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技、商业也很重要,后面两者可以先缓一缓,但军务和政务却是不能拉下的。在杨锐的设计中,关内各省加起来的正规军应该在十二万左右,再算上南非,总的加起来有十七万人;另外还有一支武力就是举事前农会突击训练的民兵,大概能募集十万人;最后就是俘虏招降反正了,新军读书人多,复兴会又优待俘虏,现在围着严州的新军战意都不强,一旦北京满清灭亡,那招降并不太难。
招降的军队从新编排,再配上政委即可,但是国内十二万军队,除去严州的三万人,其他九万人都要军官、武器、弹药等物资。不同于山地军,按照复兴军的野战军编制,三人一组,三组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营一团,两团一旅,两旅一师,野战军每师一共一万两千六百四十二人,排级以上军官为五百二十人,士官为一千两百五十人,另外还有山炮及迫击炮、机枪手等加起来需两百八十人。如此推算关内野战军八个师,需要军官四千一百六十人,士官一万人,机炮手两千两百四十人。这其中士官可以在根据地培养,但军官还有四百名山炮炮手只能在辽东培养。炮手杨锐不愁,但是军官,特别是师团级军官,每师有五十八人,八个师则是四百六十四人,这些人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
杨锐在军官这边重重的打了问号,现在参谋部已经制定了培训计划,但如果举事提前的话会不会影响军官的培养?再有就是武器了,九万支步枪,现在严州缴获的步枪有两万盈余,另外七万支只能是等着兵工厂造了,再是山炮、迫击炮、机枪,每师装备十八门山炮,迫击炮八零口径十六门,六零的一百零六门,另外还有二十六挺马克沁机枪。
以军工厂不含折旧的价格,步枪为十四两、子弹每千发为二十六两、手榴弹每百个六两、迫击炮八零为一百六十两、六零为一百一十两、炮弹八零每千发为七百三十两,六零为四百二十两、马克沁机枪为三百三十两,机枪弹每万发为三百八十两,山炮为三千一百两、炮弹每百发为一千二百两。这样一个师装备下来,武器需要七十五万两,加上其他如电台、手枪、牲口、军装等,共需九十万两,九个师共计八百一十万两。这笔钱除了依靠盈利日益扩大的商业收益,另外一部分就是寄希望于橡胶股票了。
军务算完,接下来就是政务。满清每个县只有四名县官,而以杨锐初步的计划,每个县的县乡干部、税务警察、治安警察、法院等公务员为四百七十人,不算警察则需要两百八十人,其中乡镇为一百五十人,县级为二十人。去掉普通的办事员,每个县最少需要专业培训的干部十人,在占领的初期,这十人将借助县农会以及原有的满清官吏管理县政。全国两百多个府、两百多个直隶州和散州、一千三百六十个县,最少需要两万千名政务人员。现在四所法政学校在校生为五千五百人,已经毕业五千人,再加上根据地可以抽调不少政务人员,人数是够的,只是如果提前举事,那么政务人员可能会缺失四千五百人。
除了政务人员人数,为了能马上接手县政,对各州县的情况了解也极为重要。法政学校三年毕业,其中有一年是去县衙实习,面对高等学堂的学生,再加上银两的攻势,很多知县都接受这样的新学实习生。可毕竟只是实习,县内的情况不是能完全了解的,这需要一批批实习生年年对各县的情况做跟踪记录和观察。按照之前的步骤是辛亥年举事,通过四年不断实习以了解各县的情况,如果计划提前,那么有些县的情况就未必能熟知了。
还有就是实行中央革命的准备了。现在公历已经是09年2月了,要多少时间才能在京城那边布局?现在龚宝铨计划上给出的时间是两年,也就是说10年底11年初可动手,其中最为繁琐的就是宛平县令的安排,即便是能用钱买到这个位子,那也要花不少时间。
最后最为关键的就是派去京城的人选,可靠是第一位的,看来只能是从南非和辽东抽调骨干,以南非军为兵,辽东军为士,应该可以组建一支强于满清的军队;除了人员,战法也是重要的,连夜攻入京城,不顺利的话很有可能要进行惨烈的巷战,这些都要事先训练,还有巷战的武器:霰弹枪、手榴弹、刺刀白刃战,火箭筒是不是能装备进去?如果装备,京城里洋人不少,会不会被他们看见,从而造成泄密?
