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自己清楚,这位夫子刚刚可是被刀手们吓住了,那是什么眼神啊?胡说八道要人命啊!
“嗯!此事我来办,你负责考证搜罗回来的书籍,千两银子,就作为考证的花费吧!这事儿做好了有赏!
继续吧!”
杨猛频频赏赐这些人也是有原因的,云南重武轻文,读书人的月俸只能保证温饱,想要衣食富足,就得办事,赏赐就是激励这些读书人,出成果的办法,做成了一件事情,就够十年八年的月俸,不怕这些人不出力,这也是杨猛将读书人的月俸,定为最低的原因之一。
“你来说说吧!”
葛仕扬的炭笔一指,又一个夫子,应声而起。
“《梦溪笔谈》里还提到了胆矾炼铜法、浸铜法,还有一部分开矿的法门,这些对滇铜复起有些作用。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船坞建造法、盐井维护法等等在此书里都有记载。”
这位看来是想投机了,拾人牙慧,但也算不错,起码敢说,能说。
“嗯!不错,赏银十两,你也参与那《梦溪笔谈》的考据组吧!此书已经有了眉目,接下来就谈别的。”
一晚上的时间,不能尽着一本书使劲,杨猛需要听得是能用的东西,《梦溪笔谈》已经出来来,还得看看有没有别的好东西。
“下一个!”
葛仕扬的炭笔一点,这次还是个老学究。
“三爷、魏先生、葛师傅,要说这工学典籍,除了《梦溪笔谈》,还有春秋时的《考工记》、汉朝时的《九章算术》可用。
这两本书虽说成书时间很久,但里面记载的东西,却是后世工学书籍的始祖,有了这两本书,咱们就可以整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
纲举目张,有了这个纲要咱们就是演化其他书籍,也有路可循。”
这位的见识就不一般了,这可是把视线放在了整个洋务的发展脉络上,他说的这些,葛仕扬没什么反应,魏五也是一样,在场的好像只有杨猛,听出了里面的玄机。
“不错!赏金五百两,你就作为西山书院的总教习,将你所说的编纂出来,书名就叫《科技发展脉络》,此书成了我保你在云南的荣华。
除了你所说的东西,还有就是各种工学典籍因何而衰,因何不受各大王朝的待见,你可以诟病历代朝廷,我保你无事。
此书编纂一定要简洁而有力度,最好能振聋发聩,勾起天下读书人,对洋务、工学的重视,完成之后,我保你名垂史册。”
杨猛的这些话,就有些悖乱了,但在云南杨三爷的威压,是要大过朝廷的,这位夫子,虽说满脸的不情愿,但也无奈的答应了。
“继续说!”
杨猛一声令下,在加上厚重的赏赐,什么《天工开物》、《物理小识》、《农政全书》、《河防一览》、《周髀算经》、《齐民要术》,许许多多的历代典籍,都被这些人挖了出来。
据这些人所说,有些几百年前的典籍里的东西,放在今世还极为先进,这可让杨猛有些挠头了,本想着把精力放在铜盐之上,可一夜的畅谈,杨猛许了太多的东西,这百十人,根本不够用啊!
“魏先生,明日从明湖书院选五百人,各地的读书人选一千人,来充实西山书院,咱们太缺人了,明湖书院那边的事情,先放一放吧!”
吩咐了魏五之后,杨猛转身又扫了在场的百十人。
“历史厚重、地大物博啊!可我们还是被洋人揍了,而且揍得极惨。
今夜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历代先祖留给我们的财富啊!只是被淹没在岁月之中了,但现在不同了!
诸位!有了云南杨家这个靠山,你们就可以随意的徜徉在书海,挖掘这些湮没在岁月里的财富。
挖出这些东西,对你们也有莫大的好处,最现实的就是,你们每挖出一项能用的,三爷就会给你们大笔的财富,挖吧!莫要让泱泱华夏五千年积累下来的精华,随着岁月散去。也莫让咱们自己创造的东西,回过头来,打老祖宗的子孙后代。
火药,咱们千年前就造了出来,可咱们用来干什么?做爆竹放烟花,洋人又用来做什么?造枪炮打我们,这事儿不能再有一次了。
除了发财致富、增加粮食产量之外,你们要把军事放在第一位,永远放在第一位。
遇到了一个好东西,你们第一点就要想到,这个能不能杀人,能杀多少人?
