已经不再是柴桑县尉,他被任命为长史,长史其实是幕僚首官,并非朝廷正式官职,伊籍出任江夏长史,就是代表刘璟管政,和郡丞一起掌管江夏政务,徐庶也是长史,只是他掌管军务。
军方的将士从来不会把主管政务的官员放在心上,但徐庶却备受将士们敬重,在将士们心中,徐庶实际上就是军师,马军侯连忙上前施礼,“启禀长史,司马在房间里。”
徐庶点点头,快步向刘璟官房走去,官房内,所有的文书和其他物品都被搬空,只有空空荡荡的书架和桌,此时刘璟正在箱里整理自己的一些书籍,那将是最后搬走的物品。
“司马让我好找!”
徐庶笑着走了进来,“听说司马在巡城,我已在城内找了一大圈,原来还在军衙内。”
刘璟把最后一本书放进箱,对旁边两名士兵道:“可以搬走了!”
两名士兵将书箱搬了出去,刘璟这拍去衣服上的灰尘笑问道:“有什么要紧事吗?”
“我还能有什么事?”
徐庶叹了口气,“明天我就要跟随司马前去襄阳,那谁来暂代我手上事务,司马迟迟不肯指定,我无法交代啊!”
刘璟看了他一眼笑道:“长史手下不是有三名从事吗?你可以把事情均摊给他们,有什么事,他们三人可商量着办。”
“可是。。总要有一个执印人吧!难道也要我指定吗?”徐庶迟疑着问道。
刘璟点了点头,“如果元直有信任的人,也可以另外指定。”
徐庶心中苦笑一声,原来刘璟一直不吭声的原因,是让他自己处理这件事,其实他也隐隐猜到,只是不能肯定,所以今天特定来确认一下,徐庶想了想道:“那就让卢升来执印吧!”
卢升就是当年跟随刘璟在游缴所的那个书佐,后来被调去樊城守门军中当主薄,随后又跟随刘璟来了柴桑,他现在是徐庶的三名从事之一,能力虽然一般,但考虑他对刘璟的忠心,徐庶便决定将长史军印交给他掌管。
刘璟笑了笑,没有干涉徐庶的决定,他岔开话题道:“昨天魏延连夜从阳新县赶回来,劝我不要去襄阳,他担心我会被州牧扣押在襄阳,元直觉得我能不能去?”
徐庶微微叹了口气,“不瞒司马,这个问题考虑过,魏延的担心也有道理,但凡事有利有弊,就看司马怎么权衡了。”
刘璟一摆手,“我们坐下谈!”
三天前,刘璟接到了襄阳的公文,十一月二十日将是州牧六十二岁寿辰,州牧要热闹庆贺一番,命荆州各地五百石以上的官员齐聚襄阳拜寿,同时,刘璟也接到了刘表写来的亲笔信,希望他能前去为自己祝寿。
很显然,刘表的这次寿辰就是为他刘璟而筹备,刘璟也猜到了,但他也有借口不去,比如江夏水军增兵彭泽等等,只是刘璟也意识到,他真要占据江夏,还是得去一趟襄阳。
两人坐下,刘璟又命人上了茶,徐庶这缓缓道:“我们先说说不去吧!首先不用担心州牧会扣押司马,其次我们占领江夏,最后逼迫州牧不得不承认事实,从这点来说,不去襄阳,我们一样能占领江夏,但弊端也同样明显。”
刘璟默默点了点头,其实他更关心弊端,他也想到了一些不利之处,但他更想听听徐庶的看法。
徐庶喝了口茶,又继续道:“首先就是公会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尽管我们可以找种种借口,但那些借口只能哄哄愚民蠢妇,荆州官员心里都明白,是公不肯去襄阳,加上蔡瑁等人大肆宣扬,连伯父的寿辰都不肯出席,公名声肯定会受损。”
“除了名声之外,还有什么?”
徐庶又笑道:“其实名声还不算什么,毕竟也有人会理解公的苦衷,最大的弊端是将来,公如何取得荆州?若公这次不肯去襄阳,而是擅自在江夏独立,这会触怒大部分荆州官员。
黄祖之所以招人痛恨,就是因为他割据了江夏,荆州政令对江夏无效,若公成为黄祖第二,将来公挟江夏吞并荆州时,又会有几个荆州官员支持?”
说到这里,刘璟便明白了徐庶的意思,徐庶是希望他去襄阳。
刘璟笑了起来,“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就去吧!不过得做一点准备,以免我真的被扣押在襄阳。”
徐庶回自己官房安排接替之人去了,刘璟又想了想,便吩咐手下道:“备马,我要去陶府!”
.......
陶府内此时也同样乱成一团,既然刘璟的统治中心要搬去武昌,陶家也要考虑家族的未来。
在经过一番家族内部协商后,陶家做出决定,柴桑依旧是陶家的根基之地,家族祠堂依旧在柴桑,但家族生意转移去武昌。
所以这几天,陶家也开始了一次大搬迁,武昌城内也有陶府的宅,也有仓库和商行,陶家事先已派人去打理,这两天需要把钱物账册之类先搬去武昌。
陶家前院,陶胜正在忙碌地指挥搬家,尽管已是初冬时节,天气寒意十足,但陶胜仍然忙得满头大汗,这时,一名家人飞奔来禀报,“家主,璟公来了,就在府门外!”
陶胜吓一跳,连忙向府门外走去,他快步走出大门,只见刘璟正站在台阶上笑眯眯耐心等候,陶胜慌忙上前施礼,“今天公怎么来了?”
“有几件事想和陶家商量一下,所以特地前来拜访。”
刘璟在大战结束后来过陶家一次,专程来求亲,婚事陶家已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