……
一晚上的苦思冥想,杨锐只把两面墙都写满了要思考的问题,第二日一早陈广寿便过来把墙上的东西抄录总结下来等杨锐睡醒之后过目,然后在下午以加密件迅速发给东北参谋部,让他们抽调可靠人员分析这些东西,以中央革命为基点而不是北伐为基点,重新制定一个占领整个中国的计划。参谋部在接到指令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拆解任务,把计划要涉及到的各种情报送到了军情局,军情局接受任务后则认为最少要四个月时间才能初步获知各种信息,一年以上情报才能完全准确细致。
任何计划一开始不可能就是完美的,总是要不断修改。六个月之后参谋部就拿出了一个较为具体的方案。此时正是梅雨季节,从东北参谋部过来的参谋官徐敬熙向杨锐递交了整个计划的正本,翻过无字的封面,泛黄的扉页上是两个不大的字:崇祯。
因为准备时间不足,整个计划只是一个军事计划,很少涉及到经济、金融、政治、外交、以及政权接受。在细致的叙述如何对京城进行兵力布置之后,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举义的协同问题。各根据地都在山区,运动到平原并占领主要城市需要不少时间,按照参谋部的意思,就是举义的行动时间以京城为准,京城发动则各根据地都发动,而京城这边在占领之后将封锁消息,以给予各根据地部队运动时间。
北京是首都,同时列强的公使馆都在其中,即便是扯破脸皮封锁全城,也还是无法阻止信息外泄,经历了庚子之变的英国人早就在公使馆里架设无线电,虽然是落后的火花隙型,可也还是能把情报传递出去。
参谋部的计划是举事之前切断有线电报,在占领之后则修复修,然后假借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即承认京城出现叛乱,但是宣布局势现在已经稳定,并要求各地戒备军队叛乱,收缴当地驻守军队的武器和弹药,为根据地部队攻城创造机会。这样即便是洋人把消息传出去了,各地的督抚也是会犹豫不决,此时在策动守军队适时的闹事,那情况将非常有利。
杨锐看完此节,只在本子上记下,而后再看其他。而他在聚精会神看着整个计划时,徐敬熙则正坐在一边,屏声闭气,生怕会惊扰到了杨锐。看着那一页页计划,他只感觉一种眩晕。六年了,六年终于起草了总举义计划,而这个计划实施只要两年。两年,也就是七百三十天,再加上那些零头,也不超过八百天,从癸卯年到辛亥年,一共是八年时间。想着过往的种种和那些牺牲的同学,徐敬熙忽然感觉想哭,多少牺牲才能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他知道此时却不好哭出来,当眼眶湿润的时候,他仰这头看向窗外。
丁卷第八十四章
杨锐办公处的屋子里是一所坚固的石头房子,许是法式的,房间很是干净,墙壁刷的雪白,窗户和一般建筑比更显宽大。外面此时正是阴雨,隔着明亮的玻璃窗,徐敬熙只看见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院子里悬铃木巴掌大的叶子上,虽然听不见雨声,但见那微微摇摆的叶子,他似乎能感觉到雨滴坠下来的凉意和湿润。
东北是没有悬铃木的,那边只有无边无际高高大大的松木。看惯了东北挺拔的树,再看南方的树总是感觉太过柔美……徐敬熙的脑子里信马由缰,为了不想哭出来只是漫无边际的去想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只是在一个小时之后,杨锐已经整个计划的梗概大致看完了,虽然没有看细节,但他还是有些东西要问的,这些问题都记在他的本子上。
“为什么选在八月十五?”杨锐问了第一个问题,这是举义的时间,也就是1911年10月6日,这不得不让他想到后世的武昌起义,他记得那好像是10月10日。
“先生,选择在中秋主要是考虑到京城的庙会,还有就是津浦铁路将在这个时候通车,这对我们控制直隶、山东以及江苏有利。”听闻杨锐提问,徐敬熙立马回过神来,计划就是他最后汇总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很明白。
“津浦路是中英借款合修的,洋人禁止运送军队怎么办?”杨锐问道。他听到津浦路就有些不喜,这条铁路的造价每公里高达五万两,现在路正在修,怕五万两每公里都是不够,这根本就是洋人和办事官员中饱私囊搞出来的。
“洋人只是贷款,虽然有中外合资的管理公司,但是如果军火和士兵分开运输,那么被抗议的可能些极小,再则即使抗议,那也要强制通行。计划里面有一份铁路接管后对铁路公司的补偿方案,包括京汉、沪宁,必要的时候都将强行接管。”徐敬熙道。
“嗯!好。”杨锐点头道:“那铁路沿线如何护卫?”
“除了重要的站点、桥梁,一般的地方都由各地的农会民兵负责守卫。”徐敬熙道。
杨锐在山东的时候见过农会的巡逻队,他道:“那武器怎么解决?”