咱们的爆竹烟花被洋人改成了洋枪洋炮,你们就要把洋枪洋炮,再改一遍,将来我就带着这些东西,一国接着一国,一家接着一家,去报仇。
而什么才是衡量你们能力的标准呢?要求不多,一是让云南人有饭吃有衣穿;二是让他们活的有尊严,不低三下四、不奴颜婢膝;这第三嘛!就是这一切的保证,让他们拥有强大的武力,将一个个仇人,将一个个敌视我们的人,送到他们该呆着的地方:坟墓!”(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搜书
杨猛的话说完了,在座的人,多数都露出了兴奋,无论他们是被自己的话激励,还是想得到自己丰厚的奖赏,这些就无所谓了,杨猛只知道西山书院将会快速的发展。
西洋的科技、华夏的典籍,也不知中西结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领主大人,实在是太好了,我要去整理一下,今晚得到的知识,许多东西会在短期有一个爆发的,领主大人,您等着我们的成果吧!”
葛仕扬很兴奋,一直困扰自己的西山,还有云南的盐铜水利,都在今夜有了思路,原来自己对这个东方古国了解的还是太过浅薄了,如果早有这么一场辩论的话,那自己在云南的成就,将会翻上几倍,几十倍。
“去吧!不要太辛劳,以后的事情会很多的。趁工匠们放假的这几天,你们弄出一个大体的架构就可以了。”
嘱咐了葛仕扬几句,杨猛就把目光放在了魏五的身上。
这老奸贼实在是可恶至极,当时让他与葛仕扬合力,没想到这老奸贼,挖了这么大的一个坑,如果今天这样的情形,在一年之前或者是半年之前开展,那云南的路子,将会宽阔的多。
可就是因为这老奸贼,起码耽误了自己半年的时间,这魏五该杀啊!
“你说我现在想的是什么?”
死死的盯着魏五,杨猛冷森森的问道。
“不知道!”
“我来告诉你,我想宰了你,然后去你昆明的宅子。杀光你家的男丁。剩下的你自己想……”
“事情已然如此了。杀了我你的损失更大,现在事情已经步入了正轨,不杀我对你来说更好,昆明多不多一个魏芷晴,大清多不多一个名鸡之父,对你来说无所谓。”
“所以我忍住了,魏芷晴那里,你去办吧!刘一贴会把药物给你的。筹划好了知会我一声,我只去做新姑爷该做的。”
“你……唉……能不能给我留一丝颜面,这事儿不该我去做的,做了就完了。”
“你,可以补救的!”
“搜书吗?时间会很长,最少五年,多则十年。”
“那你还是去对付魏芷晴吧!”
“三爷教我!那事儿不是我该做的。”
杨老三太毒辣,让自己去下药,那自己岂不成了个老龟奴,而且还是自家小囡的龟奴。搜书一事真的不是他不尽力,而是实在难办。这事儿杨老三吩咐了一年多了,可除了市面上流行的经史子集,一些遗本、孤本、善本书籍,找到的委实不多。
搜书之事难办,是有好多原因的,最重要的就是朝廷的文字狱,虽说乾隆朝之后,文字狱不是那么盛行了,可这个还是各地官员,打压异己搜刮财富的好门路。
一本书、几个字,就能干掉对手,或者弄来成千上万的财富,这事儿即使传到朝廷,各地官员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而对于这样的文字狱,朝廷也是见怪不怪,冤狱?活该你藏那样的书籍,活该你写那样的书籍。
相对于冤案来说,当朝的无论是圣上、满臣还是汉官,他们看中的都是大清的传承,和自己的荣华富贵,只要不是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文字狱就文字狱吧!
《四库全书》的编纂,也是让搜书难度倍增的事,这部典籍虽说包含万千书籍,可也把民间的一些孤本、善本,给搜罗了大半,宫里的书籍,可不是那么容易流出的,而且这个事情,魏五也不愿意看到,即使有门路他也不会使用的。
文字狱、《四库全书》,这是两大原因,也是致使各地藏书家,对藏书珍而重之的理由。许多的古籍善本,各地的藏书家手里都应该有,可想看到都极为麻烦,就别说弄到了。
能进入各家书库的人,除了本主再就是些博学之士,魏五想做这件事,难度也是不小。他亲自前去,倒是可以,但自己的身份摆在那里,离开云南四处游荡,只怕会被朝廷缉拿的。
因为自家小囡之事,魏五彻底被逼到了墙角,无论如何,那有悖伦常之事,自己是绝对做不得的,看杨老三的神色,八成有法子解决这事儿。魏五不得不再次低头,跪在了杨猛的面前。
“起来说话吧!魏芷晴之事若成,咱们好歹有份翁婿之谊,不管你想与不想、愿与不愿,此事是必须要做的。
正如你所说,我现在缺不了你,宜良的明湖书院也缺不了你,不慑住你这个心腹大患,我心难安啊!
魏芷晴之事,你就别想扳回了,这些天我让别人动手,你给我创造条件吧!魏芷晴是你家的小囡,性子你最熟悉,边鼓你还是要敲得。”
魏芷晴是降服魏五的关键,这事儿没有一分转圜,事情自己必须去做,至于搜书之事,倒是不怎么难办。
“唉……成吧!最近几天我安排一下,只是这搜书之事,难度太大,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恐怕难以办到啊!”