“参谋部计算下来,民兵完全没有办法做到人手一枪,只能是配备手榴弹和红缨枪。第一军工厂只能供应东北军队,第二兵工厂月产步枪两千支,现在已经生产步枪八千支,即便到举义前也只能生产五万四千支步枪。现在国内将有十四个师,四个独立旅,虽然有些部队已经有步枪了,但此距所欠缺的七万支步枪还差四千支,而南非军因为之前有库存步枪运送国内,现在还缺一万五千支步枪。现在唯一能给民兵配备的枪支就是严州那边的一万支老旧步枪,再就是占领江南、南京、济南、天津等制造局所缴获的库存。”徐敬熙道。
“十万民兵,一万支老旧步枪,太少了,这就是十人一枪啊。”杨锐想到一排排举着红缨枪民兵,很是摇头,但也知道就是这么个现实情况,举义的枪支本是不够的,不说民兵,就是正规军也要差一万多支枪。
“是的。但是这是不得已的办法。现在军工厂已经全部三班倒了,人停机器不停。现在我们唯一足够就是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作为高级参谋,徐敬熙完全知道购买军工设备不易。“如果严州以及沂州根据地能在举义前歼灭大量清兵,那么缴获的武器多了,民兵可以装备的步枪就会更多,另外的办法就是外购枪械,通过走私运入国内,以弥补枪械不足。”
“民兵的武器还是看缴获的情况吧。”杨锐想过之后说道,“正规军如果在举义前武器不够,那么就在国外购买,还是购买96毛瑟吧,在南美的那边买。”
说完武器,杨锐把思维撤了回来,再道:“东北那边如果晚一天举义那会如何?”
杨锐的问题很是奇怪,其他地方都是和北京同步的,而东北更是重中之重,徐敬熙只好道:“还请先生明示,东北为什么要延迟一天?”
杨锐其实自己对东北是不是要延迟一天举义也拿不定主意。他的想法是,南满地区要在表面上不能和复兴会属于同一系统,要造成民国时张作霖那样的局面。之所以这样,其一,好坑日本人的钱,因为这样的形式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为了收买,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其二,那就是1914年诱日本下场。到时候华北和东北在山海关武演一场,使得日本认为中国处于内乱,其占领胶东并无威胁。并且,万一战时扩大,南满可适时易帜回归中央,复兴军将突入朝鲜北部,在日本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占领汉城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复兴军只能打到汉城,并且将会在谈判后撤军,剩余事情就看高丽棒子是不是争气了。
杨锐之所以要和日本人打一战,并不是只是因为仇日,而是东亚太小,中国起来,那么日本就要下去,反之亦然。也许可以把这战放到一战后,但是杨锐不想小日本借着一战壮大,历史上一战期间日本不但还清了旧债,还另外挣了不少钱,而这些钱有一大半是通过他在中国的殖民网络购进原料,卖出商品获得的。如果借山东战争把日本在国内的租借收回,拒不承认日本享受列强的优待条款,打压日本进口商品,那么由此空出的市场份额,加上一战物价高涨的背景,国家和民间都会额外增加红利。
因为中国一战前的工业规模还不能统计,打压日本的具体收益并不能确定。不过单从经济上看,日本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竞争对手,历史上一战时欧美商品退出东亚及亚洲后,其空白市场是被日本占领的,但是现在,杨锐要这些市场被中国公司占领,特别是国内市场要完全被中国公司所占领,这是中国工商业壮大的第一步。单凭此点,这战就是要打的,另外的政治收益则更是巨大。至于会不会打败,只要文宣控制住,哪会有失败的道理?即便日本人占领北京,他最后也会撤走,到最后宣传上日军还是被复兴会“打退”的,也是大捷,也是胜利,而后在树立起几个炮灰榜样广为宣传,那政治上依然是满分。这过程中要是有人敢说真话,那就全部流放到北大荒或者新疆去体验劳动生活。
杨锐想到此点,脸上不由的微微狰狞起来。如此邪恶的事情,仿佛是一杯毒酒,在毒化他的内心的同时又给他一种别样的刺激,让他欲罢不能。
“南满甚至整个东北……”杨锐斟酌着用词,“同时举义也可以,但是最终是要假装成东北和我们分道扬镳的。”看着徐敬熙还是不懂,他索性道:“在革命成功后不久,我们很有可能会和日本在北方有一场大战。”
杨锐说着未来之事,只让徐敬熙更是迷糊,不过复兴会从小到大,都是依靠着杨锐的准确判断,虽然这好像做梦一般,但徐敬熙还是认为杨锐有可能是真的。
“英日已经签订了两次同盟协定,现在日本和美国人在东北的关系闹的很僵,而英国和法国、俄国协定协约,以对付德国,德国全力造舰,英国海军必定会将全力调至欧洲压制德国。东