小囡之事已成定局,这事儿虽说对自己影响巨大,但未尝不是小囡的幸事,杨老三此人虽说杀人不分良莠,但对于自己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还是极为照拂的。
小囡之事如果顺利,那自己的家事就算是没有遗憾了,至于国事和名声,杨老三的那句昆明魏芷晴,杀伤力实在是太大,魏五不敢轻易的尝试。
搜书一事,看来杨老三还得栽到自己头上,但怎么去干,还得听听杨老三的主意。
“难办?有什么难办的?说来听听。”
“朝廷收罗了大部分的典籍,轻易难以得到,而因为文字狱。各地藏家敝帚自珍。这是搜书的两大关隘。”
“朝廷?他算个屁啊?使银子花钱。怎么也能搞到朝廷的书籍,至于紫禁城的典籍,也一样,有时候太监比皇帝的能力大!
至于各地的藏家那边,先礼后兵,好话去求、花钱去买,这样他们还不出手,就让人去抢。我给你安排人手。”
做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魏五做不成,不代表杨猛做不成,只是这么做事,影响不是很好罢了。
“朝廷的一些书籍,是存在翰林院的,那里不是太监能够触得到的地方,而那里的书籍,咱们也不能放弃啊!”
“这个更简单,朝廷在京师不是有许多闲散的京官吗?花钱使银子。让军机们下道命令,让这些闲的蛋疼的去抄书。咱们再给他们些银子,不愁这帮孙子不出力,这事儿我知会广州那边的潘老爷去做吧!”
杨老三的这个主意不错啊!魏五一听之后,心里也有了许多的算计。
“三爷这事儿,还可以变通一下,让各地的读书人抄书,让各地的书馆印书,只要咱们的银子使到了,这些人就是咱们搜书的帮手,这么一来,云南的文风也将大盛,借着机会敲开各大藏家的门禁,也不是不行。
您那个抢书的法子,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轻用,影响太坏了。”
魏五这么一说,又启发了杨猛,印书一事儿,自己以前还真是忽略了。
“嗯!你的法子不错,各地的书馆可以再用一下,启蒙的书籍,让他们大批量的印刷,兼着搜罗各地古籍善本,咱们审过之后,只要合格,就大量的印制。我要在云南开不要钱、随便进的图书馆。
再有就是,印书、搜书的时候,从各地再挖一些懂得印刷的精干工匠,许给他们厚利,让他们阖家来云南为我做事。
那些个大清的**,就在云南秘密刻印,宣扬汉人雄风的书籍最好多印制一些,或卖或送,我要大清的读书人,都能轻易的看到这样书籍。
再就是洋务,你也要编制一些小册子,在云南发放,各式各样的技术,让西山书院提供,你负责将他们改成识字就能看懂的东西。
洋务的发展,并不是我一个人能办到的,全云南的人戮力同心,事情才能成功。册子里不能提到洋务,这事儿我还得再想想,你先放一放吧!”
想到哪说到哪,这算是杨猛的缺点,更是他的优点,许多事情一谨慎,就会被耽搁甚至放弃,而杨猛这种分派事情的方法,许多事情都不会被人为的搁置,但他的手下们要做的事情,就成倍的增加了。
“我知道了,但是这么多的事情,书院的人手明显不够啊!咱们现在招收人手的法子也遇到了瓶颈,云贵川三省,加上自广州过来的读书人,远远堵不上您需要的数量啊!”
明湖书院这一年多来,培育了几千人,西山书院未开之前,魏五还觉得人手太过富足,现在一看,十分之一的需求,明湖书院都满足不了啊!
“需要多少人手?”
这事儿杨猛真没算过,魏五这么一提,他也就顺嘴问了一句。
“西山书院照您的想法,起码需要数万人,工学、农学、术数、水利、地理、天文、历法等等这些大项,会衍生出无数的小项,整理典籍里的东西,一两个人不成的,这样不稳妥,一个小项起码需要五六人。
整理之后,就是与西学结合,一个小项也得五六人,结合之后,还要实验执行,这个是读书人与匠师一起来完成的,一个小项,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上千人,这么算来,几万人都可能不够。
还有整理书籍,研究典籍,明湖书院对人才的要求高,数量也是不少啊!西山书院一开,您的命令一下,咱们手里的人才,就有些杯水车薪了。”
魏五说的也是实情,杨老三‘叭叭叭’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命令,上面张张嘴,下面跑断腿,这摊子未免也太大了。
“哦……也是哈!这事儿你和葛师傅议一议,能用的放在首位,其他的暂缓一下也可以,等云南当地的孩子起来了,再动手不迟。”
杨猛也没想到自己的几句话,下面就得几万人劳碌,这事儿又仓促了。
“嗯!我回去弄个章程,过几天您到我家里看一下吧!”
自家小囡的事情,既然非做不可,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